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梅核气

治疗胃咳(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咳嗽)的验方6则

在各种各样的慢性咳嗽中,有一种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该病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慢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易被误诊为慢性咽炎性咳嗽、慢性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尤其是其中的嗜酸性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气肿等慢性疾病。

本病病程长,早期患者多表现为进食咳嗽或食后咳嗽、咽中有异物感,本病迁延难愈,随着病情发展,逐渐会出现泛酸、烧心、嗳气、胸骨后灼痛等症状,患者也容易产生精神紧张等兼见症状。本病主要靠24小时PH值监测、排除法,以及与患者症状描述相结合的综合性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基层医院往往不具备这样的诊断条件,所以本病很容易被漏诊或误诊。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在传统中医中有专门的病名——胃咳或脾咳,此外,烧心、胃反、呃逆等中医病名也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有关。中医认为此病是胃气上逆所致的咳嗽,《素问·咳论》记载:“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此处“长虫出”应灵活理解,中医常将黏稠的涎痰形容为长虫,这是严重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常见的症状之一。另外,在古代本病也易与蛔虫病并病,所以严重者有时会与中医的“吐蛔病”(呕吐物中有蛔虫)并见。

早期中医多以异功散、乌梅丸等治疗此类疾病,效果因人而异。后逐渐发展出一些治疗胃咳的专用方,兹从各种文献中选六则验方,并略作说明。

验方一:胃咳方(出处:清代《吴鞠通医案》)

组成:半夏三钱(9g),小枳实一钱(3g),陈皮一钱(3g),杏仁二钱(6g),苏梗二钱(6g),生薏苡仁三钱(9g),生姜二钱(6g),茯苓三钱(9g),水煎服,一贴分二次,早晚各一次。

加减法:苦葶苈子一钱半(4.5g),半夏二钱(6g),苏子二钱(6g),去苏梗再服二贴。

功效:行气和胃,去谈止咳。主治胃咳,痰涎壅塞,喘满气短。

本方是清代名医吴鞠通的经验方,本方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衍生而来,二陈汤为中医燥湿化痰名方。方中陈皮、半夏化痰止咳;杏仁、苏梗降气止咳;茯苓、生薏苡仁健脾利湿,治痰之根源;小枳实消痞散结,去除积滞;生姜温化寒痰,兼健胃止呕。诸药合用,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有标本兼治之效。

验方二:四逆散加味(出处:《中医药导报》2011年17(10))

组成:柴胡10g,瓜蒌10g,法半夏10g,枳实10g,陈皮10g,白芍15g,川贝母10g,甘草5g,枇杷叶15g,五味子10g,砂仁6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早晚各服1次,7天为1个疗程,连服4个疗程。

加减法:食后饱胀加麦芽、神曲;嗳气加郁金、香附;胸骨后灼痛、泛酸加海螵鞘、生地,重用白芍;咳黄脓痰加黄芩、鱼腥草;咽干口燥加麦冬、沙参。

功效:疏肝理气,泄热和胃。主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本方是在张仲景四逆散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四逆散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等四味药组成,属治疗少阳证的柴胡系列方剂之一,现代方剂学教材将之归类为和解剂,其组方体现的是中医八法中的和法。

四逆散有透解郁热,疏肝理脾的作用,主治阳郁厥逆证,症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亦治肝脾气郁证,症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食道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胃不和者。

以四逆散为基本方,可以说是在对反流性胃食管疾病进行治本。加瓜蒌、半夏、陈皮化痰止咳,川贝母润肺止咳,枇杷叶清肺降逆止咳,五味子敛阴止咳,砂仁辅助消化。诸药合用,符合标本兼治的原则,所以这种处方思路也很好。

验方三:旋复代赭汤加味(出处《中外医疗》2008年第27(36))

旋复花9g(包煎),党参10g,代赭石15g(布包先煎),炙甘草6g,姜半夏9g,生姜2片,大枣8枚,麻黄9g。

加减法:寒哮症见咳痰清稀色白,呈泡沫状,形寒肢冷,苔薄白或白滑者,酌加细辛、紫菀、款冬花;热哮症见咳嗽痰黄黏稠,排痰不利,舌红,苔黄腻者,酌加黄芩、桑白皮。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功效:除痰下气,消痞除噫气。主治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

旋复代赭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旋复花、代赭石、人参(党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等组成,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证,现代多以此方治疗急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神经性呕吐、幽门梗阻等消化道疾病。本方巧妙的在该方的基础上加了一味止咳平喘的麻黄,使得本方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同时,又兼具止咳平喘的作用。这种精巧的组方思路,可圈可点,值得学习。

验方四:降逆和胃止咳汤(出处:《湖北中医杂志》2001年23(9))

法半夏12g,枳壳12g,厚朴12g,槟榔12g,百部12g,陈皮9g,黄连6g,吴茱萸6g,莱菔子15g,煅瓦楞子45g,白芨60g,矮地茶24g。

加减:胃脘部畏冷者去黄连加高良姜;气虚者去黄连加黄芪、白术;血瘀者加丹参、延胡索;烦热重用黄连,去吴茱萸,加延胡索、川楝子。

上药先用冷水浸泡2小时,再煎煮。煎开后用文火煮20分钟,煎煮3次,取汁750ml。分3次于进食前半小时服用。

功效:降逆和胃,行气导滞。主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本方是在左金丸和半夏厚朴汤的合方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左金丸由黄连与吴茱萸组成,左金丸有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的作用,主治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半夏厚朴汤由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生姜组成,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作用,主治梅核气、咽中异物感等中医疾病,此类疾病实则多为反流性疾病。

本方在二方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减,加了修复消化道黏膜的白芨。但据笔者的实践经验,白芨用量60克时,极易诱发血栓类疾病,既往有心脏病、脑血管病、动脉血栓性疾病病史者使用本方时尤其要注意。本方实际上又含有乌芨散的组方思路,只不过乌芨散用的是乌贼骨和白芨,本方则用煅瓦楞子与白芨配伍,煅瓦楞子和乌贼骨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能中和胃酸,白芨修复胃粘膜,对胃酸过多的胃食管疾病有根治之效。

本方中的槟榔、枳壳、莱菔子理气降逆,是对症支持治疗的辅佐用药,其余百部、矮地茶等药,则有针对性的止咳平喘作用。

所以从本方的组方思路来看,本方也是采取了类方类药合用的思路,将多种方剂和药物组合成复方,标本兼治。

验方五:枳桔六君子汤(出处《山西中医》2009年第30期(12))

组成:炒麦芽30g,党参15g,浙贝母15g,乌贼骨15g,枳壳10g,陈皮10g,白术10g,茯苓10g,半夏9g,生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一次,7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建议合理膳食结构,多吃蔬菜,主食以谷物类为主,少吃面食。

加减:咽干者加天花粉、草石斛;呕吐者加芦根、姜汁、炙枇杷叶。

功效:健脾理气,兼顾宣肺。主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六君子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组成,有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虚所致的痰湿证。本方在六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味制酸止痛的乌贼骨以中和胃酸,加味浙贝母止咳平喘,加味枳壳理气降逆,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也有标本兼治的作用。

验方六:保和丸合三子养亲汤(出处《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32(4))

组成:焦山楂30g,炒六神曲10g,制半夏10g,茯苓10g,陈皮5g,连翘5g,炒麦芽5g,紫苏子12g,白芥子10g,莱菔子9g。每日1剂,用500ml水,煎至300ml,分3次服。

加减:嗳气、呕逆较甚,加旋复花、代赭石;肺阴虚者加用沙参、天花粉;肺脾气虚者加用黄芪、茯苓、白术;气虚痰瘀者加用桃仁、乌梢蛇;脾肾阳虚正加用山萸肉、淫羊藿。

功效:和胃降逆,肃降止咳。主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保和丸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的名方,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陈皮、莱菔子等组成,有消食、导滞、和胃的功效,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三子养亲汤由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组成,有温肺化痰、降逆止咳的功效。这两张方子合方,可以对症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消化道症状和咳嗽症状。

以上组方思路均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精神,部分方剂还兼顾了辨病施治。不同的组方思路,殊途同归,都能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