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经典名方

仅由两味药组成的黄芩清肺汤

《卫生宝鉴》中有一张名为“黄芩清肺汤”的方子,此方很简单,由黄芩二钱(6g),栀子2枚(掰破)组成,每次用水一碗,煮成六分碗后,去滓。饭后温服,每日2次。此方治疗肺有蕴热,小便不通。

黄芩是清上焦之热(肺热)的要药,栀子是清下焦之热(膀胱热)的要药,所以这两味药就能上清肺火,下除膀胱湿热,大降三焦之火。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黄芩和栀子都有较好的抗微生物的作用,其中栀子还是非常有效的利尿剂。李时珍肺部感染,其父仅用黄芩这一味药治疗,就是因为黄芩有很好的抗微生物的作用。所以黄芩和栀子组合成方,可以治疗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热口渴、咳喘,热盛波及下焦,以至于小便短涩难下。

此方泡茶或比煎汤效果更好,也更容易操作。

刘嘉湘教授治疗肺癌的“益肺消积汤”

刘嘉湘教授是沪上知名的中医抗癌专家,他有一张治疗肺癌的经验方“益肺消积汤”。该方组方如下:生黄芪30g,生白术12克,北沙参30克,天冬12克,石上柏、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各30克,银花、山豆根、夏枯草、海藻各15克,昆布12克,生南星30克,瓜蒌皮15克,生牡蛎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个月为1疗程。

刘嘉湘教授的这张经验方是一张治疗原发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肺鳞癌、肺腺癌等)的经验方。“益肺消积汤”的功效是益气养阴,清热解毒,软坚化痰。若阴虚者,可去黄茂、白术,加南沙参、麦冬、元参、百合、生地;气虚者去北沙参、天冬,加党参、人参、获苓;肾阳虚加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肉庆蓉、锁阳。

笔者近遇一患者,肺腺癌术后复发,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无突变,无靶向药可用,患者对化疗又不耐受,化疗副作用很大。所以患者最后决定放弃化疗,找某中医师治疗。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在服用该中医师所开的中药后不降反升。患者无奈,遂放弃该中医师,自行按照刘嘉湘教授的这张经验方服药。服药后数月,肿瘤标志物竟下降了,而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可见此方对她个人来说是有效的。某种中医治疗方案能以西医的检查结果来评判疗效,说明这种治疗方案是经得起现代科学的检验的。

刘嘉湘教授的这张方子,组方思路很平稳,对气虚兼阴虚型的肺癌患者,既顾及其标,又兼顾其本,所以属于一张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相结合的方子。本方的主要思路是清热解毒,所以适合热毒型的肺癌患者。此方中的生南星在药店比较难买到,估计大多数患者若从药店配药,均只能配到炮制过的天南星。但北京的王沛教授和上海的刘嘉湘教授治癌时,用天南星科的半夏和天南星,均喜欢用生药而不喜欢用炮制品。对癌症患者来说,可能这些药的生品效果更好,更能发挥其以毒攻毒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许多癌症患者畏惧清热解毒药如虎,言必扶阳,这种知其一而不识其二的患者大多属于性格较为偏执者。清热解毒类方剂治疗有效的癌症患者不在少数,完全没有必要非扶阳不可。我前不久接触到一个卵巢癌患者,竟因我给她推荐了西黄丸这类在她看来属于清热解毒药的方剂而对我很不满意,甚至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此患者应存在双相情感障碍,其攻击行为属不由自主性质。

她曾自认为我高度认可李可老中医的扶阳思路,并说看到我和李可遥相呼应,说实话我撰文几乎从不提及李可。所以世上有扶阳派中医,也有扶阳派病人,有些病人是执意要吃扶阳药,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的。对于这类病人来说,刘嘉湘教授这样的经验方就很难被他们所接纳。

因为本方中的生南星毒性较大,所以煎药时应该单独将生南星多煎煮半小时左右。此外,服用此方的患者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若肝功能或肾功能受到损害,应及时停用。

止痛名方金铃子散

金铃子散出自《太平圣惠方》,是以川楝子、延胡索各一两组成,因为川楝子又名金铃子,所以此方被命名为金铃子散。用时将川楝子和延胡索一起研成细末,每次用2-3钱(6-9g),用酒或温开水调服即可。本方有疏肝泻热、行气止痛之功,主治肝气郁滞、气郁化火、胸胁胀痛,或疝气痛、痛经,时发时止,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此方有抗炎和镇痛作用,能减少实验小鼠因醋酸所致扭体反应次数,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阀值,抑制甲醛-足跖法引起的小鼠炎性疼痛反应,有镇痛作用。此外,金铃子散还可降低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抑制二甲苯性耳肿胀。

川楝子是楝科楝属植物川楝的果实,有一定的肝毒性。所以此方有时会导致患者肝功能异常,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肝功能异常者不能使用含有川楝子的中药方剂,此方也不宜给儿童和孕妇使用。川楝子的有毒成分主要是川楝素,炮制后毒性会减少。古代多以盐、醋或酒炮制川楝子,用法为用盐水、醋或酒拌川楝子后晾干或炒黄,也可以单独炒川楝子至表面呈微黄色以减轻毒性。

川楝素虽然有毒,但是川楝素止痛效果较好。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川楝素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间的传递作用,是较好的选择性作用于神经肌肉突触前的阻遏剂,川楝素能延长肉毒中毒标本对间接刺激收缩反应麻痹出现的时间。肉毒素中毒虽然没有特殊的解毒剂,但川楝素对肉毒中毒的实验动物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川楝素还有驱蛔虫、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川楝素是一种脂溶性药物,进入动物体内后,吸收分布快,分布广,清除速度慢。川楝素主要分布在肝、胆和十二指肠,脾、肾虽然也有分布,但是含量少,脑内各部的浓度则更低。所以使用川楝子要注意预防蓄积性中毒和药物性肝损害。

延胡素即元胡,是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它也是一种特效止痛药,其止痛效果可以达到吗啡的40%左右。延胡索的药理,笔者此前已经撰写过《罂粟科植物夏天无和延胡索的活血止痛作用》一文介绍过,本文就不再赘述。药店里的中成药元胡止痛片即是用延胡索做成的,病情简单的胃痛,单独用元胡止痛片的效果就很好。

需要指出的是,川楝子和延胡索都不易溶于水,所以金铃子散不宜改成汤剂水煎服。金铃子散治疗消化道疾病引起的疼痛,效果最为明显,如胃痛、胆囊疾病引起的疼痛、肝脏疾病引起的疼痛等。治疗以上疾病引起的疼痛,如果加上醋香附,则止痛效果更好。治肝胆疾病引起的疼痛,与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等同用,比单独使用金铃子散效果更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引起的胃痛,与丹参饮、失笑散等合用效果更佳。

也有医生报告,金铃子散与酸枣仁汤合用,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引起的疼痛和失眠,效果较好。基本方为:酸枣仁15g,川芎10g,知母10g,茯苓15g,甘草15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心悸较重者,加牡蛎30g,琥珀3g;失眠甚者,加五味子15g,夜交藤30g;早搏者,加苦参25g,防风15g;畏寒肢冷者,减知母,加黄芪50g,桂枝15g;阴虚烦热者,加生地25g,地骨皮10g。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据统计,此方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有效率可达89.2%。不过,此方中的川楝子和延胡索改成水煎服,临床疗效是打了折扣的。

金铃子散可用于癌痛的治疗,但要根据癌痛的类型搭配其他药物,且不宜用于肝功能异常的癌痛患者。

生津止渴的“小麦汤”和除烦止汗的“小麦粥”

小麦汤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方子,该方由小麦5钱(15g),天花粉5钱(切,15g),麦门冬5钱(15g)组成,煎服法为:以2碗水(约600ml)煮成1碗水(约300ml),趁热服用,每日两次。

此方出自《医心方》(引《古今录验方》),小麦汤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主治消渴,饮水量多者。

《千金要方》中也有一张名为小麦汤的方子,不过该方的组成和功效与上面的这个小麦汤不一样。《千金要方》中的小麦汤由小麦5钱,人参、厚朴各4钱,甘草1钱,生姜汁适量,青竹茹2钱5分,茯苓3钱组成。该方也是水煮后去滓温服,主治的是呕吐不止。

《饮食辨录》中则有一张食疗方,是以小麦1-2两,粳米3两,大枣5枚组成。此方有补心脾,止虚汗之功效,主治心气不足、神经性心悸、怔忡不安、失眠多梦、妇女脏躁病、自汗、盗汗、脾虚泄泻等。小麦粥的功效与张仲景的甘麦大枣汤很相似,只是小麦粥的组成全部是食材,甘麦大枣汤的组成中尚有一味甘草不属于食材。

小麦粥可用于治疗现代医学中的神经衰弱、失眠、轻度焦虑症、轻度抑郁症以及心悸、心律不齐、自汗、盗汗、多汗等疾病,也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和便溏。小麦粥作为一种食疗方,安全性很高,可以长期食用,但是对面粉过敏者忌用。

小麦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店里没有,城市菜市场里也没有,需要从网购平台上购买,入药用的小麦多用淮小麦,汗多者则更宜用浮小麦。

治疗吞酸吐酸,腹胀腹痛的“气爽丹”

气爽丹出自《石室秘录》,是清代名医陈士铎的一张经验方。该方由:白芍5钱(15g),柴胡2钱(6g),炒栀子1钱(3g),苍术1钱(3g),茯苓1钱(3g),六曲(即神曲)5分(1.5g),半夏1钱(3g),甘草1钱(3g),丹皮3钱(9g)组成。水煎,去滓,温服,每日2次。

本方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功效,陈士铎用本方治疗肝经之病所致的两胁胀满,吞酸吐酸之病。此病即现代医学中所说的胃或食管返流性疾病,胃酸反流到口咽部,所以有吞酸吐酸的症状。这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慢性胃炎、食管炎、胆囊炎、幽门梗阻等,部分患者在服用中西药物治疗其他疾病(如癌症患者用化疗药物治疗癌症)时,也会出现上述症状。

鉴于中医的方剂主要是对症治疗,所以气爽丹并不局限于治疗某一种疾病。只要患者出现两胁胀满,吞酸吐酸的症状,不管诱发这些症状的病因是什么,均可以用气爽丹进行治疗。

气爽丹的组方与逍遥散相似,但又有不同。逍遥散是由炙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去苗)等组成,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气爽丹中的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止痛,栀子清泻里热,苍术健脾除胀,茯苓健脾利湿,神曲消食导滞,半夏化痰燥湿,牡丹皮活血化瘀,诸药组合,既可疏肝理气,又能清热利湿,健脾消胀,使上逆之胃气得以下降,则吞酸吐酸之症状自可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