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瘰疬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七贤散”

“七贤散”出自《观聚方要补》(引《外科纂要》),该方组成为:皂角刺、皂荚子、连翘、黄连、天花粉、金银花各1两(30g),土茯苓8两(240g)。以上各药,共同研成粉末,分成七等份。每日取一份,用水600ml,煎至300ml,去滓,分成2次服用。

本方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主治瘰疬初起或已溃者。这个方子治疗的是热毒型的肿疡类疾病,症见身体各处有不明原因的肿块,肿块色红,甚者会化脓,触摸时疼痛。患者还可能会存在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干舌燥等兼见症。

本方中的皂角刺是皂角树上长的棘刺,又称皂角针。中医认为其能消肿透脓,搜风杀虫。是中医治疗痈疽疮毒初起,或成脓但未溃破时的一种常用药,可治疗瘰疬(淋巴结肿大)、疥癣、麻风等。皂角刺在中医疡科为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但皂角刺有溶血的副作用,所以使用时也需小心,不可过量。入汤剂时常用量为3-10g,孕妇忌用。

皂荚子是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果实,皂荚子有润肠通便、消肿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大便燥结,肠风下血,痢疾里急后重,痰喘肿满,疝气疼痛,瘰疬,肿毒,疮癣等。皂荚子常用的剂量为1.5-5g,皂荚子也是有小毒的,孕妇忌用。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其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消痈散结,利尿。常用于外感热病,风热感冒,痈肿疮毒,乳痈,肺痈,瘰疬痰核,热淋涩痛,连翘亦为疡科要药。连翘入煎剂的常用量为3-10g。

金银花是经常与连翘搭配在一起使用的另一种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的中药,银翘散即以金银花和连翘为主组成。金银花能治疗外感热病,风热感冒,痈疽疮毒,肠痈,肺痈,乳痈,热毒泻痢。金银花和连翘都有抗肿瘤的作用。金银花常用量为10-30g,大剂量时可用至100-200g。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等的干燥根茎,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热病高热烦躁神昏、内热心烦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痈疽疮毒等。黄连也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黄连入煎剂的常用量为3-6g,本品味苦,很多患者不能耐受。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干燥根,味苦,性微甘、寒,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的功效,是中医治疗痈疽类疾病常用的中药之一,天花粉制成的注射液还能引产。天花粉有降血糖、抗病毒和抗癌作用。天花粉入煎剂的常用量为10-15g,或入丸散。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别名冷饭团、刺猪苓。其功效主要为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常用于梅毒、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风湿痹痛,淋浊,带下,脚气,湿疹,湿疮等。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土茯苓有缓解汞中毒、抗棉酚毒、抗肿瘤、抗菌、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缺血心肌、利尿、镇痛、护肝、抗心律失常及抑制细胞免疫反应等作用。土茯苓入煎剂常用量为15-60g,除饮用外,土茯苓煎剂亦可外用。在使用土茯苓时,患者不得饮茶,否则容易引起脱发。

土茯苓为本方最重用的一味药,其余药各用1两,唯独土茯苓用8两。这主要是取土茯苓解毒除湿消肿的功效,土茯苓也是笔者常用的抗肿瘤药之一。土茯苓入汤剂,治疗肿瘤时,最小剂量应在30g。

本方中所有的药物,基本上都有消肿散结的功效,同时也都能清热解毒利湿,所以凡是无热毒指征,小便清长,大便溏稀者应慎用本方。

中医外治膏方“回生膏”

回生膏出自清代康熙年间的《集验良方》。

该方组成为:川贝母8两,猫儿眼睛草1斤,夏枯草1斤,芝麻油20斤。制法为:将药入油内浸,冬5日,夏3日,春、秋4日,放铜锅内用桑柴火先文后武,以药熬枯为度。去滓再将黄丹1斤8两炒紫色,水飞入油内。总以二油一丹用桃、柳、槐、杏、桑五枝手不住搅匀,以滴水成珠为度。熬此膏,最要洁净。这里的1斤等于16两,8两即为半斤。

“回生膏”的功效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据原书记载,将膏药贴在患处,患处会有流出来。本方使用时,每日需换药3次。本方主治疔毒、发背、痈疽、瘰疬、乳岩、痰核等一切疮毒。此类疾病多属中医外科的各种疮毒,其中瘰疬和乳岩可能是淋巴瘤和乳腺癌。

此方中的猫儿眼睛草是大戟科植物泽漆的全草,该草主治水气肿满、痰饮喘咳、疟疾、菌痢、瘰疬、癣疮、结核性痿管、骨髓炎等。除了能治皮肤外科的各种疾病及肿瘤类疾病外,泽漆还能消水肿,民间常以之治疗肝硬化、肝腹水等。

川贝有消痰散结的功效,夏枯草清肝泻火、消肿散结。所以本方中的三味主要药物,均有消肿散结的功效。以此三味药做成膏方外用,的确能消肿散结。但笔者没有在临床实践中用过此方,所以暂时还不好判断它的实际疗效如何,仅做此记录,以备后用。

目前市面上也没有回生膏的成药出售,如果患者想试用回生膏,可以按照处方自制膏剂使用。用回生膏时,可以网购空膏药贴,将回生膏放入膏药贴内,直接贴患处,这样使用起来更方便。

《外科证治全生集》中的化核膏

化核膏出自清代外科名医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方由菜油四斤,壁虎十四条,蜘蛛二十八个,蜗牛三十六枚,以上一起入锅熬至壁虎、蜘蛛和蜗牛均枯,浮出油面为度。将壁虎、蜘蛛、蜗牛取出。再入新鲜首乌藤叶、甘菊根、薄荷、牛蒡、苍耳等草各半斤,武火熬至草枯,过滤渣。等油冷后,再加入连翘、玄参、苦参、白蔹、白芥子、僵蚕、水红花子一起捣碎的粉末。另用大黄、荆芥、防风各四两,用以上油浸一宿后,一起熬至黑枯,将油沥清,再加制木鳖油半斤,配炒黄丹,慢慢加入,慢慢搅动。再用文火熬至滴水成珠后,往里加入丁香油、麝香各二钱,苏合油一两,搅拌均匀后,凉却,将以上药膏做成膏药贴。

这个膏药贴可用于瘰疬(淋巴结肿大)、结核(体表肿块)、恶核(也是体表可见的肿块,多为恶性肿瘤),据王洪绪说,本方用后,体表肿起的结节或肿块会慢慢消退。但王洪绪也说过用本方虽可消除肿块,但却不易除根,患者同时还应口服子龙丸,每日三次,方可除根,以杜绝复发。

子龙丸的组方与制法如下:甘遂、大戟(必要按法精细法制位粉),白芥子(炒磨为末)各等份,炼蜜胃脘。日服三次,每服淡姜汤送服三分(约0.5-1g)。子龙丸的甘遂和大戟毒性很大,不可多用久用。而且本方对感染性的体表肿块或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肿瘤则不然。但肿瘤患者使此类方剂,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外治肿瘤的方法逐渐失传,所以王氏的很多外用方竟渐渐为人们所抛弃。过去肿疡类疾病,多为内外治相结合,这样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现外治法逐渐失传,殊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