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焦虑

亲密关系中的融合焦虑与分离焦虑

焦虑是许多人会存在的心理现象,在人际关系引起的焦虑中,存在融合焦虑和分离焦虑两种焦虑。这两种焦虑感困扰了许多人,尤其是对那些高敏感、低自尊、存在完美主义倾向的焦虑症患者来说,融合焦虑和分离焦虑经常会导致他们与自己的家人或伴侣发生冲突。

融合焦虑是指当个体与另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并长期相处时,他(她)会出现对过度依赖和融合感的强烈担忧。存在融合焦虑问题者会担心过度亲密让自己丧失自我,成为其他人的附庸。或担心自己的缺陷被发现,不能被亲人或伴侣长期接纳,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排斥与自己的亲密对象长期近距离相处。比如,有融合焦虑的妻子和丈夫生活在一起时间稍长,妻子会希望丈夫出差或离家一段时间。两个恋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恋爱一方会希望另一方与自己保持距离,拒绝与恋爱对象过度亲密。

分离焦虑是指个体与亲密对象分离时,一方会产生明显的焦虑心理,担心自己会被抛弃,害怕孤独,或担心自己的伴侣会出意外。比如,当丈夫出差或被家人、朋友邀请出席某项活动时,妻子可能会感到害怕或愤怒,认为丈夫的行为是在冷落或抛弃自己。

有些患者只存在融合焦虑或分离焦虑,有些患者则同时存在融合焦虑和分离焦虑,比如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和边缘型人格患者就可能会同时出现较为明显的融合焦虑和分离焦虑。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类患者的情绪总是处在一种摇摆的很不稳定的状态,他们与自己的亲密对象相处时,很容易出现不断推拉的现象。融合焦虑会让他们不断地把自己的伴侣推开,分离焦虑又会让他们在伴侣真的要离开时,把他们往回拉。这种反复推拉,会导致他们的亲密关系比一般人艰难。

希望患者本人改变这种症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其实是一种生理性现象而非患者本人有意为之。对这类患者,只能是家属或伴侣对他们的病理有充分的了解,理解他们不同于一般人的思维逻辑。在感知到患者的融合焦虑或分离焦虑被激发时,及时安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平静下来。这种及时的安抚可以帮助患者稳定自己的情绪,人格障碍患者最终甚至可能被这样的伴侣关系治愈,但双相型情感障碍患者则很难被这样的关系治愈,他们需要服用药物稳定自己的情绪。

焦虑是一种生理性疾病,并非患者“想不开”,抱怨患者非但对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无济于事,还会加大患者的自责心理。如果你爱上的是一个高敏感、低自尊、存在完美主义倾向的人,你需要学习相关的脑科学和心理学知识,把你的家人或伴侣的系列行为当做病理反应来看待,这会让你感受好很多。

因为当患者的融合焦虑或分离焦虑被激发时,他们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看似有伤害性的行为来缓解这种焦虑情绪,比如愤怒的发脾气、要求分手或离婚、离家出走。从本质上来说,患者的这种反应是在试图挽救关系,而非破坏关系,但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会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如果家属在这种时候能够理解这种病理反应背后的逻辑,懂得患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读得懂他们的潜台词,就能给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安抚。通常在这种时候,家属不要去在意患者高亢的情绪,而是应思考究竟是什么细节诱发了这些患者的情绪反应。

多数高敏感患者都明白自己存在问题,他们只是控制不住自己,过度敏感和情绪化是他们的本能反应,他们也为自己的易激惹特征而苦恼,甚至会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感到羞耻,严重者会自残或自杀。但他们很难像健康人一样坦诚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他们的焦虑感让他们害怕与人直接沟通。患者家属应尽量理解和体谅患者,陪伴患者就医,在情绪被激惹时,接纳患者的情绪并安抚他们。必要时,需要精神科医生给予心境稳定剂,同时可能也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任何人与一个高敏感、易激惹的人生活在一起,都可能会体验到与普通人不一样的人生。但他们是需要被自己的家人或亲密爱人理解和帮助的,而且这些患者的与众不同的逻辑一旦被自己的家人或伴侣理解,与他们的相处就会容易很多。

治疗阴虚不眠的“安神丹”

清代医家陈士铎的《辨证录》中有一张名为“安神丹”的方剂,该方组成为:白芍、生地黄、当归各5钱(15g),甘草1钱(3g),熟地黄1两(30g),山茱萸、枸杞子各2钱(6g),甘菊花3钱(9g)。用法为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去滓,分三次温服。

按照传统中医的理论,本方有补肝血,益肾水的功效,主治肝肾阴虚,肝气太燥,忧愁之后,终日困倦,至夜则双目不闭,欲求一闭目而不可得。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这是抑郁症或焦虑症的一些症状。病人终日郁郁寡欢,焦虑抑郁,倦怠无力,又整夜失眠。既有精神症状,又有躯体症状。

安神丹的组成与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很相似,杞菊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组成,安神丹是在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去牡丹皮、山药、茯苓和泽泻,加白芍、当归、生地、甘草。

牡丹皮凉血泻热,泽泻和茯苓有利尿作用,古人认为牡丹皮、泽泻、茯苓组合可以清肾火、泻肾浊,陈士铎将此类患者的病因归结为阴血亏虚,而非阴虚内热,所以他不用清肾火、泻肾浊的药,而加白芍、当归、生地,这些都是补血药,是补血名方四物汤去掉了温燥的川芎。

这样一调整后,本方就成了一张纯粹的滋阴补益方,适合素来体弱多病,又过度操劳的抑郁症或焦虑症患者服用。本方能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也能改善患者的睡眠。

本方中各药,未有一味是安神助眠的药,但却能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这样组方,体现的正是中医治病求本的思维特色。

以笔者的经验,本方加墨旱莲12g,女贞子12g,抗焦虑和安神助眠的效果会更好。另外,本方有可能会导致患者便溏,所以肠胃不好,便溏腹泻者慎用。

高敏感特质和压迫性情绪

春节的时候,在老家,我接触到两个正处于幼儿期的儿童,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比一般孩子更加的情绪化,都很容易陷入暴躁或生闷气的状态,对外界有较强的攻击性。这两个孩子成长的环境我都了解,其实家里人对他们都很好,并没有人伤害他们,他们也没有遭遇重大创伤。但是他们似乎天生就比其他孩子更敏感,同样的一件事情,他们的情绪反应会比正常孩子强烈很多。

我了解这两个孩子直系亲属中的长辈,他们长辈中确实也有情绪化很强的成员,他们比其他孩子情绪强烈的原因似乎与抚养环境的关系不大,更可能是生物遗传所致。他们应该是继承了某种暂时还没有被研究清楚的基因,这些基因导致他们对环境的反应和普通孩子不一样。

我不能确定这些孩子得情绪会否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稳定,但这种观察让我意识到,我既往在某些教科书上看到的0-6岁的成长环境决定一个人的个性特征的观点有些站不住脚。这两个孩子都有同胞姐妹,他们的同胞姐妹和他们有着同样的成长环境,可是他们的表现和这两个孩子并不一样。

人群中有一部分人天生的具有高敏感特质,他们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强度远远超过普通人,这使得他们很难适应主要由普通人组成的社会环境,从长远来看,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婚恋、就业和未来的家庭与亲子关系。我能看到这两个孩子经常陷入压迫性情绪之中,他们有时会处于一种极端悲伤的状态,有时会处于一种焦虑和抑郁的状态,经常对外表现得很愤怒。

他们的这些情绪使得他们与周边人群冲突频频,这导致他们自己以及他们身边的亲密家人们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人际关系很难维系好。这些孩子从小就处于一种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和困惑的状态,其他人无法理解他们的感受,他们也无法理解其他人的感受,所以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

由于我自己对精神医学的关注,自媒体也经常会推送一些认知与行为不太正常的人的报道给我,我在春节期间也看到了另外的一些人的人生经历,他们中的部分人在出生后便被送养,未受到亲生父母的影响,收养他们的家庭给予他们很多爱,但最终他们的表现却与他们的亲生父母非常相似,完全不像他们的养父母。这种现象说明,基因可能比后天教育更能决定一个人的极端性格。

比如,有一个亲生父亲(其父相当极端)多年前就已自杀身亡的女孩,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养,成人后她的各种表现都与自己的父亲很相似。养父母非常爱她,但最终这个女孩杀了养父母一家后,自己自杀了。

另外我也在一些情感频道看到,有一些明显的存在人格障碍或情感障碍的老年人一生都处在情绪和情感紊乱的状态之中,感情和婚姻屡次以破裂告终,老年时孤苦无依,命运坎坷得很。

实际上这些具有高敏感特质的人最终大多会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躁郁症以及各种人格障碍等,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远远超过应有的强度。部分具有高敏感特质的人能够在某个年龄段意识到自己存在问题,另一些人则可能毕生都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在他们看来,他们与外界的冲突是由他人引起的,而非他们自己引起的。

具有高敏感特质的人特别难被这个社会上的普通人理解,但如果普通人真的想去理解他们,其实也不困难。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把我们自己所有的感受和情绪反应加强若干倍会是一种什么情景,我们便能理解这些高敏感人士的感受。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均处于一种可控状态,高敏感人士的喜怒哀乐则因为太过强烈而经常处于失控状态。

普通人也会有经历情绪失控的时候,比如我们的至亲丧亡或我们遭遇失恋时,我们的悲痛也会非常深切。或我们遭遇刑事官司,有可能被捕入狱时我们也会很焦虑。高敏感人士则经常处于这样的创伤和应激状态,所以他们活得非常辛苦。实际上高敏感人士比普通人入狱的可能性也大很多,激情犯罪的大多是高敏感人士。

我们大多数人都很难想象,如果我们毕生都沉浸在丧亲之痛、失恋之痛或遭遇牢狱之灾的威胁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一些高敏感人士的一生中的大多数时候是深陷在这样的痛苦之中,所以他们长期处在抑郁、焦虑、恐惧等压迫性情绪之中。

过去心理学界普遍的认为,这些高敏感人士是在童年遭受过虐待所致,甚至还把人罹患精神疾病的原因都归结于原生家庭对他们的伤害。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有的人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有的人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但我们只要细心地观察我们身边的人,我们便很难完全认同这样的观点。虽然高敏感且存在压迫性情绪的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暂无确切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低于15%。所以我们每个人只要留心观察,几乎都能在我们身边观察到为数众多的高敏感且有压迫性情绪的人,只是我们通常都很容易用“脾气不好”来形容他们,并未试图去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中的许多人成长环境和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他们之所以会“脾气不好”,可能根源在于他们继承的基因很特殊。

我接触到的一位具有高敏感特质的女性心理疾病患者,她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姐妹俩在同样的家庭中成长,父母对他们的爱并无二致,但是他们的性格却迥然不同。姐姐一生都为压迫性情绪折磨,而妹妹则特别乐观和开朗。这位患者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与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不相干,从她记事开始,她便不容易被取悦,而是更容易被激惹,从小就经常生闷气和发脾气,她的敏感完全是天生的。她为此而非常烦恼,但却无法摆脱自己的这种本能反应。

另一种说法认为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压力的减轻可以使得这些高敏感人士的压迫性情绪减轻,这与我自己接触到的实际情况也不完全相符。笔者接触到的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很好的高敏感人士,其压迫性情绪反而更严重。一些女士很容易沉湎在自己会被丈夫抛弃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之中,当其丈夫事业蒸蒸日上时,她们的这种恐惧非但不能减轻,反而日益加重,因为她们觉得自己越来越难与其丈夫旗鼓相当了。

部分高敏感人士随着年龄的增长,压迫性情绪的症状会减轻,但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高敏感人士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不再焦虑、抑郁、躁狂和恐惧。笔者前不久接触到一个高龄抑郁症患者的74岁的丈夫,他陪伴自己的妻子一生,到了晚年,他的妻子依然深受压迫性情绪影响,需要入住精神科治疗。她经常暴怒,无法自控地挖苦和攻击陪伴和照顾了她一辈子的丈夫。这位老年患属被自己的妻子折磨得非常痛苦,在与笔者交谈的过程中甚至几度痛哭失声。

高敏感人士处于压迫性情绪之下,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宣泄给家人,给他们造成很大的伤害。大多数高敏感人士自己能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的情绪宣泄完后,他们会处于极度羞愧与自责的状态之中,但是却又不敢表达,因为他们存在叙情障碍,拙于与人进行开诚布公的沟通。

那么所有的具备高敏感特质的人都是天生的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在这波新冠疫情中,许多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后,个性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些过去开朗乐观的人,变得敏感多疑、悲观消极,因为病毒攻击了他们的神经系统。另外,脑卒中患者被抢救过来后,有许多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也变得格外敏感,并深陷在压迫性情绪之中。实际上,这类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不但可以改善抑郁和焦虑的情绪,也能改善他们的躯体症状。

一些重大的人生变故也会将一个原本情绪稳定的人改变成一个过度敏感和神经质的人,比如一些在战场上见到了大量真实的血腥画面的退伍军人们会出现创伤综合征,他们高敏感且神经质,对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不再信任,日常生活中很有攻击性。经历过地震、海啸、恐怖袭击、强奸或多位重要亲人因意外(比如煤气中毒、车祸、刑事案件)离世的人,也会变得比过去敏感和脆弱很多,并且他们的后代也可能继承他们的这种高敏感特质。

这使得我们有理由推测,那些先天就存在高敏感基因的人的祖先极有可能遭遇过重大不幸,这种不幸导致他们发生了表观遗传改变,他们又把自己的这种高敏感特质遗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了。

迄今为止,人类在精神医学上的成就还是微不足道的,大多数精神疾病的疗效都不太好,具有高敏感特质并经常受压迫性情绪影响的人很难依靠医药彻底摆脱他们的痛苦——但也有许多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法能减轻他们的痛苦。训练他们承受痛苦的能力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关键,促进社会各界(尤其是他们的家人)加深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也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辩证行为疗法(正念疗法)是目前较为流行且有一定效果的疗法,这种疗法的源头是佛教禅宗的一些修行方法和理念。

我接触了许多这样的高敏感人士,越来越意识到,越早训练他们承受痛苦的技巧,对他们的一生越有利。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掌握这些承受痛苦的技巧且能对患者进行有效培训的治疗师非常少。高敏感且遭受压迫性情绪影响者的一生注定了无法像正常人一样顺利地度过,他们的痛苦总是比其他人更深切,他们对自己所爱之人的感情也比大多数人强烈很多并因此而迫切希望他们所爱之人给予同等浓度的爱,但经常不得不以失落告终,因为那样的爱对普通人来说太过夸张。当他们感到空虚时,他们也会比常人偶尔的百无聊赖的心情要强烈许多,所以他们大多缺乏价值感,经常了无生趣。

他们通常对人爱恨交加,且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影响而产生非黑即白的认知,一旦压迫性情绪让他们无法控制自己,他们便容易歇斯底里。这让他们很难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他们从记事开始,可能就在不断地感受到自己被排斥和嫌弃,这使得他们对任何一段关系都缺乏牢固的信心。

促进这类患者对自我的认知,训练他们承受痛苦的技巧,提高他们耐受痛苦的能力,同时促进社会对此类患者的包容、接纳和关爱,对改善他们和他们家人的生活都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