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水肿

消滞利水的陈橘皮散

《太平圣惠方》中有一张名为“陈橘皮散”的方子,该方组成为:陈橘皮30g(即陈皮),诃子皮15g,赤茯苓15g,肉桂心15g,大腹皮15g,川芎15g,枳壳15g,赤芍15g,炙甘草7.5g。(以上用量,均按照1钱=3g换算)。将上药共研为散,每次取4钱(12g),以水一大碗,加生姜2-3片,煎至六分碗,去滓,饭前温服。

本方有行气消滞,温阳利水的功效,主治消渴,饮水过多,心腹胀满,或胁肋间痛,腰腿沉重。这是一张治疗水肿和腹水的方子,本方所主治的消渴不是糖尿病,而是中医所说的阳虚不能化气所致的水液潴留证。本方的组方思路借鉴了五苓散,但是比五苓散更进一步,本方可用于治疗下肢水肿、肝硬化或肝癌等导致的腹水。

本方所用的各药,有理气、化瘀、温阳、利水的功效,对下肢水肿、肝硬化和肝癌等导致的肝腹水患者有一定的针对性。晚期腹水患者因为水液代谢不正常的原因,会出现既腹胀,又很口渴的症状。

本方中的陈皮、枳壳理气,川芎、赤芍活血化瘀,肉桂温阳,茯苓、大腹皮利水,诃子皮止泻,炙甘草调和诸药,这些药合而用之,就能缓解患者因为气滞血瘀所引起的腹胀、小便不利、口渴、大便溏泄等症状。

现可将本方各药减半,组成汤方,直接煎汤服用。

治水肿的“疏风利水汤”

“疏风利水汤”出自《医方新解》,该方组成为:浮萍9g,紫苏9g,桑白皮12g,益母草30g,车前子12g,白茅根30g,金银花18g,连翘18g,甘草6g。用法为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疏风利水汤有疏风宣肺,清热利水的功效,主治风水病,症见畏寒、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自汗出、无大热者;或肺热咳嗽及有风团块。现代多以本方治疗肾炎水肿、胸膜炎、胸腔积液(胸水)、荨麻疹、肺炎。

本方既有疏风解表作用,又有利尿消肿作用,所以本方的适应症为既有表证,又有水肿问题的“风水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风水病”患者多存在感染问题,所以有畏寒、恶风、脉浮等症状。

本方中的紫苏、浮萍、金银花、连翘均为解表药,解决的就是患者的表证。浮萍、金银花、连翘、桑白皮、益母草、车前子、白茅根等又均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解决的是患者存在的水肿问题。甘草调和诸药。所以合而用之,就有解表和利尿作用,通过解表和利尿,能缓解患者的“风水病”。只要契合这一病机,不管患者的疾病在现代医学中属于何种疾病,均可用本方“异病同治”。

治消渴水肿的“汉防己丸”

“汉防己丸”出自《太平圣惠方》,在《圣济总录》中该方又名“防己丸”。方由汉防己七钱五分(22.5g),猪苓七钱五分(22.5g),天花粉一两(30g),赤茯苓一两(30g),桑白皮一两五钱(45g),白术五钱(15g),杏仁五分(1.5g,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郁李仁一两五钱(45g,汤浸,去皮,微炒),甜葶苈一两(30g,隔纸炒令紫色)组成。制法为将以上各药为末,炼蜜微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30丸,饭前以温水送服,每日2次。

本方的功效为清热生津,宣肺利水,主治既有消渴(口干口渴)症状,身体又浮肿如水肿者。本方中的汉防己、猪苓、茯苓、葶苈子等均为利水消肿药,白术为健脾利水药,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杏仁泻肺降气,郁李仁降气利水、润肠通便,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所以综合来看,本方是以利水消肿为主,主治的是水病。这里的消渴,是因为水液升降失常,导致津液无法正常分布,故人有渴感。津液分布恢复正常,则渴感自消。

这张方子或可用于治疗晚期癌症既有口干口渴的症状,又有小便不利、水肿的症状者。

通脱木的根、茎髓、花蕾的药用价值

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通脱木的根、茎髓和花均能入药,其根入药名为通花根,其茎髓入药名为通草,其花入药名为通花花。通草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但通花根和通花花则较为少见。实际上通花根和通花花的功效与通草很相似,通花根与通花花采集起来比通草容易多了,所以价格便宜些。

通草又名白通草、通花、通脱木、葱草等,色白而中空。有清热利水、通乳的作用,主治淋证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也能治小便短赤、产后乳少、妇女经闭和带下等病。通草之所以得名通草,与其既能通小便,又能通乳汁有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通草有较强的利尿作用,通草能明显的增加大鼠尿中的钾离子的排出,但对尿钠、尿氯无明显影响,故认为通草利尿与排钾有关。通草也有解热、抗炎作用,通草中的总多糖提取物还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并能提高实验动物血清溶菌酶活力和单核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提高实验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抑制过敏反应。

在治疗各种小便不通的方剂中,通草出现的频率很高。《普济方》中有一张名为“通草饮子”的治疗“热气淋涩,小便赤如红花汁者”的方剂是以通草为名的,该方组成为:通草三两,葵子(冬葵子)一升,滑石四两(碎),石韦二两,水煎服。此病与肾炎相似,这个方剂的用量很大,利尿效果很强。《浙江药用植物志》记载了另一张专门治疗急性肾炎的方剂:通草9g,车前草9g,龙胆草9g,瞿麦9g。

古人常用通草炖猪蹄来催乳,用通草或用通草与王不留行一起炖猪蹄,均有催乳的作用。通草炖肉吃,也可以治疗白带过多。通草还能治疗妇女月经不调,《云南中药选》记载了一张治疗月经不调的民间验方:通草6g,当归尾3g,桃仁12g,红花6g,水煎服。

通脱木的根通花根的功效与通草相似,中医认为通花根有清热利水,行气消食,活血下乳的功效,主治水肿、淋证、腹胀、痞块、风湿痹痛、月经不调以及乳汁不下等。通花根还能治疗大叶性肺炎和老年人咳嗽痰多或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单用通花根6-30g煎水内服即可。通花根也能治疗便秘。

通花根是中医治疗腹水和各种水肿病的一种常用药,治疗腹水或水肿病时,通花根的用量最少要30g。此药不但能利水消肿,还可活血化瘀,所以对瘀血所致的水肿病有标本兼治的功效。

通花花煎汤内服也能治疗水肿病,《重庆草药》记载,通花花可治疗“阴囊下坠,经常不收”。

《外台秘要》疗水肿方十三首注释

《外台秘要》水病二十六门中专门收录了治疗水肿病的十三张方剂。这十三张方均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到今天仍然很有参考价值,姑录如下:

范汪疗水肿方

葶苈子一两(熬黑),甘遂一两(熬),吴茱萸四两。

上三味,别捣异下筛,和以蜜丸如梧子,服可至五丸。《经心录》云服三丸,日三服。

注释:这个方子是用葶苈子和甘遂各一两(均需熬),这两味药都是利水的要药,其中甘遂有毒,现在多炮制后用或不用,但甘遂的利水消肿效果较好,属峻下逐水药。这两个药在治疗各种水肿病中常用。本方重用吴茱萸,吴茱萸本身不是利水消肿药,但吴茱萸有较强的温中下气的功效,吴茱萸大辛大热,能散能行,水肿患者三焦不通,在吴茱萸的推动下,三焦功能恢复正常,水易消除。这样的用药,体现了中医的优势。此处梧子即梧桐子,约为豌豆大小。每次服用3-5丸,每日可服用三次。

又葶苈丸,疗水肿方。

葶苈一升(熬),吴茱萸一升。

上二味,各别捣筛合,以蜜和,更捣二万杵,药成,饮服二丸如梧实,不知增之,当以小便利及下为候。若下者,但可清旦一服。若不下但小便利者,日可再、三服。常将服,肿消尔。一名二利丸。

注释:本方与上方相比,少了甘遂。其实不用甘遂,用药更安全。梧实也是梧桐子,以上两方都是做的丸药服用,每次服用的量其实不多,所以用药很安全。这里是要求用水送服2丸,如果效果不明显逐渐加量到大小便通利为度。吴茱萸刺激肠胃,可能会导致患者腹泻。如果患者服药后腹泻,则每天只需要早上服药一次。如果患者不腹泻,但是小便通畅,则每天可以服用二到三次。一直服用到水肿消退为止。这个方子既叫葶苈丸,也叫二利丸,所谓二利,也就是大小便通畅。

又利小便消水肿,郁李核(即郁李仁)丸方。

郁李中人(即郁李仁)三分,松萝三分,海藻二分,桂心二分,大黄五分,葶苈五分(熬),黄连二分,通草二分,石韦一分(去毛)。

上九味,捣合下筛,和以蜜丸如梧子,先食饮服七丸,日二,稍增,以知为度。

注释:此方既用了通大便的郁李仁和大黄,又用了利小便的海藻、桂心、葶苈子、通草、石韦,还用了清热解毒的黄连和解毒止血的松萝,其组方较为全面。根据本方所用的各药功效推测,本方与上面的二利丸一样,也是以通利大小便来实现消水肿的目的。此方中的石韦和松萝均有止血作用,所以此方适用于有出血倾向的水肿患者。本方也是要求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服用,每次饭前以水送服七丸,每日二次。如果患者大小便不通畅,可以逐渐增加用药量。

又疗水肿,大槟榔丸方。

槟榔三两,桂心三两,炮附子二两,瓜蒌三两,杏仁三两(熬),干姜二两,炙甘草二两,麻黄三两(去节),黄芪三两,茯苓三两,厚朴二两,葶苈三两(熬),椒目三两,吴茱萸五合,白术三两,防己二两。

上十六味,下筛,蜜和服如梧子大二丸,日散,不知稍增至四丸,不知又加二丸,不下海服四丸,得小下为验。此疗老小水肿虚胖,大病后客肿作喘病,疗之佳。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桃李、雀柔、大醡。

注释:此方在唐代及以前属大方,根据本方的药物组成来看,这是一张治疗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病方。方中用炮附子、桂心、干姜、吴茱萸、麻黄、川椒目温阳散寒,再用茯苓、防己、白术、黄芪、葶苈等健脾利水消肿,加槟榔、杏仁、瓜蒌、厚朴等下气除胀,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阳散寒、健脾利水、理气消胀之功。这张方剂对阳虚水泛所致的水肿病有较好的疗效。

《小品》疗水肿方

大豆三升。

上一味,以水六升,煮令熟,出豆澄汁,更纳美酒五升,微火煮如钖,服一升,渐增之,令小下。

注释:此方只用大豆三升,大豆既有利尿作用,又富含蛋白质。大豆煮汁,再用米酒在一起煮后服用,有较好的利尿消肿作用。这有点类似于现代人补充白蛋白以维持营养和渗透压,这个可以作为水肿病的食疗方案。但若患者是因癌症引起的水肿,则宜直接饮用豆浆,不宜与酒同煮。

又桃皮酒,疗水肿方。

桃皮三斤(削去上黑,取里黄皮),女曲一升,秫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三斗,煮桃皮令得一斗,以五升汁渍女曲,五升渍饭,酿如酒法,熟漉去滓,可服一合,日三。耐酒者增之,以体中有热为候,小便多者即是病去,便愈。忌生冷、酒面、一切毒物。

注释:这是唐代的一种药酒,是以桃树皮(去掉最外层的黑皮,只留树皮中黄色部分)煮水。再用这桃树皮煮的水与女曲和秫米煮的饭一起酿成酒。这个现在操作起来很不容易,实际应用时较难。

又麝香散,疗水肿方。

《千金》(即孙思邈的《千金方》)云:治妇人短气虚羸,遍身浮肿,皮虚急。

麝香三铢,芫花三分,熬,甘遂三分。

上三味,合下筛,酒服钱半边匕,老小钱边三分匕。亦可丸服之,强人如小豆十丸,老人五丸。《千金》又有雄黄一味,并麝香各用六铢,《肘后》(即《肘后备急方》)又有人参二分。

注释:此方即张仲景的十枣汤的衍生方。芫花和甘遂均为有大毒的药,但是也都是峻下逐水药,属于中药中的强利尿药,加少许麝香,增其活血通经之效。本方主要治疗妇女短气乏力、遍身浮肿的水肿病,此类水肿病和晚期妇科肿瘤患者出现腹腔积液和盆腔积液有些类似。但此方在具体应用时一定要小心,注意用药安全。此方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又疗水肿,商陆膏方。

商陆根一斤,猪膏(即猪油)一斤(先煎,可有二升)。上二味,合煎令黄,去滓,以摩肿。亦可服少许。忌犬肉。《千金》云:涂以纸覆之,燥则涂,不过三日愈。

注释:这是一张治疗水肿病的外用方,是以商陆根和猪油一起煮至商陆根色变黄为度,去掉药渣,留下的商陆膏冷却后即成为我们常见的固态猪油一样的药膏。用这种药膏不断涂抹,也可以少量服用,能治水肿。不过该书记载不详细,我们不知道涂抹在什么地方。可能是涂抹在水肿部位的皮肤上,也可能是涂抹在肚脐上。这是一种透皮给药的用药方法,本方中的商陆根有很强的利尿作用。

《集验》疗水肿方

黄犍牛尿,一饮三升,若不觉更加服之,以得下为度。疗老小者,宁从少起,饮半。亦可用后方。

注释:这是用黄牛的尿来治疗水肿的方法,现代已不具有可操作性。

又疗水肿方。

猪肾一枚,分为七脔,甘遂一分,末筛为散,以粉肾。微火炙令熟,食之,至三、四脔乃可止。当觉腹中鸣,转攻两肋下,小便利,去水即愈。若三、四脔不觉,可食七脔令尽。

注释:本方用猪肾,是中医以形补形的传统,因为中医认为水肿病多因肾虚引起。将一块猪肾切成七小块,用甘遂一分研成细末,像撒胡椒面一样的撒在猪肾上,然后像烤肉一样的将猪肾烤熟,吃掉猪肾,这是一种食疗法。唐代的一分若合现代的0.3-0.5克,虽然甘遂有毒,但是这种微量用药还是很安全的。

《千金翼》疗水肿方

葶苈子六两(生用),桂心二两。

上二味,捣,蜜和丸,饮服十丸如梧子,日二。慎蒜、面、猪、鸡、油腻。

注释:本方是以葶苈子与肉桂按照三比一的比例,一起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每次服用十丸,每日服用二次。葶苈子和肉桂都有利尿消肿的作用,本方组方简单,也是靠利尿来消肿。

《必效》疗水肿方

皂荚一挺(去皮,炙),乌钖五两

上二味,以酒二升,煮取六沸,绞去滓,顿服之,即臾(须臾)即小便二、三升,肿消。忌一切肉及面、生冷、咸、醡食一周年。

注释:此方中的乌钖不知是何药材。

又方

取苦瓠一枚

上一味,以水一石,煮一炊久,去滓,煎汁令堪丸如胡豆,一服二丸,当小便下,后作小豆羹饭。慎勿饮水,效。

注释:瓠为瓠瓜,一名瓠子,即我们常说的葫芦。瓠瓜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菜市场里有瓠瓜出售,直接食用也有较强的利尿效果,我常让有腹水和胸水,小便不利的患者用瓠子、冬瓜等食疗。苦瓠并非我们日常食用的瓠子,而是古代用来做瓢或酒葫芦等用的葫芦,因其味苦,故不宜食用。这里是将苦瓠用水煮后,去掉苦瓠,煎汁浓缩后做成如胡豆(即蚕豆)大小的丸药,每次服用二丸,也是以小便增多为度。

以上十三张方剂实际上皆是古人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的一些利尿剂,水肿病可以通过利尿来治疗。但如患者是癌症或肝硬化引起的水肿,除了要用这些利尿的方法来缓解病情,还需要同时服用有抑制肿瘤进展或治疗肝硬化的药物,这样才能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