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则新闻惊动了华人圈。一对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最后双双在google公司任工程师的年轻的华人夫妻之间发生了人伦惨剧。丈夫陈某将妻子于某殴打致死后,被美国警方逮捕。
陈某和于某在清华读本科时是同学,两人均出生于1996年,陈某高中毕业于成都某著名高中,于某高考是其所在地区的高考状元,都是天之骄子。两人恋爱结婚后,都在旧金山湾区就业,并共同在旧金山湾区买了一栋房子。
但是二人婚后相处得并不融洽,这段婚姻关系中存在情感控制问题和家庭暴力问题,所以女方要求离婚,男方一怒之下,将女方殴打致死。知情者爆料,男女双方可能都存在情绪不稳定的现象,夫妻日常生活中不擅长沟通,不能互相体谅,以至于最后酿成惨剧。
但二人与其他人相处时,给人的印象却是很好的,二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也很出色,唯独在亲密关系中展现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一面。在亲密关系中情绪不稳定、恐惧失去、易怒、攻击性强,这些关键词都与人格障碍息息相关。
低功能的人格障碍患者在与任何人相处时,都展现出了很强的不适应性,他们或高度回避,或攻击性强,他们就像行走的炸弹一样,随时爆炸。一些高功能的人格障碍患者在与外人相处时表现良好,但在与亲近的人相处时,却存在各种问题,这令他们的配偶或子女非常痛苦。通常,当他们的亲人向他们的朋友倾诉他们是如何伤害家人时,他们的朋友都难以置信,因为他们在外的表现太好,以至于他们的朋友会怀疑他们的亲人在诽谤他们。
任何人在生活中习惯性伤害他人,甚至发展到杀人这一步,都具有反社会人格特质,即便他们平时隐藏得再深,他们本质上也还是反社会人格。反社会人格者从本质上是一种缺乏同理心的人格者,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感知他人的痛苦,在暴怒或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他们缺乏同理心,会不惜疯狂的采用暴力手段(语言暴力、冷暴力或肢体暴力)伤害他人。
但在他们暴怒的情绪平息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能够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他们对自己处于冲动状态时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内疚和自责,有些人会自我攻击,甚至自残或自杀。但也有一部分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愧疚,甚至会有快感,这就是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那些连环杀人案的罪犯就是如此。
实际上,这种导致人心理不健康的人格特质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我们统称之为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的种类有很多,目前有12大类的人格障碍,许多患者存在多种人格障碍共病的现象,而且还存在人格障碍与情绪障碍(抑郁、焦虑、恐惧等)共病的现象。
许多人格障碍患者及其家人不知道他们患病,他们通常会因为人格障碍诱发的躯体性症状(最典型的是头痛、胃痛、心绞痛等)到综合性医院就诊,所以据统计综合医院就诊者中有约30%的就诊者存在这类问题,但一半以上的这类患者不能被医生识别出来,因为大多数非精神科医生不具备识别精神疾病的能力,所以会发生误诊。
罹患人格障碍者通常都处于一种不自知的状态,他们普遍的人际关系较差,在与外界接触或与亲人相处时冲突频频。但他们却往往认为问题出在别人身上,而非自己身上,在他们自己看来有问题的是别人,他们是被伤害和被辜负的对象。人格障碍患者敏感多疑,包容性差,他人的一些微不足道的疏忽都会被他们无限放大,被认为是对他们自己的轻慢或侮辱,进而诱发他们系列不适宜的情绪反应。
人格障碍是一种通常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的精神问题,患者的行为方式明显的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患者受情绪支配,其行为没有目的性,部分患者在发作后甚至对自己在发作时的行为失去记忆。患者对自己的问题不自知,而且患者的自制力很差,每次与他人发生冲突时,都是一种本能的无意识行为而非理性行为。即便患者非常明白自己的情绪化反应很不对,但当其处于发病状态时,他们却无法控制自己。有些患者会形容自己发作时就像疯了一样,“八匹马都拉不回自己”,清醒时则恨不得扇自己几个耳光。
通常,我们只是觉得这些患者性格古怪或脾气不好,不太能意识到他们是处于疾病状态。而患者本人一旦被人认为是患有人格障碍类疾病时,也会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和病耻感。大多数人格障碍患者的婚恋关系和家庭关系都会高度紧张,人格障碍患者的离婚率普遍很高,情杀大都由人格障碍患者引起。
随着精神医学和脑科学越来越发达,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人之所以会存在某种人格障碍问题,是因为其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那些与人频频发生冲突的“脾气差”的人存在生理性或病理性问题,而非他们的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他们的许多行为也并非有意识的违反社会的公序良俗,而仅仅只是一种完全不可控的生理性或病理性反应,是一种他们无法主宰的本能反应。
要想矫正他们的行为模式,需要精神科的专业治疗而非道德教育。伴侣的理解、宽容和关爱能使部分人格障碍患者痊愈,不过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些患者实际上非常需要他们家庭的理解和支持,有家庭成员理解和支持的患者更易康复。只不过人格障碍本身是一种伤害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疾病,所以很多人格障碍患者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病情越来越严重。
人格障碍患者的大脑的某些区域受到了损伤,他们的杏仁核通常比正常人更活跃,前额叶则功能不发达,这导致他们管控情绪的能力很差。他们大脑里的某些神经递质与正常人不一样,这导致他们无法正常的处理自己面临的各种生活压力,他们经常处在一种不良的压迫性情绪之中,很痛苦。
攻击性强的人一般存在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或者多种人格障碍共病问题,这些人容易被激惹,暴怒时漠视他人的感受,因为他们在发病时,不具有感知他人痛苦的能力。在那样的时刻,他们表现得冷漠无情,极有攻击性。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这些患者在母胎中就处于一种紧张的生活状态,他们通常在子宫内就不能像正常胎儿一样,吸收到充足的营养。这些患者在胎儿期因为缺乏足够的葡萄糖供应,所以他们在那时候就感到周边的环境是很不友好也很不安全的。
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安全感的缺乏是因为童年缺爱所致的观点可能存在问题,缺乏安全感的问题要提前到胎儿期,缺乏安全感的人在胎儿期比正常胎儿更容易处在生存危机之中,这导致他们从那时候开始就处于高度敏感状态。甚至可能从受精卵产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这个受精卵将来会成为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人格障碍之所以普遍存在家族遗传性,是因为存在基因缺陷问题。
这些最新的研究颠覆了过去的一些认为这类患者的攻击性行为是因为在童年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的观点,这让人们意识到这类人格特质可能更多的是由基因决定的,后天的成长环境只是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而已。实际上,大量的研究显示,许多边缘型人格和反社会型人格者童年期得到了足够的关爱,他们的敏感和攻击性强,可能与童年创伤无关,而只是基因缺陷所致。
一项对暴食症(许多边缘型人格者和抑郁症患者有暴食症)的研究显示,暴食症患者大多存在早产或出生时体重较轻的问题,这些患者的母亲在怀孕期间身体状况可能不太好,无法给胎儿提供足够的葡萄糖。他们和他们的胎儿的催产素水平也较低,这导致胎儿难以与母亲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胎儿生产是一个母亲和胎儿协作完成的过程,难产儿或早产儿在人生的一开始就存在很难与自己母亲合作的问题,他们在未来也很难与自己的亲密伴侣合作。
催产素是一种爱的催化剂,它能链接母亲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之间更有亲密感。催产素水平高者更具有爱他人的能力,催产素水平低下者则更易与人处于一种疏离或紧张状态,他们在婚恋中很难像正常人一样持久而稳定的去信任和依赖他们的伴侣。
所以人格障碍患者普遍的存在婚恋问题,大多数人格障碍患者在恋爱时会频繁地把自己的伴侣推开,经常想结束自己的婚恋关系。因为人格障碍会诱发融合焦虑与分离焦虑,人格障碍患者既想与人建立亲近的关系,一旦建立了亲近的关系后,又经常不知所措,会频繁地与亲密对象冲突或无缘无故地就会对亲密关系产生厌倦和恐惧心理。
随着现代精神医学的发达,我们人类对精神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了,也能认识到人格障碍是一种生理性疾病,需要治疗,而非单纯的性格不好或道德修养低下。精神医学界一直在探索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帮助人格障碍患者减少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获得更为满意的生活,但社会大众对这个群体仍然缺乏了解。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与人格障碍患者相处,也缺乏对这个群体的理解、关注和同情,最终导致大量类似悲剧的发生。
回到本案例来说,从陈某的诸多表现来看,陈某可能是一个高功能的边缘型人格障碍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共病者,这类患者非常容易被激惹。如果于某掌握相关的知识,知道如何避免激惹陈某,如何更好的与陈某沟通,并且带其及时就医,得到精神科医生的专业性帮助,那么这场悲剧本可避免。
但因为社会大众对人格障碍普遍处于无知状态,即便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也对人格障碍问题近乎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罹患人格障碍,也不知道自己身边的人是人格障碍患者,所以两个高智商的“天之骄子”的人生亦不免要以悲剧收场。倘若他们接受过相关的科普教育,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
所以,学习精神医学的相关知识不但可以让我们内心更平和,也能帮我们更好地理顺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