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中医妇科

治疗寒湿痹痛、腿软无力的“七胜丸”

七胜丸出自《圣济总录》,方由威灵仙(去土)、当归(酒浸、切、焙)、附子(炮制,去皮、脐)、天麻各一斤,肉桂(去粗皮)、牛膝(去苗,酒浸,焙)、干姜(炮)各半斤组成。以上药共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20丸,温酒送服,日2次,夜1次。

本方功效为温肾化湿,祛风通痹,主治肾阳不足、风寒湿痹所致的腰膝冷痛,难以行走,腹急痛。本方没有现成的中成药,但可改为汤方服用。

汤方用量如下:威灵仙12g,当归12g,附子12g,天麻12g,肉桂6g(后下或研末冲服),牛膝6g,干姜6g。本方适合腰腿冷痛,足软无力,身体虚弱的患者服用。

七胜丸属于扶阳的方剂,方中的附子、干姜、肉桂为中药中扶阳的三种最主要的药,所以本方适合阳虚患者,阴虚火旺的患者不宜服用。本方的用药指证是腰及腰以下寒冷如冰,病人四肢冷痛无力,尿清长,口不干。若患者的症状与上述症状相反,就不可滥用本方。

笔者之所以介绍本方,是因为本方是治疗新冠后遗症的一张很好的方剂。新冠后部分患者椎管和下肢动脉斑块,导致畏寒、下肢冷痛无力,走路气喘,这在中医属于阳虚证,需要用扶阳方剂。本方中的当归、牛膝活血通络,威灵仙和天麻祛风止痛,是治标,附子、干姜、肉桂治本,标本结合,当可缓解患者的症状。

清宫治疗咳嗽的御方“疏风止嗽丸”

“疏风止嗽丸”出自《慈溪光绪医方选议》,是晚清皇宫的一张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的御方。该方组成为:苏梗5钱(15g),防风、干葛根、炒枳壳、前胡、桔梗、桑白皮、杏仁、炙半夏、茯苓各3钱,陈皮、川贝母、羌活、黄芩各2钱(6g),甘草1钱(3g)。

制法为将以上药共研成细面,略加炼蜜为丸,丸如绿豆大小。每次服用3钱(9g),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疏风止嗽丸有疏风解表,止咳化痰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咳嗽多痰,咳嗽不爽者;或久咳有痰,表邪未尽者。

本方可以改为汤方,以上用量可以作为成人单日用量,4岁以上儿童减半,4岁以下儿童用三分之一的量。不过因为川贝较贵,用汤方时成本较高吗,所以做成丸药更经济实惠。用丸药时,炙半夏可改为法半夏,因为药店里基本没有炙半夏卖。

此方适用于风寒感冒后,患者出现寒热夹杂症,咳嗽痰多或久咳有痰。之所以推介此方,是因为这个疏风止嗽丸非常适合当下的咳嗽患者。今年入冬以来,呼吸道疾病频发,发病之初,基本均为中医的风寒感冒,但各种病原体夹杂在一起,很难治,很多体质差的成人患者或儿童咳嗽久久难愈。家中若有肺气虚弱,容易咳嗽,且经多种方法治疗难有效果者,可考虑使用此方。

本方虽有疏风解表的作用,但其疏风解表的力度较弱,重点在清肺化痰止咳,所以很适合表邪虽未退但却不严重,患者低热或不发烧,轻微恶寒或不恶寒,以咳嗽痰多为最主要的症状。感冒后期,虽然表有寒,但是里又有热,故本方中疏风散寒和清肺热药并用,很适合寒热夹杂症患者。前胡、桔梗、桑白皮、杏仁、半夏、川贝、黄芩、茯苓皆有清肺化痰止咳之功效,所以本方的重点在止咳。

这张出自清朝御医之手的止咳良方,组方精巧,用药轻平,很值得我们学习。

治疗痛经和妇科良性肿瘤的“得生丸”

“得生丸”是当代中医的一张经验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版。该方组成为:益母草600g,当归200g,白芍200g,柴胡100g,木香50g,川芎50g。

制法为将以上6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90-21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9g。每日口服2次,每次1丸。本方有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主治血瘀气滞、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瘕痞块(即妇科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等)。

本方中的益母草为妇科常用药,其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跌打伤痛、小便不利、水肿、疮痈肿毒、小便不利、水肿等证。益母草有较强的活血化瘀、止痛、利尿作用,且能改善肾炎、肾小管损伤患者的症状,本方重用益母草,取其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清热利尿,使病邪有出路。大剂量使用益母草,加上活血和疏肝药,让本方也有消除盆腔积液的作用。

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主要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痈疽疮痈,血虚肠燥便秘等。

白芍有养阴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作用,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阴虚盗汗、表虚自汗、肝气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拘急作痛,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

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难产、胸痹心痛、胸胁作痛、头痛、风湿痹痛、产后腹痛等。川芎号为血中之气药,既有活血,又有行气作用,所以活血止痛是其最为显著的功效。

本方用当归、白芍和川芎,实际上是将四物汤去掉滋腻的地黄。四物汤是中医补血活血的名方,也是治疗妇科病常用的方剂。此处去掉地黄,主要考虑地黄过度滋腻,止痛非其所长。

柴胡有和解少阳、退热解表、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作用,主要用于少阳病证见寒热往来,感冒高热,疟疾寒热,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症。柴胡是妇科常用药之一,因为中医认为妇女多易存在肝郁(亦即今日所说的情绪化问题),柴胡是疏肝解郁的重要用药,躯体疼痛亦多会引起情绪上的不快。此处用柴胡,可谓用得其所。

木香有行气、止痛、调中作用,主要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泻痢里急后重、食积泄泻不爽、脾虚气滞腹胀、脾运失常、肝失疏泄之脘腹胀痛、胁痛、黄疸及肝胆结石等。

柴胡、木香、川芎、白芍的组合是疏肝散的主要组成,疏肝散是治疗妇科病的经典名方,其主要适应症是月经不调和痛经。

所以这个方子整体来看,相当于是四物汤与疏肝散的合方,再加上益母草这种妇科最常用的药。这都是治疗妇科病的经典名方或药物,三者组合,对妇科病的疗效就更为显著。

痛经和妇科良性肿瘤均需要长期治疗,用丸剂比用汤剂方便,副作用也更小。本方活血力度较大,孕妇禁用。

治疗痛经和经血量多的“清热调血汤”

清热调血汤出自《古今医鉴》,由牡丹皮、生地黄、香附、当归、桃仁、延胡索、白芍各3钱(9g),黄连、川芎、红花各2钱(6g),莪术1钱(3g)组成。

清热调血汤有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妇人经水将来,腹中阵阵作痛,乍作乍止,气血俱实”,症见经前经期小腹灼热胀痛,拒按,经色暗红,质稠有块。或伴腰骶部胀痛,或平时小腹时痛,经来疼痛加重。多数病人有低热起伏,小便短黄,平时带下色黄,味臭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等兼见症。现代常用清热调血汤治疗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等引起的痛经证属湿热瘀阻者。

清热调血汤实际上是由桃红四物汤(生地、川芎、当归、白芍、桃仁、红花)加味牡丹皮、香附、延胡索、黄连、莪术组成。桃红四物汤主要功效为祛瘀止痛,活血消肿。加牡丹皮和黄连,则又有清热凉血之效;加香附、延胡索则其理气止痛之功更著;加莪术则又有破血除积之功。所以本方的适应症为既有瘀阻,又有湿热,且有癥瘕的瘀热互结证。

如果热甚,导致经血量多,经期过长者,本方中的白芍要换成赤芍,而且还应加地榆、槐花、马齿苋、小蓟、益母草、旱莲草等祛瘀清热、凉血止血;阴虚内热较甚者,可将本方与二至丸合方,在本方中加墨旱莲、女贞子,严重者,再加生栀子、玄参、大黄、小蓟等以清热凉血;湿热重,带下色黄而腥臭者,在本方基础上加黄柏、土茯苓、车前草、椿根皮等以清热除湿止带;腰酸痛者,加续断、杜仲、狗脊、秦艽、菟丝子、沙苑子补肾;子宫腺肌症见上述症状者,可在本方中加棉花根。

傅青主的易黄汤

易黄汤出自《傅青主女科》,由山药(炒)、芡实(炒)各1两( 30g),黄柏(盐水炒)2钱(6g),车前子(酒炒)1钱(3g)白果(碎,十枚)(12g)组成。

傅青主以之治疗“黄带”,黄带的症状,按照《傅青主女科》卷上的记载是:“妇人有带下而色黄者,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所谓黄带是也。”也就是妇女阴道有黄色粘稠状分泌物,味道腥臭。可能还兼见腰膝酸软,食欲欠佳,舌红,苔黄腻,脉濡滑等症状。

现代中医多以易黄汤治疗宫颈炎、宫颈糜烂、阴道炎、慢性盆腔炎、尿道炎等证属下焦湿热者。本方亦可用于治疗乳糜尿、慢性肾炎蛋白尿、前列腺炎、阴痒等证属肾虚湿热下注者。

傅青主认为黄带是任脉湿热所致,《傅青主女科》说:“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也。……惟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则津液不能化精,而反化湿也。……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则庶几矣!……此不特治黄带方也,凡有带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带黄者,功更奇也。盖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宫,更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于用黄柏,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矣。”

易黄汤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减,如患者湿热重而且身体并不虚弱,可以减去山药、芡实,重用黄柏、车前子以增强清热祛湿的力度;如湿重于热,带下浓稠者,可以加土茯苓、薏苡仁以增强祛湿的力度;热毒盛,舌红苔黄,带下腥臭味较浓者,可以加大清热解毒的力度,加苦参、败酱草、蒲公英、益母草、栀子等;有气滞疼痛症状者,加香附、枳壳、白芍、郁金、柴胡等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腰痛明显者,可加菟丝子、续断、杜仲、巴戟天、威灵仙以补肾壮腰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