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生活随笔

再访李时珍故乡

2023年11月5日,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但早起虽然是多云天气,太阳还是能看得见的。连日来因为堂兄英年早逝一事郁郁寡欢的我,感觉自己不能再沉溺在这种状态之中,要不然会再次抑郁。于是决定不管今天下不下雨,都要找个目的地骑行去。最后想了想,最合适的还是去李时珍故乡。

李时珍故乡离我家的直线距离只有十几公里,但是因为我们这里是多山的丘陵地带,路不好走,所以绕来绕去,每条路都需要二十多公里。而且大多是山路,我用百度地图导航一下,走任何一条路,骑行到那里都需要2个半小时左右。最后我选定了一条途经我初中母校的路,准备顺便到我的母校去看看。之所以选这条路,是因为这条路我很熟悉。要不然我这种路痴,就算用百度地图导航,在自己的家乡也都是有可能迷路的。

家乡的路况比我上初中时好多了,所有的路都已经是水泥路。我上初中时,马路都还是土路,坑坑洼洼,骑着自行车经常会因为颠簸而摔跤,现在则与北京的水泥路没有多大的区别。但这些修筑在丘陵地带的路,上坡下坡太多,骑行起来也挺费力。

我以前去李时珍故乡是坐车去的,这次选择了骑行。骑行视野开阔,可以好好欣赏一下故乡的风景。一路上经过的村庄,都很熟悉和亲切,好多村子都有我的同学。进入古镇蕲州地界的时候,看到的几座山的海拔还比较高,山中有茂密的树林或竹林。我们这里是一个适合隐居的地方,假如有一天我想隐居,不必去终南山这样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乡就好了。

李时珍的故乡在蕲州镇,他的村子附近有一个湖叫雨湖,李时珍因此也自号李濒湖。雨湖是一个环带状天然湖泊,把他的村子半包围了。雨湖周边群山环绕,古镇蕲州离雨湖只有一二公里地。在从雨湖通往蕲州古城的路上,有一个道观叫玄妙观。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和李时珍生前就经常在玄妙观前坐诊,为四周的乡邻看病,他们与玄妙观的道士多有来往。

对于从小到大在类似的环境中长大的我来说,李时珍故乡的一切都和我自己家乡的一切区别不大。我家附近也有座药王庙,以前药王庙香火旺盛,门口总有算命看相的在那里招揽生意。古代的时候想必也会有一些郎中在这里坐诊,我们村周边也有和雨湖一样的天然湖泊。所以我对雨湖周边的一切,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李时珍的故居现在修得挺好,风景秀丽,这是沾了李时珍名气的光。但在他生前,雨湖周边也就和我家乡差不多。

李时珍14岁就考中了秀才,此后连考了三次省试,都没有中举。在李时珍那个时代,医生不如官员受尊重,所以他父亲李言闻虽然自己在太医院供职过,但却更希望李时珍走仕途。不过李时珍在科场一再失利后,逐渐对科举考试心灰意冷,三十多岁时开始跟随他父亲学了医,靠医术谋生。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李时珍想要干一番事业,决定远离外界的各种烦嚣,回到雨湖边著书立说。

虽然李时珍为了辨识药材去了很多地方,但家附近的大山才是他最常去采药的地方。今天我们来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会发现它最大的特点是编写得很有条理,大多数的记录也秉承求真务实,不尚空谈的原则。生于1581年的李时珍比卡尔·冯·林奈(1707-1778)更先对植物进行分类,他也对矿石类药物和动物类药物进行了分类。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比之前的本草类著作科学多了。英国著名的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这样评价李时珍的贡献,他说:“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李约瑟认为李时珍的科学精神可以与伽利略相媲美。受时代的局限,《本草纲目》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错讹之处,但在古代所有的中医典籍之中,《本草纲目》可能是最有科学精神的。古代中医药领域里的许多著作真的堪谓脱离实际的玄学空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算是一股清流。

我生于黄冈,长于黄冈,对我的家乡黄冈是很有感情的。我们黄冈民风最大的一个特点,我认为是踏实。李时珍的写作风格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我们这里除了李时珍,还有闻一多和李四光这样的人,他们的风格也是踏实。黄冈的教育在中国赫赫有名,也是因为这里学风崇尚踏实。

我今天回我们母校,看到学校门口写的校训的第一条是求真,而教风的第一条则是严谨务实,我很庆幸自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如今的医学界,尤其是中医界,还是刮着一股股的崇尚空谈与玄学的歪风,经常看到一些人不自量力地用自己的一点浅薄的认知指点江山,动辄认为其他中医不是正统中医。我在我们这个地方长大成人,沐染的是求真务实的地方文化,就不敢如此狂妄自大和胡说八道。

李时珍这样一位故乡的前贤给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学医也是崇尚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的。不愿意陷入神乎其神的玄谈之中,更不愿意卷入各种口舌之争。医学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医生是临床实践的见证者和感受者,医学领域的学者则是临床实践中的思考者和总结者。无论是见证和感受,还是思考和总结,都应建立在实际的临床疗效的基础之上,而非玄谈和不切实际的“推理”之上。

既然是临床实践,就应该讲科学,重视实际疗效的统计而非推理。我们能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创新,努力把治疗疾病的成功率提高一点点,对患者和社会就都会是一种很大的贡献。如果再把自己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写成文章,供其他人参考,就能造福更多的人。

这是我一生的追求,因为目睹过自己的亲人们被疾病折磨的痛苦,我如今找不到比这更有价值的人生目标。虽然我早期和李时珍一样,也曾汲汲于名利过,做过很多崇尚虚荣的荒唐事,但是到了中年时期,我觉得年轻时追求的那一切都毫无意义,还是医学研究带来的价值感实在点。

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到李时珍故乡走一走的原因。在雨湖边漫步,走着走着,想着李时珍也曾在这湖边漫步过很多回,一边漫步,一边和我一样的沉思过,我的心就安静下来了。

一抔黄土埋此生

2023年11月4日,天下了点小雨,燥热了几天的天气终于凉爽下来了。这一天是我们家族成员为我的堂兄周志强医生的坟墓覆土的日子。45岁的他因为心肺系统的突发疾病刚刚猝死不到一周,亲友们按照老家的习俗,各自带着工具,到他坟墓前为他的坟墓覆土,让他入土为安。

从11月1日和父亲打电话,得知堂兄的死讯的那一刻,直到现在,我的心情都是低沉而悲怆的。他不止是我的哥哥,也是我的发小和同行。我们身上有着太多共同的基因,继承着同样的家族传统。他对自己所爱的家人和亲人们尽职尽责,行医时慈悲为怀。虽然临床经验丰富,受到病人们的信赖和赞誉,但是在这样的年代,他却无法仅靠医术养家糊口,还需要打两份工补贴家用,终于因为疾病和劳累过度英年早逝,他的遭遇令我哀伤和心痛不已。

时间往前推三个月,我和他临终前的状态多少有些相似,过度劳累,咳嗽不已,胸闷胸痛,有段时间胸闷到几乎窒息,精神也崩溃了。如果再劳累一些,当时的我或许也会猝死。我与他的差别就在于我运气好点,他运气差点。如果我运气差点,或许是他来为我的坟墓覆土,并在旁边感慨我的一生是多么的操劳和辛苦。

我们的爷爷和太爷爷一定想不到,自己的孙辈中有两个继承了他们的家风的医生,为了理想,在超负荷的学习和工作。在人间,尽职尽责地照顾亲人和病人,尽可能地克制自己,宽容他人,和颜悦色。在堂兄的坟墓不远处的另一个山包上,有我太爷爷和爷爷的坟墓。我在堂兄的坟墓前心里想,如果太爷爷和爷爷地下有知,看到自己的孙子英年早逝,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我也在想,堂兄爱不爱自己的家人?爱不爱自己的病人?可以说很爱,他为了让家里人过上好生活,真是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也一直体恤患者。也可以说不爱,如果他能善待自己一些,做好平衡,他的人生不会戛然而止在45岁。他还可以多照顾他的家人几十年,也可以再为患者服务几十年。他的爸爸——我的伯父今年84岁,虽然有些老年痴呆,但是还是耳聪目明,仍然能下地干活儿。所以他并不缺乏长寿基因,导致他猝死的是他对他人过度的关怀和对自己的苛刻。

堂哥去世后,家里的好几个哥哥姐姐看到我,都深切地关怀我,让我以堂哥为鉴,以后不要那么辛苦了。他们想到的是,家族中还有一个为人风格和堂哥相似的医生,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手足,不能再失去另一个。我感受到了这种关怀,其实我自己在堂哥猝死的冲击下,也在深刻反思。医生这个职业的确很累,整天在与这世上最痛苦的人打交道,若不能把自己照顾好,很容易崩溃。

生物在世上生存的基本规律是不断进化,一个家族的家风也应不断地进化才能有更好的适应性。我想我的太爷爷和爷爷在另一个世界,大概也会期望我不要再像我的堂哥一样,过度地燃烧自己。他们会和我的哥哥姐姐们一样,盼望我往后余生,多爱自己一些。建立好能够保障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的边界,防御自己因为过度付出和劳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终结了,也就被这一抔黄土彻底埋葬了。留下的,只有家人们无尽的哀伤,妻儿老小的余生深受影响。勤奋和利他主义固然可取,但适度自私和偷懒并无不妥。

人应该为自己划出一道边界来,任何人——包括我们至亲至爱之人,都不可以越过那道边界,不可以让我们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而牺牲我们自己的健康。如果做不到这样,我们就容易被“情感勒索”。“情感勒索”不是爱,是伤害和精神虐待。真正的爱是互相欣赏,互相支持,互相照顾和互相陪伴。

对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也应该划出一道边界,没有边界,医生将会被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焦虑吞噬掉,完全没有时间过正常的生活和休息。我们也要从别人的痛苦中超脱出来,如果我们过度的被病人的情绪感染,我们也会掉进痛苦的深渊。久而久之,也会把自己的健康摧毁。

秋雨过后的天空阴沉沉,覆土完毕,阵阵鞭炮声宣告着逝者已矣!我也渐渐接受堂兄已离去的事实。日渐空心化的农村人烟稀少,荒丘野蔓的祖坟山上,平时很少有人踏足。亲人和村民们都对堂哥的为人称赞不已。但无论多少赞誉之词,都无法挽回一个鲜活的生命。

在堂哥家,我和几个堂兄弟商量着如何在今后的几年大家一起分摊费用,帮助堂嫂将几个堂侄养育成人。对这样一个家庭来说,这虽然不能弥合他们的伤口,但却可以缓解他们的经济危机。堂哥要是知道是今天的结果,我想他自己也不愿意如此不顾一切的劳累吧?

我还会继续追寻自己的理想,但一定会以堂哥为前车之鉴,在自己和他人中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没有谁是应该被牺牲掉的。

送别堂兄周志强医生

2023年11月2日,我从北京赶到家的时候,刚刚因肺心病猝死的堂兄已经下葬了。我没赶上他的出殡,但按照我们这里的惯例,后天我们才去给他的坟覆土,让他入土为安,我还可以为他覆土。

直到现在,我仍然不敢相信他已经去世了。突发的心肺病,送到医院去的时候已经不行了,ct照出来的是大白肺。我很怀疑是过度劳累诱发的新冠后遗症,加上他的基础疾病哮喘导致了他的猝死。堂姐一直说,如果志远在旁边,或许就抢救过来了。只是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这种猝死根本是防不胜防的。

堂兄当医生的经验比我还丰富,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疾病猝死。堂兄早年在村里当过村医,村里有些人的命是他抢救过来的。所以他的死亡,不仅只是我们这些亲近的人哀痛,整个村的村民都很哀痛,村里没有受他照料过的家庭几乎是不存在的。

堂兄性格温和,从不与人发生冲突,总是微笑着接诊病人,和自己的患者们的关系很和睦。在这点上,我们兄弟两个很像。他治病不黑心,总以过多的收取病人的费用为耻,所以赚不到太多的钱。养的孩子又多,我听说他在外身兼三职,除了当医生,有时间还去当滴滴司机,去工厂打工。

他生前从来不和我说这些,也没管我借过一分钱。回家的时候听到这些,我内心极为难受。他有三个孩子,我只有一个孩子,他的负担比我重。如果我也有三个孩子,我大概也得去兼职打一两份工才能养家糊口。

我们共同的太爷爷遗下的家风就是要求我们忠厚为人,真诚质朴。我们家族中有个叔祖以前也行医,他是分文不取的。我到现在也时不时地觉得收取穷困病人的费用可耻,所以自己接诊患者前会声明,如果患者觉得自己付不起诊费,就不用付费了。

但这常常会导致我们自己承受了太多不该由我们承受的,这个家风有点迂腐。我比他强一点,以前经过商,会赚钱点,家里不至于过得这么窘迫。但也与豪车豪宅无缘,我们一家住在一间六十平米的蜗居里,过着安步当车的日子,倒是也不觉得多辛苦。我天性恬淡,不把这些当回事。

他的突然离世,让整个家族的成员都既震惊又悲痛。我们还在商量着如何救助他们一家,这个问题肯定是需要家族成员一起去解决的。命运是这样的无常,一个正值壮年的医生也会猝死于疾病,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堂兄只比我大一岁,我们从小既是堂兄弟,也是发小,一起玩到大。他甚至不是叫我弟弟,而总是称我为“远兄”。半生兄弟情,一把辛酸泪,这是一个周医生在送别另一个周医生,两个周医生之间还存在着如此浓厚的血缘关系,受着同样的家风的影响,临床时医风同出一辙,岂能不令我悲痛?

我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昏厥过两次,在旁边照料我的就是我的堂兄。我是个情感动物,活得率性得很,遇到丧亡这种事情,就非常悲伤。送别了长辈,现在也送别了同辈,每次送别后,都会郁郁寡欢好久。我在村子里散步,百般惆怅,仿佛能听到堂兄在叫我的名字,和我说话。黄叶满地,秋虫唧唧,莫知我哀。深悲化作泪水,一遍遍地打湿我的眼睛。

我在夜幕中走在田埂上,回忆往事,内心的悲痛如潮似浪,难以自抑。父亲一遍遍地打电话责怪我天黑了还不回家,他担心我在外为野兽所伤。

堂兄一直羡慕我的文采,如果他知道自己会英年早逝,生前一定会交代我给他写篇祭文。可惜的是,我还没有来得及写,他就出殡了。这样的祭文,不写也罢,45岁的壮年医生英年早逝,由他的兄弟写出来的祭文何其之痛!人生,还是不要这样痛苦吧!

父亲说,一个当年被堂兄用人工呼吸抢救过来的村民哭成了泪人。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一辈子会救活很多人,但也总有许多人是我们抢救不过来的。堂兄行医时,也会遇到这种令人遗憾的时刻,只是万万想不到,自己临终前也经历了这种令同仁束手无策的情景。

虽然见惯了生死,见惯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英年早逝对家庭的影响,但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近亲身上,还是难以接受。

一路走好,周志强医生。

赤子之心,永葆其真

我大学的时候,过的日子很窘迫,三餐不饱,穿得也很寒碜。最困难的时候,不得不靠借钱度日。当时的我一心想赚点钱,改善自己的生活,也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把父母从经济困境中解放出来,所以试着去经商卖电话机和电话卡。不过因为社会经验不足,最终以失败告终,经济上更是雪上加霜,不但依然窘迫得吃不起饭,还欠了一屁股债。

本钱是从同学那里借的,有个同学非常慷慨的借给我七百块钱。多年后的今天,我才知道当时的他自己并不宽裕。他的家庭条件虽然比我强一点,但是其实也很困难。这个同学是广东江门人,毕业后回到了老家。这次我到佛山,约他见面,他很高兴地抽时间来陪了我半天。

他和大学时代的样子差不多,容貌没有多大变化。虽然和我一样,年过四十,但是看起来依然年轻。我也是如此,心思简单的人,似乎很难衰老。这么多年我经常会想他,他也总是记得我。但我们很少联系,因为彼此都是平和冲淡之人,秉承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大多数时候相忘于江湖。

当年借过他钱,隔了一段日子我才还钱给他。还钱的时候,我觉得很内疚,因为超出了借钱时承诺的还款日。我那时候一赚到钱,可以还自己同学的钱时,马上就回学校,翻倍还人家的钱。不是因为我自己赚到了多少钱,而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维持好个人信用,应该给人做出补偿。其他同学受不住我的坚持,都接受了,唯独这位老同学坚决不肯。借我七百,我还钱,他死活只肯收七百。

我提及这件往事时,他已丝毫不记得。这也难怪,二十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很少有人还有清晰的记忆。但对我来说,这种施恩于我的人为我所做的一切,我一辈子都会铭记在心。他是那种施恩不图报的人,也是那种很有同情心的人,在自己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依然热心地帮助我。

我们在学校时,交情很好,出了学校,交情依然很好。只是成家立业后,联系得很少。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性情相投,彼此心意相通。我们都是苦孩子出身,也都很同情他人,为人真诚,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次久别重逢,我很欣慰地看到年过四旬的他依然像以前一样,一片赤诚,甚至比过去更真诚。因为见识过生活的风风雨雨后,我们青春期时多少存在的那点虚荣心已经荡然无存了,剩下来的就是那颗返璞归真后的赤诚之心。

和他的谈话非常开心,我们在生活中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彼此见面后,一席长谈,爽朗地大笑一场后,心中的那些难过消褪了很多。我甚至为这次谈话录了音,我想回到北京后,心中再有不悦,便翻出来听听,听我们彼此的笑声,即可消除心中块垒。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情谊并不亚于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情谊,我们甚至比我们的伴侣更心意相通。

我和他的成长经历非常相似,性格特征也基本一致。我们都是高度有安全感的人,大学时同住一间宿舍。我看到他,他看到我,都仿佛看到了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我们都过得很节俭,但浑然不觉得生活有多苦。也都有颗自足圆满的心,即便独处也很快乐,与人相处也很温和。过去和现在,我们都能完全理解彼此,他说出的每句话都深得我心,我说出的每句话也都正是他想说的。

世上有一个这样的人存在,我们便永远都不会觉得寂寞。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交流过彼此的成长经历,这次交流弥补了这一不足。交流后才发现,我们的童年是那么的相似,都得到了父母充足的爱,家里也都艰辛得很,所以从小到大,都是既和善又节俭,也很勤劳。

我们认同年轻时遭受过的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因为苦难磨练出了我们对痛苦的耐受力。我们如今在生活中已经很少有痛苦的时刻,即便遭遇一些重大挫折,也能比一般人更快的恢复过来。活着活着,我们便对一切都逐渐释怀,极易被满足。虽然身边许多人觉得我们可能过得很苦,但是我们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苦过。即便在最困难的时期,我们依然能积极乐观地看待一切。

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财富,因为这种快乐是任何人剥夺不走的。我们有种不依赖于外界的人和物,能自己源源不断地生发出的快乐,并且也都乐于助人。我们很感恩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们,为我们打下了这么好的精神基础,让我们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永远都能保持纯粹而快乐的心态。

如果在这世上,我们不曾遇到过一个这样的同类,那可能会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但若是有一个这样的同类,所有的遗憾就都不存在了。当我们孤单寂寞的时候,想起自己的老朋友,心中便会得到极大的抚慰,这就是知己的作用。

生活多美妙啊!我不由自主地赞叹它。

坚持长期主义的好处

这两天我在广东佛山,为家人考察这里的玉器市场,也探望相交了二十多年的几位老朋友和老同学,并与一些病患和家属见面。

故友相逢,既开心又感伤。二十多年的感情深得很,即便多年不曾联系,再见面时依然亲切如昨,恨不得抵足而眠,秉烛夜谈,甚是开心。感伤的是大家人到中年,都经历了一段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所以重逢的欣慰中不免也夹杂着几分唏嘘。

我素来不擅长逢场作戏式的结交朋友,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学会餐桌上的礼仪。一群人在一起吃饭,人家觥筹交错,交谈甚欢,我总是“鸡立鹤群”,不知所措。但我与任何人结为至交,便会是一辈子的情谊。所以我的朋友虽然不算多,但彼此间的感情深得很。

交朋友与酿酒有些相似,酒酿的时间越长,也就越醇香,友谊也如此。虽然我与人总是保持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边界感,但知我者却也仍然愿意与我长期交往,大概是因为彼此对对方的灵魂还是很欣赏的吧。况且像我这样的不善交际的人,比一般人还是多了些真诚,总有人更喜欢与胸无城府的人打交道。这也为我自己筛选出了最值得交往的对象,酒肉朋友是不会喜欢我的。

我这个人的特质还是蛮好辨认的,穿着随意,走路时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十足的路痴一个,开着手机导航仍然找不到路,因为分不清东南西北,所以还是需要不断地向路边人打听。好在这个世界还是很友善的,总有热情的路人愿意帮助我这种生活能力不强的人。

稀里糊涂地活到四十多岁,经常有些初次见面的病人或患属告诉我,他们一眼便从人群中认出了我。这次见到的一个素未谋面的患者家属,她在我住宿的宾馆前等我,大老远的就认出了我,待我走近,便与我打招呼。所以傻也有傻的好处,辨识度高,方便别人把我们从人群中挑出来。

我做事和交朋友,都喜欢坚持长期主义,不愿意做任何急功近利的事情,也不愿意和人开启一场逢场作戏的关系。这样做事会很轻松,交朋友也会很自在。

世上的事情如果想短期做好,既累且难。但若从一开始,便打定主意,长期坚持,不设置急功近利的短期目标,遇到挫折也不放手,那做起来就容易多了,无非不过日积月累而已。交朋友也一样,要想和陌生人迅速结为好友,颇需要一些交际技能。但若希望和人长期交往,只需气味相投即可,并不需要太高明的交际技巧,好的友谊不惧时间的考验。

我是打算一辈子沉浸在医学研究之中不出来的,但也掌握一些经营的技能,这项技能往往为亲友借用。我若打算与人开启一项合作,做一项生意,也会选择那种奉行长期主义的人作为合作对象,与他们共设一个长远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它。

我有个老朋友和我一样,在事业上也是奉行长期主义。我们在二十岁左右结为至交,这次见面后畅谈了一番,既聊及家事,也聊及事业,还交流了一些经营的心得。一起回首往事,我们为我们的青春岁月感慨良多。他现在的事业做得非常成功,因为他一路走来,也是和我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日拱一卒,“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又热爱学习,所以他现在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

有这种品质的人很难不把事情做好,身边也总是不乏友谊很深的朋友,心态也更平和。因为我们不急于求成,对成功的欲望不是那么强烈,不迫切的追求即时效果,也不在乎外界的目光,很容易成为人群中最淡定的那种人。一项事业也好,一段关系也好,要想长期坚持下去,需要这种淡定从容的态度。

因为世上真的没有容易达成的目标,我们只有在自己热爱的方向上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