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瘿瘤

石瘿(甲状腺癌)的中医治法

古汉语中的“瘿”是一种长在颈部的瘤,公元100年左右,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对此有说明。西晋的博物学家张华更是在其《博物志》中进一步的指出,“瘿”是一种地方性疾病,在湖北和长江南部山区一带发生,主要因为那里缺碘。这里的“瘿”既包含了良性的甲状腺肿,也包含了恶性的甲状腺癌。

唐代的孙思邈,将“瘿”分为五种,其中之一是“石瘿”,其余四种分别是气瘿、劳瘿、土瘿、忧瘿。“石瘿”的特点是“坚硬不可移”,这就是甲状腺癌的典型特点。至此,中医典籍中才出现了甲状腺癌的明确记载。但孙思邈虽然将瘿瘤分成了五种,却并没有将其治疗方法细分。

孙思邈治疗五种瘿瘤的方法是统一的,孙氏著作中的治疗瘿瘤的方如下:

方一:海藻、海蛤、龙胆、通草、昆布、石(一作矾石)、松萝(各三分)、麦曲(四分)、半夏(二 分),上九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禁食猪、鱼、五辛、生菜,诸难消之物。十日知,二十日愈。

方二: 小麦面(一升)、海藻(一两)、特生石(十两),上三味,以三年米醋渍小麦面,曝干,各捣为散合和,服一方寸匕,日四五服,药含极乃咽之。禁姜、五辛、猪、鱼、生菜、大吹、大读诵、大叫语等。

方三:昆布、松萝、海藻(各三两、 海蛤、桂心、通草、白蔹(各二两),上七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方四:海藻、海蛤(各三两)、昆布、半夏、细辛、土瓜根、松萝(各一两)、通草、白蔹、龙胆(各二两)。上十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不得作重用方。

方五: 昆布二两,洗切如指大,醋渍含咽,汁尽愈。

方六:海藻(一斤,《短剧》作三两) 小麦曲(一斤)。上二味,以三年醋一升,溲面未,曝干,往反醋尽,合捣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忌努力。(崔氏云∶疗三十年瘿瘤。)

方七:菖蒲、海蛤、白蔹、续断、海藻、松萝、桂心、蜀椒、倒挂草、半夏(各一两)、神曲 (三两)。上十二味,治下筛,以牛羊髓脂为丸如梧子,日服三丸。

此外还有五瘿丸方:取鹿靥以佳酒浸令没,炙干纳酒中,更炙令香,含咽汁,味尽更易,尽十具愈。这里的鹿靥就是鹿的甲状腺。

尚有陷肿散:治二三十年瘿瘤,及骨瘤、石瘤、肉瘤、脂瘤、脓瘤、血瘤,或息肉大如杯杆升斗,十年不瘥,致有漏溃,令人骨消肉尽,或坚或软或溃,令人惊悸,寤寐不安,身体蜷缩,愈而复发方。

乌贼骨、石硫黄(各一分)、钟乳、紫石英、白石英(各二分)、丹参(三分)、 琥珀、附子、胡燕屎、大黄、干姜(各四分),上十一味,治下筛,以韦囊盛,勿泄气。若疮湿即敷,若疮干猪脂和敷,日三四,以干为度。若汁不尽,至五剂十剂止,药令人不痛。若不消,加芒硝二两佳。

又有治瘿瘤方∶昆布 桂心(各一两) 逆流水柳须(一两) 海藻 干姜(各二两) 羊靥(七枚,阴干)。上六味,为末,蜜丸如小弹子大,含一丸咽津。

又有外用方: 矾石、芎(川芎)、当归、大黄、黄连、黄芩、白蔹、芍药(各二分)、吴茱萸(一分)。上九味,治下筛,鸡子黄和涂故细布上,随瘤大小浓薄贴之,干则易,着药熟当作脓脂细细从孔中出,须探脓血尽,着生肉膏。若脓不尽,复起如故。

此外,还记载了艾灸治疗五瘿之法:

瘿恶气,灸天府五十壮。(《千金翼》云∶又灸胸堂百壮。)

瘿上气短气,灸肺俞百壮。

瘿劳气,灸冲阳,随年壮。

瘿气面肿,灸通天五十壮。

瘿,灸天瞿三百壮,横三间寸灸之。又灸中封,随年壮。(在两足趺上曲尺宛宛中。)

诸瘿,灸肩左右相对宛宛处,男左十八壮,右十七壮,女右十八壮,左十七壮,或再三取瘥止。又,风池百壮,挟项两边。又,两耳后发际一百壮。又,头冲(一作颈冲。)

凡肉瘤勿治,治则杀人,慎之。(《肘后方》云∶不得针灸。)

孙氏的记载可谓全矣!只是混淆不清,无法分辨出何种方法最适合治疗石瘿。但从以上的方剂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孙氏收录的治疗甲状腺肿瘤的处方,基本都会大量用到富含碘元素的海产品如昆布、海藻、海蛤等。中医认为这类药物均有软坚散结的作用,现代医学中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或滤泡型腺癌也是采用碘-131放射治疗。至今,中医治疗甲状腺癌还是离不开这些海产品。

孙氏著作中尚有治疗甲状腺肿瘤的外用法,既有外敷法,也有艾灸法。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方法基本都被淘汰了。现代甲状腺癌患者多会先采用手术切除,再用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许多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可存活二十年以上甚至终身不再复发。所以除非患者已经转移到难以手术的地方,或者术后出现复发迹象,其他的一般不建议单纯用中医治疗。

但对那些出现复发转移,失去手术机会的甲状腺癌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有延长寿命的作用。当代中医界对石瘿的认识又比前辈们更进了一步。一般来说,中医认为甲状腺癌是由气血亏虚、肝郁气滞、血瘀毒结引起的,治疗应秉承扶正固本、益气养血、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清肝泻火、化毒消瘤等思路。

扶正固本、益气养血常用生黄芪、沙参、当归、黄精、党参等;软坚散结常用海藻、昆布、瓦楞子、黄药子等;疏肝解郁常用柴胡、郁金、玫瑰花等;理气止痛常用香附、炒枳壳、元胡等;活血化瘀常用三棱、莪术、土鳖虫、片姜黄等;清肝泻火常用野菊花、山豆根、鱼腥草、夏枯草、玄参等;化毒消瘤常用蜈蚣、全蝎等。组方思路一般可参考生脉散、升降散、消瘰丸、逍遥散等方的合方为基础方,随证加减。

此外,中成药西黄丸(或西黄胶囊)、平消片(或平消胶囊)等均对甲状腺癌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甲状腺癌的中成药。

除了这些常规的用药思路外,一些毒性稍大的中药也可用于甲状腺癌的治疗,如雄黄、蟾酥、山蛩虫、斑蝥等,但用此类药物时需要谨慎,医者要有足够的用毒药经验,也要叮嘱患者经常复查肝肾功能,以免发生严重的蓄积性中毒。笔者单用五倍子外敷过甲状腺癌,有一定的疗效。五倍子亦可粉碎成末,装入胶囊内服。

《千金要方》中治疗瘿瘤(甲状腺肿)的化瘤膏和生肉膏

《千金要方》中有一张名为化瘤膏的膏药方,该方组成为:矾石、川芎、当归、大黄、黄连、赤芍、白蔹、黄芩各5钱(15g),吴茱萸2钱5分(7.5g)。制法为:将以上药研为散,用鸡蛋黄调成膏,涂在细故布(今可用医用无妨纱布)上,随瘤的大小而外敷,药膏干了即换,用药后如有脓脂从孔中慢慢渗出,则用布擦拭之,一直到脓尽为止。脓尽后,再外敷生肉膏。

生肉膏的组成为:生地黄1斤(240g),辛夷2两,独活、当归、大黄、黄芪、川芎、白芷、芍药(白芍)、黄芩、续断各1两(30g),薤白5两(150g)。将以上药物切片,用腊月猪油四升,煎至白芷变黄为度,去滓,以油膏外敷患处。生肉膏主治痈疽、发背溃后,溃口不敛。

化瘤膏的功效为清热化痰,行瘀散结,主治痰火瘀血凝结,至患瘿瘤。瘿瘤即现在的甲状腺肿瘤,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古代很难分辨瘿瘤的良恶性,按此方的药性来看,应该主要是治疗良性的甲状腺肿,亦可尝试用于恶性的甲状腺肿瘤属热毒证者。

化瘤膏和生肉膏均为局部外用的膏药,化瘤膏是由三黄泻心汤、四物汤加矾石、白蔹和吴茱萸,减生地而成。三黄泻心汤的功效为清热凉血消肿,四物汤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消肿,矾石即明矾的原矿石,外用有消肿止痛之功,兼能止血,白蔹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吴茱萸散寒止痛。所以本方是从多个角度用药,达到消肿散结的目的。

生肉膏由四物汤加味而成,此方在古代多用来做接骨疗伤的外用膏,四物汤加黄芪、续断等有活血生肌之功,辛夷、独活、薤白祛风活血止痛,黄芩清热止痛,大黄化瘀。

古人以这两个方子合用,外治瘿瘤,应是有一定的疗效。今天的患者在制备膏药时,可以自行去药店采购药材,如法炮制,外敷时可以在网上购买空膏药贴,将膏药摊平放置于膏药贴的中心圈内,再贴在患处。这样用药更方便。

此膏药毒性很小,外敷的副作用就更小。可能仅有少数皮肤敏感者,在外敷的过程中会有不良反应。如患者外敷过程中,出现皮肤过敏等现象,应及时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