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经验方

止咳平喘的麻黄甘草汤

麻黄甘草汤出自《伤寒总病论》,组成为:麻黄、杏仁、桑白皮、甘草各2钱半(7.5g),水煎服,以600ml水,煎出约200ml。每日一剂,每剂煎两次,分两次温服。

本方有宣肺泄热,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喘。如患者有咽痛,则加射干7.5g;如患者脉数发热,服用本方同时,再服用鲜竹沥口服液。本方现多用来治疗病毒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症见咳喘乏力,影像检查显示胸腔有积液者。若患者尚有口干、自汗或盗汗,可加地骨皮7.5g,知母6g,生石膏30g(生石膏需先煎),黄柏6g;胸腔积液严重者,可同时服用五苓胶囊。

本方中的麻黄、杏仁、桑白皮、甘草均有止咳平喘的作用,麻黄、桑白皮还有较强的利尿功效,对伴有胸腔积液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对症支持治疗效果。自新冠以后,许多患者感冒后出现顽固性咳嗽,较为难治,部分患者感冒后影像检查显示有胸腔积液,这类患者目前用常规的止咳平喘成药效果较差,需要用汤药治疗。

新冠后,很多人比以前更容易感冒,感冒后比以前难治,很容易出现心肺综合征,血压和血糖也较新冠前偏高,这可能与新冠病毒降低了人体免疫力有关。目前尚没有成熟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只能是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缓解病情,可能受到新冠影响的那部分人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新冠给身体带来的变化。同时,存在这一问题者应注意规律作息,少熬夜,不劳累,避免重感冒。

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的健脾膏

小儿因为体质弱,胃肠虚弱,消化不良,食少体倦,发育不良,而且容易出现吐泻症状,很难长肉,这在中医属于脾虚,治疗应健脾为主。健脾膏健脾养胃,消食助运,对脾虚食少,消瘦的小儿有一定的作用。

健脾膏出自《全国中成药处方集》,是当代中医界研制的一张经验方。该方组成如下:党参90g,淮山药180g,芡实180g,云茯苓180g,扁豆180g,莲子180g,陈皮45g,使君子180g,糯米810g,粳米1890g,薏苡仁180g,白术60g。

将以上药一起微炒香,再共研成细末,另将糯米、粳米各蒸熟晒干后炒爆,磨成细粉,与各药和匀,加白糖7.5kg。用模印成块烘干,每次服用3-6克,每日2-3次。视儿童年龄和体重酌情使用。

儿童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先天性的消化能力差;有的是生了大病,比如癌症,经治疗后,消化系统受到影响,不能再像健康儿童一样吸收营养;有的是肠道有寄生虫。

本方中的党参、淮山药、茯苓、扁豆、糯米、粳米、薏苡仁、白术都是健脾药,使君子有杀虫健脾的作用,芡实、扁豆、莲子又有涩肠止泻的作用,陈皮理气消胀。所以合而用之,就能达到健脾、杀虫、止泻、理气的作用。

补血安神助眠的枣仁地黄汤

枣仁地黄汤出自《回约医镜》,由酸枣仁1两(30g),熟地黄5钱(15g),大米2合(50克)共同煮粥,待粥熟,去地黄,食枣仁粥。本方有补血养心,安神助眠的作用,可治疗心虚少血,烦躁不眠。

这是一张很简单的食疗方,方中的熟地有滋阴补血、填精益髓之功,主治血虚萎黄、心悸怔仲、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内热消渴等。熟地是中医补血最常用的药,补血名方四物汤中即含有熟地。明代名医张景岳称熟地为中医的“四维”之一,与人参、附子、石膏等并为救命良药。张景岳又被称为张熟地,其一生最擅长用大剂量的熟地急救垂危的病人。

酸枣仁是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仁,有很强的安神助眠作用,中医认为酸枣仁具有养心补肝、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主治虚烦不眠、惊悸怔仲、烦渴、虚汗。

以这两味药煮粥,其用意一目了然,一为补血,二为安神,所以这张食疗方的功效就是补血安神助眠,主治血虚不眠之证。患者多还会存在面色萎黄、腰酸腿软、动辄头晕眼花等兼见证。此方用药少而精,用食疗而非用汤药,患者易于接受。

癌症患者身体虚弱,有腰酸腿软,头晕耳鸣,惊悸失眠等症状者,平时可将此方作为食疗方使用。

辅助化疗用的强效止吐方

我之前写过化疗引起的呕吐的中医治疗方面的文章,多数情况下,我是主张先用中成药来解决化疗的呕吐问题的,如果中成药解决不了,再考虑汤药。

大多数化疗呕吐的患者在服用中成药二陈丸后,呕吐能显著减轻。部分患者在单用二陈丸效果不强后,加用平胃丸(或香砂平胃丸)后,呕吐也能显著减轻。化疗后有呕吐兼反酸现象者,用二陈丸加左金丸,呕吐也能显著减轻。呕吐、腹泻兼发烧者,用藿香正气丸加二陈丸。以上中成药全国各地的药店里基本上均有售。

但也有极少数患者在用以上的方案后,仍然无效,此时应考虑服用中药汤剂。笔者有一张经验方,缓解化疗后出现的严重呕吐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方如下:陈皮10g,法半夏10g,霍香6g,佩兰10g,紫苏梗6g,砂仁3g,旋复花10g(包煎),代赭石10g(包煎),竹茹10g,茯苓10g,人参6g,柿蒂10g,丁香6g,苍术6g,厚朴10g,炙枇杷叶10g,草果3g,肉豆蔻6g。反酸烧心者,酌加吴茱萸3g,黄连6g,白及10g,乌贼骨10g。以上为成人量,儿童可根据情况酌减。体重50公斤以上的儿童可用成人量,其余儿童可根据体重与50公斤的比例来用药。当然,也有一些患者呕吐不算特别严重,可以不必用这么多药,医者可酌情减用。

上方是糅合了中医化痰止呕的多张方剂组合而成,并另外加用了一些强效止呕药。本方中糅合了旋复花代赭石汤、二陈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散、平胃丸、藿香正气散等多张治呕方剂,又加用枇杷叶、草果、肉豆蔻等止呕药,故其止呕效果很强大。笔者多次应用此方缓解其他中西药物无法缓解的剧烈呕吐患者,皆能收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反酸烧心者,一般是因为化疗药刺激过大,出现了胃溃疡,不能单独用止呕药。所以对反酸烧心的患者,在本方的基础上再加左金丸(由吴茱萸和黄连组成)以及乌及散(由乌贼骨和白及组成),则不但能减轻呕吐,并能缓解患者的胃溃疡。

如果患者另外还有其他的严重的化疗副作用,则应请医生根据情况具体开方。此方为针对呕吐的对症治疗方剂,在呕吐症状消除之后,即可停用。如患者症状显著减轻,胃口基本恢复,可以不再服用本方,此时患者可不服药或改用平胃丸(或香砂平胃丸)善后。

我治疗伤口(或溃疡)难愈合的经验方

我经常遇到术后刀口难愈合,或体表肿瘤表皮破溃后难愈合的患者,或胃出血患者,我用自己的一张经验方治疗他们,有较好的效果。现将此方介绍给其他患者。

方如下:生黄芪30-90g,白及10-30g,金银花30-90g。

这是我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方,这张方子组方思路很简单,只用了三味药,但这三味药的用量都较大,所以能发挥中医小方剂药专力宏的作用。我给成人常用的剂量是生黄芪60g,白及20g,金银花60g。

中医认为生黄芪有益气固表,敛疮生肌的功能,中医外科的托法之中,生黄芪是必用之品。大剂量使用生黄芪,能加快伤口或疮口愈合的速度,所以本方以生黄芪为主。生黄芪能提升机体免疫力,能显著提升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量,同时还能提升血液中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量。剂量越大时,生黄芪促进创口或疮口愈合的速度越快。但有部分患者在服用大剂量生黄芪时会有不适感,所以用药应遵循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的原则。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实际上中药白及是强效黏合剂,它不但能够迅速愈合创口,还能当强效的工业粘合胶使用。动物实验显示,把狗的胃打穿一个洞,然后给狗灌服白及粉末做成的悬浊液,狗胃上的洞能在五分钟内愈合。白及的临床常用量为6-10g,根据笔者的经验,这个用量不能达到速效止血和愈合疮口的作用,白及用到20-30g时,才能充分体现其疗效。不过白及用量过大时,部分患者会有心脏不适感,所以临床用白及时,也应遵循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的原则。

无论是伤口还是疮口,只要其破溃出血,都不可避免的会有感染现象。金银花清热解毒,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所以笔者在此方中用上金银花,在促进伤口愈合的同时,也能预防或治疗伤口或疮口的感染。金银花副作用小,可以大剂量使用。

这个组方思路既遵循了传统中医用药配伍原则,又结合了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笔者用之治疗多例术后伤口久不敛口或体表肿块(或褥疮)破溃后久不敛口的患者,基本上均能在一周左右的时间看到明显的疗效。

本方可以煎两次,每次先用武火煎开后,再用文火慢熬半小时左右,将两次煎得的汤液混合在一起后当茶饮。患者可以像饮茶一样时不时的喝一些,不必按照一日二次或三次服用。

如患者服药时觉得中药汤剂苦,不耐受,还可以在煎好中药后,将汤液倒出,加入适量蜂蜜,并将汤液浓缩,做成膏剂服用。服用本方多可在一周内看出明显的疗效,如服药一周,仍然无效,说明药不对症,应停止服用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