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身心医学

治疗日夜烦躁不眠的“上下两济丹”

“上下两济丹”出自清代医家陈士铎的《辨证录》,该方组成为:人参5钱(15g),熟地黄1两(30g),白术5钱(15g),山茱萸3钱(9g),肉桂5分(1.5g),黄连5分(1.5g)。每日1剂,水煎,去滓,分2次温服。

本方有益气养阴、交通心肾之功效,主治心肾不交,昼夜不能寐,心甚躁烦者。从这些描述症状的文字来看,本方的适应症似为现代医学中的焦虑与抑郁症,中、重度抑郁症和躁郁症患者在郁期均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

本方以补为主,契合抑郁症患者意志消沉和虚弱无力之病机。方中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阴补血,白术健脾补气,山茱萸补肾固脱,这四种药的用量都较大,所以本方组方之重点在扶正。这几味药组合有大补元气、补肾养阴之功,能使患者恢复活力。意志消沉、活力不足者亦可酌加巴戟天15g,菟丝子15g;焦虑较重者,可酌加墨旱莲15g,女贞子9g。

肉桂与黄连合用,是中医名方交泰丸。交泰丸主治胸中痞闷嘈杂,大便稀则胸中颇快,大便坚则痞闷难当,不思饮食,心火偏亢,心肾不交,怔忡,失眠等症。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焦虑失眠的患者通常存在肠胃不适的问题,或反酸烧心、或嗳气吐腐、或胃脘嘈杂,大便亦多不调,或便秘或大便稀溏,常伴随长易激惹综合征,这些正是交泰丸的适应症。

综合来看,本方重在补益,兼顾对症治疗。笔者在临床中所见的抑郁症患者,很多存在自幼体弱多病的状况,患者体力不如常人,有些甚至其母在受孕之时就身体不好,靠药物维持,此类患者消化道存在问题者较多。古人如此组方,足见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很了解的。

治疗癫痫和精神障碍急性发作的“截癫方”

清代医生赵学敏在《串雅内外编》中收录了一张名为“截癫方”的方剂,该方由白矾和郁金各等分组成,二者共研末,制丸,每次服用1钱(3g),日2次。赵学敏形容此方治疗“失心癫狂,其效如神”。中医所说的“失心癫狂”,又名“桃花癫”或“菜花癫”,因为其多容易在桃花和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发作,此类疾病与现代精神医学中的躁狂发作相似,为多种精神类疾病急性发作的重要症状。

仝小林院士曾在临床中遇到过一个患癔症性晕厥症的女患者,该患者病情持续数年,每周发作1-2次,后在一校医处开了一些散剂服用,只服用了1周便完全治愈。此校医给类似的患者所用的方剂都是一样的,治疗效果也都很好,该校医所用的处方就是“截癫方”加味。

仝小林院士受此启发,在截癫方的基础上,加味天竺黄,研制了“仝氏癔症晕厥丸”。该丸药方组成如下:枯矾12g,广郁金48g,天竺黄24g,上三味共研粉,制成蜜丸,每丸重3g,每次服用1丸,每日2次。本方功效豁痰开窍,主治癔症性晕厥。

截癫方不止可治癔症性晕厥,还可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在内的其他精神类疾病。仝小林院士自己曾治疗过一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来诊时情绪低落、消极、轻生、背胀痛,咳吐大量黄色粘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仝小林院士根据其症状,以截癫方合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拟方如下:白矾30g,郁金30g,清半夏30g,黄连6g,瓜蒌仁15g,茯苓120g,桂枝30g,生白术120g,炙甘草15g,西洋参6g。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服药13剂后,情绪恢复稳定状态,粘痰和背痛消失,后改丸剂稳固治疗1个月,临床治愈,未再复发。

现代医学中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边缘型人格障碍、癔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均可归为古代中医的“癫狂”病中,其临床症状均表现为患者自知力下降、敏感多疑、易激惹、易怒、攻击性强、被害妄想等,中医认为此类疾病的病因多属痰蒙心窍,故应治以豁痰开窍。

白矾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枯矾为白矾的脱水产物,二者功效基本相等。白矾和枯矾可外用,亦可内服。外用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之功效,能杀灭革兰氏阳性杆菌、皮肤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菌,枯矾还具有收湿敛疮,止痛、止血化腐之功效,白矾和枯矾外治用于湿疹、疥癣、脱肛、痔疮、脓包疮、聤耳流脓等。二者内服则具有止血止泻,祛除风痰之功效,主治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癫痫发狂等

郁金,顾名思义,为中医疏肝行气解郁之要药。传统中医认为郁金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之功效,但郁金不能与丁香同用,二者同用有副作用。中医治疗抑郁和躁狂等疾病,很少离得开郁金这味药。

仝小林院士组方中所加的天竺黄是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蒡竹等植物杆内分泌液干燥后的一种块状物,有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的功效,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小儿夜啼等。根据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知道古代中医多将天竺黄用于治疗与脑病相关的疾病。

截癫方以白矾与郁金二药合并使用,既可豁痰开窍,又可疏肝解郁,组方精巧,力专效宏,赵学敏形容其治疗“失心癫狂,其效如神”,这种记载不是空穴来风,赵氏应有此类用药经验。仝院士在此基础上又加天竺黄,其功效就更进一步了。

精神类疾病急性发作时,患者会短暂的丧失自知力,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敏感多疑、思维奔逸、易激惹,易冲动,不经治疗,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很影响患者家庭。有些患者对常用的抗精神病西药较为排斥,因为有些药物会导致患者嗜睡、体重增加、思维迟钝、情感麻木,此类患者或可尝试本方。如患者失眠较为严重,还可与中成药解郁安神颗粒同用。

清宫御方“延龄益寿丹”

延龄益寿丹出自《慈溪光绪医方选议》,该方组成为:茯神15g,远志9g,杭白芍12g(炒),当归15g,党参12g(土焦炒),黄芪9g(炙焦),野白术12g(炒焦),茯苓15g,橘皮12g,香附12g(炙),广木香9g,广砂仁9g,龙眼肉9g,酸枣仁12g,石菖蒲9g,炙甘草6g。

将以上药共制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次白开水送服7.5g,日服三次。

本方有益气健脾,补血养心的功效,主治思虑太过,伤及心脾,食少体倦,大便不调,健忘怔忡,惊悸少寐。

本方是在归脾丸的基础上加减而成,是针对思虑过度、肝郁气滞之人的一张综合性调理的方剂。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茯苓等健脾益气;当归、白芍、龙眼肉滋阴补血;茯神、远志养心安神;酸枣仁能改善睡眠;石菖蒲醒脑提神;橘皮、香附、木香、砂仁理气消滞。合而用之,就能达到疏肝理气、健脾安神的作用。

本方适合压力大,体质虚弱,焦虑失眠之人。本方不但能够改善患者的脑功能,抗焦虑、抗抑郁、也能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光绪和慈禧身份特殊,压力其实比一般人大,清宫御医以此方调理光绪和慈禧,可谓对症。现代都市白领工作压力也大,平时活动量少,很多人也存在肝郁气滞、焦虑失眠、乏力等症状,可以考虑试用本方。

本方无现成的中成药,患者可按照配方自制丸剂服用。本方各药安全性很高(御医开的药安全性都很高),久服不至于产生严重副作用。

简单而又安宁的坚持也是一种幸福

在新加坡哈芝巷,有家名为“太子咖啡座”的海南西餐厅。这家西餐厅已经存在50年了,店主是一位已经86岁的老人林道柏。林道柏原籍中国海南,自小跟随父母坐船到新加坡,10几岁就开始参加工作,在酒店工作几年后,学会了烹饪西餐。30多岁时,他创建了“太子咖啡座”海南西餐厅。

这家西餐厅自创建以来,一直由他自己打理。他50年如一日的坐着巴士往返于自己的住家和“太子咖啡厅”西餐厅,早上九点半到,晚上八点离开。50年来,他从未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厌倦过。直到如今,“太子咖啡厅”依然有许多固定的顾客,老人家的生意还是很好,他也依然亲力亲为地为大家做着可口的饭菜。他的餐单从未改变过,就连桌布和盘子也都没怎么改变过,有些已经用了50年。

86岁的林老伯依然觉得自己像年轻人一样精力充沛,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他不但身板硬朗,足以应对西餐厅的日常工作,他的皮肤也很好,几乎没有老年斑。林老伯的西餐厅已经成了新加坡哈芝巷的一道景观,许多人到他的小店里打卡。

这是一个平凡人的一生,他的坚持让他这辈子过得安宁而又快乐。他热爱自己的小店,热爱自己的工作,也热爱自己的家庭,这种生活让他一辈子都很满足。林老伯是个知足常乐之人,从35岁后,他的生活就像公式化了一样的简单,但是他未曾感到厌倦。顾客们喜欢和他攀谈,他也喜欢与顾客攀谈。在与来来往往的食客的交流中,他也能获取丰富的信息,充盈自己的人生。

我喜欢林老伯这样的生活方式,从30多岁后,厌倦了外面那繁华世界的我,过的生活和林老伯其实相差无几,只是我们坚持的领域不一样而已。每天他在鼓捣他的西餐厅,我在学习我喜欢的生命科学。同时,如果没有特别情况的话,我也会坚持写点东西,适度工作和做一些体力劳动,帮助他人解决点健康问题的同时,养家糊口。不急不躁,不紧不慢,没有太多的追求,也没有忧愁和焦虑。

这种简单的,近乎公式化的生活,我打算过一辈子。如果我到晚年依然能够像他一样有充沛的体力应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也不会休息下来。据我在老年群体中的观察,我发现,人老了,最怕的其实是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一个老了仍然对社会、对家庭有价值的人,生活质量往往会更高。

2018年5月份的某一天,澳大利亚104岁的老科学David Goodall教授在瑞士一家诊所自愿进行了安乐死,其安乐死的主要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活得太长成了一种折磨。这位老科学家之前一直在坚持工作,工作让他觉得愉快。但他太高寿了,他之前工作的大学认为他继续乘坐公交车去上班有危险,所以停止了他的工作。工作停止后,他失去了快乐,最终选择了安乐死。

我今年45岁,但是已经在考虑自己老年的问题了。原因是我大多数时间都在为各种各样的老年人解决他们的健康问题,深切体会到了老年生活的不易。仅仅衰老这个谁都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就足以摧毁一个人的自信——那些年轻时意气风发的人到了晚年,好多都丧失了自信,活在不安之中。

我决定在中年和老年各再上一次大学,接受一次完整的高等教育——我的爱人也蠢蠢欲动,最近也在考虑再去水一个教育学的硕士或博士,她之前已经在清华大学水了一个她专业领域的硕士。她在教学上算得上成功,有一年北京市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前5名中有3名是她的学生:第1名、第2名和第5名。能教出这样效果的专业课老师不多见,但为了提升自己,她仍然想和我一样再去接受教育。

我们都不希望自己老年后大脑退化,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给孩子带来负担。我从30岁开始,习惯了提前谋划未来,而孩妈则习惯了唯我狗首是瞻。出于为自己和为孩子考虑的目的,我们都希望我们晚年能像林老伯这样简单而又快乐的活着。

林老伯这种健康而又快乐的老年生活令我羡慕不已,他的小店无法让他成为显赫的富豪,但是却能给他带来一辈子的满足和快乐,他从工作中收获到的,远远不止金钱。

年轻的时候,我们大多有许多梦想,希望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但在人间阅历三四十年后,大多数人都会把人间的酸甜苦辣品尝遍。此后,外界对我们的诱惑力就大大的降低。做份令自己感到快乐的工作,像林老伯这样简单而又安宁的坚持50年以上,也是一种幸福呢。

预防大脑衰退,应从中年做起

在精神医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分支是老年人的精神障碍。除了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之外,老年人还普遍的存在抑郁、焦虑、妄想或双相情感障碍等问题,一些人在年轻的时候不存在这样的精神障碍问题,但到了老年时,他们也出现了相应的症状,随着老年的到来,他们变得抑郁、焦虑、易激惹,甚至出现认知障碍和人际关系妄想,总觉得其他人在害他们或议论他们。

中国有句古话叫老小孩,意思是说人老了就像小孩一样,认知功能和情绪管理能力都在变差。据不完全统计,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高达60-75%的老人存在精神障碍问题。到2030年,我国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就会有5000万。这与老年人大脑的萎缩、脑血管疾病和老年人自立、自理能力的降低都有关系,也与社会变革导致老年人缺少子女的陪伴有关系。

年过40岁的中年人可能对此深有体会,因为他们的父母正在步入老年时代,需要他们的照料。在照料父母的过程中,他们能深刻地体会到,他们的父母变得和年轻时不一样了。年轻时的那种自信、阳光和乐观,正在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记忆力衰退、焦虑、抑郁、悲观、恐惧。

我近两年开始注意到我自己父辈的那些亲戚进入老年后的表现,除了我舅舅仍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外,其余的亲戚似乎都进入到一种明显的“精神衰退”的状态。我的大姨父前两年去世,在他去世前,他被阿尔茨海默病折磨了快十年。我的两个表哥和两个表姐轮流照顾他,但依然精疲力尽。阿尔茨海默病到了晚期,照顾起来非常困难,需要子女全天候的照看着。

其他的年过七旬的老人家们普遍的存在自卑与焦虑心理,他们担心自己身上的“老年人的味道”惹子女嫌弃,担心自己成为子女的负担,也担心子女不管他们,不给他们养老和在他们生病时不照顾他们。因为存在这些担心,他们动辄处于易激惹状态,他们对子女的言行很在意,总能从日常言行的蛛丝马迹中感知到自己被嫌弃。有时他们会因此而抑郁,有时则会因此而愤怒,情绪很不稳定,这种状态像极了边缘型人格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当一个人丧失了劳动能力,从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时,他们比一般人脆弱许多。衰老和疾病双重夹击,会让老年人感到自己的生活很没有质量,许多老人并不愿意自己太高寿。大脑的萎缩会让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下降,缺少家人的陪伴(尤其是伴侣的陪伴)会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他们会在孤独中加重自己的猜疑,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缺乏信心和耐心,久而久之,会出现关系妄想。他们会怀疑他们的照顾者们嫌弃他们,尽管实际上并没有人嫌弃他们。

中国有句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老人们对这句古话普遍很在意。一来确实存在老病之年,子女照顾不周的问题;二来也与老年人脆弱敏感有关,他们不再像壮年人一样自信,正常交流中的一些话也会被他们理解为嫌弃。所以照顾老人,需要晚辈付出更多的耐心。

我对这一现象的感触很深,因为除了与自己家庭和亲族中的那些老人们打交道外,我还需要与许多老年癌症患者打交道,他们的精神障碍问题更为明显。

但实际上有许多老年人也不存在精神障碍问题,他们到了老年仍然老有所乐,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不存在问题,他们能够把自己的人际关系维护得较好。荷兰脑科学家迪克·斯瓦伯曾说,人到了老年,生活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大脑功能是否相对完好。

人的大脑功能要想不快速的退化,就要重视学习、娱乐和交际。

我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和普通化学奠基人郑集教授都活过了110岁,他们都是直到110岁仍然思维敏锐,豁达乐观,还能继续工作。他们二位是毕生学习的典范,学习对人脑的持续发育(最新的研究显示人脑毕生都在发育)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不但能够提升人的能力,还能延长人的寿命。一些调查研究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确诊癌症等慢性疾病后生存期越长。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也普遍比一般社会大众更长。

文体娱乐活动也能刺激大脑的发育,正常、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够减少一个人的孤独感,老年人参加文体娱乐活动,在文体娱乐活动中与人交际,社会功能损害会大大降低。人的年纪越大,越需要社会支持。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塞利格曼做过一些大型调查,他的研究显示,心态积极乐观,与亲友和伴侣关系良好者,到了老年生活质量普遍较高,自理能力更强,生存期也更长。

适度运动和经常阅读科普著作或文献的人,大脑衰退的速度也会较慢,中老年人学习数、理、化、生等自然科学有助于延缓大脑衰老的速度。抽烟饮酒,高脂、高糖、高蛋白、高盐饮食则都会对大脑造成难以逆转的损害。晚餐与次日早餐间隔时间在12小时以上者,大脑也会更健康。

中年是人格二次发育的关键时期,人在中年时期对自己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决定了从中年到老年的生活质量。此前,人们普遍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不明朗,治疗效果很差,但最新的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是可以预防的。人在进入老年期之前,就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接受继续教育,积极促进大脑的再发育,到了老年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会显著下降。患病早期就进行综合性的干预,也能让患者病情恶化的速度减缓。

欧美澳日等发达国家为中年人和老年人设置的继续教育项目非常多,这种继续教育不但能提升中老年人的生存能力和对新时代的适应能力,也能延缓中老年人大脑衰退的速度。每接受一次高等教育,都能显著的改善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老有所乐和老有所学都非常重要,社会投入到中老年人继续教育上的费用,远低于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因为这种教育能降低我们的养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