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癌症百科

治烦热、口干、失眠的“地骨皮散”

《太平圣惠方》中有一张名为“地骨皮散”的处方,由地骨皮2两(60g),天花粉1两(30g),石膏1两(30g),黄连1两(30g),炙甘草1两(30g)组成,制法为将以上药共同制成粗末。每次取4钱(12g),以水一盏(约200ml),煮成六分(约120ml),去滓,趁热服用。

现代多用中药饮片直接煎药,如用饮片煎药,成人每日常用量为:地骨皮12g,天花粉6g,生石膏6g(先煎10分钟),黄连6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用一次。本方中的黄连很苦,如果长期服用,则应考虑制成丸剂,每次服用3-6克的丸剂,每日2-3次。

本方的功效为清胃生津,主治“三消”中的“中消”,症见身体虚羸,烦热口干,眠卧不安。“中消”是一种中医病名,又叫“消中”,是指以善饥多食,形体消瘦为主要表现的消渴。 《证治要诀·大小腑门》曰:“消脾,缘脾经燥热,食物易化,皆为小便,转食转饥。”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曰:“夫三痟者,一名痟渴,二名痟中,三名痟肾。……一则饮水多而小便少者,痟渴也。二则吃食多而饮水少,小便少而黄赤者,痟中也。三则饮水随饮便下,小便味甘而白浊,腰腿消瘦者,痟肾也。”

在中医看来,“中消”多由胃火引起,所以治疗应以清热止渴类药物为主,本方所用的地骨皮、天花粉、石膏、黄连均属此类药。根据这些药物的作用,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地骨皮散”主要治疗慢性胃病、甲亢或糖尿病等引起的烦热、口干、失眠等疾病。本方也可用于治疗癌症患者因放疗引起的口干舌燥、多汗不眠,以及晚期癌症患者因癌热出现烦热、口干、失眠等症状者。

本方重用地骨皮,地骨皮是枸杞的根,有解热镇痛、升高白细胞、降压、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菌等作用。中医认为地骨皮有退虚热,凉血止血的功效,善清肺胃之火,生津止渴。常用之治疗阴虚发热,有汗骨蒸,虚火牙痛,小儿疳热,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肺热咳嗽,内热消渴等。地骨皮可引起患者腹泻,脾虚便溏慎用。

天花粉是瓜蒌的根茎,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肺热咳嗽、燥咳痰粘或痰中带血。天花粉有降血糖、抗菌、抗病毒、抗早孕和抗肿瘤的作用,但此药可引起患者腹泻,所以脾虚便溏者慎用。

石膏生用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常用于温病气分高热,肺热咳喘,胃火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煅石膏有收敛生肌的作用。根据本方的治疗目的,此处石膏应为生石膏。生石膏有解热、解痉消炎的作用,还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但生石膏属大寒之品,脾虚者慎用。

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热病高热、烦躁神昏、内热心烦不眠、胃火牙痛、口舌生疮、肝火犯胃、呕吐吞酸、血热吐衄、痈疽肿毒、目赤肿痛、耳道疔肿、湿热疮疡等症。黄连中提炼出的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连素)是广谱的抗病毒和抗菌消炎药,现常用之治疗急性肠胃炎。黄连对许多致病菌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还能抗心律失常、降压、保护缺血心肌、降血糖、保护脑损伤、解热,镇痛、震惊、抗肿瘤等作用,其用途非常广泛。

以上四种药,均属苦寒药,容易伤脾胃,所以需要配伍炙甘草这样的甘味药减缓副作用,且炙甘草也能生津止渴。所以综合来看,本方就是一张清泻胃火,滋阴润燥的处方,故能治疗中消引起的烦热、口干、失眠。

陈国圣医生用健脾化痰法治脑瘤的经验介绍

《江西中医药》1998年第4期刊登了福建省龙海市白水中心卫生院陈国圣医生撰写的《健脾化痰法治脑瘤体会》(见该期杂志的P24)一文,介绍了陈国圣医生治疗的12例脑肿瘤患者的经验,其中有4例是脑室管膜瘤,3例为神经鞘瘤,3例为颅咽管瘤,2例为脑转移瘤。12例患者均有头晕头痛的症状,有恶心呕吐症状者8例,有视力或听力障碍者9例,肢体功能(偏瘫)障碍7例。

陈国圣医生的经验方为益气化痰散,其基础方为黄芪20g,白术20g,僵蚕10g,制半夏10g,白附子10g,胆南星6g,全蝎6g,石菖蒲6g,蜈蚣3g。气阴两虚者,加生晒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血瘀内停者,加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痰湿痹阻者,加白芥子10g,海藻20g,昆布20g;热毒火盛者,加夏枯草20g,黄芩10g,栀子10g,龙胆草6g。日1剂,分2次煎服。患者症状缓解后,可将以上药研成细末,日2次,每次9g,温开水冲服。脑水肿、颅内高压者,配合静脉点滴甘露醇、地塞米松,症状缓解后可延长甘露醇和地塞米松的给药间歇,直至停药,但必须继用中药。

据陈国圣医生报告,他治疗的12例患者,基本治愈(CT复查肿瘤消失,身体恢复正常)2例,显效(CT复查肿瘤缩小,全身症状基本消失,能正常工作,生存期3年以上)3例,有效(CT复查,肿瘤无继续增大,全身症状好转,生存期1年以上)4例,无效(CT复查,肿瘤继续增大或无变化,症状无改善)3例。总有效率占75%。

笔者注:脑瘤,无论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均不好治疗。因为颅腔环境很特殊,存在血脑屏障,许多药物无法达到。中医治疗颅内肿瘤,主要也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脑瘤患者多会出现脑内循环障碍、脑水肿、颅内高压等问题,多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复视或视物不清、耳鸣、耳聋等症状。以上问题在中医属于痰蒙清窍证,中医的头痛、眩晕、青盲、中风等病有以上症状。

痰蒙清窍则需要开窍化痰,中医认为痰湿之根源在于脾虚,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所以治痰之本在于健脾益气,故陈国圣医生的经验方中就用黄芪和白术健脾益气;僵蚕、制半夏、白附子、胆南星和石菖蒲则属于化痰药,其中白附子和石菖蒲又专攻头面诸病;再加全蝎、蜈蚣平肝熄风,以毒攻毒,抗癌消肿。综合来看,陈医生的这个经验方组方既简单,又全面。

对气阴两虚型的患者,陈医生是采用了本方与生脉散的合方,所加的生晒参、麦冬和五味子刚好就是生脉散;对血瘀内停的患者,陈医生在用益气化痰散的同时,也借鉴了桃红四物汤的组方思路,加了桃仁、红花和川芎;对痰湿痹阻者,陈医生用了温化寒痰的白芥子和软坚化痰的海藻和昆布;对热毒火盛者,陈医生在采用本方的同时,还借鉴了龙胆泻肝汤的组方思路。

陈医生治疗脑瘤的这些思路很清晰,基本上都是对中医的经典方剂进行加减化裁。中医的经典方剂历经无数人的临床实践,大多疗效可靠,可发挥较好的对症治疗作用。按照陈医生的思路进行治疗,可以改善脑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给患者带来实际的帮助。陈医生也不排斥中西医结合,在脑水肿和颅内高压严重时,会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配合中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我个人认为陈国圣医生的这种治疗思路值得借鉴,而且其对临床疗效的描述也客观理性,值得信赖。陈医生组方中没有用到治疗脑瘤常用的牛黄、麝香、羚羊角等,或许与这些药材很名贵,而陈医生的患者中大多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无力负担这类名贵药材有关。

止咳良方“人参款花丸”

“人参款花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款冬花、人参、五味子(炒)、紫苑、桑白皮各等份组成,制法为将以上各药共研为细末,以炼蜜为赋形剂,做成鸡头米(芡实)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1丸,饭后细嚼后,用淡姜汤送服。或将每丸分成四小丸,慢慢含化,每日服用2次。

人参款花丸有益气清肺、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久咳不止,咽喉满闷,咳嗽痰涎,呕逆恶心,腹胁胀满,腰背倦痛。现亦可改作汤剂煎服,汤药的剂量可用:人参3-6g,款冬花10g,紫苑10g,五味子10g,桑白皮10g。

本方中的人参大补元气,用量不宜过大,过大容易出现人参滥用综合症,若气虚兼口干舌燥者,可将人参改为西洋参,用量与人参相同。五味子益气生津、敛肺止咳;紫苑温肺散寒,化痰止咳;款冬花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桑白皮利水消肿,泻肺平喘;用生姜汤送服,是因为生姜也有化痰止咳的功效。所以综合来看,本方适合体质羸弱的久咳之人。

人参款花丸可用来缓解现代医学中的肺气肿、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癌等疾病引起的咳嗽。如患者咳痰带血,尚可在本方基础上加白芨10-30g;有胸腔积液者,可在本方基础上加葶苈子10-30g;肺癌患者,可在本方基础上加金荞麦30g,云芝30g,鱼腥草10g,石上柏30g,地龙10g。

若患者是因为风寒或风热导致的感冒咳嗽,不宜用本方。发热患者、肺气壅实的患者均不适宜用本方。因为此类患者属实证,需要用解表祛邪(如麻黄汤、桂枝汤、麻杏石甘汤等)的方剂治疗。

能缓解食道癌或贲门癌引起的幽门梗阻的“五噎散”

五噎散出自《济生方》(在《景岳全书》中该方又名“五膈散”),是一张治疗“五噎,食不下,呕逆痰多,咽喉噎塞,胸背满痛”的方剂,此病与现在的幽门梗阻相似,多由食管炎、贲门癌或食管癌引起。

五噎散组成为:人参、半夏(汤泡七次)、桔梗(去芦,锉,炒)、白豆蔻仁、木香(不见火)、米皮糠、白术、荜澄茄、沉香(不见火)、枇杷叶(拭去毛)、干姜各一两(30g),甘草(炙)五钱(15g)。制法为:将以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服用2钱(6g),以水一盏(约300ml),煮取六分(180ml),饭后温服,每日两次。

五噎散之所以得名“五噎散”或“五膈散”,是因为其能治疗中医的“噎膈”病。此病的主要症状为食物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噎与膈有轻重之分,噎是吞咽之时,梗噎不顺,食物哽噎而下;膈是胸膈阻塞,食物下咽即吐。噎比膈轻微,在病情早期,常只有噎,没有膈。膈由噎发展而成,临床常将噎膈并称。现代医学中的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溃疡、食管癌、贲门癌及贲门痉挛等均属本病范畴。

五噎散有温中化痰,降逆和胃的作用。中医认为噎膈多属气滞血瘀、寒痰胶结所致,所以本方多用中医的温中药(荜澄茄、干姜等)、理气药(桔梗、白豆蔻仁、木香、沉香、枇杷叶等)和健脾化痰药(半夏、白术、米皮糠等),这些药组合起来使用,就能发挥到温中、化痰、降逆的作用。

本方能缓解噎膈的症状,若是贲门癌或食管癌,使用本方虽然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这种疗效只能维持较短的一段时间,且本方对病情严重的患者作用不显著。因为本方对大多数贲门癌和食管癌患者来说,都只能起到对症支持治疗作用,难以控制患者肿瘤的进展。所以在使用本方的同时,还需要与其他抗癌治疗手段并用,多学科合作,共同抑制肿瘤的进展。

万文谟医生治疗肝癌和肝硬化医案赏析

万文谟主任医师出生于1923年,是湖北省武汉市人,曾在武汉市第九医院工作,擅长治疗肝癌和肝硬化,其治疗肝癌有其自己的特色方药“蟾蜍油”——活蟾蜍1只,去内脏,洗净,用麻油500g煎枯,去渣,留下油炒菜佐餐用。他在给患者按照辨证论治的思路开出处方的同时,多会要求患者用蟾蜍油食疗,效果较好。

万文谟医生认为,肝癌的病机大多为湿热毒邪蕴遏,痰凝血瘀,脾运失常,治疗应遵循清热利湿、解毒化癥、健脾益胃的原则。

万老曾公布过三份治疗肝癌的医案。

案例一,胡某,1974年5月24日找万老初诊,住院号:53500。患者系61岁的工人,在1974年3月30日因肝区不适及形体消瘦被武汉市第九医院收治入院。入院后B超检查显示患者肝脏右侧有直径约4cm的包块,范围为3.5cmx6cm,肝功能正常。此后又经过三次影像检查,均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开始时肝功能和甲胎蛋白均正常,但从5月24日开始,甲胎蛋白异常,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患者化疗1次后,反应较大,遂停药。从5月4日改用中药治疗,开始时找的医生疗效不显著,5月24日更换医生,找万老就诊。初诊时消瘦乏力,腹胀纳差,口苦尿黄,右肋偶尔隐隐作痛,便溏苔黄。万老诊断为湿热毒邪蕴遏,痰凝血瘀,脾运失常。

初诊处方如下:白花蛇舌草60g,垂盆草60g,虎杖30g,生牡蛎30g,夏枯草15g,藤梨根15g,丹参15g,麝香9g,郁金9g,白术9g,甘草9g。

服药15剂后,患者症状改善,病情稳定,但仍然有腹胀乏力等症状,于1974年6月8日二诊。二诊处方:虎杖30g,藤梨根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铁菱角30g,生鳖甲30g,女贞子30g,太子参30g,红枣30g,郁金9g,藿香9g,干蟾皮6g(后逐渐将干蟾皮加量至9g)。服药至9月11日,患者出院。出院后继续按照本方治疗,同时按照万老的蟾蜍油制作方法,自制蟾蜍油炒菜。

治疗至1975年3月30日,再次复查时,肝脏病灶已消失,甲胎蛋白正常,症状消失,精神体力均恢复正常。随访至1984年5月,未见复发,患者当时生存期已10年。

案例二:姚某,男,50岁,干部。1983年11月27日初诊。

患者既往有慢性肝炎、丹毒、高血压等病史,1983年11月17日突然牙龈大量出血,去口腔医院就诊,医生用糊剂止血,出血虽减少,但检查后发现患者为肝硬化继发血小板减少症引起的牙龈出血,口腔科无法治疗此病。

11月27日到武汉市第九医院就诊。检查显示患者腹部右肋下可触及肝大5cm,质硬,边缘尚齐,表面有结节状物,左肋下可及脾大3cm,质硬,边缘粗糙。肝功能不正常,血小板偏低。患者12月24日的B超显示,右肝有多发的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最大者范围为3.5cmx5.6cm,确诊为肝癌和肝硬化。万老认为此患者的中医辩证为毒邪久羁,阴虚火旺,痰阻血瘀,血热妄行。

初诊处方:墨旱莲30g,女贞子30g,白茅根30g,小蓟30g,生牡蛎30g,虎杖15g,茵陈15g,夏枯草15g,生地黄15g,鳖甲15g,阿胶10g,牡丹皮10g,陈皮10g,茯苓10g,三七末6g(冲服)。

服药6剂后,换着牙龈出血问题解决,口中干苦及腥臭问题也解决,大便通畅,精神好转。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去生地继续服用6剂。此后再将处方调整如下:

虎杖30g,生鳖甲30g,茵陈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龙葵30g,女贞子30g,太子参30g,藤梨根15g,天花粉15g,丹参15g,阿胶10g,白术10g,干蟾6g,三七末6g。每日再服用二次西黄丸,每次3g。同时嘱患者自制蟾蜍油炒菜吃。

服药45剂后,调整处方如下:太子参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白石英30g,龙葵3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龟板30g,生鳖甲30g,生牡蛎30g,陈皮10g,甘草10g,茯苓10g,阿胶10g。

患者治疗至1986年8月12日,复查显示肝脏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肝功能和血小板均正常。此后即以下方煎汁当茶饮,预防复发。方如下:龙葵30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15g,陈皮10g,甘草10g。

追访四年,未见复发,患者自觉一般情况尚好,偶有轻微胃痛,服用六君子汤合左金丸即缓解。

案例三:肖某,男,57岁,工人。1985年7月18日初次找万老求诊。患者此前在某医院住院期间,经B超及CT检查,均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剖腹探查证实肝左叶确实有肿瘤,未侵犯肝门,行左动脉结扎并化疗后出院,出院后患者寻求中医治疗。

患者自觉肋下隐痛,轻微腹胀,大便日二三次,小便黄,齿痕舌,脉弦细,有腹水。万老诊断为湿热毒邪蕴遏,肝脾功能失调,痰凝血瘀,结聚成症,水湿内停。遂决定以清热除湿,健脾利水,解毒化症等思路治疗。

初诊处方:太子参15g,虎杖15g,藤梨根15g,夏枯草15g,白石英15g,龙葵15g,龟板15g,生鳖甲15g,生牡蛎15g,白花蛇舌草30g,半边莲30g,陈葫芦30g,赤芍10g,白芍10g,当归10g,白术10g,大腹皮10g。并嘱患者按照万老的蟾蜍油制法,自制蟾蜍油炒菜吃。

患者服用上方60剂后,复查已无腹水,下肢亦不肿,遂在上方基础上去掉陈葫芦、薏苡仁等利水药,加女贞子、生黄芪养阴益气。再服用60剂。患者断断续续服药2年零10个月,体力恢复正常。

万老治疗的这几例患者,均具有肝癌的典型临床体征,万老基本都遵循同一治疗思路,重在清热除湿、解毒散结、健脾利水,并都叮嘱患者炼制蟾蜍油炒菜食疗,效果均较好。万老的这种治疗思路,颇有值得学习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