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经典名方

清热利湿、解毒通淋的“碧玉散”

碧玉散出自《宣明方论》,由滑石6两(180g),甘草1两,青黛(着令粉呈碧色)组成,制法为将以上药物制成细末。每次取碧玉散3钱(9g),加蜜少许,温水调服,不用蜜亦可,每日三次。欲饮冷者,用新汲水(注:从井里刚带出来的水,现代可用冰镇水)调服。

碧玉散的功效为清热利湿,治疗身热吐泻,下痢赤白,癃闭淋漓。现代也将碧玉散用于慢性砷中毒、腮腺炎等疾病的治疗。著名的以毒攻毒抗癌名家孙秉严先生在用毒性较大的药物抗肿瘤时,常常借鉴碧玉散的组方思路,以滑石、甘草等缓和有毒药物的毒性。

碧玉散是在六一散(将滑石和甘草按照6:1的比例组合在一起做成的散剂,故名六一散)的基础上加味青黛而成。六一散是夏季常用的清暑利湿的方剂,有较强的利尿和清热作用,方中的滑石清热利尿,甘草清热解毒且能和中,故常用于夏季暑热夹湿证的治疗,外用还可以治疗痱子。在六一散的基础上加清热泻火、凉血消斑的青黛,则其清热的力度更大。

无论是六一散还是碧玉散,都有一定的止泻止痢作用,且碧玉散止泻止痢的作用更明显。砷中毒的主要症状就是上吐下泻,所以用碧玉散治疗砷中毒很对症。除了砷中毒,斑蝥素中毒,也是可以用碧玉散治疗的。服用中药斑蝥后,小便异常者居多,斑蝥对血管的刺激也较大,少数患者斑蝥中毒后,皮肤会出现红疹,用碧玉散治疗,可谓对症。不过与其中毒后处理,不如用药时预防斑蝥素中毒,可以在使用斑蝥或斑蝥制品的同时,少量服用碧玉散,这样做可以预防斑蝥中毒或蓄积性中毒。

夏季小便不通(癃闭),多由多种病原体导致的急性尿道炎症引起,此类疾病亦可用碧玉散治疗。但碧玉散中的滑石久用有致癌作用,故不能长期服用,换着应在症状缓解后停止使用碧玉散。

腿痛外治方“立效丹”

立效丹出自《良朋汇集》,由艾叶2两(60g),葱头1两5钱(45g),生姜1两5钱(45g),以上药物共捣烂,用布包,蘸热烧酒,涂擦患处,以痛止为度。本方有温经散寒,宣痹止痛之功,主治寒湿下浸,两腿作痛。本病与现代医学中的下肢静脉曲张、下肢血栓等疾病引起的疼痛相似。

这是一个简单有效,容易操作的民间验方。艾叶、葱头和生姜在农村均很常见,也均可药食两用。艾叶、葱头和生姜在中医看来都属温性药品或食物,能祛风散寒,此类药多有止痛作用。三者合用,止痛效果更好。

治疗两胁刺痛的疏肝散瘀汤

疏肝散瘀汤出自明代医生孙文胤所著的《丹台玉案》,由当归、红花、苏木、青皮、柴胡各1钱(3g),山楂2钱(6g),白芍、乌药、桂枝、甘草各8分(2.4g)组成。水煎服,每日2次。

本方有疏肝理气、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肝经血瘀气滞、两胁刺痛。这种症状多见于肝胆胰腺系列疾病,现代医学中的胰腺炎、胆囊炎、慢性肝炎等均会引起这种症状。慢性肠胃炎导致的消化不良,也有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

本方中的柴胡、青皮疏肝理气,白芍柔肝止痛,乌药理气止痛,当归、红花、苏木、山楂祛瘀止痛,山楂还能助消化,桂枝温阳健脾,甘草健脾且能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就达到了疏肝理气、健脾柔肝、化瘀止痛的作用。

本方药量较轻,消化道疾病患者用过多的药物可能会出现不耐受现象,所以这种小剂量用药的方法更为稳妥。

治疗头晕头痛的芎术汤、芎芷散、芎附饮、芎麻汤和芎黄丸

川芎是中药中的“血中之气药”,善治头痛头晕。川芎与不同的药物搭配组合成不同的方剂,有不同的疗效。我们可以通过川芎与不同的药物组合组成的方剂,加深我们对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解。以下举几个以川芎组成的方剂为例,说明这一点。

芎术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组成为川芎1两(15g),白术1两(15g),附子(生,去皮、尖)1两,甘草1两5钱(22.5g),桂心1两5钱(22.5g)。将以上药物做成散剂,每次用5钱(15g),以水300ml,加生姜7片,大枣1枚,煎至200ml,去滓。饭前温服,每日2次。此方的功效为温中化湿,主治脾胃阳衰,寒湿外侵导致的头重眩晕,口苦不知食味。

本方实际上是川芎与半张附子理中汤加味肉桂心组合而成,张仲景的理中汤与真武汤中都将附子和白术配伍在一起,附子和白术组合有扶阳健脾祛湿的作用。再加肉桂心温阳通经,振奋阳气,川芎活血理气、止痛通窍,甘草调和诸药。所以这张方子的能治疗寒湿导致的头重眩晕。湿盛则口苦,阳气复,痰湿除,则头重眩晕和口苦的症状就能消除。

芎芷散出自《古今医鉴》,方由川芎和白芷各3钱(9g)组成,用时将川芎和白芷研为粉末,再用黄牛脑子1个,擦药在上,放入瓷器内加酒炖熟。趁热与酒一起服用,尽量取一醉,睡后酒醒,头痛自愈。这张方子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新旧偏正头风,疼痛难忍,诸药不愈者。

芎芷散中的川芎和白芷都是祛风止痛的常用药,二者合用,止痛效果更好。不过本方中的黄牛脑子现在不太好找到,本方也可以不用黄牛脑子,改为加入等量的蔓荆子,共同做成散剂。每次用黄酒和水各半煎药,趁热服用。

芎附饮出自《丹溪心法》,由川芎2两(60g),香附4两(120g)组成。制法为将上药制为末,每次用2钱,茶汤调服。本方有调气和血的功效,主治气血不和所致的衄血、吐血、气厥头痛或产后头痛。

香附有理气止痛、疏肝解郁的作用,与川芎合用,就使得川芎的功效偏于理气止痛了。此处的气厥头痛,多指存在肝气不舒的问题,患者还常有气滞腹痛、情绪不良的反应。

芎麻汤出自《医宗金鉴》,由川芎1钱(3g),天麻2钱(6g)组成,用法为将以上两种药水煎服,去渣温服。本方有祛风化痰的功效,治疗风痰头痛,眩晕欲吐。这种病是现在的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引起的头痛,中医认为天麻有息风止痉、祛风通阳的作用,实际上天麻是一个很好的降压药。所以天麻和川芎合用,对高血压和脑梗引起的头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芎黄丸出自《杨氏家藏方》,由川芎、酒大黄各2两(60g)组成,共制成细末,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20丸,饭后用温热水送服,每日3次。

本方有活血祛风,泻火通便的作用,主治风热壅盛,头昏目赤,大便艰难。酒大黄有泻热通便的作用,川芎有祛风止痛的作用,所以二者合用,就能祛风热,泻内火。风热去,内火息,则头昏目赤的症状自然消除。

张仲景强调“有是证,用是药”,中医的方剂大多数为复方,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组成。川芎是治疗头晕头痛最常用的药物,但是不同类型的头痛有不同的兼见证,川芎与什么药物配伍治疗头晕头痛,要看患者有什么样的兼见症。

快胃舒肝丸

快胃舒肝丸出自《北京市中成药方选集》,由片姜黄48g,乌药96g,白芍120g,厚朴(制)480g,橘皮120g,沉香90g,木香72g,香附(炙)120g,砂仁90g,枳壳(炒)120g,柴胡120g,青皮(炒)120g,川芎95g,紫豆蔻仁36g,当归120g,延胡索(炙)120g组成。

制法为将上药共为细末,冷开水水泛为小丸,每30g作200丸,用滑石390g,朱砂90g为衣,闯亮,袋装,每袋装60丸。每日服用2次,每次30丸,用温开水送服。

快胃舒肝丸的功效为健胃、舒郁、止痛,主治胃脘刺痛,痞满嘈杂,两胁膨胀,呕吐吞酸。这是一张治疗慢性胃炎、胆囊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等常见病的经验方,这个方子有中成药厂生产的中成药。市面上出售的快胃舒肝丸或舒肝快胃丸均是按照这个方子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