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头晕

治高血压和颈椎病所致的头痛头晕的“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出自《杂病证治新义》,由天麻3钱(9g),钩藤4钱(12g,后下),石决明6钱(18g,先煎),栀子3钱(9g),黄芩3钱(9g),川牛膝4钱(12g),杜仲3钱(9g),益母草3钱(9g),桑寄生3钱(9g),夜交藤3钱(9g),朱茯苓3钱(9g)组成。

本方为汤剂方,用法为用水煎服。方中的石决明为贝壳类药物,有效成分不易析出,故应先煎半小时左右。钩藤久煎,有效成分易被破坏,故应于煎药的最后三五分钟下。药可以水煎二遍(第二遍不再分先后下),将两次煎出的药液合在一起,分成2-3等份,每日服用1剂,分2-3次服用。

传统中医认为本方有平肝潜阳,清热熄风的功效,主治肝阳上亢,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眩晕,失眠抽搐,半身不遂,舌红,脉数。现常以本方治疗高血压病、高热惊厥、癫痫、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椎动脉型颈椎病、血管性头痛、脑梗、脑溢血后遗症等疾病。

本方中的天麻、钩藤、杜仲、牛膝、石决明等均有降压作用,栀子、益母草、茯苓有利尿作用,夜交藤和茯苓有安神作用。各药组合使用,就有较强的缓解高血压和颈椎病所致的头晕、头痛、半身不遂等作用。只要紧抓天麻钩藤饮的用药指证,用药得当,临床效果很好。

患者服用本方后,将会有小便增多的现象,患者症状亦会随着小便的排泄而减轻。但高血压很难被根治,需要长期维持治疗。症状缓解后,可考虑将本方中的各药粉碎成粉末,以炼蜜为赋形剂,做成丸药服用,每次服用6g,每日二次。

本方中的钩藤、益母草、夜交藤、朱茯苓等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服用时应注意监测肝肾功能,患者如果既往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应请专业医生指导用药。

治疗头晕头痛的芎术汤、芎芷散、芎附饮、芎麻汤和芎黄丸

川芎是中药中的“血中之气药”,善治头痛头晕。川芎与不同的药物搭配组合成不同的方剂,有不同的疗效。我们可以通过川芎与不同的药物组合组成的方剂,加深我们对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解。以下举几个以川芎组成的方剂为例,说明这一点。

芎术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组成为川芎1两(15g),白术1两(15g),附子(生,去皮、尖)1两,甘草1两5钱(22.5g),桂心1两5钱(22.5g)。将以上药物做成散剂,每次用5钱(15g),以水300ml,加生姜7片,大枣1枚,煎至200ml,去滓。饭前温服,每日2次。此方的功效为温中化湿,主治脾胃阳衰,寒湿外侵导致的头重眩晕,口苦不知食味。

本方实际上是川芎与半张附子理中汤加味肉桂心组合而成,张仲景的理中汤与真武汤中都将附子和白术配伍在一起,附子和白术组合有扶阳健脾祛湿的作用。再加肉桂心温阳通经,振奋阳气,川芎活血理气、止痛通窍,甘草调和诸药。所以这张方子的能治疗寒湿导致的头重眩晕。湿盛则口苦,阳气复,痰湿除,则头重眩晕和口苦的症状就能消除。

芎芷散出自《古今医鉴》,方由川芎和白芷各3钱(9g)组成,用时将川芎和白芷研为粉末,再用黄牛脑子1个,擦药在上,放入瓷器内加酒炖熟。趁热与酒一起服用,尽量取一醉,睡后酒醒,头痛自愈。这张方子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新旧偏正头风,疼痛难忍,诸药不愈者。

芎芷散中的川芎和白芷都是祛风止痛的常用药,二者合用,止痛效果更好。不过本方中的黄牛脑子现在不太好找到,本方也可以不用黄牛脑子,改为加入等量的蔓荆子,共同做成散剂。每次用黄酒和水各半煎药,趁热服用。

芎附饮出自《丹溪心法》,由川芎2两(60g),香附4两(120g)组成。制法为将上药制为末,每次用2钱,茶汤调服。本方有调气和血的功效,主治气血不和所致的衄血、吐血、气厥头痛或产后头痛。

香附有理气止痛、疏肝解郁的作用,与川芎合用,就使得川芎的功效偏于理气止痛了。此处的气厥头痛,多指存在肝气不舒的问题,患者还常有气滞腹痛、情绪不良的反应。

芎麻汤出自《医宗金鉴》,由川芎1钱(3g),天麻2钱(6g)组成,用法为将以上两种药水煎服,去渣温服。本方有祛风化痰的功效,治疗风痰头痛,眩晕欲吐。这种病是现在的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引起的头痛,中医认为天麻有息风止痉、祛风通阳的作用,实际上天麻是一个很好的降压药。所以天麻和川芎合用,对高血压和脑梗引起的头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芎黄丸出自《杨氏家藏方》,由川芎、酒大黄各2两(60g)组成,共制成细末,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20丸,饭后用温热水送服,每日3次。

本方有活血祛风,泻火通便的作用,主治风热壅盛,头昏目赤,大便艰难。酒大黄有泻热通便的作用,川芎有祛风止痛的作用,所以二者合用,就能祛风热,泻内火。风热去,内火息,则头昏目赤的症状自然消除。

张仲景强调“有是证,用是药”,中医的方剂大多数为复方,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组成。川芎是治疗头晕头痛最常用的药物,但是不同类型的头痛有不同的兼见证,川芎与什么药物配伍治疗头晕头痛,要看患者有什么样的兼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