AI医生解放了我

自领教过AI医生的能耐后,我如释重负。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可能是中国第一批领教AI医生能耐的人之一。我必须得承认,我也是一个很喜欢偷懒的人。如今,只要借助AI医生,我就可以解决许多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无必要费很大的力气去寒窗苦读了。我可以把我的精力腾出来,在细分领域做精深的研究——大量的创造性研究是AI无法替代的。AI可以将人类从繁重的常规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创造性研究。

自古至今,人类的大多数发明都是为了减轻自身负担的。若有某种发明是为了增加负担,那这种发明迟早会被淘汰。许多人恐惧AI会带来的颠覆性影响,但我个人认为这其实也是一个契机。AI问世,也在促进人类从大量的无趣的、重复性、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类从事更有创造性,也更有趣的工作。

庄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有捷径不走,非得和自己死磕,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知识本身也只是一种工具,是学以致用的,只要能致用就行,并不是要往自己大脑里塞得越多越好,毕竟生命和脑容量都是有限的。我准备降低自己的备考目标,腾出时间和精力,好好地研究AI医生,学会用AI医生来帮助自己提升工作效率。一个人只要有医学基础,熟练的使用AI医生,就会得到一个强大无比的智囊团,拓展自己大脑的功能,随时都能和各科AI同行会诊。

从九月到现在,我感冒了三次。最近这一次还特别严重,难受得要死。这么频繁的感冒在我以前是从未有过的。我还是喜欢生龙活虎地活着,不喜欢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生病了就没有了美好的心情。而之所以如此频繁的感冒,与自己过度用功有关。见识了AI医生后,我意识到再怎么用功,在基础性、重复性和计算性工作方面,我们人类的能力都不如AI,AI在这些方面的强大是人类望尘莫及的。我们应该将AI作为手中的利器使用,而非视之为洪水猛兽。

有读者问我,AI医生问世后,学医该如何选择专业?我个人的看法是仍然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一项自己不喜欢的事业去干一辈子,是世间最痛苦的事情。没有人能够预料AI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也不具备那样的能力。与提前预判相比,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随时根据科技的发展,调整自己的方向,这才是我们在这个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应有的生存策略。

我活了四十多岁,自打记事起,这个世界就一直在不断地变化。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社会巨变是前所未有的,可能以后的人类也不会经历。我们从沿袭了数万年(甚至更长)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进化到如今的AI时代,只用了短短的三十四年。三四十年前,我们这些出生在70末和80初的人,还在继承着自汉唐以来,一直绵延不绝的族居和农耕生活。许多人共同的儿时记忆是插秧、割稻子、打猪草、捡猪粪,晚上在煤油灯下洗漱和入睡。那时候是很难想象到今天我们坐飞机或高铁往来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靠敲键盘来写作。

在这三四十年中,我还亲眼目睹了田鼠这个物种从“硕鼠”进化到像拇指大小的小田鼠——田鼠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体型更小者才能生存下来。车到山前必有路,我相信我们人类在新的时代危机中,亦会进化出生存能力更强的特征来。反者,道之动也,物极必反,所有的危机都蕴藏着转机,社会总是在平衡、失衡与重新平衡之间不断地摇摆着向前走。

我们的祖先曾经是体重高达数百斤的古猿,经历了数十万年的进化,成了现在的人类。在新的环境下,相信我们会进化出更适合生存的特性。退一万步说,地球物种已经灭绝了五次,再灭绝第六次也不稀奇。灭绝了就灭绝了呗,在自然界生存,遵守自然界的规律从生到灭,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人无百岁寿,何必常怀千岁忧。时代在变化,我们跟着它变化就好了。人间百业,必有一种适合我们自己,大不了去农村挖地种粮,自给自足,终归也是饿不死的。

AI医疗震撼到我了

过去的一周,我被朋友邀请参加AI医疗(人工智能医疗)方面的内测工作——我的朋友之所以热切地邀请我,是因为我对医疗和IT都有一些了解,所以他非常希望我能参与到AI医疗事业之中去。与AI医生互动时,我对医疗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参加内测的部分是现代医学模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医,涉及到的科别有呼吸科、皮肤科、血液科、神经内科、肿瘤科。

参加完内测后,我又将已经公开发布的AI模型(比如字节跳动的豆包)中与AI医疗相关的应用都研究了一下。豆包app(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app商店里直接下载“豆包”)中的“张仲景”和“华佗”等也提供中医方面的服务,所以我也见识了一下现在的中医AI。

AI医生上线后,将大大降低临床误诊率,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让老百姓享受更优质——而且可能是更廉价(初期甚至是完全免费)的医疗服务。也会实现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想实现却始终实现不了的医疗资源公平化。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将不再受时空的限制,AI医生可以全天候24小时在线为患者服务,也不存在候诊与限号的问题。与真人医生相比,AI医生还不存在情绪问题,给患者的体验可能更好。

AI医生在临床诊疗上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于真人医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AI医生的诊疗水平已经达到了各科医学博士的水平,甚至更高。只是有些还没有对外开放,已经开放的也没有普及开来而已。AI医疗一旦普及开来,它进化的速度将会是真人医生望尘莫及的。

中医AI是AI医疗中的先行者——这可能与政府对中医的管理相对宽松一些有关。豆包中的“张仲景”已经有接近150万人次的问诊记录,而其上线时间还不长。就算是最有名的中医师一辈子也都不可能有这么丰富的诊疗经历,所以它在大数据方面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我以四十多个病种的不同症状向AI中医问诊,然后审核其处方。AI中医开出的处方合情合理,达到了临床经验最丰富的资深中医的水平。当然,在疑难的问题上,目前AI医生采取了自动劝说患者找专业医生就诊的策略。相信随着AI医生的进化,不久的将来,AI医生是可以在这个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的。

我对中医和肿瘤医学有过多年的研究,在与AI医生互动时,我用各种各样的临床问题去测试AI医生,AI医生均能迅速回答,答案令我心悦诚服。我客观地说,在我自己最擅长的中医和肿瘤医学领域,AI医生的答复都不比我本人的回答差,而且AI医生的某些回复还是我想不到的。和我一起参加测试的其他的资深医生也是这种感受。

我深切地感受到,AI医生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对传统医学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个人认为,如果将来再有一场像非典或新冠一样的疫情,导致社会出现医疗挤兑,AI医疗将会大放异彩。这种契机会让全社会都认识到AI医疗的便利性、高效性和经济性。到时候,传统医疗将会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人类的医疗事业会发生巨变。

目前,AI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普及度不高,只有少数人对其有深入了解;二是社会大众还难以建立起对AI医生的信心。但下一次大的公共卫生危机将会使这两个问题同时得到解决,到时候,占目前医疗主体的常见病可能有一大批会分流到AI医生那里去了。AI医疗在医疗费用上的优势是那么的明显,它可以显著降低公众的医疗负担,同时也降低误诊率,我对这一前景非常期待。

AI医疗应用程序可能在接下来的数年内如雨后春笋一般涌出,到时候,随着AI医疗的进化和同业竞争,会产生一批非常适合普罗大众使用的行业巨头。医疗与科技的这一结合会造福许多人,但同时也会对整个人类现有的医疗体系产生无法估量的冲击。所以,所有的学医者可能都要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将来,我们将如何与AI医生们共存,不被时代淘汰?

这一周的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意识到,要想综合性的提高自己,必须学习AI技术,而非在含金量不高的陈旧的教育模式中浪费太多的生命。AI可以更高效的帮助我们掌握疾病的诊疗技术,提升我们的临床水平,节省我们的精力,帮助我们在基础医学研究上取得更快也更大的进步。

技术进步是大势所趋,用落伍于时代的方法去学习和工作,不但无法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而且还会耽误自己的宝贵时光。我非常希望现在年轻一代的学医者们能够与时俱进,利用好新科技,提升你们自己的综合能力,将来更好地为患者们服务,这也势必提升你们自己的竞争力。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学医者应该把目光看向十年后、二十年后。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医学不会完全被AI医疗替代,但是AI医疗对人类医学的改变将会是巨大的。我们将来是否还能满足新的社会需求,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否愿意深入地学习新技术,用新眼光去看问题。

AI医疗不会解决人类的全部疾病问题,AI医疗问世后,那么多的世界医学难题依然会是世界医学难题,还需要富有创造力的医学研究者去进行基础医学方面的研究。将来,AI医疗和人类医学研究者会是相得益彰的存在,那些与时俱进者将会和AI医疗一起为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切不再是发生和不发生的问题,而是一个已经发生和何时进入快车道的问题。年轻的朋友们,我衷心希望你们能够在技术革新的路上勇攀高峰。我虽已经人到中年,亦愿意和你们一起在时代的潮头冲浪。

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打嗝)的一张验方

《中药大辞典》收录过一张治疗膈肌痉挛(打嗝)的验方,该方组成为:升麻、柴胡、枳壳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取4g,温开水冲服。该方治疗呃逆56例,均痊愈。

打嗝是我们最常见的症状,该症状是由于膈肌功能性障碍所致,多数情况下属于一过性,无需治疗。但有部分患者是长期的呃逆,而且其呃逆得很频繁,这一般是由消化道慢性疾病导致的,比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消化不良、消化道肿瘤等。此外,焦虑也会引起呃逆。

我们日常避免进食速度过快、腹部受凉、生冷食物以及情绪刺激事件,可以减少呃逆发生的频率,但因为慢性疾病引起的呃逆是必须治疗的。

这个方剂的组方非常简单,除可以按照上述方法服用外,也可以将升麻3g,柴胡3g,枳壳3g,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治疗呃逆。或亦可将上述药材按照常规的煎药方法,煎成汤液服用,其效果都是差不多的。

治晚期血吸虫腹水的一张经验方

《江西中医药》(2004,5,49)曾刊载过一张治疗血吸虫腹水的经验方,该方的基本方如下:党参10g,茯苓10g,炒白术10g,薏苡仁10g,砂仁6g,桔梗8g,淮山药6g,炒扁豆10g,陈皮8g,甘草6g,大腹皮10g,猪苓10g,泽泻8g。

加减法如下:如患者小便短少,腹部膨胀,加木通、淡竹叶、地龙利水渗湿;上腹胀满,不思饮食,加炒厚朴10g、枳壳6g、白豆蔻6g行气消胀,健脾利湿;两胁胀痛,加郁金、柴胡疏肝解郁;饭后腹胀,完谷不化,加法半夏、炒麦芽、鸡内金、神曲消食健胃;胸脘痞塞,舌淡苔白腻者,加白豆蔻、草豆蔻、藿香、佩兰、石菖蒲、炒苍术燥湿醒脾;舌淡胖,边有齿痕,加制附片、干姜温阳利水。

以上药,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共用1-3个疗程。据报道,该方治疗晚期血吸虫腹水患者256例,临床治愈208例,好转4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8.0%。

这虽然是一张治疗血吸虫腹水的方剂,但这张方剂组方思路很好,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和异病同治的思想,本方也可以用于治疗其他原因所致的腹水。比如肝硬化腹水、肝癌腹水或其他肿瘤引起的腹水。

本方的基础方是以五苓散(由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组成)加减药味组合而成,本方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去辛温燥烈的桂枝,加党参、淮山药炒扁豆以健脾补气扶正,加陈皮、桔梗、大腹皮以理气,以甘草调和诸药,用药中正平和,祛邪不忘扶正,用药很合理。若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厚朴10g,木香10g,则其行气利水的效果会更理想。

在使用本方治疗肝硬化时,亦可考虑加鳖甲24g,水红花子30g以软坚散结;用本方治疗肝癌或肝转移瘤引起的肝腹水时,可同时服用中成药肝复乐片(胶囊)、复方斑蝥胶囊、西黄胶囊、散结灵胶囊等抗肿瘤药,但应注意患者的肝功能。如患者有黄疸,则需要加茵陈30g,金钱草15g,虎杖10g以利水退黄;如患者有药物性肝损害,则应考虑与谷胱甘肽片等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西药同用,且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并做肝胆彩超以观察病情变化。

血吸虫腹水可能较为好治,但癌症腹水治疗的疗程则会较长,患者服用本方有效后,不应急于求成,可多坚持一段时间,并结合抗肿瘤药同用。用药稳定后,可考虑制成丸剂服用。

在图书馆里遇到的焦虑的虎妈和老奶奶

上周六,我照例去图书馆复习。周末的图书馆人满为患,位置是要靠抢的。我一般都是第一批进馆的人,所以总能占到一个好位子。一个高一学生的妈妈抢了我旁边的两个位子,国家图书馆的位子是四个一组,她一来就占了我们这组一半的位子。她自己坐了一个位子,另一个位子是占给她儿子的。

这对母子,我在图书馆已经见到了好几次,他们有两次和我坐在同一组位子上。暑假和周末,那孩子都被他妈妈带到图书馆学习,因为他就坐在我旁边,所以我能观察到他是如何学习的。通常这孩子的妈妈来了大半天,这孩子才姗姗而来——不用猜,孩子一点都不想来图书馆。这个周六他直到下午三点左右才来,在那之前,他妈妈就在那里给他占着座。

他妈妈坐我对面,板着脸,不大开心。我选的课程的网课老师一个比一个逗逼,讲课风格幽默得很。我戴着耳机听课,听到有趣处,总是抑制不住地笑起来。虽然是无声之笑,但是对面坐着一个不大开心的女士,我总觉得自己那么笑对她是一种冒犯。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哀矜勿喜,在别人不开心的时候笑,可不就是对人的一种冒犯吗?所以她坐在我对面,我有些紧张,想换个位子嘛,图书馆里早已没了空位子,真是左右为难。这个妈妈我见过多次,但一次都没见到她脸上露出过笑容。

那孩子下午来了之后,翻开书,盯着书,大半天没有翻动一页,心恐怕早在九霄云外了。他拼命地咳嗽,咳声发自胸腔,显然他感冒了,而且是处于重感冒状态。我一次又一次地想劝说这个妈妈,带他孩子回家休息,别逼着他学习了。但以我多年的经验,我知道这个妈妈具备焦虑和易激惹的特性,随便一句话都可能令她炸毛,甚至会在阅览室里爆发一场大吵大闹,所以我最终还是忍住了不说。

这下好了,我当晚就出现了感冒症状。冥冥之中,仿佛有人在以这种方式谴责我不该袖手旁观。第二天我以为自己的感冒应该不会有问题,又去图书馆复习了一天,傍晚的时候就感到头一阵阵的眩晕,我知道不妙了,赶紧收拾书本,溜之大吉,回家钻被窝里去了。

国家图书馆新馆阅览室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就成了这附近的高中生们的主战场。好多高中生到这里来自习,但是被父母这么架着来的也不多,我见到的也就这对母子。这个妈妈也许是想培养她儿子的自律能力,但不幸的是她的孩子对此非常反感。我从他们母子互相板着脸的表情中瞧出了点端倪,他们的亲子关系应该处于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这孩子活得一点也不放松。

其实周末到图书馆的很多高中生都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我在图书馆碰到很多高中生看着是在学习,实际上他们完全看不下书,就是在找个地方发呆。他们来图书馆,应该多多少少是一种强迫行为。

之前有个高二的女生,也经常坐我旁边,有时候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她处于烦躁不安的状态。我有次就小声地和她说,我说孩子啊,我儿子比你大两岁,正在上大二,和你差不多是同龄人。我不希望我儿子像你这么辛苦,这么辛苦最后会厌学的。你不要每个节假日都到图书馆里来,你正值花样年华,你的生活不能只有学习,也要有娱乐,有交际,要学会劳逸结合,学会放松自己,要不然你的身心都受不了。而你偶尔放松一下自己,玩开心了,你再学习的时候,学习效率会更高。这孩子还蛮听劝,听完后满心高兴地收拾书本,出去找人撒欢儿了。

我在学生时代其实是张弛有度的,我有个发小不久前和我说,他和他生病的姐姐提到我,他姐姐当年是我们初中的老师,一听我名字就说周志远我记得,那家伙可贪玩了,都影响到你学习了。我笑着跟孩妈说,杜牧有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我在咱们母校(孩妈初中和我是一所学校的)留下的名声可不那么好听呢。实际上人过中年后,我这个发小很是感叹自己当年被家庭保护得太好了,这影响到他适应能力的发展。

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高中就我知道的,包括我在内,起码有三个学生是一边帮着家里务农或经商,一边上学的——这三个学生都是成绩非常好的,我和其中的一个甚至长期考我们学校前二名。其他同学上课的时候,我们可能在走街串巷地叫卖或在水田里耕地。我父母双全,另外两个则都是幼年丧父的孤儿,他们在高中就是家里的壮劳力。毕业后我和他们也都还有来往,他们现在的事业、工作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都不错。

如今的家长们似乎希望他们的孩子只用学习,不用有其他的生活,这真是蛮可悲的一件事。王小波说,种猪老是负责配种,到了最后,都是被人强架着去进行交配的,性生活对它们而言毫无乐趣可言。如今的全职学生们,求知欲好多在中学阶段就被单一乏味的学习给扼杀掉了,最后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于他们的一生实在是弊远远大于利,可惜的是会算这笔账的父母不多了。

当然普通的家长也都还不是太过分,只有少数虎妈虎爸的做法偏激了点。其实从医学角度来看,这样的父母都可能是焦虑症患者,他们的神经经常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他们可能需要治疗。他们的孩子也很容易产生强迫性情绪,终生都很难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

这样的焦虑到了晚年可能会愈演愈烈,图书馆就有个这样的老奶奶。国图内部食堂现在对外开放了,有一对瘫痪了的老年夫妻经常在国图食堂吃饭。他们都坐在轮椅上,他们还雇佣了一个保姆照料他们。我有几次在食堂里遇到他们,每次都听到那个老奶奶大声的呼喝声。她总是怒气冲冲的,对他们家保姆出言不逊,口口声声地称其为“一个臭打工”的,呵斥和辱骂声不绝于耳。她的老伴显然已经习惯了她的脾气,一声都不敢吭。

有一次我和他们共乘电梯,快出电梯的时候,老奶奶大声地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命令我,小伙子,推一下老头儿的轮椅!我默默地照办,学习他们家老爷子,一句话都不说。我帮着把他们推出电梯,她没有一句感谢,甚至以不耐烦的眼光看着我,像是在责怪我不知道主动帮她,还要她老人家开口似的。

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在她开口之前,我已经在帮助这对老人出电梯了。这个老人家大概率是因为脑梗引起的瘫痪,部分脑梗病人会罹患继发性情绪障碍,性情暴躁,易激惹,难以自控。在这样的老人面前,沉默是唯一可以让他们的情绪稍稍平缓的办法。

通常,脑梗后会出现情绪障碍的患者,年轻时大多存在焦虑症。癌症、中风后遗症和精神障碍是我研究的重点,但遗憾的是这类患者都非常难治,我还没有能力轻松地解决他们的问题。但我知道,对这类患者来说,预防的作用远胜于治疗——无病防病,有病预防恶化,都很重要。

焦虑通常与遗传和成长环境都有关系,我这篇文章中提到的虎妈母子以及这位老奶奶,他们三个人当下的状况组合起来,就是一个焦虑症患者一生的缩影——继承了焦虑基因,幼年时生活在一个焦躁的环境中,成年后焦虑不安,晚年情绪彻底失控,部分患者转变为阿尔茨海默病。如果患者本人不及时觉知,斩断这种恶性循环,焦虑症就会在他们家族中代代相传,制造许多悲剧。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非想谈论任何人的是非,而是希望借此活生生的例子,让人们意识到焦虑的危害,早日科学地应对焦虑,斩断焦虑在自己家族中的代际传承。我们学医的终极目的,是希望自己能给他人带来幸福。

我们这个时代,社交媒体一直在不断地放大人们的焦虑,这种环境对焦虑症患者很不利,会加重他们的焦虑情绪,但也有许多自助式的专业书籍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焦虑。焦虑者应有意识地学会自救,为自己,也为自己的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