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肺癌

用加味泻白散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照报道

《四川中医》(2005,1:36)曾刊登过一篇用加味泻白散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报道,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化疗治疗,治疗组放化疗方案、疗程同对照组,同时采用加味泻白散。

对照试验结果如下:治疗组32例完全缓解4例(12.5%),部分缓解14例(43.8%),无变化9例(28.1%),恶化5例(15.6%),总缓解率56.3%;对照组30例完全缓解2例(6.2%),部分缓解9例(30%),无变化10例(33.3%),恶化9例(30%),总缓解率36.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组采用的基本方为:党参18g,五味子9g,茯苓12g,青皮6g,桑白皮15g,地骨皮10g,甘草9g。气虚型患者加黄芪30g;肺脾气虚,加白术12g,半夏12g;阴虚加沙参15g,麦门冬12g,百合12g;胸闷痛,加郁金12g,瓜蒌皮12g;气喘,加苏子9g,麻黄6g,杏仁12g;痰黄,加黄芩9g,芦根15g。每日1剂,清水煎至200ml,分早晚2次服用。28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

这个对照实验所用的基本方是在泻白散的基础上加味而成,泻白散是中医清泄肺热、止咳平喘的代表方剂,主治肺热咳喘,症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而且根据笔者使用经验,泻白散还有较好的治疗胸腔积液(胸水)的作用,其加车前、怀牛膝、益母草后,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更好。

本方基础方在泻白散的基础上所加的党参有健脾益肺,补益气血的功效;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兼能止咳;茯苓健脾利湿,且能抗癌;青皮破气散结,可抑制肿瘤进展;甘草补气益中,也能止咳。这些药与泻白散相得益彰,既能辅助泻白散清泻肺热、消肿散结、健脾利水、益气养心、提升免疫力,又能缓解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些常见症状,如咳嗽、痰多、胸闷等。

气虚型患者加生黄芪,其益气效果更好;肺脾气虚患者加白术和半夏,则健脾利水消痰的效果更好;阴虚患者加沙参、麦门冬、百合后,便成了与生脉散合方,再加味沙参、百合,其滋阴润肺止咳之效更为显著;胸闷痛者加郁金和瓜蒌皮,可解郁止痛、豁痰散结;气喘者加苏子、麻黄、杏仁等三味止咳平喘常用药,对症治疗效果更好;痰黄者为肺热壅盛,加黄芩、芦根清肺热,则痰黄自缓。

所以这个临床对照研究中所用的方剂具有对症治疗的作用,结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方所用的各药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很小,所以安全性很高,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原则,所以这一组方很有临床参考价值。

治疗肺痈的“麦冬平肺饮”

肺痈是中医的一种病名,中医认为该病多由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所致,患者肺内肉败血腐,形成脓疡,故名肺痈。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或不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浓痰,甚则咯吐脓血。本病多属现代医学中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与肺脓疡的症状很相似,部分肺癌患者也会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应秉承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和化痰止咳相结合的原则。

明代外科大家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中收录了一张名为“麦冬平肺饮”的方剂,该方组成为人参、麦冬、赤芍、槟榔、赤茯苓、陈皮、桔梗各1钱(3g),甘草五分(1.5g)。以水一碗(约300ml),煎至八分碗(约240ml),去滓,空腹温服用,每日2次。

本方功效为益气养阴、化痰排脓,方中的桔梗和甘草是《金匮要略》中的排脓汤(由桔梗、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的主要成分,排脓汤本来就是用来治疗肺痈的。本方在排脓汤的基础上加味补益气血的人参,滋阴润肺的麦冬,凉血活血的赤芍,理气止痛的槟榔,健脾化痰的赤茯苓和陈皮,兼顾扶正与祛邪,功效更为显著。

陈实功将此方的适应症定为:肺痈初起,咳嗽气急,胸中隐痛,咯吐浓痰;或麻疹后毒归于肺,肺焦叶举,咳嗽,气喘息高,连声不止,甚至咳血,或呛出饮食。这是一种较为剧烈的咳嗽,较为难治。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属上焦,上焦如羽,非轻莫举,故治疗肺痈时用药宜轻清,本方各药份量均较轻,正合其意。

用下瘀血汤加味治疗癌症患者陈旧性骨折的经验

患者李某,女,73岁,于2023年年底因肺癌求治,患者既往有陈旧性骨折病史。患者自述,其在二十多岁时摔倒过一次后左胯一直存在疼痛的问题,现在越来越严重,腰部像折断了一样,腰部无法承受任何力量,转动都困难,现大多数时间卧床。以前累了歇息后能稍有缓解,但现在犯了后一直无法好转,连弯腰提鞋子的力气都没有。走路或坐下的时间长了都会疼痛难耐,大便需要服用麻仁丸,小便正常。近期病情严重,咳嗽和放屁都会引起腰部剧烈疼痛,以至于不敢咳嗽和放屁,难以正常生活。西医建议患者手术,患者和家属迟迟不能决定。

2024年3月7日,患者家人请笔者帮助患者缓解腰部疼痛的问题,患者此前使用过中华跌打丸、芍药甘草汤、独活寄生丸、壮骨健肾丸,也用过西医的止痛药,效果均不好。说明常规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无效。从二十岁持续到七十多岁,这个腰痛的时间很长,根据中医的理论,久病必瘀,患者腰部的疼痛应是由瘀血和死血引起,但中华跌打丸这种活血化瘀药患者也用过,效果仍然不好,说明活血化瘀的力度还不够。

笔者思考后,建议患者用下瘀血汤加味试试,处方如下:桃仁10g,红花6g,生大黄6g,地鳖虫15g,苏木10g,自然铜10g(包煎),水蛭6g,地龙10g,人参6g,白术6g,茯苓6g,吴茱萸3g,炙甘草6g,木瓜30g,薏苡仁30g,苍术6g,牛膝6g,当归尾6g,赤芍10g

3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如果服药后反应较好,就继续按照本方服药至7剂后,反馈病情。

下瘀血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大黄、桃仁、地鳖虫组成,中医以之治疗“产妇瘀阻腹痛,腹中有干血着脐下,经水不利(闭经)”。本方活血化瘀力度本就很大,笔者在此方的基础上又加了活血化瘀的红花、水蛭、地龙、当归尾、赤芍等,以及治疗骨折常用的活血止痛药苏木和自然铜。

患者久病气虚,所以在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同时,要兼顾补气。故这张方子又合并了中医补气名方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再在此基础上合并了中医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下肢疼痛的四妙丸(由苍术、牛膝、薏苡仁、黄柏组成,本方中将黄柏改为专门治疗腰腿痛的木瓜)。加吴茱萸是患者有轻微泛酸现象。

这样组方,标本兼治,活血力度很大,所以用药时要小心谨慎,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患者服用第一剂后,疼痛减轻,敢用力放屁了。服完第二剂,可以不用再像以前一样需要用手托着左胯才能翻身。服用第3-5天,患者已经愿意起床活动,不再像之前一样总是躺着。根据中医“效不更方”的原则,既然已经见效,就不改处方,继续照着这个处方服用。

本案患者已经有50年左右的陈旧性骨折病史,在此之前,多方治疗,效果欠佳。这种沉疴重症,就要敢于下猛剂,但在用药时,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注意患者的安全。

中医治疗肺癌患者肾功能不全和新冠后遗症的案例

患者钟某,女,1955年生于广州,现居美国纽约,为肺癌患者。肺癌术后,正在服用靶向药泰瑞沙。患者手术后一直肾功能不全,血肌酐高,由于肾功能不全,导致低血钠症,脚软、畏寒、泡沫尿、走路时容易气喘,美国当地医生给予激素治疗,疗效欠佳。

新冠疫情发生后,患者二次感染新冠,感染后肾功能更差。除肾功能不全外,患者尚存在吃饭后容易打嗝、胃胀等问题,患者的胆固醇也偏高,肺部尚有残余病灶,偶尔咳嗽,痰稀且多,眠差,不能吃寒凉食物,肉食吃多了也不好,容易口腔溃疡。

肾功能不全的问题折磨了患者好几年,患者在美国当地经中西医治疗,效果均欠佳,经友人介绍,2024年1月6日初次远程求助于笔者,希望笔者能够指导其用中药恢复肾功能,缓解目前的症状。问诊得知患者无口干口苦现象,但牙齿有松动,右侧腋下痛,双侧伤口有紧束感,体力不是太好。目前自己在用生黄芪、党参、当归、红枣煲汤喝,煲汤后体力有改善。

根据患者的症状,笔者决定先用归脾汤合旋复花代赭石汤合二至丸加味试试。建议其按照下面的处方在美国当地购药自服。

生黄芪30g,党参15g,炒白术15g,黄精15g,当归10g,茯苓10g,炒酸枣仁10g,木香10g,丁香6g,枇杷叶6g(包煎),醋香附10g,旋复花6g(包煎),代赭石6g(包煎),牡丹皮6g,泽泻6g,益母草15g,沙苑子10g,菟丝子10g,墨旱莲10g,女贞子10g,生山楂6g,炙甘草6g,大枣5个,生姜5片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一次。先用3剂,3剂后如有改善,继续服用4剂。同时服用中成药:1.舒肝和胃丸,早饭中饭后各一次;2.知柏地黄丸,晚上一次。

2月2日患者再次找笔者,告知笔者中间感冒了一次。服用初诊处方后睡眠改善,打嗝减少,胃不适感减轻。患者补充初诊时忘记说的症状:左侧头沉,晚上十一二点到一点出汗,头颈部多。感冒前也有这个现象,但是感冒后加重,最近的感冒是靠服用连花清瘟胶囊才控制住。感冒后一直感觉右侧肺部有痰咳不出来。口淡,吃东西时感觉淡。服用汤药后,尿中泡沫比以前少,感觉有好转。每天早上打坐的时候有很多白痰,本地医生怀疑是胃酸返流,服用胃药后改善。无泛酸烧心现象。喝水有甜味。怕冷,身体酸楚。不口干。再次感冒后,人没有力气,很容易疲劳,容易休克,脚抽筋。

根据患者当下的身体反应,笔者调整处方思路,决定用桂枝加葛根汤合黄芪生脉饮和玉屏风散加味治疗。二诊汤方如下: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葛根30g,生黄芪30g,党参15g,黄精15g,麦冬10g,五味子10g,茯苓10g,法半夏10g,益母草15g,炒酸枣仁10g,远志10g,白术10g,防风10g,蔓荆子10g,浮小麦30g,生姜5片,大枣5个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一次。先用3剂,3剂后如有改善,继续服用4剂。忌口:牛奶、腌制食品、辛辣油腻食物、海鲜、鱼虾蟹。

2月7日,患者担心过年期间看诊不便,再次找笔者调方。患者服用二诊处方后,咳嗽止住,大便正常,睡眠改善不大,胃纳可。但是早上打坐的时候还是有白痰,服药后有眩晕感,不再出汗。口中的甘甜和口淡均已改善,但略有口干。仍然有畏寒现象,身体酸楚有明显改善,但仍然有酸楚,到外面吹风后仍然不行。体力有改善,脚抽筋消除。脖子紧较前有很大的改善,但仍然有症状。左侧头部仍然感觉重,尿中泡沫少了很多,肾脏功能似有明显改善。

二诊处方既然已经生效,而患者症状未完全消除,笔者遂决定在上次处方的基础上略作调整。以桂枝加葛根汤合归脾汤合荆防败毒散合肾四味加味治疗。三诊处方如下: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葛根20g,生黄芪50g,党参30g,黄精30g,麦冬10g,五味子10g,茯苓10g,益母草15g,车前子10g,怀牛膝10g,炒酸枣仁10g,远志10g,白术10g,当归10g,荆芥10g,防风10g,蔓荆子10g,石菖蒲10g,天麻10g,肉桂10g,墨旱莲10g,女贞子10g,沙苑子10g,菟丝子10g,苍术6g,厚朴6g,陈皮6g,生姜5片,大枣5个

2024年3月8日,患者第四次联系笔者,表示各项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最近的检查结果显示肾功能也恢复正常了。白痰已不多,吃完饭后打嗝减少(还有,但是减少了很多,以前经常打嗝到停下来),睡眠也有较好的改善,大便量增多,通畅。身上疼痛明显减轻,畏寒怕风减轻,但还是比正常人怕冷一点,自感各种症状都有改善。血色素比以前低一点,胆固醇较前改善,但是仍然没有达标。

目前的主要症状:新冠后出现的心动过速问题一直困扰着患者,稍活动就会心跳100多,血压比较低。睡眠虽有改善,但还不是很好,半夜会醒。不再出汗。腰酸,尿仍然存在不够畅通的现象,泡沫虽减少,但仍然有泡沫。患者因为对葛根和陈皮过敏,所以用药时自己去掉葛根和陈皮。容易累,吃猪排或牛排之类舌尖会痛。口不干,平时自己喝水较多,喝水后腰部不是很舒适。

因思患者肾功能已恢复,所以治疗的重点应调整为缓解患者新冠后遗症引起的心动过速问题,所以这次笔者决定用淡竹茹汤合二至丸加味治疗。

四诊处方如下:麦冬10g,小麦10g,炙甘草6g,党参15g,黄精15g,茯苓10g,法半夏6g,墨旱莲10g,女贞子10g,沙苑子10g,菟丝子10g,苍术3g,厚朴3g,益母草15g,栀子6g,五味子10g,生黄芪30g。3付,水煎服,日二次,早晚各一次。3剂服完后感觉有改善,继续服用7剂观察疗效,每服用5天停药2天。并配合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和四物汤颗粒或八珍汤颗粒一起用。

癌症患者常常有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治疗起来很棘手,这个患者的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很复杂,可能是其体质问题,也可能是治疗的副作用。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的问题后,也曾用激素治疗过,但效果欠佳。也用过中药,但因为不得其法,所以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以笔者的经验,益母草和二至丸(成分为墨旱莲、女贞子)合用,能够治疗部分患者的肾脏损害。这个患者除了肾功能不全外,尚存在许多其他问题,所以需要搭配其他的方剂合用,全面的解决她的各种症状。在这方面,采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症用药,有一定的效果。

艾儒棣治疗肺癌的医案赏析

艾儒棣医生生于1944年,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他于1981年4月10日接诊的一位肺癌患者夏某,经艾儒棣用中医治疗二年多后,肿瘤基本消失,生活状况良好。

该患者1981年4月10日初诊,此前于1981年3月12日经X线检查显示右肺上叶前段,肺门上方有4.5x7cm的肿瘤,该肿瘤后来被确诊为支气管肺癌(中央型)。

患者决定用中医治疗,初诊时反馈已持续咳嗽、胸痛、低热2个多月,伴痰中带血,体温在37.3-38.4摄氏度,维持了两个月。晚上咳嗽严重,痰中带血,右胸疼痛且有压迫感,每日下午头昏,纳呆食少,口干欲饮,面色如常,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患者既往有陈旧性肺结核病史20余年。

艾儒棣认为该患者属气阴两虚、痰毒结块,应遵循益气养阴润肺、解毒化痰散结之法治疗。决定用生脉散合瓜蒌薤白汤合消瘰丸加减,进行治疗。

初诊处方:玄参30g,夏枯草30g,牡蛎30g,麦冬15g,白芥子15g,秦艽15g,五味子12g,知母12g,薤白12g,瓜蒌皮18g,郁金20g,谷芽20g,麦芽20g,杏仁10g,桔梗10g。水煎服,每日1剂。

这张处方是用瓜蒌薤白汤来治疗胸痛,瓜蒌薤白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瓜蒌、薤白和白酒组成,在这张方子中,用了瓜蒌和薤白,没用白酒。瓜蒌薤白汤是中医治胸痹、胸痛的经典名方,此患者持续胸痛二个月余,所以用瓜蒌薤白汤为主治胸痛,再加秦艽、郁金以加强止痛的效果。秦艽是中医治疗风湿痹痛常用药,郁金则是中医治疗胸痛常用药。如此组合,可以缓解胸痛。

生脉散由人参(或党参、沙参、玄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生脉散是中医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经典名方,主治体倦乏力、咽干口渴、气短懒言、舌干红、脉细数等证。本例患者有如上症状,所以用生脉散以生津益气,加知母以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以助生脉散益气生津之效。

消瘰丸由玄参、牡蛎、浙贝母组成,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经典方。本方中将消瘰丸中的浙贝母换成白芥子,因为白芥子和浙贝母的功效相似,但是白芥子又有止痛之效,这是浙贝母所不具备的。这样一改,就既能达到消肿瘤的目的,又能加强瓜蒌薤白汤治疗胸痛的效果。

杏仁、桔梗是止咳用药,谷芽、麦芽是改善患者胃口用药。艾儒棣的这个组方思路,是典型的辨证施治的思路,是在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该患者服用艾儒棣初诊处方14剂后,咳嗽胸痛均明显减轻,低热渐退。但喉中有痰,痰有脓腥味,不过痰中已经没有血丝了。舌尖仍红,舌苔薄黄,脉弦。于是在原方基础上,加冬瓜子、白花蛇舌草各30g,继续服用。

加冬瓜子是因为冬瓜子有排脓利水的作用,千金苇茎汤是治疗痰腥臭的经典名方,该方中主要药物就是冬瓜子。白花蛇舌草则是常用的清热解毒、抗癌消肿的药。这么一加,就能解决痰有脓腥味的问题,也能加强抗癌力度。

服用二诊处方1个多月后,患者右胸部压迫感减轻,低热退尽,仍然咳嗽痰多,其余皆正常。于是在上方的基础上去掉秦艽,加生黄芪24g,继续服用。去秦艽是因为患者胸痛减轻,没必要再用这种治疗风湿痹痛的药。加生黄芪是因为患者久病已虚,应加生黄芪以提升体力。

服用上方一段时间后,患者对自己的病知情了,此前其家人一直瞒着患者。患者知情后,精神紧张,再次复诊时,医生对患者进行了一些开导后,根据之前治疗的情况,认为患者大致的治疗思路见效了,于是在上方的基础上继续调整,以加强抗癌的力度。

四诊处方:生黄芪60g,鸡血藤30g,北沙参30g,仙鹤草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麦冬15g,夏枯草15g,白芥子15g,海藻15g,昆布15g,知母12g,瓜蒌皮18g,郁金20g,杏仁10g,桔梗10g,甘草3g。

四诊基本沿袭此前的思路,但扶正抗癌的力度均加大了,生黄芪用量增加至60g。加鸡血藤活血补血,加仙鹤草抗癌扶正,而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夏枯草、海藻、昆布均属抗癌消肿之品,生脉散的组方依然保留,加甘草既增强了止咳的力度,又有调和诸药的作用。

此患者继续按照这个方案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无任何不适。1981年11月24日X线胸部摄片显示,右肺上叶前段的病灶已经缩小至1cmx1cm左右,患者大喜过望。继续按照这一治疗思路治疗,到1982年下半年已经可以恢复一半的工作。1983年4月26日复查时,右上肺的肿块影基本消失。追访至1984年2月,患者已经存活了2年10个月,当时的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已经恢复正常工作。

可见中医辨证施治,有时患者运气好,也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