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生活随笔

未来五年,我将闭门谢客,以脱产学习为主

这段日子,我终于把自己重新调整回以前的状态了,孩子在大学里也逐步进入了自己的人生轨道。这一生该经历的狂风暴雨,我都去经历过。生老病死和爱别离这些最深切的痛,也曾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所有这一切都成往事时,再回首看来时路,心中已波澜不惊。

多年前我就想放下各种杂务,沉下心来,脱产学习几年,提升一下自己。但这个契机一直到现在才算真正的到来,工作量被控制下来了,家里也再无任何后顾之忧,我的心慢慢地收回来了,又能够重新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而且正在回到高中时的那种专注的状态。

让一个中年人突然把事业停顿,去接受一次提升自我的高等教育,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有天时地利人和都凑到一块儿,我们才能从生活的泥潭之中拔出来,去遂自己的心愿。值得欣慰的是,我在这个年龄,为自己争取到了这一机会。

我想把45岁到50岁这五年的时光,主要用于提升自我。系统地去学习生物、中医、西医和精神医学的相关知识,更新一下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完成医学专业的学历教育。所以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将控制自己的工作量,进入脱产状态,确保以学习为先。

我已经坚持学医和在医学领域内笔耕十多年了,写了数百万字的医学类文章,也走了师承之路,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我这一辈子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脱离这一行是不可能了。既然决定投身于它,把它当做终身事业,那就好好地完善自我,让自己接受更规范的医学教育,掌握更系统的医学知识,今后能更全面地从事医学研究,更好地帮助病人解除痛苦。

我是一个比一般人更能坚持的人,从小到大,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做事总能坚持不懈,不怕枯燥,不怕烦难。这不是吹牛皮,仅每日写作,我就已经坚持了半辈子。日复一日地重复某种单调的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但对我来说,这样的生活方式却非常的契合我的天性。所以,坚持对我来说,只不过是顺着天性而行的一件极为寻常之事而已。

我相信自己在未来的五年,能够把这段脱产学习之路坚持下来。我还会尽量每日更新文章,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日常生活,长期维持的患者也会继续维持下去。但新增工作量会受到严格的控制,我要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即便只能工作到70岁,从50岁到70岁,我也还有20年的时光可以用来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未来20年的工作去专门学习5年很值得。

这些年的实践经历也让我有了撰写两本专著的想法,一本是关于中医抗癌的,一本是关于中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我在这两个领域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思路,这套思路与众不同,而且在实践中验证过其疗效。这些也需要时间去完成,所以确实需要更高效的管理自己的时间。

我这个年龄的中年人,一旦沉淀下来了,是可以排除杂念,专注于自己的事业的。人世间的繁华和苦难,我们都经历和见识过,该摔的跟头也都摔过。笑过,哭过,兴奋过,期待过,失落过,绝望过,无奈过,甚至也堕落过。历经无数酸甜苦辣,一次次幻灭再重生后,平静下来了,对各种诱惑都有了抵抗力,剩下的只是一颗在平淡中仍然保持着活力的心。我对未来不抱不切实际的期望,也不悲观。

我到了45岁才真正的意识到,我与大多数人可能确实有一些不一样。有一天早上,我送孩儿妈上班,陪她散步。在路上,孩儿妈和我说,你和我们身边的所有人都不一样,从初中到现在,我认识的那个你一直都与众不同。性格、想法、兴趣和人生选择都不按常规出牌。

我以前一直是把自己当做正常人的,但现在逐渐接纳了自己多少与正常人有点儿不同的事实。曾有人怀疑我是阿斯伯格综合征——它的另一个名字叫高功能自闭症,我回顾了自己一生的许多往事,不认为自己是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征,但是确实有些像,也许我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倾向。小时候的我是活泼的,乐于社交,但从青春期后期开始,我对社交逐渐失去了兴趣,越来越专注于学术研究。

没有嫉妒心,没有仇恨心,不爱社交,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做事能持之以恒,这都是高功能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一些特征,爱因斯坦就是一名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我一生的大多数时间体会不到嫉妒和仇恨,我以前以为这或许是阅读的书籍改变了我,但当我回顾童年往事时,我发现自己在识字之前就没有嫉妒心和仇恨心。早在童年时期,那些曾经欺负过我的人陷入困境时,我就不是幸灾乐祸,而是发自内心地悲悯和同情他们。所以这一特征是与生俱来的,与后天所受的教育毫无关系。

一个人天性就不嫉妒不羡慕他人,正常人因为攀比和在意他人的看法而不断内耗的事情在他的身上就不会发生。如果天性还不容易记恨他人,那么他一生基本上都不会有怀恨在心和长久的郁郁不平的体验。所以,我大多数时候都很容易平静下来,心无旁骛地看书和学习。在高中时代,我就因为自己的专注力和高效率而受到同学们的另眼相看,在学业上也占有很大的优势。

但与阿斯伯格症患者很难维系亲密关系这一点不同的是,我关爱他人和表达爱意的能力很强,我身边的人感受到的是一个很温暖和灵活的我。我的父母、伴侣、孩子、亲人、老师、同学、挚友,很少有人觉得我不擅长表达情感,他们通常都认为我幽默有趣,待人和善,恪尽职守。我一生都在避免过多的社交和人际冲突,所以总是极力避免麻烦和伤害他人,对弱者始终抱持同情心。这也在冥冥之中注定了我最终选择了将为他人解除痛苦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

无论是不是高功能自闭症患者,我都不得不承认自己在社交上是很不主动,很不积极的。也欠缺正常人所具备的社交能力,的确存在社交缺陷,但我无意去改变它。这种内倾性特征可以为我的一生节约下大量宝贵的时间,让我能够更加心无旁骛的从事我所热爱的研究。如果一种缺陷并不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反而能让人更专注于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提升他的幸福感,那反而是一件好事。

我希望未来的5年,我能够不被过多的打扰。总是有些读者朋友想与我交往,我都婉拒了。我也不喜欢自己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最初我写作的目的纯粹是为给自己正在服务的对象统一的做点科普,节约自己的时间,免得一一回复他们,但慢慢的就发展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我。关注我的人中,又总有一些人在吃到鸡蛋后,老想看看下蛋的母鸡。作为那只下蛋的母鸡,我天生的不喜欢社交,而且每天还有很多文献要看,有很多题要刷,很多事情要做,分身乏术,所以只能闭门谢客。

谢谢大家的关注,让我们相见不如怀念,相忘于江湖吧!

重新习惯每日泡在图书馆的生活

不知从何时起,生活就改变了它原来的轨迹,越来越多的琐碎事情需要处理,时间被切割成无数的碎片,这导致我到图书馆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疫情发生后,图书馆改成了预约制,门口设置的防疫岗哨让人望而却步,好几年我都不大愿意去图书馆。

但现在一切正在逐渐回归常态,我也在重新习惯每日泡在图书馆里的生活。我把工作集中在上午处理,做完每天的工作后,就骑着一辆共享单车,晃悠晃悠地来到图书馆,呆上半天,看看书,做做题,发发呆。暮色降临时,从图书馆出来,步行穿过紫竹院公园回家,一天的阅读和锻炼完成了。假如我热爱的不是现在的这种生活,而是斗鸡走狗,以我这种随性的态度,我想我会是个二流子。

我打算等天气再暖和点,可以垦地种菜时,每周去香山脚下两三次,种种菜,散散心,看看野外的风景,感受季节的变化。我是一个散漫的人,不喜欢被约束,懒得去折腾职称,不在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把毁谤和赞誉均当作耳边风,所以没啥思想负担。

我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也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不紧不慢地朝前走,走到哪儿算哪儿。多年前我就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学习刘伶那种“死便埋我”的态度,随时死都能接受。有朝一日死了,这具臭皮囊就任人拉走,把衣服扒光,泡上福尔马林液,赤条条地展示在一群医学生眼前,供他们解剖,做医学教学或研究用,让这臭皮囊物尽其用。人这样过一生其实特别轻松自在,只是好多人不敢这么干。

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规定我们一定要拥有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才能活着,也没有固定的人生公式要我们遵守,内心强大点,外界的各种声音都可充耳不闻。身份和地位更像是人类作茧自缚时的那层茧,把人牢牢束缚住,让人一辈子不得自由。

放弃这些能让人更自在的活着,但太多人迷恋那点甜头,不舍得放弃。人若太迷恋声名财色,就宛如在刀刃上舔蜜,虽然有甜头可尝,但却随时有割舌之忧。这话不是我的原创,是佛陀最先说的,我只是把它翻译成白话文了。

我的人际关系已经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没有酒肉朋友,没有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社交活动。人世间的繁华我在青少年时期也曾去体验过,似乎没多大意思,所以现在并不留恋它。唯一值得在乎的是人和人之间的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我与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都尽可能相亲相爱。

经这样处理过的人生,免不了要比一般人多出许多空闲时间来,找来找去,唯有在图书馆里打发这些过剩的时间才是最适合我自己的。呆在图书馆里,冬暖夏凉,开支小,心安宁,还能与许多有趣的人通过文字不受时空限制的对话,这也算得上一种舒适的生活方式。

也许是年龄越来越大,折腾不动了,我如今不喜欢频繁变动的人生,对生活没有太高的期望,只盼望能混个温饱,过着平凡的日子。大悲大喜太耗心神,接纳平淡,享受没有波澜的生活,做点自己喜欢的工作,混吃等死也不错。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偶尔还能造福别人,那当然更好。

72岁的舅舅依然是个快乐的热血青年

大年初二,我骑着一辆自行车,穿着一双布鞋,走亲访友。我这身打扮在北京不算什么,但是在老家农村,却土得掉渣。一路上再没有第二个人骑自行车拜年,乡间马路上挤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轿车和摩托车,交通堵塞程度就像上下班高峰期的北京城。

天空还是那样的天空,田野也还是那样的田野,我的老家湖北号称“鱼米之乡”,江河与湖泊之多,在全国恐怕都要名列前茅。我是一个还停留在三十年前的人,喜欢的仍然是三十年前的简单生活,有一辆自行车代步足矣。我在家乡的旷野上,重温少年时的种种滋味,只是人间变化太大,很多东西已经回不去了。我就像三十年前的老物件一样,陈旧而又另类。

家乡的许多风俗都变了,我没法再像以前那样在外婆家赖着不走,一住就是几天几夜。我的老家有句正月留客的俗话“拜年客,三夜歇(外出拜年访亲的客人要留在主人家住三夜的意思)”,虽然以前也不太可能真的在亲戚家住三夜,但是在外婆和舅舅家,最少还是会住一个晚上的。外甥狗,外甥狗,来了就不肯走,此言非虚也。

小时候的日子过得很慢,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十,基本上都是在亲戚家拜年和留宿。大人们围在篝火边拉家常,孩子们漫山遍野地疯玩。如今,一二十家亲戚的年,都浓缩在大年初二一天拜完。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亲情早已流于形式。

但到了舅舅、姨和姑姑家,我还是和在别的亲戚家不完全一样,即便再怎么赶时间,我也要坐下来,耐心地听他们唠叨一阵子。我的舅舅今年72岁了,最小的姨也快70了,姑姑年过80。姑姑老了后,脑子变得不太好用了,记忆力严重衰退,总在重复着问同一个问题。舅舅和小姨则丝毫看不出衰老的迹象,舅舅甚至还在外打工,顶得上一个壮劳力。

舅舅看到我来了很高兴,张罗着要给我做饭,被我婉拒了。但我还是乐意陪着舅舅聊天,听舅舅诉说他这一年的收获。舅舅说去年他和表弟两个人的年收入有一二十万,他几年前盖了一栋楼房,因为没钱,所以盖完后没有立即装修,这几年每年装修一两间房,现在全栋装修得差不得了。舅舅一定要领着我参观他的每个房间,一处处地指给我看,告诉我这些房间为什么要这样装修,装修完做什么用。

我的长辈们在我面前都是话痨,姑姑、姑父、舅舅、姨、姨父、叔叔和父亲都如此。我奶奶在世时,更是喜欢在我面前唠叨个没完。大概是因为我有耐心听他们唠叨,能扮演好一个微笑的倾听者的角色,不爱插话。这样的一个晚辈很能激发起长辈们的表达欲,不信你回家试试。

所有的长辈中,我觉得最亲切的是我的舅舅和小姨,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感染力实在太强了。72岁的舅舅讲起话来,声若洪钟,依然充满了激情。对新的一年,他还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和规划,仿佛他自己还是青壮年一样,对未来无所畏惧,他滔滔不绝地跟我讲他的新年规划。他对我说,远伢,明年初二你再来的时候,舅舅这房子又要变个样了。很难想象,一个72岁的农村老人依然这么有活力和信心,仍然在努力工作赚钱,不断地翻新自己的“窝”。

我的舅舅总保持着满脸幸福而又憨厚的笑容,实际上,在亲戚们看来,舅舅这一辈子过得实在是苦不堪言。舅妈病了一辈子,舅舅照顾了她一辈子。舅舅结婚时,舅妈就是一个病秧子,家里人反对他娶舅妈。无奈舅舅是个情种,对舅妈一往情深,并不在乎她体弱多病,许诺要娶她为妻,照顾她一辈子。这个诺言他是一点折扣都没打的遵守了,舅舅这一生从未嫌弃过体弱多病的舅妈。

舅妈临终前对舅舅说,若有来世,还愿意嫁给舅舅。舅妈去世后,表弟又在生病,表弟媳不堪其苦,离婚走了,舅舅又承担起了照顾儿子和孙子的责任。舅舅从成年后,就一直在照顾家里的病秧子们。但他似乎有挥霍不尽的热情和精力,从不闲着,也不发愁,他能在这样的人生中保持积极乐观真是太不容易了。他总是特别容易满足,即便生活如此坎坷,还是很难听到他有怨言。

在我父亲和姨父们看来,舅舅简直就是个无脑的盲目乐观主义者,但我是知道的,这种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是多么宝贵的品质。一个人要有无量的福报,才能拥有这样的天性。有条件的快乐都算不上真正的快乐,只有无条件的快乐才是无价之宝,生活的风浪是摧毁不了一个这样的乐观主义者的。

小姨父对我说,远伢,你舅这辈子过得真苦,72岁了还不能享清福,依然要在外打工。我不同意小姨父的这一看法,我很羡慕舅舅的状态,如果我到了72岁还能像舅舅那样充满了活力,能精力旺盛的工作,我会非常满足。我从不觉得退休享清福是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人来世上一趟不容易,不能白瞎了这一生的光阴。古话说,见舅如见娘,我的血管里流淌的血液和我舅舅同出一脉,所以我理解舅舅。

在我看来,生活有困难算不得苦,一个人丧失了活力那才真叫苦。我当着舅舅的面,赞叹他现在的精神状态,并表示自己也希望晚年时和舅舅一样,仍然能够活得很有力量,很有价值。舅舅听我这个做外甥的拍的一顿马屁后,大有知遇之感,更加觉得我真是他的知心人。外甥懂舅舅,在情在理。

我娘姐妹四个,加上舅舅,一共兄弟姐妹五个,除了大姨沉默寡言点外,其他四个性格都极为相似。他们都憨厚勤劳,活泼幽默,积极乐观,总是充满了活力。而且统一的都是大嗓门,和他们在一起,总是能听见他们爽朗的笑声,他们似乎每一个细胞都是欢乐的。我不免更偏爱我妈一些,我妈一辈子都天真烂漫,毫无心机,慈爱宽厚,极有同情心,诚实本分,从不自欺欺人,总是能毫不犹豫地帮助他人

我这一生最大的福气就是继承了我母系家族的这一无条件快乐的基因,母亲去世后,不管我经历过多少的不快,到我舅舅或姨那里走一趟,听着他们爽朗的大笑声,我的心情都会格外开朗。他们会以欢快的笑声让你知道,人世间的一切烦恼都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正月初二,我在舅舅家听72岁的他满心喜悦地绘制今年的新蓝图,大受感染。正月初三,年近70的小姨带着全家八口,浩浩荡荡地到我家里拜年,点名要我掌勺备餐。小姨说,远伢,小姨一知道你在老家,就啥都没想,一定要全家来你家团聚。小姨说,远伢,小姨一知道你在老家,就啥都没想,一定要全家来你家团聚。她那爽朗的大笑声,和她一家老小活力满满的嬉闹,让我仿佛又看到了母亲在世时的一切。我娘虽已不在世,但是她的兄弟姐妹们还在这世间,他们身上处处都有母亲的影子,对我来说,这样的亲情是世上最温馨最幸福的东西。

母亲的兄弟姐妹都是那种表达爱时毫不吝啬的人,真诚而又直接。你被他们喜爱时,他们会发自内心地赞美你,充满热情地表达他们对你的欢喜,不惜一切代价的保护你。他们不但会说各种甜言蜜语,还毫不吝啬地付出一切,从不挖苦和贬低你,也不会因为你有疾病或缺陷而嫌弃你。这一家风被他们的后代们沿袭下来了,绵绵不绝地为他们的一生输送无尽的幸福和快乐。

和他们在一起时,我总是满脸堆欢,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喜悦的。因为我能感知到他们是多么真挚的爱我,我同样真挚的爱他们。一个被人悦纳过的人,发自本能的悦纳自己和这世间的一切众生。从小到大,我被我的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姨、姨父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赞美过,他们的甜言蜜语堪称人世间一绝,我愿意称之为花式赞美。虽然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表达爱时,个个堪称文字语言和肢体语言大师。

爱是人的力量之源,是爱让人不知疲倦,也是爱让人不知老之将至。因为爱,我愿意一直相信,生命是美好的,人世间也是美好的,即便一切都不够完美,但还是足够美好。

给各位读者、病友和亲友们拜年了

今天是龙年的大年初一,我在这里给多年来一直支持我的读者、病友和亲友们拜年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新的一年总是会给人带来许多新的希望,在希望的指引下,我们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常常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说,今年,我们一起努力,把今年度过去,明年我们再来规划如何把明年度过去。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又要在一起努力地把这新的一年度过去。不管过去我们遭遇过多少挫败和痛苦,我都希望大家能够坚强、乐观地去迎接这新的一年,把这一年过好。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人的身心健康问题的研究者,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帮助一些与疾病和死神作斗争的朋友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我也希望所有身心尚健康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保持健康的状态,珍惜您们拥有的这最珍贵的财富。

在新的一年里,我会努力坚持每天都学习和写作,继续在健康领域深耕细作,提高自己的水平,以对得住病友们对我的信托。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敢放纵自己,不敢懈怠,努力做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只是因为我深知人的惰性是多么的可怕,一旦纵容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形成了懒惰的不良习惯,这一生就可能会一事无成。我不是一个天分很高的人,只能以勤补拙,我知道以自己这样的天资,唯有坚持日拱一卒,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对得住大家对我的信赖。

我们的职责是缓解他人的身心之苦,为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这样的一份职责给我带来了许多愉快的人生体验,当我们让那些愁眉苦脸的病人的痛苦缓解时,我们从他们和他们的亲人的欣喜中得到了莫大的肯定和安慰。但有太多的身心之疾十分顽固,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所以也有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带着歉意,向人表达我们的无能为力。这是一份永无完美之日的事业,但“止于至善”却是我们追逐的目标,唯有勤于学习才能使我们无限地趋近于这个目标。

年过四旬之后,我越来越意识到,我从事的研究是重要的,因为它能给人带来福祉。所以如今我在继续深入且系统地学习和研究的同时,也在有意识的培养后继之人。要想培养出对身心健康问题感兴趣,有坚定的意志和平和的内心,没有门户之见,广学博究,能将人类身心健康领域的各个分支融于一炉的后继之人,需要花费很多心血。但不管花费多少心血,我都会努力去栽培这样的后继之人。

古人云,疾病常有,良医不常有。我们人类虽然能上天揽月,也能下到海底深处去探索,但在健康事业上,却还有太多的解决不了的医学难题。但医学总是在不断地进步,能够在医学进步的路上,做出一些贡献,无论是于人还是于己,都是一件善莫大焉的事情。新的一年,我愿与所有同仁和同号,继续在推动医学进步的路上前行!

在宽恕与感恩中作别2023年

农历2023年最后一天,我在老家的院子里坐着,冬日暖阳照在身上,舒适得很。对一个中国人来说,过完了今天,2023年才算过完了。

此刻,我的内心安宁自在。这一年的工作结束得不算太坏,在岁末最后的这几天,两个生命垂危的重病号被我抢救过来了。他们的家人因此而不必在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里,沉浸在痛苦之中。这让我的心情很愉悦,人到中年,我更希望自己是“问题解决者”,而不是“麻烦制造者”。

早饭后,我和一起长大的邻居互为帮手贴春联,就像小时候,我们的父亲经常互为帮手一样。从我出生到现在,我们两家一直都是邻居,两家人从未红过脸。这种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正在代代相传。虽然我们都长期在外工作,但逢年过节,大家回来时还是像小时候一样亲热。

我喜欢这样的关系,简单、朴素、平等、友善,大家都很宽厚,互相信任、支持和帮助,左邻右舍宛如一个大家庭。我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成年后就很宽容,待人很和善——虽然偶尔因为自己生病或工作太忙不可避免地疏忽过少数人的请求,但绝大多数时候都做到了以善待人,乐于助人。农村这个环境让我们习惯了把人往好处想,不爱计较他人的过失。

和小时候最大的不同是,如今的我们需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这个责任既包括自己小家庭的责任,也包括大家庭的责任。中年人是社会和家庭的中流砥柱,如果我们躲避责任,许多事情将无法解决。春节对我们来说,除了团聚,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回来解决许多问题。房子需要检修,老人需要照顾,困难的亲戚需要帮扶,许多重要的事情都会在这几天解决掉。

少年时我的梦想是改变世界的运行规则,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一些。但中年后我意识到,比改变外在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内心,如果我们的内心始终不能平和与安宁,世界再怎么美好,我们也感知不到。与人和平共处,互亲互爱,在保持好边界的同时,适度帮扶弱者,将自己的财富适度的进行二次分配,帮助一些困难的亲友渡过难关。这些不但能够帮助别人,也能增进自己的幸福感,付出比索取让人更快乐,尤其是当我们的付出能够帮助他人走出困境时。

这一年我又多学了不少东西,打开了更多疾病的大门。对部分疾病的疗效较以前有所提高,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解脱痛苦。让我特别高兴的是,2023年11月份我去广东时,见到了我的大学同学,得悉他的弟弟小时候发烧后留下顽固的后遗症,损伤了神经系统,三十多年过去,仍然无法痊愈,我自告奋勇地要求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竟然取得了令人意外的疗效。

这个同学是我的至交好友,我在大学期间生活无着时,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终于有机会回报他一次,用实际的行动去表达了我的感恩。我也正在帮助一个很友好的渐冻症病友控制他的病情,取得了一点疗效,也回报了他此前对我的帮助。人在能够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时候,总是喜悦的。

父亲的发小的两个儿子也正在饱受中风后遗症折磨,父亲要求我无偿地帮助他们,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来是因为我对解决他们的问题有信心,二来我也希望让父亲可以回报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在感恩他人的路上,我们永远不应止步,人和人之间的情谊是无价的。

这一年过去了,这一年经历的所有的痛苦和悲伤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淡化。我很善于忘记任何人对我的伤害,同时也希望自己不经意间的一些误伤行为能得到他人的宽恕。人生在世,很难事事如意,但我最大的希望是不自伤,也不伤害他人。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如果我能够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我都愿意去帮助。有些问题是我解决不了的,我就实事求是地告知他人,既不勉强自己,也不欺骗别人。

我愿意心平气和地结束这一年,迎接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的每一天,都尽量保持这样心平气和的状态。我也祈愿每个人都能心平气和地度过自己人生的每一天,在我看来,这比赚多少钱,捞多少权都更有意义。如果我们能够如此生活,我们每天都能像过节一样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