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于某,女,57岁,北京市人,2024年5月10日初次通过视频咨询笔者。
患者既往好食肉类,近五年开始饮食清淡,三个月前开始低脂纯素饮食。患者确诊高血压多年,长期服用降压药。出现顽固性失眠多年,在北京多家医院就诊过,疗效欠佳。患者迫切希望改善其睡眠,因为睡眠欠佳,患者情绪不稳,高血压也有加重。
问诊时得知患者长期能够感觉到胃有震水音,泛酸、烧心、畏寒、背部拘紧,手部湿疹,易汗。因未见面,脉象不知。从患者自诉的症状来看,患者存在中医所说的太阳病与水饮病合病。
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主治太阳病见“项背强几几”症者,桂枝加葛根汤所治的“项背强几几”为易汗患者,葛根汤所治的“项背强几几”为不易出汗甚至一点汗都没有的患者。故笔者遵循“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拟以桂枝加葛根汤治之。从患者胃有震水音的症状判断,患者存在“水饮病”。在治疗水饮病的诸多方剂中,苓桂术甘汤为最接近患者的方剂。所以笔者拟以桂枝加葛根汤与苓桂术甘汤合方治之,而不必去管患者所述的“失眠”症状。
因为正如中医界老前辈印会河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中医治病,要学会“抓主证”,按照主证来判断患者适合用什么方剂。解决了主症,患者的一些不易解决的兼见症往往能意外的跟着消失。
最后拟方:桂枝10g,白芍10g,炒白术10g,葛根20g,茯苓10g,炙甘草6g,生姜15g,大枣7个。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患者服药一周左右反馈,震水音减轻,但还有,令患者意外的是多年不能治愈的失眠问题神奇的解决了,她本以为这个问题需要很长时间的调理才能解决。
本方中没有一味治疗失眠的药,但却能解决患者失眠的问题。皆因患者的失眠只是一种兼见症,真正困扰患者的是患者存在的太阳表证和水饮病,解决其根源问题,则失眠不用治疗也能痊愈。
案例二:陈某,常住成都,34岁,2024年6月30日初次远程咨询笔者。
患者从事文职工作多年,感染新冠后,失眠大半年,多处求治,苦无疗效。每天入睡困难,早上3点多到4点多容易醒,醒来后就要小便,同时会感觉自己身体有些燥热和黏腻,肚子里经常有气,且能窜动。患者在成都本地就医,中西医皆治疗过,苦无疗效。服用褪黑素,非但不能解决失眠问题,还会导致头痛。西医还拟采用抗焦虑药物治疗,患者未用。问诊得知患者容易出汗,畏风畏寒,头部尤甚,肩颈拘紧。因远程咨询,脉象不知。
患者夜间燥热和黏腻,或有低烧之嫌疑,为表证尚在。易汗、畏风、畏寒,均为《伤寒论》中的“太阳中风证”的症状,肩颈拘紧,符合桂枝加葛根汤证的“项背强几几”的症状。患者新冠后出现这些症状,属新冠后遗症之一。夜间难眠、心烦,有栀子淡豆豉汤的“心中懊侬”症状,故笔者拟以桂枝加葛根汤与栀子淡豆豉汤合方治疗,并加浮小麦以敛阴止汗。
拟方如下:桂枝15g,白芍15g,葛根30g,浮小麦30g,栀子10g,淡豆豉10g,炙甘草10g,生姜7片,大枣7个(掰碎)5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服药5天后,患者反馈,入睡情况明显好转,夜间醒来后身上再无之前的燥热和黏腻感,半夜醒来后也很容易再入睡。只是服药后大便变稀。大便变稀为栀子之副作用,患者“心中懊侬”的症状已经消失,可不必再与栀子淡豆豉汤合方,遂嘱其去淡豆豉和栀子继续服用5剂以巩固疗效。
这两个失眠患者都找过许多中西医大夫治疗,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被其所述的主要症状“失眠”误导,给患者服用常用的治疗失眠的药物,无一有效。笔者借鉴前面医生的教训,不再在这种思路上兜圈子,而是按照印会河教授提出的“抓主证”的思想,根据患者其他的更为重要的症状来判断患者为何种方剂的适应症,再对症用药。如此治疗,他们的失眠均同时被解决。
可见治疗任何疾病,都要重视辨证施治,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医者要有自己的主见,慎勿为患者的主诉所误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真正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得到解决,次要矛盾不用专门开药治疗,也能得到解决。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临床过程中都应先分析病情,然后再针对性用药。
其实笔者在给这二位患者处方建议时,速度均非常快,每个患者也就三五分钟就确定了治疗方案,而非要花上十几分钟乃至半个小时的时间去慢慢分析。只不过笔者在分析他们的病情时,跳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思维模式,综合分析了患者的病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