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枇杷的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用作止咳的药材,其叶亦能入药。枇杷叶入药的历史很长,梁代的陶弘景在撰写《名医别录》时,就将枇杷叶收录入内。
中医认为枇杷叶味苦、微辛,性微寒,归肺、胃经,有清肺止渴、和胃降逆、止渴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阴虚劳嗽、咳血、衄血、吐血、胃热呕哕、妊娠恶阻、小儿吐乳、消渴及肺风面疮、酒槽鼻赤等。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枇杷叶中所含的苦杏仁甙在下消化道被微生物酶分解出微量氢氰酸,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所以枇杷叶有止咳平喘作用。但氢氰酸有毒,故大量使用枇杷叶也能中毒。
古人发现枇杷叶上的一层绒毛可能会刺激人的呼吸道粘膜,导致咳嗽,所以在将枇杷叶入药使用时,通常会刷掉枇杷叶上面的毛。为达到止咳的效果,有时还会用蜂蜜来炙枇杷叶,炮制的方法为每100kg枇杷叶,加炼蜜20kg,抹匀后在火上烘烤。不同方法炮制的枇杷叶用途不一样,止吐则多用炒枇杷叶。炒枇杷叶的方法是将枇杷叶放在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焦,或用姜汁一起炒,待炒到有香气散发,取出放凉,即可药用。
枇杷叶是治疗咳嗽的常用中药,有许多止咳的方剂中都用到枇杷叶。治疗肺热咳嗽,可将枇杷叶、桑白皮、黄芩、地骨皮等配伍使用;治疗风寒咳嗽,可将枇杷叶与芫荽、前胡、艾叶等配伍;治疗风热咳嗽,可将枇杷叶与杏仁、桑白皮、菊花、牛蒡子等配伍;治疗肺燥咳嗽,可将枇杷叶与桑叶、茅根配伍;治疗肺气抑逆、痰滞所致的顿咳,可将枇杷叶与前胡、防风、薄荷、杏仁、桑白皮、瓜蒌仁、桔梗、升麻、甘草等配伍。常用的枇杷叶膏、复方枇杷叶膏、止咳枇杷颗粒、橘红枇杷片、枇杷露等中成药,均有止咳作用。
枇杷叶的另一大功效是止吐,单独用枇杷叶可以治疗呕吐,也可以将枇杷叶与柿蒂、陈皮、竹茹、菖蒲、藿香、佩兰、法半夏、胆南星、丁香等有止吐作用的其他中药同用,达到更好的止吐效果。
《御药院方》中的“枇杷叶散”,就是以枇杷叶(去毛)、陈皮(去白)各等份,共做成散剂,每次用5钱(15g),加生姜1-2片,同煎,温服,日三次,来治疗脾胃气逆所致的呕吐或噎膈,此病大致相当于现代的反流性食管炎或不完全性幽门梗阻。
《古今医鉴》中也有一张治疗呕吐不止的方剂“枇杷散”,该方由枇杷叶(去毛)、橘红各30g,半夏(汤泡)、赤茯苓(去皮)、人参各15g,麦门冬(去心)、青竹茹各36g,甘草12g,共同制成散剂,每次取15g,加生姜3片,水煎服。笔者常在治疗癌症患者因化疗所致的呕吐方中加枇杷叶、苏梗等降气止呕药,效果甚佳。
枇杷叶尚有较好的抗炎利尿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所致的小便不利或淋涩,以上疾病用枇杷叶、车前子和甘草同煎,内服,效果甚好。古人认为枇杷叶止渴,不过这多是因为枇杷叶和其他药物共同使用时,能够治疗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容易口渴。
枇杷叶是一种廉价易得的中药,许多农村地区的房前屋后都会种上枇杷树,夏季将枇杷叶采摘下来,炮制好后晒干妥善保存,全年皆可使用。干品枇杷叶的常用量为成年人每日9-15g,大剂量可用到30g,鲜品的常用量为15-30g,儿童减半,婴幼儿则减少至成人用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枇杷叶在煎药时最好用无纺布袋包起来煎,以防枇杷叶上的绒毛进入汤药中,刺激气管,引起呛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