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痈是中医的一种病名,中医认为该病多由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所致,患者肺内肉败血腐,形成脓疡,故名肺痈。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或不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浓痰,甚则咯吐脓血。本病多属现代医学中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与肺脓疡的症状很相似,部分肺癌患者也会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应秉承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和化痰止咳相结合的原则。
明代外科大家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中收录了一张名为“麦冬平肺饮”的方剂,该方组成为人参、麦冬、赤芍、槟榔、赤茯苓、陈皮、桔梗各1钱(3g),甘草五分(1.5g)。以水一碗(约300ml),煎至八分碗(约240ml),去滓,空腹温服用,每日2次。
本方功效为益气养阴、化痰排脓,方中的桔梗和甘草是《金匮要略》中的排脓汤(由桔梗、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的主要成分,排脓汤本来就是用来治疗肺痈的。本方在排脓汤的基础上加味补益气血的人参,滋阴润肺的麦冬,凉血活血的赤芍,理气止痛的槟榔,健脾化痰的赤茯苓和陈皮,兼顾扶正与祛邪,功效更为显著。
陈实功将此方的适应症定为:肺痈初起,咳嗽气急,胸中隐痛,咯吐浓痰;或麻疹后毒归于肺,肺焦叶举,咳嗽,气喘息高,连声不止,甚至咳血,或呛出饮食。这是一种较为剧烈的咳嗽,较为难治。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属上焦,上焦如羽,非轻莫举,故治疗肺痈时用药宜轻清,本方各药份量均较轻,正合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