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抗癌中药

常用抗癌中成药安替可胶囊

安替可胶囊是一种常用的抗癌中成药,其成分含蟾皮和当归。本品常用于食管癌瘀毒症、‌晚期原发性肝癌瘀毒症以及中晚期胃癌的化疗辅助治疗或单独用于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安替可胶囊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治愈的概率较小。安替可胶囊属医保乙类药品,可以通过医保报销,患者使用安替可胶囊,可以减轻经济负担。

但安替可胶囊有个很不好的副作用,部分患者服用后容易诱发呕吐和腹泻的反应,因为安替可胶囊中所含的蟾衣有这个副作用。医保内的中成药基本都存在组方太过简单,未全面考虑药物副作用,没有制衡方案的问题。出现上述副作用的患者,可以考虑与其他中成药结合使用,比如舒肝和胃丸、平胃丸(或香砂平胃丸)、二陈丸等降逆止呕药同用,这种合用可有效的降低安替可胶囊的副作用。

蟾皮中所含的华蟾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民间也有许多用蟾蜍治疗癌症的单验方。但现在大家基本上都住在城市里,寻找蟾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一般人自用蟾蜍治疗癌症,不但从心理上很难接受(蟾蜍味臭恶,曾有一患者尝试用蟾蜍煮鸭蛋的偏方治疗自己,煮鸭蛋的过程中,整栋楼都能闻及蟾蜍的恶臭味),而且很容易发生中毒事件。中成药中含有的蟾蜍成分的量都经过三期临床试验,被证实对人体的安全性较高。故用安替可胶囊代替蟾蜍,安全性更高。

蟾蜍制品还可能诱发心脏病,如果患者在服用含有蟾蜍制品的中成药后,出现心慌心悸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观察1-3天,如副作用消退,可无须处理,但后续不可继续服用,而应改换其他抗癌方案。如副作用不能自行消退,应尽快就医。

安替可胶囊虽然对癌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缓解患者当下的症状效果可能不如辨证施治的方剂。比如食道癌患者常见的吞咽不下、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呃逆等,这种情况就要结合辨证施治的方剂一起治疗。

中成药散结灵胶囊的适应症

中成药散结灵胶囊是小金丸的变方,散结灵胶囊由乳香(醋炙)、没药(醋炙)、五灵脂(醋炙)、地龙、木鳖子、当归、石菖蒲、草乌(甘草银花炙)、枫香脂、香墨等组成,与清代王洪绪的祖传名方小金丸只差一味药,散结灵将小金丸中的麝香替代为石菖蒲了。

为什么要用石菖蒲代替麝香呢?一来麝香太贵,二来麝现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有少量养殖的麝所产的麝香仍然可以合法药用,这远远满足不了临床用药需要,所以以前用麝香的许多方子就有了变方。石菖蒲和麝香一样具有开窍豁痰的功效,所以现代制药企业以石菖蒲代替麝香。

散结灵胶囊的其他组分和小金丸完全一致,石菖蒲的功效又与麝香接近,所以散结灵胶囊的适应症与小金丸基本一致。散结灵胶囊具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的功效,主治阴疽初起(与现代医学中的骨结核接近)、乳岩(与现代医学中的乳腺癌接近)、乳癖(乳腺良性肿瘤、纤维瘤等)、瘰疬(淋巴结核、淋巴瘤等)、瘿瘤(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等疾病,症见局部隆起,不易移动,皮色不变。此类疾病在中医都属于阴证,与局部红肿热痛的阳痈证大不一样。中医的阳痈多属现代医学中的感染性疾病,散结灵胶囊治疗此类疾病可能有适得其反的副作用,故局部红肿热痛者慎用。

需要注意的是,散结灵胶囊中的木鳖子、草乌等毒性较大,有临床报道显示小金丸和散结灵胶囊会导致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故肝肾功能不正常患者慎用。肝肾功能正常者在服用散结灵胶囊期间,也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观察肝肾功能的变化。散结灵胶囊所主治的各种疾病疗程一般较长,尤其要注意有毒药物长期使用会产生的蓄积性中毒。

散结灵胶囊中的乳香、没药、草乌等对孕妇有较大的副作用,孕期妇女禁用散结灵胶囊。

活血、软坚、消肿的中成药“丹鳖胶囊”

丹鳖胶囊是当代中医界研发的一种中成药,成分含丹参、鳖甲、三七、三棱、莪术、桃仁、当归、杜仲、白术、半枝莲、桂枝等,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主治气滞血瘀所致的子宫肌瘤、盆腔炎性包块,症见小腹胀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肛门坠胀、舌暗有斑。

根据丹鳖胶囊药品说明书,本品在临床前药效学试验结果显示:本品可抑制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肌注诱发的豚鼠子宫平滑肌瘤样增生;降低大鼠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改善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及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家兔血液粘滞性;抑制正常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和活动力;缩短小鼠断尾出血时间;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抑制棉球所致大鼠肉芽肿;抑制异物所致大鼠子宫炎症。

从丹鳖胶囊的组方来看,本方主要使用了活血消肿类中药和软坚散结类中药。其中丹参、三七、桃仁、三棱、莪术、当归等均为活血消肿药,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此类药物有抗凝血、抗菌消肿、抗肿瘤作用。传统中医认为有形之块多由气滞血瘀引起,所以治疗首重活血化瘀。但是这些药同时也有加重出血的风险,所以有出血风险者应辨证使用,使用本品可能会改善出血症状,也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出血现象加重。患者如果在服药后出血加重,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本品中所含的鳖甲有软坚散结作用,是中医治疗有形之肿块常用的一种药,历史上有鳖甲煎丸这样的专治“疟母”(肝脾肿大)的方剂,当代研制的鳖甲软肝片也是治疗肝脾肿大的常用药,这些都是以鳖甲为主的方剂。现代药理实验证实鳖甲有抗肿瘤作用,对改善肝硬化和抑制肝脏肿瘤尤其有效。

本品中所含的半枝莲有清热解毒作用,也是当代中医治疗肿瘤的常用药之一,药理实验显示半枝莲也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而桂枝则为辛温类中药,桂枝有发汗解表、温通经脉等功效。本方中用桂枝,是取其温经通脉的功效,活血药中加入桂枝,能够增强活血药活血消肿的功效。经方桂枝茯苓丸中就用到桂枝,桂枝茯苓丸也是治疗妇科良恶性肿瘤的常用药之一。

白术是中医治疗带下病常用的药物,中医认为妇女带下多由脾虚湿盛所致,所以要用到健脾利湿药,白术即为健脾利湿第一药,也是中医治疗妇科病常用药。白术不但可止带,亦可安胎。

本品中所含的杜仲是中医治疗腰痛的常用药之一,用在本方中有辅助本方兼顾治标之功效。因为妇科肿瘤或妇科炎症常伴随有腰痛的症状,软坚散结、活血消肿药物要想消除肿块需要用药一段时间,但病人之腰痛则是刻不容缓之痛苦,故用杜仲兼顾治标,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丹鳖胶囊的说明书虽然介绍本品主治子宫肌瘤、盆腔炎性包块等,但在实践中,许多临床中医师也将本品用于包括妇科肿瘤在内的多种肿瘤的治疗。以本品与逍遥丸、西黄丸、小金丸、二至丸等合用,对雌孕激素依赖性的子宫内膜肿瘤、乳腺肿瘤、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中医的理论,本品重在祛邪,缺少扶正类药物,所以身体虚弱者不宜单独使用丹鳖胶囊,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与一些有扶正固本作用的药物(如人参养荣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同用,以防过度伤正。

外用消肿止痛的“五龙散”

“五龙散”出自《外科传薪集》,组成为:生天南星30g,生半夏15g,全当归15g,生大黄15g,陈小粉(陈小麦粉,现可以用医用淀粉炒焦代替)620g。以上药共为细末,火气盛用芙蓉汁(芙蓉花榨的汁,如无,可用鲜竹沥代替)调,寒气重者用生姜汁调,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五龙散的功效为活血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痈疽、疔毒、瘰疬初起。生半夏和生天南星都是剧毒中药,内服危险性很大,但是外敷相对安全很多。生半夏和生天南星消肿止痛的功效很强,而且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生半夏和生天南星抗癌的效果也很好。但生半夏和生天南星由于毒性太大,都属于管控药品,不容易买到,如果找不到,也可以用法半夏和胆南星代替,只是效果不如生用。

外敷是通过透皮给药,对局部的良恶性肿瘤和疖肿进行治疗,一般只要患者的患处没有破皮,副作用都是可控的。不过有些皮肤较为敏感者,外敷时容易受到刺激,皮肤会起泡。这类患者在使用五龙散后,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用。古人也会注意到用药安全问题,痈疽、疔毒、瘰疬初起,也就是刚刚发病之际,这个时候是没有皮肤破溃现象的,此时外敷比较安全。

五龙散这个方子可以通用于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疔疮等疾病,中医外科的痈疽包含良性肿瘤,也包含恶性肿瘤;疔毒则属于疔疮之类的疾病,多属感染性疾病;瘰疬包含淋巴瘤,也包含淋巴结核和普通的淋巴结肿大。

吴茱萸的抗癌、利水、止痛、止泻、制酸和止吐作用

吴茱萸是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吴茱萸不能等彻底成熟才去采收,应在每年7-8月份,吴茱萸果实呈茶绿色而心皮未分离时采收。在露水未干前采摘整串果穗,不要摘断果枝,采收后晒干,用手揉搓,使果柄脱落,扬净。如遇雨天,要用微火烘干。

我国古代的医生们很早就将吴茱萸入药,吴茱萸被收录进了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神农本草经》记载吴茱萸:“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传统中医认为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气痛、痛经、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

吴茱萸是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一种常见药,中医认为它对沉寒积冷引起的胃脘疼痛、泄泻、消化不良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名医别录》记载吴茱萸:“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药性论》记载吴茱萸:“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壅气”。《食疗本草》记载吴茱萸:“主痢,止泻,厚肠胃,肥健人”。《伤寒论》中的吴茱萸汤,是以吴茱萸和人参、生姜配伍使用,治疗厥阴头痛、呕吐涎沫的。从这些记载来看,吴茱萸对消化不良、霍乱痢疾等可引起消化道反应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了吴茱萸有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能抑制实验大鼠胃条的自发活动,双向调节实验动物小肠活动,低浓度时促进实验动物小肠蠕动,高浓度时又能抑制实验动物小肠蠕动,这也解释了吴茱萸为什么既能治疗消化不良,又能止泻。

吴茱萸对消化道肿瘤也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吴茱萸对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能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吴茱萸对小鼠肝癌腹水型HepA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吴茱萸碱在高、中、低剂量下对小鼠肝癌H22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吴茱萸还能控制腹水。

动物实验证实,吴茱萸碱与小檗碱(黄连素)联合使用抗癌止吐的效果更佳,而这二者的结合正是中医名方左金丸的组成部分。左金丸是金元四大名家之一的朱丹溪的一张经验方,该方由黄连与吴茱萸按照6:1的比例组合而成。按照传统中医的理论,左金丸具有清肝泄火,降逆止呕的功效,主治胁肋胀痛、呕吐口苦、嘈杂吞酸等为表现的肝火犯胃证。现代主要用其治疗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证属肝火犯胃者,也可用于治疗胃癌、胆囊癌、肝癌等见上述症状者。

吴茱萸治疗腹水的功效在古代本草学著作中也有记载,如《日华子本草》就记载其:“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等。中医有以吴茱萸为主要成分的治疗水肿腹胀的方子。

如《医方类聚》中就收录了一张治疗“水肿腹胀”的“吴茱萸丸”,该方组成为:吴茱萸4两(120g),甜葶苈子2两(60g,炒),甘遂1两(30g,水煮)。这张方子中的三味药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来看,都有利水消肿的作用,所以它可以治疗胸腔积液(胸水)、腹腔积液(腹水)或盆腔积液。

《百一选方》中也收录了一张治疗“痰饮上气,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头重昏眩,或头痛背寒,呕吐酸水”的“吴仙丹”,该方组成为:白茯苓、吴茱萸(汤泡去沫)各等份,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30丸。这里的茯苓和吴茱萸都有利尿消肿的作用。

吴茱萸不止对消化道肿瘤有抑制作用,也对肺腺癌、乳腺癌、白血病、宫颈癌、黑色素瘤、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纤维肉瘤、前列腺癌、结肠癌等有抑制作用。吴茱萸能抑制癌症的肺转移。

古代文献记载的吴茱萸止痛的作用也得到了现代药理学研究的证实,吴茱萸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作用,其作用体现在镇痛和抗焦虑两个方面。吴茱萸碱可减轻醋酸所致牛蹄反应和福尔马林实验2相反应,降低实验动物致炎足爪的痛感。

吴茱萸止泻作用较强,中医止泻名方四神丸中就含有吴茱萸。吴茱萸外用也可止泻,《中西医结合杂志》就收录了一张名为吴萸散的治疗小儿急性、慢性、迁延性腹泻的外用方,该方组成为:吴茱萸2g,丁香1.5g,木香1.5g,肉桂3g,苍术3g。将以上五味混合粉碎,过筛,即得。使用时取适量药粉,用食醋调糊状敷在肚脐上,用胶布封严,每2日换药1次。这种外用法也可用于治疗癌症患者化疗和靶向药引起的腹泻,为方便使用,建议患者直接购买空的膏药贴,将药粉用醋调和好后,装入膏药贴,直接贴在肚脐上。

综上所述,吴茱萸对解决肿瘤患者的多方面问题都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它是肿瘤科常用的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但吴茱萸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应注意控制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