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3年08月

晚清御方“延龄益寿丹”

延龄益寿丹出自《慈溪光绪医方选议》,该方组成为:茯神5钱(15g),远志3钱(9g),杭白芍4钱(12g,炒),当归5钱(15g),党参4钱(12g,土炒焦),黄芪3钱(9g,炙焦),野白术4钱(12g,炒焦),茯苓5钱(15g),橘皮4钱(12g),香附4钱(12g,炙),广木香3钱(9g),广砂仁3钱(9g),龙眼肉3钱(9g),酸枣仁4钱(12g),石菖蒲3钱(9g),甘草2钱(6g,炙)。

制法为将以上药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次服用2钱5分(7.5g),白开水送服,日服3次。本方功效为益气健脾,补血养心,主治思虑太过,伤及心脾,食少体倦,大便不调,健忘怔忡,惊悸少寐。

本方是在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归脾汤是一张治疗思虑伤脾,气血两虚的方剂。本方基本沿袭了归脾汤的思路,只是在归脾汤的基础上加了白芍、橘皮、香附、砂仁、石菖蒲等药。其中白芍有柔肝止痛之功;橘皮消痰散结,理气除滞;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兼调经止痛;砂仁化湿开胃;石菖蒲开窍祛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

本方在归脾汤的基础上,加了不少理气宽中,疏肝解郁,化湿开胃,醒神益智的药,所以本方实际上主要是用于治疗郁郁寡欢、茶饭不思、睡眠质量不佳、神疲乏力的病人,此类病人即今日我们所说的抑郁症或焦虑症,或其他疾病引起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的病人。病人的睡眠质量提高了,心情改善了,生活质量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故称之为“延龄益寿丹”亦不为过。

目前没有中成药厂商以本方生产成药,笔者也无此药可售,患者如果想使用本方,可以按照处方委托药店代加工丸药服用。

儿子带我去旅游

前几天在饭桌上,儿子突然说自己托福班结课后,会有几天空闲,他想出去玩两天。我们和他说,那你就一个人或者找几个同学结伴而行。儿子说同学大多没怎么联系了,又说自己有高原反应,每次爬山都会出现。万一这次在外出现高原反应,身边没人照顾有点麻烦。 那一刻我明白了,他是在用一种委婉的方式,想把我带出门放松一下。因为每次爬山他出现高原反应时,我都是把他放在我的身上躺着,由我来照顾他的。十八岁的孩子有这份心也有这样的情商,真的叫我很感动。 我前段时间抑郁了,可能在家人看来,现在的我也没完全恢复正常。我儿子懂事了,知道照顾自己的爸爸,而且还用如此委婉的方法。我虽然知道自己已经熬过了抑郁情绪发作,但孩子的这份心意还是要领。这是孩子在成长,要给他机会成长,让他学会照顾家人很重要。 除了我儿子,我身边还有好多人在采取行动帮我走出抑郁,虽然方法很业余,但用心都是很诚恳的。我哥哥和我谈话,开口说自己在知乎上看到好多人说,人世真苦呀,来生不再做人了,然后准备发表一篇长篇大论。 我立即阻止了他,我说你一说话我便知道你在查抑郁症的资料。你是我哥哥,肯定在关心我。但别费力了,我读过的这方面的专著多得你想不到,你现在才学这点皮毛,于我没有任何意义。 我自己治疗的病人中共病抑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各种人格障碍的真是太多了,我应付这类疾病的经验很丰富。家人们的帮助用心虽好,但对我来说是没什么作用的。我其实也不需要旅游来放松自己,但我要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让他学会照顾家人。 我们最后去了北戴河,一路上孩子抢着背行李,到饭店自己点菜,就像我这个做爸爸的真的已经不能照顾自己似的。我也享受一下被自己儿子照顾的温暖,这些天在家时,他还经常洗好水果送到我书桌前,以前都是我这样来照顾他。 经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反应后,我以为这娃已经不会关心自己的父母了,孰料患难时刻,真情马上就显露出来了。记得儿子小时候,有一次我假装要掉河里了,他急得眼泪都出来了,拉着我的手说,爸爸不能掉下去,太危险了。此时此刻,小时候那个纯真的他又回来了。 我和我儿子的情感纽带很牢固,他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天天都是搂着我脖子睡,要我给他讲故事。我就现编现讲,讲了数千个故事。每次催他睡觉,孩子都听得余兴未尽,叫着“爸爸再讲一个,最后一个嘛”,然后我就一边讲一边鼾声大作,他也就知道自己的爸爸睡着了。 每一根付出真情的情感纽带都不会被人真正的忘却,我至今也没有忘记父母对我的爱,这爱让我一生都充满了力量。尤其是我母亲的母爱,更是让我在任何打击下,都不会真正的崩溃太久。所以实际上对我来说,不存在长久的崩溃,我妈早已为我打好了预防针。 小时候我很淘气,在秧田插秧时,我父母在旁唠叨几句,我就把秧一甩,洗脚上岸,对我父母大声说:“老子不做你们的儿子了!”然后就跑了。旁边的邻居大惊,叫我母亲赶紧去追我,他怕万一我离家出走了就麻烦了。 母亲爽朗大笑,劝邻居把心放肚子里,她保证我跑不了,她说他不做我的儿子难道还能飞上天不成? 傍晚母亲回家,看到我在屋后玩,笑着问我:“儿子,你不是不做我的儿子了吗?怎么还赖在家里呢?”我没好气地回答她:“捕知了也不让人捕么?谁说我是回家了?我只是在这捕知了。” 我现在知道,只有对自己的亲子关系很自信的母亲才有这份坦然,那些焦虑型的父母遇到这种情况早已手忙脚乱。母亲必是知道自己的孩子对她的依恋完全不可动摇,才根本不怕自己的儿子离家出走。 母亲在世时常把这些童年往事当笑话来逗我,而我也温馨的去听她讲这些陈年往事。我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曾想过放弃自己,但一想到我放弃了自己,母亲会有多难过,我便咬咬牙挺过来了。所谓的坚强,大概就是因为有人真心牵挂着我们,让我们不敢轻易放弃自己吧! 我曾担心过我儿子未来能否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现在完全不担心了,因为我已看到我和他之间的这根亲子关系的纽带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他还有很多根这样的纽带,这些会牢牢地保护他,他这辈子会像我一样有十分充足的安全感。即使一时遭遇挫败,也不会一蹶不振。 在北戴河的海边,我们一边漫无目的地漫步,一边聊天。聊家里的陈年旧事,聊我们对未来的预期。聊天的过程中,我教儿子许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孩子认真地听着,他再也不是那个叛逆的少年了。 他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知道体谅父母的不易,知道承担自己的责任,也知道如何独立地去思考。我们父子各有自己的理想,我鼓励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个长期主义者,不必在乎一时的得失。 这是我们父子俩最深的一次长谈,是一次直达灵魂深处的交流。我问他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是否满意,童年有没有留下阴影,在外结交朋友有无障碍。孩子告诉我,他对自己的成长过程很满意,父母的开明和民主让他一直都很快乐,没有留下什么阴影,与人结交也无任何问题。有这样的回答我就很满意了,他有健康而又丰满的心灵,未来的人生必会精彩纷呈,我没什么好担心的。 大海辽阔无边,人的胸怀也应如此。宽容和爱可以医治任何心灵伤痛,一时的痛不会永久的折磨一个人。我很感激这个世界,它对我很温柔,它让我身边的每个人都对我有丰满的爱,让许多素未谋面的朋友也很关怀我,这些让我不会滑向深渊。我感恩每一个关爱我的人。 而我,实际上已经不是一个受伤的孩子,并不需要大家太多的担扰。我在生活的风雨中,早已成长为一棵茁壮的大树,根基深厚。虽然偶尔有狂风暴雨让我摇摆,但这些不足以摧毁我。我已不需要靠山来支撑我,作为年富力壮的中年人,我更多的是充当他人的靠山。 我依然奔跑在追逐自己人生理想的路上,我还会为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和医学家而不懈努力,我相信通过自己的日积月累,我的理想会实现。我也会为自己的人生幸福而不断调适自己,为自己,也为那些爱我、希望我幸福的人。

痊愈是一场与基因和环境相对抗的战争

有一种疾病叫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以情绪失调,认知失调,行为失调,自我与认同失调为主要临床特征。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容易陷入情绪的深坑之中,常常与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综合症等疾病共病,患者处理不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个人感情,时常与周边的人发生冲突。

患者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一日之内,其情绪变化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而在高峰,忽而在低谷。一旦患者陷入不良情绪中,他们需要比常人多得多的时间来恢复自我。患者经常活在恐惧之中,最让他们恐惧的是自己会被人抛弃,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也不知自己真正的自我是什么。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各种精神疾患中,自杀率最高的一种病,约有10%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会死于自杀,还有许多患者有自伤和自我精神攻击等行为。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心地善良,温柔细腻,在他们好的时候,他们是世界上最体贴的人,对待亲友和配偶是极好的。所以一旦他们做出自毁的举动,会让他们整个家庭陷入极度痛苦之中。而他们的恋人们也经常因为无法理解他们的反复无常而离开他们。

这类患者的先天基因和后天经历对他们的疾病都有重大影响,一般来说,他们都生而脆弱,又经历坎坷,所以很容易深陷在痛苦情绪之中,难以自拔。但令人惊奇的是,许多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到了四十岁后,能够不药而愈。

原因可能是这些患者长期深陷在痛苦之中,这痛苦让他们不断地寻求自救的方法,不断地反思自我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就痊愈了。痊愈后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通情达理,和蔼可亲,虽然心中还是有不少悲苦(这是因为他们的人生底色就是悲苦的,他们的一生经历过许多重大创伤),但却善良温和,不再具有挑衅性,与之前判若两人。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存在生理病变的基础,他们的脑部结构异于常人,他们的杏仁核和海马体比较小,所以他们很容易受不良情绪控制,记忆力也不好。他们很难像正常人一样,对世界有建立在完整信息基础上的整体性判断。他们的前额叶也受损,这让他们总是处在情绪风暴之中。他们的丘脑-肾上腺情绪反应轴比一般人灵敏许多。

我们很容易理解视神经受损的盲人,但却不能理解同样神经受损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因为他们看起来总是喜怒无常,对身边的人有一定的攻击性(大多只是语言上的),他们的行为让人觉得他们是疯狂的。边缘性这个词是形容这些患者是一种处在神经质与精神病中间地带的一种状态。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边缘性人格倾向,只是大多数人的临床表现轻微得很,对生活不构成影响,只有约1.6%的人才会被诊断为边缘性人格障碍。

对普通人来说,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世界就像一个谜,专业医生们也对这类患者感到困惑,他们对人(包括对医生)缺乏信任,他们号称咨询师杀手,总是会因为对咨询师不信任而放弃治疗——实际上,如果有一个人让他们长期信任,他们就接近痊愈了。因为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与人建立起长期的信任关系,他们解决不了自己深层次的依恋关系的冲突问题,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所以如果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一旦有一个可以100%长期信任的人,不管这个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充当的是什么角色,他们就康复了。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总在不断地探索,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寻找让他们可以信任的人,以此来医治自己的无所适从。他们敏感的心让他们一旦从他人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丝毫冷淡,他们便会迅速逃离。所以他们的婚恋关系和朋友关系很不稳定,他们渴求理解,不过理解他们的人很罕见,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如此的神秘,以至于许多人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痛苦不堪,包括咨询师。

他们不断尝试新的人际关系环境,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激素水平的下降和阅历的增加,他们开始变得越来越有包容性,可以实现部分接纳。如果这时候他们再遇到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理解他们的人,他们就渐渐康复了。他们常常被误诊为抑郁症或躁郁症,也有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

医学界识别这种疾病,只不过是晚近二三十年的事情,直到现在,许多一二线城市都没有能确诊此病的医院。但是一些前沿的研究却一直在进行,临床医生们也找到了许多可以改善这类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药物和方法,比如稳定心境和抗癫痫药物会有一定的作用,辩证行为疗法也会有一定作用。

从这种疾病的发展历程,我看到了疾病痊愈的希望。任何一种疾病的病因,无外乎先天基因缺陷和后天环境影响两大因素。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自己通过不断地更换生活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环境来改变自我,加上激素水平的自然消退,他们能够痊愈。当然,如果能够尽早被诊断出来,对患者和患者家庭进行治疗,这些患者能够痊愈得更快,他们不用等到40岁后才自愈,可以在20多岁就痊愈。这会极大的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不会让他们遭遇重大的经济损失。

我现在做回顾性总结的时候,发现自己曾经遇到过大概四五例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他们的行为通常极为令人费解,他们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往往是容易暴怒,厌食或暴饮暴食,嗜睡或失眠,经常哭泣,自残或自杀,酒精成瘾甚至吸毒,有些甚至有性成瘾或性冷淡现象。他们内心极为痛苦但是外人却不知道,他们通过各种出格的行为来缓解自己的痛苦。因为国内缺乏诊断此病的医生,他们的家人们通常极为苦恼,不知如何是好,有一些会带着他们寻求中医的帮助。

实际上这些患者最需要的是理解和陪伴,适度的药物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辩证行为疗法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远不如理解和陪伴重要。不过大多数陪伴他们的亲友,最后都被折磨得痛苦不堪。这又会加重患者的内疚和自责情绪,他们无法摆脱疾病,总会觉得自己是家人们的负担,最后会选择自杀来结束这一切。

但我这里要说的是,如果你是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且正在自我折磨,请你相信我,你的自杀对家人来说是最难接受的一个结果,这会让他们陷入痛苦的深渊而不是解脱。你一定要心怀希望,相信自己可以康复,熬到40岁后,你将会发现自己有很大的改观。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在正常情况下对自己的家人是非常好的,比一般人好多了。所以一旦他们离开人世,最痛苦的就是他们的家人。

对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来说,认知到自己的疾病非常有意义。一旦他们识别了自己的疾病,知道病因和预后,他们的痛苦就会减轻许多。那些痊愈者的故事会让他们心怀希望。

边缘性人格障碍让我想起了许多其他的疾病,实际上包括癌症在内的大多数难以治愈的疾病,如果脱离了致病环境,同时切断基因引起的细胞过度增殖的信号,理论上说这些患者也是可以痊愈的。世界上从癌症中痊愈的患者也是屡见不鲜的,尤其像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这样的患儿,他们中就有不药而愈的个案。

医生在这类疾病上能够发挥的作用很有限,但如果我们能够为患者寻找到有效的促进他们自愈的方法,缩短他们自我探索的周期,将会大大的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比如说,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如果在20多岁的时候遇到一个好医生,在医生的帮助下,他们可能只需要五六年时间就走出了困境,将来甚至有希望将这个时间进一步地缩短。那么他们就不用苦苦煎熬到40多岁后,等性激素水平下降才会逐渐痊愈。

我甚至怀疑用于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他莫昔芬之类的内分泌药对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会有很好的疗效,因为一些女性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痊愈通常与停经同步发生或相隔不远,他们疾病的发作也通常是在经期和排卵期。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大胆的猜测,目前还没有任何使用内分泌治疗的方法来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报告。我个人可能会在今后遇到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时,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新思路总是需要探索出来的。

部分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经内分泌治疗后,无病生存期大大延长,有些甚至可以终生不复发,通常这类患者在性激素水平自然下降后,也会有比较好的预后。我很难不将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与边缘性人格障碍相关联,这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似乎都与生殖有密切的关系。

通常,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在亲子关系上表现出来的焦虑远远高于正常人,而我的部分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也是如此,他们对自己的后代既有很强的保护欲又极苛刻。所以这类疾病可能都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因生殖问题而导致的基因变异引起的。雌孕激素和雄性激素水平的下降,会让这些患者受益。

而且,60%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是遗传的,我不知道他们的BRCA基因是否存在变异,但我知道的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也普遍的存在遗传现象,部分乳腺癌患者的BRCA基因存在变异,而且乳腺癌患者的情绪化现象也很严重,中医甚至在很早以前就认为乳腺癌患者是与丈夫和公婆关系不睦导致的。

我认为我们将来可以在这两类疾病上做更多的关联性研究,或许会有一些突破。我们也许可以将乳腺癌也当作一种身心疾病来治疗,对乳腺癌患者使用稳定情绪类药物,对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使用抑制内分泌药物。同样,这种思路也可以在卵巢癌和前列腺癌患者身上进行临床试验。这种尝试可能可以同时提高这几种疾病的治疗效果,但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这一推测有待临床实验验证。

悲喜同在一念中——我的44岁生日感言

小时候,有一次爷爷抓住了一只燕子,拿给孙子们玩。奶奶怒斥爷爷,说爷爷不应该,小孩子万一不小心,把燕子弄死了,就是杀生。奶奶还斥责自己的孙子们不学好,爷爷讪讪地把燕子放了。

爷爷在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去世了,死于脑卒中。爷爷出丧的那一天,我并不真的知道什么叫悲伤,看到堂姐在哭,我也跟着哭。我折了一只纸鹤烧给爷爷,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折那只纸鹤,我们小学时有手工课,学的是做纸模型,那纸鹤就是我做的纸模型。

这应该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接受到的尊重生命的教育,奶奶对爷爷的呵斥令我印象深刻,我从那时候起,知道杀生是不对的,任何让其他生命体痛苦的事情都是不对的。我奶奶是个佛教徒,我从小和她一起念佛经,她的许多价值观对我的影响很大。

我的太爷爷是个读书人,在我们当地很受人尊重,他留下一个砚台,现在在我父亲手中。父亲常常和我提起太爷爷,说他经常为了公益奔走。太爷爷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因病早逝,第二任妻子跟太爷爷没有生孩子,但是照顾我父亲这些孙子辈,就像照顾自己的亲孙子一样。父亲对自己的这个继奶奶印象深刻,总说她的好。清明节,太爷爷和两任太奶奶的坟都是必须上的。

我父亲本人也很受人尊重,打我记事起,我们家就不断地有我们村里的人进进出出。那时候大家打官司的很少,有纠纷都是找村里德高望重的人调解,我父亲就是村里调解村民纠纷的人。小时候我经常看到村里的叔叔伯伯们在我家大吵大闹,他们大着嗓门各说各有理。我父亲静静地听着,然后帮他们剖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在哪个环节出了什么问题,才会导致纠纷的发生,然后就把纠纷调解了。其实我太爷爷在世的时候,在村里也是这么个角色。

我没见过自己的太爷爷,对我爷爷的印象也不深刻。我的初始人格是我祖母和我父母培养起来的,但是我父亲的人格又是继承我太爷爷和爷爷的,所以虽然我没见过自己的太爷爷,但大致也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有时我写文章时,会想到太爷爷的砚台。我会遐想一番,我太爷爷当年坐在书桌前,他会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思考人生呢?又会如何下笔成文呢?

我父亲的亲兄弟和堂兄弟,大多身上有一股“侠气”,我父亲和四叔还是学过武术的人。小时候我父亲想把我和我哥哥培养成文武双全的人,他教我哥哥和我练武术,我们学的是岳家散手和搏击术。我哥哥对武术很有兴趣,除了父亲教的,他还跟我四叔学硬气功,有一次把自己撞晕了。我对武术一点兴趣都没有,父亲教我们站桩练腿部和臀部力量的时候,只要他一离开,我就偷偷地玩去了,我哥哥则在一本正经的练。

我虽然没有好好练武术,但是却因为父亲的原因,有了尚武精神。我非常的勇敢,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总爱打抱不平,看到一些同学被欺负,我就站出来帮他们,丝毫不畏惧。我老师说我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武士道精神,那精神就是荆轲刺秦王的精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一种为了公义,可以慷慨赴死的精神。

我父亲是整个家族里的顶梁柱,承担着一个家族兴旺的最大的责任,年轻时付出了很多,老年时不免因为觉得家族成员对他不够好而有怨言。但到了七十多岁,他对人间的恩恩怨怨又似乎看淡了许多,变得比以前宽容了。

我继承了父亲的一些特质,总是挑着全家族最重的担子,从十九岁开始便想着要养家糊口,减轻父母的压力。那会儿我还在上大一,家里穷得很,我在学校里一天经常只能吃一到两顿,两个馒头,或二三两饭,加上食堂里提供的免费的菜汤,就解决了自己吃饭的问题。有段时间我没钱到连这样的裹腹条件都达不到,去附近的山上摘没熟的桃子吃,吃得上吐下泻。我把父亲给我的部分钱寄给我家里了,因为那时候觉得父母太不容易了,我想我自己总可以想到办法生存的,不希望再花他们的钱。

所以从19岁到21岁这三年,我经常饿肚子,也睡过街头,过得狼狈得很。但我还是很坚强,没有崩溃到自杀,而是靠着自己一步步地走出了贫困的深坑。那时候我也曾求助过亲戚,其中还求助过被我父亲救了一命的一位家族成员,结果最后导致了他和我父亲反目成仇,骂我父亲。

我现在还记得,我父亲听到他的骂声,很平静地对我说,儿子,和你XX哥说一声,我和你妈妈祝福他一世平安。没有争执,没有怨言,我父亲就说了这么一句平和而又意味深长的话。我到了四十多岁才知道父亲当时心中痛极了,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他一命,自己身受重伤,住院很久,最终因为两千块钱反目成仇,所以父亲心中痛极无奈,只希望岁月把一些人生道理教给自己的这个后辈。如今虽然他们的关系又修复了(毕竟有斩不断的血缘关系),但父亲心中的痛还是很难完全抚平。

另一件事情也令我终生难忘,那就是我母亲去世的那一夜,我在母亲的棺木前守灵,我的一个长辈和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在那里希望找我评理,批评我父母。说到怒处,他突然冒出来了一句话,你以为你娘是个什么好人吗?那一刻我的心受到的刺伤不亚于我娘过世,因为我是亲眼见过我母亲是如何含辛茹苦地帮他渡过难关的。

这种伤痛在我和我父亲的一生中有很多次,所以我父亲晚年的时候,开始反思我们整个家族的一些价值观的问题。我觉得从我太爷爷那里,我们这个家族就是一个很有家国情怀的家族,对家庭、家族、国家和社会有一种愚忠思想——这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我们不会计较任何个人得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为家庭、家族、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奋斗。长期以来我信奉的是张载的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心中也一直有“立德、立言、立功”的执念。

我这一生有许多“荆轲刺秦王”的举动。我曾经在从天津到北京的一辆大巴上,看到一对老年夫妻被售票员殴打,头被打出血了。售票员嚣张跋扈,满车的人不敢吭声。我当时随身有一个臂力器,我就用这个臂力器做武器,逼着司机把车往公安局开,让伤人者受到惩罚。

我在学生时代,经常因为看到同学受欺负,拍案而起,不顾一切去保护他们。到了危难时刻,我从来都是挺身而出。社会上有一些不公的事情,我也不怕给自己惹麻烦,写一些犀利的批评文章。

懦弱从来都不是我的选择,但没有一次我是为自己去做这些事。因为我个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水平向来还算可以,不至于和任何人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愚忠的武士道精神加上天生的勇敢和坚强,注定了我会有这些很冒险的举动。

除了冒险,我还特别能吃苦耐劳,毕竟过了好几年食不果腹的日子,耐受痛苦的神经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寻常的苦楚对我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所以在我四十多年的人生中,大多数时候我都是乐于为家庭、家族和社会挑重担的。

上帝造人是不平等的,有的人天生脆弱,有的人天生坚强。脆弱的人的人生底色是苦的,坚强的人的人生底色是乐的。我总感慨自己是个幸运儿,虽然我的一生过得很坎坷,但是我几乎没怎么觉得人生有多辛苦过。我继承了很多强大的优势基因,我非常抗压,天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也好,上学时常常有老师夸我过目不忘,写作和演讲能力也还凑合。

我父亲至今还保留着我参加奥赛时获得的各种奖项证书。高一结束的时候,我的文科和理科都学得很好,很少有学生如此高平衡,以至于分科时不知如何选择是好。最后由我哥哥帮我选择了理科——我哥哥高考时是我们当地的文科状元,他痛恨文科,觉得百无一用是文科,所以他要我选了理科。

我这些年接触了许多病人,有好多病人因为天生就存在各种弱势基因,所以到了一定的年龄,就罹患了各种各样难以治愈的身心疾病,不但如此,在经济上也很困难。和他们相比,我真是觉得自己天生幸运,虽然家庭贫困,但是因为基因没有太大的问题,所以身心健康有保障。

一个人要想做出点事情来,身心健康真的太重要了。如果我们天生就病恹恹的,我们很难做出别人能做出的成就来。如果有基因缺陷,我们的人生不管开始幸不幸福,走到中途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有时这些困境甚至能把我们逼上绝路。

生物医学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生物失去健康,大多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肉体上的疾病还是心理上的疾病,概莫例外。

人生在世,没有人不会受到伤害。有的人小时候被家暴,有的人被性侵,有的人被疏离,有的人被恩将仇报,生物界就是这样,侵害与被侵害随时都在发生。如果受到的侵害太多,加上先天基因的影响,我们可能会罹患各种精神疾病——最少会出现人格障碍,长大后不能适应社会。

有的人告诉我人生是欢乐的,有的人告诉我人生是痛苦的,有的人告诉我人生是苦乐参半的,有的人告诉我这世界是乐园,有的人告诉我这世界是苦海。四十多年来,我切身的体会是,人类的世界始终就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世界,我们在生存的过程中要遭遇的挑战数不胜数,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强者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总有一些他们深爱着的弱者需要他们照顾。

每个人感知到的人生底色也是不一样的。悲伤的人会觉得人生是苦海,人生的大部分都是苦的;快乐的人会觉得人间是天堂,人生的大部分是乐的。

我属于认为人生大部分是乐的那种人,但我的人生也曾有过太多苦楚,童年曾遭遇过暴力,青少年时期颠沛流离,真正自立起来后,才掌控了自己的人生。痛苦的记忆有许多,如果要诉苦,我可以写出一部厚厚的书,让读者看完后忍不住泪如雨下。毕竟我的同龄人中很少有饿过肚子、睡过街头的。

但我的人生底色是乐观的,我今年一度轻微抑郁,不过我一察觉到自己抑郁了,就立即采取措施,解决了自己的抑郁问题——这句话也有问题,因为我虽然不再抑郁,但也比过去容易感伤一些。直到现在,有时我还是忍不住落泪。

昨天我就在一场宴会上情不自禁地落泪,谈话过程中,我脑海中闪回的许多自己人生痛苦的经历和我这些年所见的病人们临终前悲惨的画面,让我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泪水。不过流完泪,再到外面的林荫道上走一走,我的情绪就平复下来了,不再悲伤,也不再抑郁。

人生就是一杯鸡尾酒,酒杯里盛装的不止快乐,也有忧愁和痛苦,每个人的这杯鸡尾酒盛装的幸福和痛苦的比例并不完全一样。悲伤和喜悦其实都在同一念中,我们很难分辨出自己的一念中有多少成分属于悲伤,又有多少成分属于喜悦。

真实的人生是苦乐参半的,只是有的人的一生,苦占了太大的比例,而乐却只占了很小的比例,另一些人则相反。有的人虽然物质条件很好,但是天生的存在基因缺陷和健康问题,他们的痛苦也多于快乐;有的人出身贫困,但是基因和后天环境让他们更健康,他们的快乐多于痛苦。

那么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就决定了我们的全部吗?答案是否定的。造物主为自己的不公做了一些弥补,他让人间有了智慧这个东西。我们可以通过智慧来改变自己对痛苦与快乐的耐受度和感知能力。实际上是悲是喜,到最后的关键是存乎一心的。智慧可以丰满我们的心灵,它可以让我们对痛苦的耐受力提高,当我们遭遇痛苦的时候,便不那么痛苦了;它也可以提升我们的幸福感,让一缕清风、一片白云、一朵花儿都能给我们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在一切智慧之中,战胜欲望的智慧是最重要的。我们总是对生活期盼太多,得不到很痛苦,失去了也很痛苦,如果我们的期盼减少,得失都不会让我们感到痛苦。除此之外,理解自我和外界的智慧也很重要,我们的痛苦还来源于我们与自我和外界的冲突,如果我们理解了自我,理解了外界,所有的冲突都会消失。我们的内心会平静下来,我们会在欣赏当下生活的每一个美好瞬间中,获得幸福感。

我们还得学会保护自我免受伤害,学会反思自己的底层思维逻辑——那些我们过去视为不可改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得被我们审视一番了。因为它们中可能有影响我们个人幸福的致命缺陷。在这时候,我们便需要吐故纳新。

我至今仍然认为,我祖母和父母教给我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好的,但是也有一些东西并不好。春秋时期的武士道精神就不是个好东西,一个人为什么要如此冒险,去学荆轲刺秦王呢?行刺成功意义又有多大?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的后面,是自己生命的丧失和家人无尽的悲伤。我们固然要给英雄以表彰,但是却不应该鼓励每个个体去当这样的英雄。

善待世界没有错,但要建立在善待自己的前提下,或最起码二者要有一个很好的平衡。如果我们无穷无尽地消耗自我去为家庭、为家族、为社会奋斗,终究有一天我们要面临的是自我的崩溃。鼓励个体不惜自毁来成全整体的文化,不是一种尊重人性的文化——尊重生命应包含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的生命两层意义。

明代思想家李贽算是第一个站出来批驳中国人家国情怀的人,他提出应该以“适己”为人活着的目标,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首先应该保证自己活得快乐些,行有余力,然后才为家庭、家族和社会适度服务。但李贽走到了一个极端,最终导致他与耿定理等道学家的决裂,他也因此惹来了杀身之祸。

我太爷爷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继承者,他的家国情怀一定很浓厚,要不然他的子孙后代不会个性如此鲜明,对家庭和社会有很强的责任感,甚至发展到愚忠的程度。我不是说像那种逼着伤害他人的人去警察局的事情不应该做,而是说好多事情不能做过头,要有个边界。

因为如果没有边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将被自己的热情灼伤。我们身边的人以及社会上的芸芸众生,会一股脑儿的把各种各样的压力推到我们的头上,最终导致我们崩溃。多劳的能者很多会早逝,因为他们透支严重。

精神层面的超脱不能够修补肉体层面的过劳,无论我们内心修炼到什么程度,我们都是血肉之躯,过度劳累,就会“必蹶上将军”——再勇猛的人,也禁不住家国情怀下,无休无止地的负累。明代大学者归有光到外地当官,家族成员二百多名随行,归有光苦不堪言,因为这是巨大的负担。

所以要调和好我们人生的这杯鸡尾酒,使它的苦乐比例合适,让我们大多数时候觉得人生是快乐的,我们就得从自我的精神修炼和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两方面进行改变。

我父亲近些年在思考的一个大问题是,我把我儿子教错了吗?为什么每次看到他,他都那么辛苦?他这样做最后收获的到底是感恩,还是恩将仇报?他在怀疑我们的底层逻辑出了点偏差。他的怀疑是对的,我现在也和他有同样的怀疑。我们从传统文化中继承的许多东西,不一定是无害的。

我两岁那一年,把自己的家烧了,家里也因此盖了套新房,这对我来说,似乎寓意着我的人生使命就是破旧迎新。我十岁那一年,陪我哥哥翻山越岭去初中上学,在半山腰上,我们兄弟俩坐下来歇息时,我哥哥对我说:这世界运行的规则,还有这些大人们所说的话,难道一定都是对的吗?我们凭什么要无条件的遵从?这句话影响了我一生,它让我从不迷信任何权威。

凡事只有自己经历过和探索过,才会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而且对每个人来说,正确的答案是不同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就不同。我们能挑一百斤的担子,那是我们有这个体力,我们不能因此而指责人家只能挑二三十斤,甚至连二三十斤都挑不了,天生孱弱的人无法与天生强壮的人相比。

在我四十四岁这一年生日将至之时,我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反思,甚至反思到自己的最底层的思维逻辑——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反思让我迎来了一次新生。人只有在思想上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真正的将自己的人生调适到最佳的状态。

我会在李贽的“为适己”之论与家国情怀之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中间态,余生不活得那么累。我还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没有完成,我不能过度的牺牲自我,搁浅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鸡尾酒的味道在于调酒师的调节,人生的苦乐也在于我们自己去把控。绝对的苦和绝对的乐都是不存在的,悲喜同在一念中,我们无法把它们拆分开,我们能做的是尽量让自己的人生悲少喜多,这就算是善待自己了。

治心悸气短的养心定悸膏(胶囊)

养心定悸膏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版,其组成为:生地黄120g,麦门冬60g,红参20g,大枣60g,阿胶20g,黑芝麻50g,桂枝30g,生姜30g,炙甘草40g。

制法为:将以上9味药,除阿胶外,红参切片,用温水浸泡1小时候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将生姜绞汁,桂枝提取挥发油,其余甘草等5味与上述红参、生姜、桂枝等药渣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入红参提取液,浓缩成稠膏;取黄酒30g,烊化阿胶,另取蔗糖120g,制成糖浆,加入上述稠膏、烊化阿胶及炼蜜20g,继续浓缩至适量,放冷,加入生姜汁及桂枝挥发油,搅匀,制成约300g,即得。

有部分中成药厂生产养心定悸膏,也有部分药厂生产养心定悸胶囊,患者可以照此方自制膏剂,也可以从药店里购买中成药养心定悸膏或养心定悸胶囊使用。

本方有养血益气,复脉定悸的功效,主治气虚血少,心悸气短,心律失常,盗汗失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等。每日口服2次,每次15-20g。腹胀便溏、食少苔腻者忌服。

中医的气虚血少、心悸气短、心律失常、盗汗失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等症状,与现代医学中的低血糖症和低血压症、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症状相似。心悸气短常可以出现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低血糖症、低血压症和肺炎患者身上,而本方有一定的升血压的作用,所以高血压患者应慎用,运动员亦慎用。

本方实际上是中医经典名方复脉汤的加味方,复脉汤出自《医门补要》,由炙甘草、西洋参、火麻仁、生地、麦冬等组成,主治气血阴液不足,心脉失于濡养,心悸心慌,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脉三五不调,与本方的主治范围基本相同。

本方中的红参、生地黄、阿胶、大枣等均有补血的作用,麦门冬和黑芝麻有滋阴润燥的作用。桂枝和甘草组合是桂枝甘草汤,该方出自《伤寒论》,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生姜助桂枝温阳通脉,兼调药味。诸药合用,能对气虚血少引起的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本方不宜改为汤方服用,因为上述疾病均属慢性病,疗程较长,所以服用膏剂或胶囊比服用汤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