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生活随笔

送别堂兄周志强医生

2023年11月2日,我从北京赶到家的时候,刚刚因肺心病猝死的堂兄已经下葬了。我没赶上他的出殡,但按照我们这里的惯例,后天我们才去给他的坟覆土,让他入土为安,我还可以为他覆土。

直到现在,我仍然不敢相信他已经去世了。突发的心肺病,送到医院去的时候已经不行了,ct照出来的是大白肺。我很怀疑是过度劳累诱发的新冠后遗症,加上他的基础疾病哮喘导致了他的猝死。堂姐一直说,如果志远在旁边,或许就抢救过来了。只是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这种猝死根本是防不胜防的。

堂兄当医生的经验比我还丰富,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疾病猝死。堂兄早年在村里当过村医,村里有些人的命是他抢救过来的。所以他的死亡,不仅只是我们这些亲近的人哀痛,整个村的村民都很哀痛,村里没有受他照料过的家庭几乎是不存在的。

堂兄性格温和,从不与人发生冲突,总是微笑着接诊病人,和自己的患者们的关系很和睦。在这点上,我们兄弟两个很像。他治病不黑心,总以过多的收取病人的费用为耻,所以赚不到太多的钱。养的孩子又多,我听说他在外身兼三职,除了当医生,有时间还去当滴滴司机,去工厂打工。

他生前从来不和我说这些,也没管我借过一分钱。回家的时候听到这些,我内心极为难受。他有三个孩子,我只有一个孩子,他的负担比我重。如果我也有三个孩子,我大概也得去兼职打一两份工才能养家糊口。

我们共同的太爷爷遗下的家风就是要求我们忠厚为人,真诚质朴。我们家族中有个叔祖以前也行医,他是分文不取的。我到现在也时不时地觉得收取穷困病人的费用可耻,所以自己接诊患者前会声明,如果患者觉得自己付不起诊费,就不用付费了。

但这常常会导致我们自己承受了太多不该由我们承受的,这个家风有点迂腐。我比他强一点,以前经过商,会赚钱点,家里不至于过得这么窘迫。但也与豪车豪宅无缘,我们一家住在一间六十平米的蜗居里,过着安步当车的日子,倒是也不觉得多辛苦。我天性恬淡,不把这些当回事。

他的突然离世,让整个家族的成员都既震惊又悲痛。我们还在商量着如何救助他们一家,这个问题肯定是需要家族成员一起去解决的。命运是这样的无常,一个正值壮年的医生也会猝死于疾病,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堂兄只比我大一岁,我们从小既是堂兄弟,也是发小,一起玩到大。他甚至不是叫我弟弟,而总是称我为“远兄”。半生兄弟情,一把辛酸泪,这是一个周医生在送别另一个周医生,两个周医生之间还存在着如此浓厚的血缘关系,受着同样的家风的影响,临床时医风同出一辙,岂能不令我悲痛?

我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昏厥过两次,在旁边照料我的就是我的堂兄。我是个情感动物,活得率性得很,遇到丧亡这种事情,就非常悲伤。送别了长辈,现在也送别了同辈,每次送别后,都会郁郁寡欢好久。我在村子里散步,百般惆怅,仿佛能听到堂兄在叫我的名字,和我说话。黄叶满地,秋虫唧唧,莫知我哀。深悲化作泪水,一遍遍地打湿我的眼睛。

我在夜幕中走在田埂上,回忆往事,内心的悲痛如潮似浪,难以自抑。父亲一遍遍地打电话责怪我天黑了还不回家,他担心我在外为野兽所伤。

堂兄一直羡慕我的文采,如果他知道自己会英年早逝,生前一定会交代我给他写篇祭文。可惜的是,我还没有来得及写,他就出殡了。这样的祭文,不写也罢,45岁的壮年医生英年早逝,由他的兄弟写出来的祭文何其之痛!人生,还是不要这样痛苦吧!

父亲说,一个当年被堂兄用人工呼吸抢救过来的村民哭成了泪人。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一辈子会救活很多人,但也总有许多人是我们抢救不过来的。堂兄行医时,也会遇到这种令人遗憾的时刻,只是万万想不到,自己临终前也经历了这种令同仁束手无策的情景。

虽然见惯了生死,见惯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英年早逝对家庭的影响,但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近亲身上,还是难以接受。

一路走好,周志强医生。

赤子之心,永葆其真

我大学的时候,过的日子很窘迫,三餐不饱,穿得也很寒碜。最困难的时候,不得不靠借钱度日。当时的我一心想赚点钱,改善自己的生活,也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把父母从经济困境中解放出来,所以试着去经商卖电话机和电话卡。不过因为社会经验不足,最终以失败告终,经济上更是雪上加霜,不但依然窘迫得吃不起饭,还欠了一屁股债。

本钱是从同学那里借的,有个同学非常慷慨的借给我七百块钱。多年后的今天,我才知道当时的他自己并不宽裕。他的家庭条件虽然比我强一点,但是其实也很困难。这个同学是广东江门人,毕业后回到了老家。这次我到佛山,约他见面,他很高兴地抽时间来陪了我半天。

他和大学时代的样子差不多,容貌没有多大变化。虽然和我一样,年过四十,但是看起来依然年轻。我也是如此,心思简单的人,似乎很难衰老。这么多年我经常会想他,他也总是记得我。但我们很少联系,因为彼此都是平和冲淡之人,秉承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大多数时候相忘于江湖。

当年借过他钱,隔了一段日子我才还钱给他。还钱的时候,我觉得很内疚,因为超出了借钱时承诺的还款日。我那时候一赚到钱,可以还自己同学的钱时,马上就回学校,翻倍还人家的钱。不是因为我自己赚到了多少钱,而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维持好个人信用,应该给人做出补偿。其他同学受不住我的坚持,都接受了,唯独这位老同学坚决不肯。借我七百,我还钱,他死活只肯收七百。

我提及这件往事时,他已丝毫不记得。这也难怪,二十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很少有人还有清晰的记忆。但对我来说,这种施恩于我的人为我所做的一切,我一辈子都会铭记在心。他是那种施恩不图报的人,也是那种很有同情心的人,在自己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依然热心地帮助我。

我们在学校时,交情很好,出了学校,交情依然很好。只是成家立业后,联系得很少。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性情相投,彼此心意相通。我们都是苦孩子出身,也都很同情他人,为人真诚,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次久别重逢,我很欣慰地看到年过四旬的他依然像以前一样,一片赤诚,甚至比过去更真诚。因为见识过生活的风风雨雨后,我们青春期时多少存在的那点虚荣心已经荡然无存了,剩下来的就是那颗返璞归真后的赤诚之心。

和他的谈话非常开心,我们在生活中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彼此见面后,一席长谈,爽朗地大笑一场后,心中的那些难过消褪了很多。我甚至为这次谈话录了音,我想回到北京后,心中再有不悦,便翻出来听听,听我们彼此的笑声,即可消除心中块垒。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情谊并不亚于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情谊,我们甚至比我们的伴侣更心意相通。

我和他的成长经历非常相似,性格特征也基本一致。我们都是高度有安全感的人,大学时同住一间宿舍。我看到他,他看到我,都仿佛看到了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我们都过得很节俭,但浑然不觉得生活有多苦。也都有颗自足圆满的心,即便独处也很快乐,与人相处也很温和。过去和现在,我们都能完全理解彼此,他说出的每句话都深得我心,我说出的每句话也都正是他想说的。

世上有一个这样的人存在,我们便永远都不会觉得寂寞。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交流过彼此的成长经历,这次交流弥补了这一不足。交流后才发现,我们的童年是那么的相似,都得到了父母充足的爱,家里也都艰辛得很,所以从小到大,都是既和善又节俭,也很勤劳。

我们认同年轻时遭受过的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因为苦难磨练出了我们对痛苦的耐受力。我们如今在生活中已经很少有痛苦的时刻,即便遭遇一些重大挫折,也能比一般人更快的恢复过来。活着活着,我们便对一切都逐渐释怀,极易被满足。虽然身边许多人觉得我们可能过得很苦,但是我们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苦过。即便在最困难的时期,我们依然能积极乐观地看待一切。

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财富,因为这种快乐是任何人剥夺不走的。我们有种不依赖于外界的人和物,能自己源源不断地生发出的快乐,并且也都乐于助人。我们很感恩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们,为我们打下了这么好的精神基础,让我们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永远都能保持纯粹而快乐的心态。

如果在这世上,我们不曾遇到过一个这样的同类,那可能会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但若是有一个这样的同类,所有的遗憾就都不存在了。当我们孤单寂寞的时候,想起自己的老朋友,心中便会得到极大的抚慰,这就是知己的作用。

生活多美妙啊!我不由自主地赞叹它。

坚持长期主义的好处

这两天我在广东佛山,为家人考察这里的玉器市场,也探望相交了二十多年的几位老朋友和老同学,并与一些病患和家属见面。

故友相逢,既开心又感伤。二十多年的感情深得很,即便多年不曾联系,再见面时依然亲切如昨,恨不得抵足而眠,秉烛夜谈,甚是开心。感伤的是大家人到中年,都经历了一段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所以重逢的欣慰中不免也夹杂着几分唏嘘。

我素来不擅长逢场作戏式的结交朋友,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学会餐桌上的礼仪。一群人在一起吃饭,人家觥筹交错,交谈甚欢,我总是“鸡立鹤群”,不知所措。但我与任何人结为至交,便会是一辈子的情谊。所以我的朋友虽然不算多,但彼此间的感情深得很。

交朋友与酿酒有些相似,酒酿的时间越长,也就越醇香,友谊也如此。虽然我与人总是保持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边界感,但知我者却也仍然愿意与我长期交往,大概是因为彼此对对方的灵魂还是很欣赏的吧。况且像我这样的不善交际的人,比一般人还是多了些真诚,总有人更喜欢与胸无城府的人打交道。这也为我自己筛选出了最值得交往的对象,酒肉朋友是不会喜欢我的。

我这个人的特质还是蛮好辨认的,穿着随意,走路时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十足的路痴一个,开着手机导航仍然找不到路,因为分不清东南西北,所以还是需要不断地向路边人打听。好在这个世界还是很友善的,总有热情的路人愿意帮助我这种生活能力不强的人。

稀里糊涂地活到四十多岁,经常有些初次见面的病人或患属告诉我,他们一眼便从人群中认出了我。这次见到的一个素未谋面的患者家属,她在我住宿的宾馆前等我,大老远的就认出了我,待我走近,便与我打招呼。所以傻也有傻的好处,辨识度高,方便别人把我们从人群中挑出来。

我做事和交朋友,都喜欢坚持长期主义,不愿意做任何急功近利的事情,也不愿意和人开启一场逢场作戏的关系。这样做事会很轻松,交朋友也会很自在。

世上的事情如果想短期做好,既累且难。但若从一开始,便打定主意,长期坚持,不设置急功近利的短期目标,遇到挫折也不放手,那做起来就容易多了,无非不过日积月累而已。交朋友也一样,要想和陌生人迅速结为好友,颇需要一些交际技能。但若希望和人长期交往,只需气味相投即可,并不需要太高明的交际技巧,好的友谊不惧时间的考验。

我是打算一辈子沉浸在医学研究之中不出来的,但也掌握一些经营的技能,这项技能往往为亲友借用。我若打算与人开启一项合作,做一项生意,也会选择那种奉行长期主义的人作为合作对象,与他们共设一个长远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它。

我有个老朋友和我一样,在事业上也是奉行长期主义。我们在二十岁左右结为至交,这次见面后畅谈了一番,既聊及家事,也聊及事业,还交流了一些经营的心得。一起回首往事,我们为我们的青春岁月感慨良多。他现在的事业做得非常成功,因为他一路走来,也是和我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日拱一卒,“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又热爱学习,所以他现在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

有这种品质的人很难不把事情做好,身边也总是不乏友谊很深的朋友,心态也更平和。因为我们不急于求成,对成功的欲望不是那么强烈,不迫切的追求即时效果,也不在乎外界的目光,很容易成为人群中最淡定的那种人。一项事业也好,一段关系也好,要想长期坚持下去,需要这种淡定从容的态度。

因为世上真的没有容易达成的目标,我们只有在自己热爱的方向上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成就。

一轮明月,照亮我心

傍晚,骑着自行车自香山脚下的菜园回来,抬头望见一轮明月高悬在天。那一刻,我的心忽然无比轻松和安宁。心中想起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我有一颗完好无缺的童真之心,它至今仍然在帮助我对抗着世俗生活中的一切烦恼,让我时刻盼望着早日回归田园,过上悠闲自在的耕读生活。我的归隐田园之日或许不远了,大概在未来的5-10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会逐渐从都市的水泥丛林中淡出,回到某个乡村当村医。过着安宁静谧的日子,种一两亩薄田,自给自足。守着一屋子的书,一边替患者看病,一边埋头治学,不问红尘世事。

我曾想过削发出家,以摆脱这个情欲和利益纠结在一起的尘世,享受四大皆空的轻松和快乐,但是我对这种事情没有执念。或许在我该陪伴的人都离开了这个世间之日,我会削发为僧。但若这一辈子都不能削发为僧,我也不觉得有多少遗憾。我不能为了我自己出家的愿望,盼着我的伴侣和父母比我早离开人世。所以一切都顺其自然,外在的一切只不过是形式而已,出家也只是一种形式,无需执着。

即便出家,我想我也不会到那些需要赚香火钱的庙里出家,而是自己找一个人少的地方,安静地以出家人的身份继续治学和行医。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原则,自食其力,不仰赖任何人的布施生活。这与不出家的山居,区别不大。

也许以后我会在乡下建一间不大的图书馆,把我收罗的各种藏书放在那里,供到访的患者们和访客们自行翻阅。我也会在那里跟到访的各种朋友交流,不管他们找我是求医问诊,还是想和我探讨学问,我都可以在那里与他们平等而自由地交流。医术是救世的学问,我不会把它带进棺材里。等到我经验丰富,自觉所学已有所成之日,我想我会既著述,也与想跟我学医的年轻人分享我的经验和心得的。

出世间的关键在于将所有的爱——两性间的情爱、亲人的爱、朋友的爱、对世人的博爱,都升华到慈悲的境界。太自私的爱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我们之所以在爱的过程中有忧愁,有恐惧,有焦虑,有嗔恨,有贪婪,有痴迷,皆因这爱与自私和占有牢牢地缠在一起。

若不那么自私和功利,爱就会更真挚一些,也会让人更轻松一些。慈悲是一种超脱了尘世私欲的爱。只有升华到慈悲的境界,爱才更纯粹。也只有升华到慈悲的境界,我们才能以更宽容的心态,去看待我们身边人的成长过程,不去做过多的干涉,也不为他们的一举一动而心中起伏不定。无论是直路还是弯路,都是他们自己要走的人生之路,我们不必横加干涉,静静地看着他们成长就行。一生很漫长,人的心智早熟迟熟,总会有成熟的那一天,我们又何必急躁呢?

我总愿意以同情的心态去看待一切并宽恕和接纳所有人,这或许与我自己童年时既遭受过创伤,又享受了充足的爱有关。我长大后特别同情弱者,希望自己能帮助和保护他们,这已构成了我的人格特征之一。人人皆不完美,这不完美的背后又皆有令人心酸的成长背景,细究下来,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每个人都有值得同情之处。同情似乎也是大多数人都具备的人性善的一面,只是有的人同情心强一些,有的人同情心弱一些而已。有同情心为基础,宽容和接纳便不是一件难事。

情绪来源于不理解、不同情他人,也来源于各种执着,只要我们能够从根本上去理解和同情他人,放下各种执着,我们就不会再有挥之不去的情绪了。

佛家说缘起性空,人世间所有的人,其本性皆是“空”,他们形成各种各样或令人如沫春风,或让人痛苦万分的个性,也都有他们的“缘起”,他们也是因为基因和家庭环境的原因才成长成那样的。所以,不要强硬的把人分为好人和坏人,更不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对所有人都保持理解、同情和接纳的态度,用慈悲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也就没有烦恼了。原谅了他人,也就解救了我们自己。

解脱之路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脚下,一念转变,我们就解脱了。只是这一念的转变,对许多人来说,却是需要历经磨难才能实现的。

百爱不厌的林荫道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我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都是在非常熟悉的环境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生活。即便偶尔我们会外出旅游,暂时离开我们的常居之地,但终究这样的时候是不多的。大多数时候,我们是要在我们家或工作的地方生活的。

我的生活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简单,一天的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书斋中度过。回复各种各样的咨询、阅读、写作,累了就走出家门,到小区后门的一条林荫道上散一圈步后再回家继续我的工作和学习。那条林荫道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林荫道挨着一条小河,所以实际上是这条小河的河岸。

这条林荫道两旁的绿化工作做得很好,栽种了许多国槐,其中有几棵国槐的树龄最少有几十年了。国槐是北京城种得最多的绿化树种之一,除了国槐,这条林荫道上还有几棵柳树,以及一些其他的我叫不出名字来的树种和蔷薇月季、紫薇等花卉。一年四季,这里的风景也都很好。

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河两岸绿草茵茵,夜间还能在河边听到蛙鸣——这对农村长大的我来说,简直是天籁之音。五六月份的时候,槐花散发着淡淡清香,让走在这条林荫道上的我心情很愉悦。河虽然很小,但景观却被造得不错,尽管这景观确有人工的痕迹,而非完全天然的,但也很耐看。

夏天大多数时候,河两岸都不乏垂钓之人。偶尔我会停下脚步,看几分钟这些钓客钓鱼的过程,但我不会为他们停留太久。我自己小时候酷爱钓鱼,但现在却很难再钓一次了,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供浪费。

秋天的时候,这条林荫道上的景色也很好看。北京的秋天是一年最好的时候,河岸上色彩缤纷,景色之美并不亚于层林尽染的山里。

冬天的时候,小河会结冰,孩子们在冰上玩耍,看着这些小淘气,心中很温馨。下过大雪后,白雪皑皑的河两岸就更加的漂亮。树枝头偶尔也能有冰挂,这让人有置身于琼楼玉宇的环境之中的感觉。

虽然河岸边的这条林荫道只有不到一千米长,但我却对它很有感情。每当我劳累的时候,我就会到这条林荫道上走上一两个来回,走完回来心情就会舒畅很多。有时当我想写一篇文章时,我也会在这条林荫道上走上一两个来回。慢慢走,慢慢思考,走完回到家里,一篇文章就在脑海中成型了。

太过复杂的生活我是过不来的,但远离大自然的生活又会让我觉得很枯燥。家附近有这么一条贴近大自然的林荫道,真的让人很开心。我是一个极易满足的人,如果生活没有重大变故,我就不愿意更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每天我不定次数地穿着布鞋和一身最普通的衣服,走在这条林荫道上,活动一下筋骨,思考一些问题,或者消化一下偶尔产生的不良情绪。林荫道上人来人往,偶尔会有左邻右舍经过,我会微笑着和他们打声招呼。除此之外的大多数时候,我都是默默地在这条路上散步、思考。

对我来说,热闹非凡的社交已经是很久以前的往事了。三十岁后,我基本上就一直在过着这种深居简出的生活。家、家附近的公园、国家图书馆、这条林荫道、菜园、书店,这些几乎是我生活的全部场景。除了接触自己最亲的人以及患者和患者家属,我很少再接触其他人。

这样的生活对许多人来说,或许太过枯燥,但对我来说却刚刚好。我喜欢在这种没有多少打扰的生活状态中,不断地阅读和思考,不断地涉足与我的专业相关的新领域并深入研究。思考一些新思路,并将之用于实践之中。

生活无所谓好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对我这种自足之人来说,我的幸福是由我自己做主的,与其他人的关联其实并不大。所以我对生活的抱怨极少,偶尔产生的一些不良情绪,也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消化掉。如果我们每天都在精神世界里与这世界上最智慧的一群人打交道,我们没有来由还对生活有太多的抱怨,这或许就是阅读和思考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