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4年05月

拆除心灵之墙,看见彼此

1998年,我高考结束,暑期在家乡呆着。有一天晚上,我们村的一个长辈对我说,志远,你是村里的秀才,有件事情需要你出力了。村里有个年轻媳妇要自杀,你口才好,你去做做她的思想工作。

她所说的那个年轻媳妇之所以要自杀,是因为她一下子失去了两个年幼的儿子。村里另一位村民用炒米拌毒鼠强除田地里的鼠害,村里三个不到十岁的小孩不懂事,把他放在田间地头的炒米分了吃了,结果三个孩子全部被毒死,无一幸免于难。

这三个孩子中有两个孩子是这个年轻媳妇的儿子,她也只有这两个孩子,一场意外夺走了她两个儿子。这个女人精神一下子就崩溃了,无论谁都无法安抚住她的情绪。那天晚上,她一定要寻死觅活,她的丈夫、我,还有好几个村民都在她家里尽力安抚她。她的丈夫论辈分是我的一个族兄,我的这位族兄笨嘴拙舌,加上自己也悲恸过度,完全不知道如何安抚自己的爱人。

我也不记得那天晚上我们是如何把这个嫂子安抚下来的,我只记得当时大家寄希望于我,希望我能开导她,而我也确实陪着她说了许多话。我们大家陪了她好几天,她才终于从那种极端的悲痛中慢慢平复下来,能够睡一会儿觉了。之后,她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我没有再听说过她有自杀的行为。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难以忘记这件事情。那一年我十八岁,刚好成人,这一幕就像给我上了一堂成人课。此后,我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再没有去接触这对夫妇。时间或能慢慢愈合他们心中的伤疤,但那锥心刺骨之痛一定还会经常折磨他们。

我在幼年时经历过两起亲人自杀事件,一个亲人自杀身亡,一个亲人自杀未遂,这两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很深远。我哥哥曾说我同情心泛滥成灾,根源其实在于这两次自杀事件。上苍安排我在非常幼小的年龄就经历了如此惨烈的人间悲剧,又给了我一颗善解人意的心,这注定了我的性格要受此影响。

人心中没有深在性疼痛,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的。而人心灵深处的痛苦,大多数来自于爱、失去爱和各种创伤。长期不能缓解,又无处可倾诉的心灵之痛会导致一个人形成压迫性情绪,造成精神障碍。一旦形成精神障碍,这个人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精神障碍患者会在无意识间给身旁的人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的亲人和朋友对他们的精神障碍形成的机制和解决他们的精神障碍问题的方法都缺乏了解,不知如何陪伴和照顾他们,反而经常受到他们的伤害,久而久之,亲友们也会疲惫不堪。

我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精神障碍患者,统计数据显示,整体人群中有接近20%的人存在精神障碍问题,也就是说每五个人中约有一个人存在精神障碍问题。而到医院就诊的各类患者中,有约40%的人存在精神障碍问题。到肿瘤科就诊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属中,则有超过60%的人存在精神障碍问题。到精神科就诊的人中,接近100%存在精神障碍问题。也就是说我打交道的对象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存在精神障碍问题。

精神障碍会导致人敏感多疑、易怒、易焦虑、易抑郁、易惊恐、易激惹,经常失去现实检验力,有夸大性认知,还有可能有幻听幻觉,存在攻击性,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让我的那位失去两个孩子的族嫂再去看炒米,她可能会抑制不住的悲伤和尖叫,即便这炒米里没有毒鼠强。对于不了解她的这段悲伤的经历的人来说,她的反应就像一个疯女人一样不可理喻。但对我们这些能深切地体会她的悲痛的亲友来说,她的这些反应会令我们落泪。

创伤会损害人的大脑,让人在今后的生活中,形成与现实不相符的认知,而且患者在产生这些认知的当下时刻,并不会察觉到自己有什么异常。他们的恐惧、焦虑和悲痛是如此的深切,以至于他们会误认为外界在刺激和伤害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会采取错误的防御方式进行自我保护,比如攻击他人、回避他人或自我攻击、自残自杀。

正常人和精神障碍患者就像隔了一堵心灵之墙一样,彼此看不见对方,所以他们的相处非常艰难。理想状态下,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要有能力将这堵墙拆除掉,让他们看见彼此。有些精神创伤是可以疗愈的,另一些则终生难愈。对于存在精神障碍问题的家庭来说,最现实的解决方案不是彻底治愈患者,而是他们要学会看见彼此、理解彼此,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相处,改善大家的生活质量。

但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很难达到这种理想的效果。为什么呢?因为一个有经验的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可能会发现,在一个家庭中,精神障碍问题往往不是单发的,可能就诊的那一个是他们一家中精神障碍问题最为轻微的一个,其他自认为自己没有问题的家庭成员的问题更严重,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会非常困难,希望患者家庭环境改善的愿望经常要落空。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精神障碍与遗传和环境都有关系,遗传和环境就像是扳机和扣动扳机的手。单独有扳机,子弹不会发射,单独有扣动扳机的手,子弹也不会发射。只有当扳机和扣动扳机的手都存在,而且那只手去扣动了扳机,子弹才会发射。遗传和后天的成长环境的共同作用,是形成精神障碍的根本原因。

有些人天生的就敏感脆弱,他们继承了一些不好的基因,据说他们的21号染色体上有些基因发生了突变,所以导致他们控制情绪的能力很差。这些人如果再遇上一个糟糕的养育环境,频繁地受到虐待、溺爱或二者交替出现的对待,他们就会形成创伤型人格。

创伤型人格会衍生出种种精神疾病:偏执型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自恋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抑郁症、狂躁症、焦虑症、恐惧症等等。创伤型人格者的认知、行为、语言与一般人有差异,这导致他们生活在人群中总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指责和辱骂,他们自己只能用愤怒或逃避来应对。

我们仍然不能科学的对待精神障碍患者,我们为他们贴了许多令他们很难受的标签,我们说他们人品渣、性格差、脾气臭、道德败坏。殊不知,他们自己也为大脑损伤给他们带来的种种折磨而痛苦不堪。大多数突发的爆炸性的看似不可理喻的社会新闻的背后,都存在精神障碍问题,一些本已生病的人在遭受无数人的网暴。

我从不参与到任何关于某个个人的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因为我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我无法判断这个人是否存在精神障碍问题。如果我义正词严的去讨伐他们,结果却是在以群体狂欢的方式去虐待一个精神障碍患者,我会觉得自己双手沾满了鲜血,罪孽深重——道德标兵往往是一群愚昧无知的人。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一个正常的人不会做出不可理喻之事。一旦一件事情不可理喻,要么就是有人在说谎,搬弄是非,要么就是背后存在精神障碍问题。这个基本的判断让我不轻易批评他人。

我也支持废除死刑,因为大多数死刑犯也是创伤型人格,他们的背后有许多令人肝肠寸断的悲惨故事。我们需要的是促进社会朝着更文明、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减少这些创伤事件的发生,让受创伤的人早日得到治疗,避免进一步酝酿更多的恶性事件,而不是用杀戮来报复。

如果我们不从根源上清除人类的心灵之苦,我们将永无解决此类社会问题的可能。人类只有拆除各种心灵之墙,看见彼此,理解他人,才可能建立起相对而言更和平、更友善的社会,也才可能最大程度的为众生谋取幸福。

总有些人要承担起帮助大家看见彼此的使命,提高社会大众的科学素养,改变社会大众的认知。要想建设起一个理性的社会,需要无数理性的人承担起自己的使命,推着社会往前发展。也许你就是其中一位,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有使命这样去做,那就行动吧!

相交十三载,从此隔阴阳——深切缅怀抗癌明星广品山人

2024年5月30日下午,一个多年前认识的肺癌患者的遗孀突然告诉我,原新浪癌友圈资深元老,网名广品山人的胃癌抗癌明星去世了。我赶紧去点开山人的微信头像,看了一下他的朋友圈,果然,昨天晚上他的儿子发了讣告。

讣告内容如下:“先父曹道君(广品山人的真实姓名)于公元2024年5月28日病故,享年五十九岁。先父生于一九六五年五月初十,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汕头海关、汕头特区晚报、汕头都市报、新快报、信息时报工作。父亲是一个真实、纯粹、善良的人,他一生寄情于哲学与文学,病痛侵袭多年仍然无法磨灭他对文字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已经把我的微信发现页中的朋友圈屏蔽了有段时间了,屏蔽的原因是因为我的微信好友有好几千人,每天大家分享的东西太多,我不想受到过多的干扰。所以未能第一时间知道广品山人去世的消息,真是很遗憾。

我们都戏谑地称广品山人为“校长”(抗癌大学校长或曰雁大校长,因为新浪癌友圈把癌友们形容为一个雁群,大家一起飞翔,共同取暖,所以又把癌友圈称为雁大),我与校长交情不浅。我们初识于2011年,那一年,我治疗过的一个胃癌患者的女儿对我说,你一定要去新浪博客上认识一个叫圣地没牙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他多年来靠着中医抗癌活着。

我的母亲当时也处于生死之关键时期,我对一切抗癌方面的知识都很感兴趣,于是就去看了圣地没牙老哥的博客,并且和圣地老哥一见钟情,成为莫逆之交。再通过他的博客知道了新浪博客上有一群癌症患者在写博客分享抗癌经验,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博客圈,叫新浪癌友圈。

这个癌友圈每年还组织线下的圈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癌症病友、患者家属和抗癌志愿者、医生参加圈庆。我分别于2012年和2017年参加过两次圈庆,一次在河南新乡万仙山,一次在天津。广品山人是癌友圈的核心性癌友,他几乎是每届圈庆都参加的。

我之前的写作风格颇喜恶搞,在第一次见到山人校长前,已经跟他在文字上你来我往,恶搞了很久。其中有一次,我提到我当年高中分文理科时,被家兄以一句“百无一用是文科生”直接否决了选文科的路。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山人校长从此就拿这个梗来和我开了好多次玩笑,说我笑话他这个学中文的北大才子“百无一用”。

山人校长和我一样是湖北人,因为老乡的关系,我们很亲近。早期我们在新浪博客上互相写打油诗打趣对方,后来我们加微信了,又在朋友圈里经常写打油诗打趣对方。要论写打油诗,我们真是棋逢对手,你来我往,没完没了,颇为有趣。

2012年我们第一次在河南万仙山的圈庆活动中线下见面了,当时校长的体质还算不错,和我并肩登山,健步如飞,虽然那时的他已经是个有十年抗癌史的老癌患者。那一年的圈庆,从北京去的乳腺癌脑转移考拉大姐在圈庆现场突然昏厥,差点去世。我临时用一根大头针当针灸的针具用,刺她的少商穴和商阳穴,死死不松手,总算是把她救过来了。

后来在天津的圈庆上,我又见到了山人校长和考拉大姐。校长还是那么风趣幽默,考拉大姐则一改2012年圈庆时的情绪高亢的状态,一脸安详,静如处子。考拉大姐告诉我,从万仙山回来后,她复查了一下确诊为脑转移,但此后再无任何治疗,只是一心念佛,居然5年过去了,安然无恙。这种经历,我在癌友圈也就见到她一例。

我在万仙山时和山人校长说,这种圈庆活动如果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很容易出事。以后再组织的时候,务必选择一个就医急救方便点的地方,不要再在这种山疙瘩里,万一再有这种事情发生,后果真是难以想象。山人校长深以为然。

今年在嘉庆的圈庆,考拉大姐和山人校长也都还参加了,因为疫情的原因,癌友圈的圈庆中断了五年。我在杰人天相(另一位癌友圈的资深癌友)的公众号上看到他分享的圈庆照片,照片上,考拉大姐头发已白,而山人校长则瘦骨伶仃,已近风烛残年,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时日无多了。圈庆结束没几日,就传来了校长去世的噩耗。

山人校长这次从广州去嘉庆参加圈庆,可能也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参加这种圈庆活动,在圈庆活动上,他仍然一如既往地鼓励癌友们坚强,勇往直前,他花了一个多小时讲了许多令人感动的话。他是个热心公益的人,我与他交往的十三年中,目睹了他作为癌友圈的重要精神领袖是如何鼓励大家乐观抗癌的。他有二十多年的癌龄,有丰富的抗癌经验,对癌症患者的心理非常了解。

我记得2012年我们初次见面后,在登山的路上,山人和我一路畅谈,他说他自己以前是个很内向的人。得了胃癌后,他反思自己得癌症的原因,把他自己的整个性格都改变了,从此变得积极乐观和外向。他和我一样从农村走向大城市,他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因为家庭贫困,很自卑,有焦虑感。但癌症改变了他,向死而生的他成了癌友圈最积极乐观的人之一,积极工作,积极生活,积极社交,积极组织公益活动。患癌后他也在创作与癌症相关的文学作品,这二十多年的时光,他不曾虚度。

人在面临生死威胁的时候,会迸发巨大的精神力量,发生常人想象不到的巨变。我在癌症圈子里见识过上万的癌症患者和癌症患者的家属,这种阅历让我对人性有了比一般人深刻得多的认识。无论一个人患癌前多么的坚强,患癌后都将承受非同一般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导致很多人崩溃。

我见过因为不堪重负而自杀的患者,也见过自杀的患者家属,直到今天,我仍然需要不断地在他们中间做自杀干预工作。第一次遇到一个曾向我求助过的患者女儿自杀后,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走出她的死亡带给我的阴影。

所以我从接触癌友圈的第一天开始,便非常喜欢这个由癌症患者、患者家属和一群志愿者组合而成的很纯粹、很善良,又很积极乐观的组织。此后我源源不断地向寻求我的帮助的患者和患者家属推荐这个圈子,直到疫情发生后才没有继续,因为那时不但新浪网解散了博客群,癌友圈也不再有聚会了。

癌症患者和癌症患者家属需要这样的组织来提供精神支撑,癌友圈不但能够交流治疗信息,更重要的是一群同病相怜者可以走到一起抱团取暖。那些积极乐观的抗癌明星们一直都在鼓励着大家。我国的精神医学和心理咨询业现在都还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癌症是能摧毁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重大疾病,我们其实非常需要更多这样的组织来帮助癌症患者和癌症患者家属。

山人校长以资深传媒人的身份在新浪癌友圈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家公认他是领头雁之一。他的组织能力和亲和力为促进这个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以身说法的抗癌经历也给许多癌友和癌症家庭注入了信心和力量。所以他的生命意义得到了外延,他虽已和我们阴阳永隔,但他参与培育的这个癌友组织还会继续向前,他积极乐观的抗癌精神以及他与癌症抗战二十多年的经历,也都会成为癌症圈子中的一个象征性的标志。

人们会记得记者曹道君先生,也会记得抗癌大学(雁大)的领头雁广品山人校长。校长英灵不远,想必也能感知到老弟我为你撰写的这篇回忆文字,会在去往另一个世界的路上,一如既往地带着贵校老校长胡适之先生那种“朋友式的微笑”看着我们。

我已经见惯了死亡,也在与癌症相关的各个领域进行着不懈的探索。校长生前曾说过,我这个人比一般人能坚持,肯吃苦学习各种知识,迟早有一天,我会成为贯通中西医和精神医学的好医生。但惭愧的是,我深入到与癌症相关的多个领域进行了一番探索后,经常体验到的是一种令人绝望的悲伤。人类为了解决癌症这种顽症,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却收效甚微。

我反而觉得像校长这类人对癌症群体的意义更重要,在癌症未能被攻克之前,确诊为癌症后,患者和患者家庭如何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关注的重大课题。在我们这个时代,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将死于癌症,一半以上的家庭要与癌症短兵相接。确诊癌症后,我们该如何应对?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自己或亲人的生死?我们该采取哪些行动去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对癌症的关注,绝不应该只局限于癌症的治疗。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促进预防医学的发展。癌症发生后,患者和患者家属要遭遇的是令人精神幻灭般的打击,大家在遭遇这种打击时,普遍很少能够得到足够的来自亲友和社会的支持,与癌症相关的社会组织能够为患者和患者家属提供大量的支持,我们应该鼓励这样的组织的发展,做好人文关怀工作。

忝为山人校长的知交之一(他太有亲和力,知交太多了,我这样的小老弟不算老几),我相信促进社会各界关怀癌症群体,一定是山人校长的重要遗愿之一。我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半年前的一场车祸差点让我一命归西,如今的我对生死看得很淡。山人兄的去世虽然令我难过了一会儿,但同时我也为山人兄能离苦得乐,得到解脱而感到高兴。

到了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灵魂被囚禁在一个痛苦的躯壳里,当此之时,死亡是一种比苟活着更好的选择,山人兄想必也已看淡和放下了。但即便我们这些人都看淡了生死,放下了对生死的执着,我们都还是盼望着这个社会能够变得越来越美好,人间能变得越来越和善,对深受疾病之苦的人能多些人文关怀。因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们还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我们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对人类的后代都还有爱。我们盼望着我们受过的苦,他们不再承受。

治疗情志失调的“养血安神片”和“养血清脑颗粒”

情志失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由身体不适、劳累过度加上生活中的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引起,如不重视,拖延日久,则很容易演变成焦虑症或抑郁症。今撰此文介绍两种常用的治疗情志失调的中成药:养血安神片和养血清脑颗粒。

养血安神片由熟地黄、生地黄、鸡血藤、合欢皮、首乌藤、墨旱莲、仙鹤草等7味药组成,许多中成药厂生产了该药的成药。市面上的养血安神糖浆、养血安神颗粒也是同一张方剂制成的中成药,成分与功效均与养血安神片一致。

养血安神片有滋阴养血,凝心安神的功效,主治阴虚血少、头眩心悸、失眠健忘的阴血亏虚证者,此类患者多天性敏感脆弱,体质也较弱,容易受到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刺激,惊恐过度并焦虑失眠。

合欢皮和首乌藤(亦名夜交藤)合用,有很好的安神助眠作用,熟地黄、生地黄、墨旱莲均为滋阴药物,其中墨旱莲也有很好的安神助眠作用。仙鹤草又名脱力草,是治疗乏力的一种常用药,鸡血藤活血补血。所以这个方子合用,既能缓解患者因为情志失调,焦虑过度所致的失眠,又能提升患者的精气神。此方有一定的通便作用,对焦虑而又便秘的患者更适宜。

养血清脑颗粒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延胡索、细辛等11味药组成,有多家药厂生产本方的中成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本方的功效为养血平肝,活血通络,主治血虚肝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本方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故低血压者慎用。本方中的细辛有肝毒性,不宜久用,症状缓解应及时停用,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市面上的养血清脑胶囊等也是根据本方制作的,其功效与养血清脑颗粒一致。

养血清脑颗粒是在中医补血名方四物汤(由熟地、川芎、当归、白芍组成)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四物汤养血活血,加鸡血藤则养血活血的效果更好,能改善血液循环。钩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均有降压作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治疗肝亢作用。延胡索活血止痛,细辛搜风祛痰止痛。

所以养血清脑颗粒对血压偏高、心烦易怒、头痛失眠的患者有针对性的治疗作用,此药被许多精神科患者使用,对有焦虑、惊恐、躁狂或轻躁狂症状的患者有一定的效果。服药后患者血压下降、睡眠质量改善、头晕头痛症状改善,能较快的改善情绪。此外,养血清脑颗粒也适合脑梗后遗症患者见心烦易怒、头痛失眠等症状者。

松节的祛风止痛(抗炎镇痛)作用

松节为松科植物油松、马尾松、赤松、云南松等枝干的结节,松节作为一种容易获得的有止痛作用的植物,很早就被传统中医入药使用。传统中医认为松节具有祛风燥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常用之治疗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脚痹痿软、跌打伤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松节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松节在传统中医中应用较为广泛,可单独用松节浸泡药酒或药醋,也可将松节炒黄研末外用,或直接将松节入煎剂。

《圣惠方》中有专门的酿造松节酒的方法,取松节十斤(捶碎,用水一石煮取汁五斗,注:古代一石为10斗,1斗约为现代的12市斤左右),糯米五斗(炊熟),细曲五斤(约为现代的5市斤左右),将以上三味拌匀,放入瓮内密封,三七日开,得松节酒。每次用热水温一杯,饮之。古人用松节酒治疗“百节风虚,脚痹疼痛”,这大致相当于我们现代所说的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之类的疾病。

松节也可以与桑枝、木瓜组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以松节18g,桑枝30g,木瓜9g,水煎服,治疗风湿痹痛有一定的效果。此方不但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也可用于高血脂患者动脉斑块所致的四肢疼痛,对痛风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有一定的减肥作用,但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松节、桑枝、木瓜、鸡屎藤、骨碎补等也是中医治疗骨肿瘤或骨转移瘤引起的疼痛的常用药。

中医也以松节来治疗骨结核病(大骨节病),取松节7.5kg,蘑菇0.75kg,红花0.5kg,加水50kg,煮沸至25kg,滤过后加白酒5kg,每次服用20ml,每日2次,可治疗大骨节病。松节也被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用松节泡酒外擦患处,或单独用松节粉末,用黄酒或童便或醋调和内服均可。

松节对牙痛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古人常以松节烧成灰治疗牙龈炎等疾病引起的牙痛。

松节内服止痛时可引起便秘,所以传统中医认为阴虚血燥者不宜用松节。便秘这种副作用是许多有止痛作用的中西药都有的,相对而言,松节的这一副作用并不严重。患者出现这一副作用时,可搭配肉苁蓉、熟大黄等同用,即可缓解此副作用。

学会与疾病和各种难题共生

我在年轻气盛的时候有过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疾病,我也相信那些困扰着我们所有人的社会问题终究会有彻底消失的那一天。更离谱的是,我怀抱着远大理想,相信通过革命和奋斗,可以建设一个大同世界。

我父亲给我取了一个寓意“志向远大”的名字,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少年时期的理想。心智不够成熟的我相信自己可以像孙中山、华盛顿等人一样,在人间建设好一个理想国。我今年45岁了,回头看这个少年时代的梦想时,会发自内心地觉得它幼稚可笑。

姑且不论我能否成为孙中山或华盛顿这样的人物,单就我想建设理想国这一梦想而言,自古至今,包括孙中山和华盛顿在内的所有人都未能成功。大同世界遥不可及,芸芸众生还不知道要在一个充满了各种令人头痛的问题的社会中生存和繁衍多少世代,才能进入理想国。

或许,这种理想国永不可能实现,只会是一些理想主义者脑中的空中楼阁。孙中山先生临终遗言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个遗言估计再过一千年甚至一万年还用得上。

我曾经看过关于作家张贤亮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提到有位女记者采访张贤亮时,对张贤亮取得的成功称赞不已。张贤亮却对自己的所谓成就不屑一顾,他说和他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比起来,这些所谓的成就不值一提。张贤亮说他年轻时的梦想是当国家元首之类的大人物,改造整个社会,建立理想国。我看完后忍俊不禁,终于看到有个人和我一样年少疯狂而不只是轻狂过。

这篇文章的作者后来话锋一转,提到张贤亮在接受完采访后,向采访他的女记者提出要和她谈恋爱。看到这里我又忍俊不禁,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而不是那个作者杜撰的话,那么张贤亮先生也太可爱了。他终于从理想回到现实,不去想他的理想国问题,而是去关注现实的食色性也了。

张贤亮先生只是一个极端,我相信所有人的心中都对社会和家庭有一种理想化的期待。但这个期待也终究会有泡沫破裂的那一天,用我一个老同学的话说叫“理想去泡沫化”。绝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理想去泡沫化”,但总有少数人无法接受“理想去泡沫化”。他们在理想去泡沫化后,陷入深深的失落之中,郁郁寡欢,难以自拔,最终出现了心理问题或发展为精神疾病。

“不如意”实际上是人生之常态,古人有言:“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大到整个社会,小到我们每个蝼蚁般的众生的日常,真正能如人所愿的事情真是少得可怜。每天的新闻报道中都充满了战争、犯罪和各种各样的灾害事件,医院里,身患身心之顽疾,抱着一线希望去求生的人数不胜数。人类期盼的安宁、健康、富足、和谐就像一个永不可能实现的白日梦一样虚无缥缈。

如果我们只盯着这些负面内容,我们整个心都会是晦暗无光的。我曾立志扫荡一切不公和不幸,扫荡掉各种罪恶和苦难,让人类生活在幸福之中。因为这个原因,二十岁上下的我热衷于各种社会运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希望重新打造一个美好人间。这个愿望未能实现后,我受古人“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这句话激发,一头钻进医学研究之中,希望救死扶伤,帮助人们从疾病的魔爪中逃脱。

最后我发现,这两个愿望一个也实现不了。不但大同世界建立不起来,疾病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能被治愈的基本都是自限性疾病,这类疾病有无医学的帮助,都有可能自愈。非自限性疾病的治愈只是一种偶然现象,大多数时候,我们最终得向疾病屈服而非疾病向我们屈服。

如今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生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必须得学会与疾病和问题共生。疾病和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一样,基本都很难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我们只能与它们妥协,接受它们存在的必然性,很难与它们泾渭分明的决裂。

身为生物界的一员,适应环境,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责任与使命。即便是父母,也无法为我们提供完美无瑕的成长和生存环境。如果我们不主动应对环境的挑战,我们就只能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被大自然淘汰掉。

所幸的是,自然界给了每个生物应对环境挑战的天性,这个天性就是生物学中的专业术语“应激性”(或曰适应性),应激性是生物对外界刺激的本能性反应能力。如果我们能好好地利用这一天性,我们就可以为我们自己争取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存质量。

我个人认为,停止不切实际的幻想,接受不得不接受的现实,退而求其次,学会与疾病和问题共生,是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的关键之关键。如果我们依然不停地在抱怨,在懊悔,在幻想,我们将沉浸在无休无止的内耗之中,不断地折磨自己,浪费光阴。并很容易被别有用心者趁虚而入,惨遭他们洗脑,损失巨大。

人的情绪可以被鼓动起来,也具有“人传人”的能力,自古至今,蛊惑人心的事情层出不穷。别有用心的政客、骗子、广告商基本都是一丘之貉,他们都在利用人心易被蛊惑这一特点,谋取自己的利益,罔顾他人之生死。通过深入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智慧和鉴别能力,是避免被人蛊惑的最好办法。

我们在不美好的人间也可以生活得很幸福,我们在遭遇疾病和人生难题的困扰的情况下,也可以高质量的活着。我们不必追求十全十美,也不必追求完全的健康——完全健康的人是不存在的。追求完美,追求绝对的健康,是一种竹篮打水和水中捞月的行为。带着问题和疾病生存,才是我们的常态。

接纳不完美,无惧失去,坦然面对生死,这样做不但能让我们的内心平静,也能让我们的行动更具理性。因为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摆脱了焦虑、抑郁和恐慌,我们把自己内心的空洞修补好了,不再容易冲动,人家就不好趁虚而入了。

打败我们的,不但有不可预料之意外,也有我们自己的脆弱和无知。世事无常,但再多的不如意,也干扰不了一颗不受外界影响的心。当一个人不再恐惧和焦虑时,他就能最理性的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去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要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能万事如意,尽力而为然后顺其自然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