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源性咳嗽的中医治疗验方6则

喉源性咳嗽是以阵发性咽喉奇痒、干咳连连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临床多发病。8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耳鼻喉科老中医干祖望在《中医喉科学》中首先提出了这一病名,并对这一疾病的特征做了详细的描述。本病常见表现为咽痒如有蚂蚁在里爬行、有异物痰阻咽喉不适感,会经常出现阵发性咳嗽。咽痒为主要症状,且咽痒呈阵发性,多干咳无痰。不痒不咳,患者经常需要轻咳几声清清嗓子,以减轻咽痒。此类患者咳的起点在声门以上,咳嗽呈阵发性,严重时咳嗽呈痉挛状,咳嗽后可吐出少量白黏痰。这种咳嗽与笔者之前撰文介绍过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虽同为常见的慢性咳嗽,但二者病因不同。

现代医学生物学研究表明,这一疾病可能与患者支气管细胞表面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患者上呼吸道中黏液增多所致。病程较长的患者咽黏膜会表现慢性充血的状态,咽反射敏感,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根据不同学者的治疗经验,本病中医治疗可用如下验方:

1.止嗽散合射干麻黄汤加减(林拥军经验方)

紫菀6g,百部6g,荆芥6g,桔梗3g,陈皮3g,白前6g,射干6g,炙麻黄3g,细辛3g,款冬花6g,防风6g,桑叶9g,杏仁3g,牛蒡子6g,薄荷3g(后下),菊花3g(后下)。

适应症:肺气失宣所致的咽喉不利,患者发病突然,咽痒如蚁行,得饮可缓,咳嗽时间较长可致声音嘶哑,检查见咽喉无特殊改变或轻度充血,声带无改变或轻度充血,脉浮,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证属风寒犯肺者,治以疏风宣肺,利咽止嗽。

本方为止嗽散(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组成)与射干麻黄汤(由射干、麻黄、细辛、干姜、半夏、紫苑、百部、五味子、大枣组成)合方加减而成,其中又含有桑杏汤的方意,这三张方子均为历史上较为有名的治疗咳嗽的方剂。慢性喉源性咳嗽最初多由风寒引起,到后期就寒热夹杂,治疗较为复杂,需要寒热并用,所以本方中既有祛除风寒的麻黄、细辛等,又有祛除风热的桑叶、牛蒡、薄荷等,但重点还在对症止咳上。

本方可熬膏用,以10-20倍的量煎药,收汁后加入白蜜收膏,膏稠如川贝枇杷膏即可,用时取10-20ml,直接吞服或以温水化服。

此外,此类喉源性咳嗽的患者多容易在受寒、受热、受风、劳累等情况下复发,平时应注意保暖和保证充足睡眠,季节转换时应注意预防。

2. 肃肺利咽汤(方源《辽宁中医杂志》2016年,43(8))

蝉蜕6g,僵蚕6g,荆芥5g,薄荷(后下)3g,杏仁6g,桔梗3g,浙贝母8g,甘草3g。风热重者,加金银花、连翘;风寒重者,加紫苏叶、防风;咳声嘶哑者,加木蝴蝶;咽痛明显者,加马勃;咽痒明显者,加百部;咽干咽燥者,加沙参、天花粉;咽部充血者,加桃仁、赤芍;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明显者,加丹参;咳痰色黄者,加黄芩;气郁血瘀者,加郁金;肝肾两虚,络闭血瘀者,加土牛膝;肺卫气虚,卫外不固者,加黄芪、白术。

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朱明馨等用上方加减治疗30例风邪犯肺喉源性咳嗽患儿,治愈4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3.9%。

本方属儿科用方,为治疗儿科常见的喉源性咳嗽的方剂,故用量较轻。儿科喉源性咳嗽往往迁延不愈,动辄复发。但随着小儿成长发育,最后有可能自行痊愈。家长除在患儿咳嗽发作期寻求治疗外,平时也要注意照顾好患儿的衣食住行,确保患儿能够得到充足睡眠,寒热适宜。

3.蝉僵止咳汤(方源:《时珍国医国药》2000,11(4):332))

蝉蜕10g,僵蚕10g,百部15g,紫菀15g,杏仁10g,桔梗6g,橘红4g,白前6g,法半夏6g,贝母10g,甘草4g。随症加减:痰黄粘稠者,加芦根15g,黄芩10g,瓜蒌皮10g;咳而吐者,加炙枇杷叶10g,旋复花10g;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者,加北沙参10g,麦冬10g;咽喉黏膜充血而痛者,加金银花10g,玄参10g,射干10g。

每日1剂,水煎服,5日为1疗程。颜冬明等用上方加减治疗112例喉源性咳嗽患者,痊愈78例,显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6%。

本方中的蝉蜕和僵蚕为中医名方升降散中的两味药,都是动物药。蝉蜕有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的作用;僵蚕有化痰散结和息风止痉的作用。二者经常被历代医生合用治疗痉挛性咳嗽,有直接以此二者粉碎制成散剂服用治疗痉挛性咳嗽者。百部、紫菀、杏仁、桔梗、橘红、白前、法半夏、贝母、甘草均为中医常见的化痰止咳药,属类药合用。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兼见症不同,再加用不同有针对性药物,的确为一种不错的组方思路。

4.止嗽散加减(方源《辽宁中医杂志》2004年,31(10):842-843)

紫菀12g,百部10g,桔梗10g,白前10g,陈皮6g,荆芥12g,甘草6g。随症加减:声嘶者,加木蝴蝶、咸竹蜂;咽痒甚者,加防风、僵蚕;咽喉肿痛者,加牛蒡子、岗梅根;咽干者,加沙参、胖大海;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花。

上药加水300ml浸泡20分钟,煎15分钟,取汁150ml,每日1剂,分2次饭后服。陈雪梅等用上方治疗39例喉源性咳嗽患者,治愈3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

本方与第一方颇有相似之处,是在止嗽散(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组成)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但本方所治的对象与第一方不尽相同。本方更适合风寒证者,因为本方偏于祛风散寒,兼祛痰止咳。

5.宣肺利咽止咳方加减(出处《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2):241-242)

麻黄6g,射干10g,蝉蜕8g,桑叶12g,杏仁10g,紫菀12g,桔梗12g,枇杷叶15g,百部15g。随症加减:咽干咽燥明显者,加木蝴蝶、玄参;肺阴虚者,加沙参、麦冬;久咳肺气不足者加人参、麦冬、五味子;咳甚面红,或胸胁胀痛者,加海蛤壳、钩藤、青黛。

每日1剂,水煎服,分2-3次饭温服。另同时口服酮替芬片1毫克,每日2次。唐晓波等用上方加减治疗60例喉源性咳嗽患者,结果痊愈35例,显效22例,总有效率为95%。

这是一种中西医并用的方案,具有更好的对症支持治疗效果。

6.久嗽一服饮(出处:《中医杂志》1998,39(2):82)

紫菀15g,款冬花20g,北杏仁12g,法半夏12g,紫苏叶10g,阿胶10g,乌梅10g,谷芽10g,百部12g,甘草5g,生姜10g。随症加减:咽干痰黄黏稠者,加麦冬12g,黄芩12g,川贝母10g;咽痒甚者,加射干12g,蝉蜕10g;咽喉充血疼痛者,去生姜,加板蓝根15g,牛蒡子10g;口淡,咳嗽欲呕吐者,生姜加至15g。李景昌用上方加减治疗138李喉源性咳嗽患者,结果治愈89例,好转3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2%。

以上方剂,用药大同小异。喉源性咳嗽的治疗,主要还是以对症治疗为主,实际此病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治疗均只是阶段性起作用。因为其根源可能与基因有关,某些基因导致患者支气管细胞表面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的功能发生,这通常是难以逆转的。笔者在临床中见过不少存在慢性喉源性咳嗽家族性发病史者,此病或存在遗传因素。

另据笔者观察,此病医养结合,疗效更好。只要保证了足够的休息时间,可有效的延长患者复发间隔期。一般此类患者咳嗽发作时,小睡一会儿可自行减轻,咳嗽严重时,每晚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咳嗽会显著减轻。连续如此作息一段时间后,咳嗽甚至会彻底消失一段时间。但以后遇劳累和天气变化,还是容易再次复发。所以患者应长期坚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在气候不好的季节尤其如此。

此外,笔者亦曾尝试过用艾灸和热敷膏肓穴与肺俞穴治疗此病,均有一定的效果,所以不一定要全靠内服药。此病病程长,有可能为终生性,患者在治疗此病时,应降低预期,学会与疾病共存。此类疾病多不致癌,不至于影响生命,不能痊愈亦不足为患,患者无需有过大的心理负担。

作者网站:www.zhiyuanzhai.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