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贲门癌

噎膈反胃的食疗方“韭汁牛乳饮”

噎膈和反胃是中医病名,噎膈的症状是进食时吞咽受阻或吞咽时疼痛,反胃的症状是食入即吐,二者常常混合出现。现代医学中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溃疡、食管癌、贲门癌、贲门痉挛等均属中医的噎膈反胃范畴。

中医对噎膈反胃有一些对症治疗的方法,除了用药外,也有食疗法,韭汁牛乳饮就是其中典型的食疗代表方。韭汁是用韭菜榨成的汁,牛乳是牛奶,二者均为常见的食物。不过古代的韭汁牛乳饮不只有一张方剂,历史上有两张方剂均以韭汁牛乳饮为名。

其一为《医方考》中的韭汁牛乳饮,该方是以韭汁和牛乳各等份,相和搅匀,时不时的服用一些。此方的功效为活血祛瘀,养血润燥,主治胃脘有死血,干燥枯槁,食下作痛,反胃便秘者。按照这种描述,此病与食管癌(食道癌)的临床症状颇为相似。这类患者多已只能以流质为食,我们日常也用牛奶来为这类患者提供营养,但在牛奶中加入韭菜汁则不但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营养,还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一些病情未到终末期的患者甚至在用韭汁牛乳饮后还能恢复部分正常饮食。

另一张名为韭汁牛乳饮的方剂出自《温热经解》,该方组成为韭菜汁150ml,鲜牛奶180ml,藕汁200ml,姜汁10滴,梨汁200ml,莱菔汁(注:莱菔汁是新鲜萝卜榨的汁)200ml。将以上所有的液体混合煮沸后,每日分3次温服。本方的功效为化瘀启膈,降逆止呕,主治胃中有瘀,噎膈反胃。这张方子较上一张稍微复杂一些,但是所用的也都是食材,所以也是一张食疗方,此方也能达到缓解噎膈反胃症状的功效。

食疗方不能作为根治食管癌和贲门癌这种重大疾病的办法,但是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尝试。

三张以硇砂为主治疗食道癌的古方

我国一直都是食道癌大国,据世卫组织统计,我国是全球食道癌发病率排名第一的国家,这与我国人民根深蒂固的两种饮食习惯有关,一是我们非常喜欢“趁热吃”(吃烫食),二是我们喜欢吃各种腌制食品——萝卜干、腐乳、腊鱼、腊肉、腊鸡、香肠等,这些都是食道癌的致癌病因。

这种饮食习惯由来已久,直到今日仍然很流行。我国古代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也认识到了食道癌这种病,食道癌在中医古籍中被称为“噎膈”(当然古代文献中的噎膈范围比今天的食道癌更广泛,它还包括食道、纵膈的良性病变以及贲门癌等疾病)。

膈为中医内科四大不治之症,清代名医徐灵胎曾说,膈证基本属必死之病,徐灵胎认为能治好的噎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噎膈。可见古代中医也认识到了食道癌预后不良的特征。

虽然如此,但从古至今,也不乏在食道癌这种疾病上有较深的研究者,有一些医者创制了一些有效的方剂,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延长患者的寿命,少数幸运的患者甚至可以被治愈。今遴选三张古方,介绍一下古代中医用硇砂为主治疗噎膈的三张方剂。

其一是《圣济总录》中的“黑金丸”。该方组成为:沉香半两(锉,15g),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15g),木香一分(0.3g),青橘皮一分(汤浸去白,焙,0.3g),干姜一分(炮,0.3g),细墨一分(烧红,醋研,0.3g),京三棱一分(煨,锉,0.3g),蓬莪术一分(煨,锉,0.3g),桂一分(去粗皮,0.3g),大黄半分(锉,0.15g),干漆半分(炒烟出,0.15g),麝香半分(研,0.15g),硇砂一两(研,水飞,30g)。

制法:上一十三味,各捣研为末。将京三棱、蓬莪术、大黄、硇砂四味,用米醋煮烂,研做糊。入众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姜汤送服,不拘时。本方主治食癖聚,一切血结刺痛疾。这里的食癖聚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食道癌、贲门癌和胃癌很相似,尤其是食道癌。

本方重用硇砂,硇砂亦名紫硇砂,为氯化物类卤砂矿物卤砂(硇砂)的晶体或人工制成品,我国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出产天然硇砂。传统中医很早就意识到硇砂有药用价值,认为其能“消积软坚,化腐生肌,祛痰,利尿”,以其主治癓瘕积聚、噎膈反胃、喉痹肿痛、痈肿、瘰疬、翳障、息肉、赘疣等疾病,硇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临床上确实可以抑制肿瘤的进展,但是其副作用也不小,有些患者服用后会胃酸过多,大便稀溏,严重者可能会肝肾功能不正常,所以用的时候也要小心。

古人用水飞这种炮制方法,主要是为了去除硇砂这类矿物药中的杂质,硇砂中的一些杂质的副作用更大,严重者可能会致死。水飞是将硇砂溶解在水中,然后渐渐析出,一些有害杂质含量本来就很小,一经溶解,就会留在水中。这样析出的硇砂毒性减弱。但未受过专业训练者可能很难执行水飞这个操作,我国古代的医生其实掌握许多原始的化学方法。

本方用沉香、附子辅助硇砂,可以适度减轻硇砂的副作用,同时对缓解食道癌引起的症状也有一定的作用,中医认为食道癌属气滞,所以需要用降气药。其余药的用量都较轻,三棱、莪术、干漆、麝香等也为现代中医常用的抗癌药,但本方主要以硇砂来缓解病人的症状,所以不宜让其他药喧宾夺主,以免影响药效。

《杨氏家藏方》中有一个方剂硇附饼子和本方有类似之处,该方是将附子一枚,挖出一孔,将研细的硇砂一分往附子里填满,再将附子末把挖孔塞住,用生面作饼包裹附子,包两层,投入火中,慢火煨至附子呈焦黄为度。再去掉面饼,加入木香三钱,丁香三钱,一起研末,做成丸剂服用,每丸重约1.5g,用时细嚼慢咽,一日不分次数,不拘时候的服用。该方也是将硇砂与附子以及一些芳香理气药同用,治疗翻胃吐食、噎膈、呕逆、腹痛等。

古朝鲜医家金礼蒙所著《医方类聚》中也有硇砂丸一方,该方组成为:大附子一分(挖去中心肉,别和后药,杵),硇砂半两(水飞过),丁香半两,青橘皮一分(去白瓤),木香一分,肉豆蔻一分,槟榔三分(生用)。本方制法基本和《杨氏家藏方》中的硇砂丸相似,本方主治五膈气噎闷,或吐逆不下食,这些症状基本都是食道癌或贲门癌的症状。

另外,硇砂与芒硝或玄明粉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制成散剂含服,也能缓解食道癌的相关症状,笔者此前曾经用过这一方法。但硇砂不可久用,使用硇砂时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反应,如副作用较大,要及时停用,改换其他方案。

治疗上消化道癌症引起的胃胀、胃痛、呃逆、呕吐、泛酸等症状的经验

上消化道癌症(食道癌、贲门癌或胃癌)患者到了晚期,通常会因为病情的进展,出现胃胀、胃痛、呃逆、呕吐、泛酸、烧心等症状。患者此时多已存在远端转移,要想用中医治愈可能性不大,但是可以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对症支持治疗)来缓解患者因为肿瘤而带来的痛苦。

此类患者的痛苦不是一张简单的经方可以缓解得了的,治疗需要考虑患者的多种症状,采用大复方进行治疗。大复方的优势在于其能全面兼顾患者的各种病症,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各种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样的临终关怀治疗,有其积极的意义。

笔者今年为一例河北籍的上消化道癌症患者提供过临终关怀治疗,该患者出现胃痛、胃胀、呃逆、呕吐、泛酸、烧心、口干、大便稀溏等症状。之前的医生多以简单处方处理,未能缓解其痛苦。

患者的症状较多,非一张简单处方能缓解的,故笔者针对其临床症状,建议其用二陈汤、旋复花代赭石汤、平胃散、四神丸、丁香柿蒂散、橘皮竹茹汤、消瘰丸、乌及散等多种处方加味,全面缓解患者的各种症状。以二陈汤止呕,以旋复花代赭石汤、丁香柿蒂散、橘皮竹茹汤治呃逆,以平胃丸缓解胃胀,以四神丸缓解便溏腹泻,以乌及散制酸止痛,以消瘰丸抗癌消肿,再加味相关对症治疗和抗癌的中药,合而治之。

处方如下:

陈皮10g,法半夏10g,藿香6g,佩兰10g,紫苏梗6g,砂仁3g,旋复花10g(包煎),代赭石10g(同包煎),竹茹10g,茯苓10g,人参6g,柿蒂10g,丁香6g,苍术6g,厚朴10g,炙枇杷叶10g,草果3g,肉豆蔻6g,吴茱萸3g,黄连6g,白及10g,乌贼骨10g,当归10g,制鳖甲18g(先煎),生地黄15g,玄参12g,浙贝母12g,生牡蛎30g(同先煎),仙鹤草5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山豆根10g,鸡血藤30g,炒麦芽30g,石斛15g,小蓟20g,石韦30g,藤梨根30g。

每日1剂,水煎2遍,分成3-4次喝完,最好饭后服。服用3-5剂,观察疗效。

患者服药第一剂,症状即有所缓解,服药4剂后,不再呃逆、呕吐、胃痛、胃胀。但患者已经处于终末期,转移病灶较多,后终因病情太重,全身器官衰竭而去世。在其临终前,本方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其痛苦,达到了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预期。

许多人批评中医大复方,但在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大复方往往比小处方有更出色的疗效,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不过驾驭大复方,需要较为深厚的中医功底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研究癌症的中医从业者,平时需要学习大量的方剂学和中药学知识,对常见的方剂和中药的适应症了解得越多,应用得越熟练,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给患者带来的帮助就越大。

治疗食管癌或贲门癌的神仙夺命丹

明代医家方广的著作《丹溪心法附余》中有一张名为“神仙夺命丹”的方剂,该方由乌梅13枚(水浸,去核),硇砂2钱(6g),雄黄2钱(6g),乳香1钱(3g),百草霜5钱(15g),绿豆、黑豆各49粒组成。使用时将乌梅捣烂,其余药制成粉末,与乌梅肉合在一起制成弹子大小(与煮熟的鸡蛋黄差不多大)的丸药,以乳香少许加朱砂为衣,阴干。

本方的功效为消积软坚,破瘀散结,主治气郁噎食、呕吐、反胃,便秘或粪如羊屎,服用方法为噙化,也就是含在嘴里慢慢的等药物自然化掉。服药期间忌油腻、怒气、房劳,也忌一切鱼、鹅、鸡、羊、生冷及发热之物。

从神仙夺命丹的功效与适应症来看,它所主治的疾病即现代医学中的食道癌或贲门癌,本病的中医名为“噎膈”、“反胃”等,患者常因幽门梗阻而出现噎食、呕吐和反胃等症状,而且大多数患者同时会有便秘或大便如羊粪球的症状。

本方中的硇砂与雄黄均属常用的抗肿瘤中药。

硇砂是卤砂族矿物卤砂的晶体或人工制品,分子式为NH4CL。本品有很强的腐蚀性,中医认为其有软坚散结、化腐生肌、祛痰利尿的功效,常以之治疗癓瘕积聚、噎膈反胃、喉痹肿痛、痈肿、瘰疬、翳障、息肉、赘疣等。笔者曾经单独以硇砂粉末治疗过食道癌患者吞咽不下,或用硇砂与芒硝按照1:1的比例研成粉末,让患者含服,缓解晚期食道癌患者连水都难以下咽的症状。此药有一定的抗肿瘤功效,能较快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过度使用,患者的胃会有烧灼感。

雄黄是砷化物,天然雄黄是一种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AS2S2),但含有一定量的三氧化二砷(AS2O3,即砒霜)等杂质,毒性较大,需炮制使用。雄黄在炮制的过程中不能加热,只能用水飞的方法给雄黄除杂。将雄黄在乳钵中研成粉末,然后在水中溶解天然雄黄,雄黄质轻,不易溶于水,会漂浮在水面上。将浮在水面上的雄黄取下,阴干即得纯净的雄黄。其杂质或溶于水,或在水底沉淀。纯净的雄黄毒性较天然雄黄小,使用较为安全。纯净的雄黄有抗肿瘤作用。

此方中另外用到了剧毒的朱砂,朱砂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它也有抗肿瘤作用,但其副作用较大,久用也需小心控制用量。

这三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均为天然矿物中所含的化合物,也是中医很早以前就常用的中药(属中药中的“石”药)。可见中医很早就用化学药物治疗疾病,并非所有的中药都是低毒无害的草本药物。

百草霜即灶灰,功效为止血、消积、解毒,主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食积痢疾、黄疸、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臁疮等。同类的药物还有墨炭,这二者都是中医丸药方剂中常用的一种配药。据笔者推测,古人在此类丸药方剂中加入百草霜或墨炭,也是防止出现出血现象。也有中医经常以止血的矿物药花蕊石作为辅助止血的药。

乳香活血消肿,乌梅止渴生津、涩肠止泻、止血。无论是贲门癌还是食道癌,都容易出现出血现象,所以本方中加入适量的止血药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绿豆和黑豆均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同时绿豆还能消暑止渴,黑豆还能补肾益气,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

食道癌或贲门癌患者出现幽门梗阻后,常常连水都难以吞咽。神仙夺命丹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这些临床症状,而且见效速度较快,一般用药两三天后,患者即可喝水,甚至能进食一些流食。但这个方子的毒性也大,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汞中毒或砷中毒。此方其实不宜久用,患者症状改善后,应以更为妥善的药物做善后治疗,或每用三五天休息一两周再用,以防蓄积性中毒。而且食道癌和贲门癌单靠中医治疗,有效率也低,有条件的患者应考虑中西医结合。

此方不宜久用,患者症状改善后,应以更为妥善的药物做善后治疗,或每用三五天休息一两周再用,以防蓄积性中毒。而且食道癌和贲门癌单靠中医治疗,有效率也低,有条件的患者应考虑中西医结合。按照神仙夺命丹的组方制作的丸药应在避光的阴凉处存放,应储存在深色的密封瓶中。药品要放置在儿童不能拿到的地方,以免小儿不慎误食,发生中毒。神仙夺命丹亦不宜长久放置,制好后应尽快用完。因为方中的雄黄放置时间过长,容易被氧化成剧毒物三氧化二砷,再用时容易中毒身亡。

能缓解食道癌或贲门癌引起的幽门梗阻的“五噎散”

五噎散出自《济生方》(在《景岳全书》中该方又名“五膈散”),是一张治疗“五噎,食不下,呕逆痰多,咽喉噎塞,胸背满痛”的方剂,此病与现在的幽门梗阻相似,多由食管炎、贲门癌或食管癌引起。

五噎散组成为:人参、半夏(汤泡七次)、桔梗(去芦,锉,炒)、白豆蔻仁、木香(不见火)、米皮糠、白术、荜澄茄、沉香(不见火)、枇杷叶(拭去毛)、干姜各一两(30g),甘草(炙)五钱(15g)。制法为:将以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服用2钱(6g),以水一盏(约300ml),煮取六分(180ml),饭后温服,每日两次。

五噎散之所以得名“五噎散”或“五膈散”,是因为其能治疗中医的“噎膈”病。此病的主要症状为食物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噎与膈有轻重之分,噎是吞咽之时,梗噎不顺,食物哽噎而下;膈是胸膈阻塞,食物下咽即吐。噎比膈轻微,在病情早期,常只有噎,没有膈。膈由噎发展而成,临床常将噎膈并称。现代医学中的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溃疡、食管癌、贲门癌及贲门痉挛等均属本病范畴。

五噎散有温中化痰,降逆和胃的作用。中医认为噎膈多属气滞血瘀、寒痰胶结所致,所以本方多用中医的温中药(荜澄茄、干姜等)、理气药(桔梗、白豆蔻仁、木香、沉香、枇杷叶等)和健脾化痰药(半夏、白术、米皮糠等),这些药组合起来使用,就能发挥到温中、化痰、降逆的作用。

本方能缓解噎膈的症状,若是贲门癌或食管癌,使用本方虽然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这种疗效只能维持较短的一段时间,且本方对病情严重的患者作用不显著。因为本方对大多数贲门癌和食管癌患者来说,都只能起到对症支持治疗作用,难以控制患者肿瘤的进展。所以在使用本方的同时,还需要与其他抗癌治疗手段并用,多学科合作,共同抑制肿瘤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