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好书推荐

施今墨独特的用药心得——《施今墨对药》

《施今墨对药》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的门生吕景山教授整理的施今墨用药经验,施今墨开处方时有个独特之处,他常常双药并书,寓意两药配伍应用。两种药并用,有的能起到协同作用,有的能够互相消除副作用的同时增强疗效,有的是双药并用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这种用法在中医叫对药,或曰药对或对子药。

施今墨生前惯用对子药,常用的对药有一百多对,吕景山是施今墨的学生,同时也在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跟随施今墨的门生兼女婿祝谌予学习过,其时祝谌予就在课堂上讲授过施今墨的对药。吕景山花费了不少心血,把施今墨的这种用药经验整理成《施今墨对药》一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版,该书面世后,很快便成为中医药类畅销书之一,迄今已经出版过数版。

对药实际上是中医最为简单的复方,通常是两味药并用(有时也把三四味药并用的称为对药),组成一个简单的用药组合,这样的组合治疗效果比单独使用一味药更为显著。

比如蜈蚣与全蝎并用,息风止痉的效果就比单独用蜈蚣或全蝎要好很多;乳香和没药并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力度就更大;三棱和莪术并用,破血消肿、抗癌止痛的功效也会更明显。这些对药有的甚至是历史上的一些经典的小方剂。比如蜈蚣和全蝎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磨成粉冲服,就是止痉散;乳香和没药并用,也有一个名字叫海浮散。

施今墨先生是我国中医界的临床大家和教育学家,他治疗的病人数量多,用药经验丰富,所以他的实践经验非常宝贵。施氏门生根据其师常用的对药整理出来的这本《施今墨对药》凝聚了施今墨先生数十年临床经验的精华,非常值得一读。

中医医案类名作《祝选施今墨医案》

《祝选施今墨医案》是施今墨先生的弟子兼女婿祝谌予教授精选施今墨诊治疾病的医案,并由施今墨的另外三个弟子张遂初、李介鸣、张宗毅三人参订而成的一部中医医案类著作,这本书初版于1940年。因为施今墨先生的影响力,该书一经出版便在中医界广为传播,很多临床中医师参照施今墨医案的治疗思路治病,亦颇有疗效。正如选编者在书中所言“本书编构与普通医案稍异,可当医案读,亦可作临证医典看”。

2010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医学出版中心再次出版了此书,再版时还由施今墨先生的儿子施小墨先生选了其父亲的几篇遗作和其姐夫祝谌予教授撰写的施今墨的传记,加入到新版本中,使得新版的内容更为丰富。

施今墨先生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也是当代中医界最有远见卓识的临床家和教育家。1931年,他创建了华北国医学校并担任校长,因为施今墨先生极力主张中西医结合,所以华北国医学校既教中医课程,也教西医课程。华北国医学校先后培育了600多名学兼中西的医学人才,这些人很多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了我国中医界的精英,为我国中医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施今墨先生向周恩来总理建言成立中医科学研究院,在他的推动下,我国中医科学院得以成立。屠呦呦教授正是在中医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期间发明了青蒿素,并最终因为这一发现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祝谌予教授出生于北京市一个中产家庭,祝谌予的母亲生病,四处求医无效,后经施今墨先生治疗,得以痊愈。所以祝谌予先生对施今墨的医术颇为仰慕,从19岁开始,便跟随施今墨抄方,成为施今墨先生的入室弟子。后又与施今墨的女儿结为连理,成为施今墨先生的门生兼女婿。

祝谌予跟师六年后,施今墨又让他去日本金泽医学院学习西医临床医学,祝谌予从日本金泽医学院学成回国后,以中西医两种医术行医治病,成为我国中医学界学贯中西的泰斗人物之一。

祝谌予选编的这本《祝选施今墨医案》充分体现了施氏一系学兼中西的特点,书中所选的疾病按照现代医学的病名分类,治疗则按照中医的思路治疗。施今墨生前曾极力提倡“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理念,促进中医朝着科学化与标准化发展,所以其学术著作有鲜明的中西医结合的特点。这样的医案适合现代读者阅读,也开启了中西医临床医案互相融合的先河。

《祝选施今墨医案》记录的医案很详尽,每个患者经历了几诊,每一诊的治疗思路都有详细的记录,这让读者就像跟随施今墨临床抄方了一样。所以本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唐山某自学成才的名医初出道时,就是常常阅读《祝选施今墨医案》,参照书中所用的处方治疗病人,疗效很出色,遂医名渐显,他也常常以施今墨的私淑弟子自称。

在中医历史上,一本好的医书通常是凝聚了师徒两代人的心血而成的精品,施今墨医案正是这样的一本代表作,学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者,案头应常置一本《祝选施今墨医案》,时时翻阅,必有收获。

中医肝病专家钱英教授及其著作介绍

钱英教授出生于1937年6月,去世于2024年2月10日,享年87岁。他原籍天津市河北区,从小受当医生的邻居影响,有志于学医,以解除平民百姓之疾苦,1956年,他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刘渡舟、赵绍琴、秦伯未、任应秋等中医大家,6年的本科教育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1年到1962年,钱英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实习,师从施奠邦和徐季含。1962年,钱英被分配到北京中医医医院工作,先后师从姚正平和张子珍两位老中医学习肾病治疗经验,钱英跟随姚正平学习了8年之久。他还师从郗沛龄老中医和王宝恩教授学习肝胆系统疾病治疗经验。

王宝恩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本为西医,毕业后长期在北京友谊医院从事肝胆系统疾病的临床工作。他一生中完成了两项创新性成就:一是证实中药能逆转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二是建立了感染性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中西医诊断标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王宝恩的科研精神和研究方法对钱英教授影响很大,让钱英教授在后来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中受益匪浅。

在此期间,他也曾跟随中医著名肝病专家关幼波学习过,但受文革影响,很中断。1970年文革结束,关幼波老中医恢复医疗工作后,钱英被选派跟随关幼波学习,此后他拜关老为师,成为关幼波的大弟子,跟师学习长达十年。并负责总结关幼波诊疗肝病的临床经验,开发“关幼波电子计算机肝病诊疗系统”。他提炼出关幼波治疗黄疸的三要素:活血、解毒、化痰,现该诊疗思想被广泛认可。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钱英教授在北京中医医院先后历任住院总医师、综合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副院长等职务。任职期间深入的开展肝病专项研究,主持开发了治疗乙肝的系列中成药乙肝养阴活血冲剂、乙肝清热解毒颗粒、乙肝益气解郁颗粒等。1987年钱英教授受王永炎院士委托,撰写《肝病防治专家述评》,总结了全国各地肝病专家治疗肝病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因为钱英的师承关系和他自己多年来在肝病方面的研究成果,钱英逐渐成长为中医肝病领域的泰斗级专家。2000年,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计划在北京佑安医院建立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肝病重点学科,年过花甲的钱英教授被委以重任,成为学术带头人。

北京佑安医院是我国最大的传染病医院,有大量的肝病患者,其中不乏危急重症患者。钱英教授不惧传染,在北京佑安医院工作十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他积累了丰富的肝病临床经验。他的弟子杨华升和李秀惠等人将他的临床经验整理成专著《钱英教授肝病治验集》出版。

钱英教授的著作《肝病防治专家述评》已经绝版,目前只有二手书可以买到。但其弟子总结的《钱英教授肝病治验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网上书店和图书馆均可找到(笔者就是在国家图书馆借阅该书的)。笔者推荐各位对肝病的中医诊治感兴趣的同仁、患者或患者家属阅读。

好书推荐: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

刘绍武教授生前是山西省太原市中医研究所的主任医师,刘老先生一生从事中医的临床实践、教学与研究工作,刻苦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并努力学习现代医学、生理学和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了一门融合了中医(尤其是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思想)和现代医学的新学说,他将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三部六病”理论。

刘老先生的三部是指表部、里部、枢部,他将人体与空气和外界相接触的部位划归为表部,这些包括肌表、肺系、生殖系、部分神经系等,他认为表部就是适应并与环境发生密切关系,以完成呼吸、运动、感知等生理功能的。里部是指和食物相接触的部分,人体的口腔、消化系统乃至排泄食物残渣的肛门等,均属里部。枢部则是指气血接触的部分,枢部室将表部吸入的氧和里部吸收的水谷精微合化而为血液,循环不已,营养周身。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肝肾等器官均属里部。

他再将人体受各种原因所致的疾病分为阴性反应的疾病和阳性反应的疾病。阳性反应可使血管扩张、机能兴奋、体温升高。阴性反应则会导致血管收缩,机能抑制,体温降低。

表部、里部和枢部均可能引起阴性反应或阳性反应,所以人体的疾病就可以从大的方面划分为六种:表阳证、表阴证、里阳证、里阴证、枢阳证、枢阴证。他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把这三部六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概括和分类,纲举目张,条理清晰,并列出了相应的治疗处方,颇有参考价值。

这种划分方法与张仲景的六经辨证相呼应,但刘绍武先生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刘绍武先生的这种三部六病思想受到了日本汉方医学家汤本求真的影响,与胡希恕教授的医学思想有相似之处,但刘绍武先生的理论更加的完备。

我个人非常欣赏刘绍武先生的这种创新性的学说,刘老的这种学说是典型的中西医学汇通之作。一个临床医生只有博览群书,勤于实践,才能够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后,创立这样的学说。我认为他的学说比张仲景的六经辨证理论更具科学性,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中医理论要创新,要与现代科学相融合,如果中医一直固步不前,不肯吸纳新知,就很难进步。刘绍武先生的这种治学态度,也是值得我辈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