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特质和压迫性情绪

春节的时候,在老家,我接触到两个正处于幼儿期的儿童,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比一般孩子更加的情绪化,都很容易陷入暴躁或生闷气的状态,对外界有较强的攻击性。这两个孩子成长的环境我都了解,其实家里人对他们都很好,并没有人伤害他们,他们也没有遭遇重大创伤。但是他们似乎天生就比其他孩子更敏感,同样的一件事情,他们的情绪反应会比正常孩子强烈很多。

我了解这两个孩子直系亲属中的长辈,他们长辈中确实也有情绪化很强的成员,他们比其他孩子情绪强烈的原因似乎与抚养环境的关系不大,更可能是生物遗传所致。他们应该是继承了某种暂时还没有被研究清楚的基因,这些基因导致他们对环境的反应和普通孩子不一样。

我不能确定这些孩子得情绪会否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稳定,但这种观察让我意识到,我既往在某些教科书上看到的0-6岁的成长环境决定一个人的个性特征的观点有些站不住脚。这两个孩子都有同胞姐妹,他们的同胞姐妹和他们有着同样的成长环境,可是他们的表现和这两个孩子并不一样。

人群中有一部分人天生的具有高敏感特质,他们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强度远远超过普通人,这使得他们很难适应主要由普通人组成的社会环境,从长远来看,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婚恋、就业和未来的家庭与亲子关系。我能看到这两个孩子经常陷入压迫性情绪之中,他们有时会处于一种极端悲伤的状态,有时会处于一种焦虑和抑郁的状态,经常对外表现得很愤怒。

他们的这些情绪使得他们与周边人群冲突频频,这导致他们自己以及他们身边的亲密家人们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人际关系很难维系好。这些孩子从小就处于一种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和困惑的状态,其他人无法理解他们的感受,他们也无法理解其他人的感受,所以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

由于我自己对精神医学的关注,自媒体也经常会推送一些认知与行为不太正常的人的报道给我,我在春节期间也看到了另外的一些人的人生经历,他们中的部分人在出生后便被送养,未受到亲生父母的影响,收养他们的家庭给予他们很多爱,但最终他们的表现却与他们的亲生父母非常相似,完全不像他们的养父母。这种现象说明,基因可能比后天教育更能决定一个人的极端性格。

比如,有一个亲生父亲(其父相当极端)多年前就已自杀身亡的女孩,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养,成人后她的各种表现都与自己的父亲很相似。养父母非常爱她,但最终这个女孩杀了养父母一家后,自己自杀了。

另外我也在一些情感频道看到,有一些明显的存在人格障碍或情感障碍的老年人一生都处在情绪和情感紊乱的状态之中,感情和婚姻屡次以破裂告终,老年时孤苦无依,命运坎坷得很。

实际上这些具有高敏感特质的人最终大多会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躁郁症以及各种人格障碍等,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远远超过应有的强度。部分具有高敏感特质的人能够在某个年龄段意识到自己存在问题,另一些人则可能毕生都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在他们看来,他们与外界的冲突是由他人引起的,而非他们自己引起的。

具有高敏感特质的人特别难被这个社会上的普通人理解,但如果普通人真的想去理解他们,其实也不困难。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把我们自己所有的感受和情绪反应加强若干倍会是一种什么情景,我们便能理解这些高敏感人士的感受。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均处于一种可控状态,高敏感人士的喜怒哀乐则因为太过强烈而经常处于失控状态。

普通人也会有经历情绪失控的时候,比如我们的至亲丧亡或我们遭遇失恋时,我们的悲痛也会非常深切。或我们遭遇刑事官司,有可能被捕入狱时我们也会很焦虑。高敏感人士则经常处于这样的创伤和应激状态,所以他们活得非常辛苦。实际上高敏感人士比普通人入狱的可能性也大很多,激情犯罪的大多是高敏感人士。

我们大多数人都很难想象,如果我们毕生都沉浸在丧亲之痛、失恋之痛或遭遇牢狱之灾的威胁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一些高敏感人士的一生中的大多数时候是深陷在这样的痛苦之中,所以他们长期处在抑郁、焦虑、恐惧等压迫性情绪之中。

过去心理学界普遍的认为,这些高敏感人士是在童年遭受过虐待所致,甚至还把人罹患精神疾病的原因都归结于原生家庭对他们的伤害。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有的人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有的人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但我们只要细心地观察我们身边的人,我们便很难完全认同这样的观点。虽然高敏感且存在压迫性情绪的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暂无确切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低于15%。所以我们每个人只要留心观察,几乎都能在我们身边观察到为数众多的高敏感且有压迫性情绪的人,只是我们通常都很容易用“脾气不好”来形容他们,并未试图去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中的许多人成长环境和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他们之所以会“脾气不好”,可能根源在于他们继承的基因很特殊。

我接触到的一位具有高敏感特质的女性心理疾病患者,她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姐妹俩在同样的家庭中成长,父母对他们的爱并无二致,但是他们的性格却迥然不同。姐姐一生都为压迫性情绪折磨,而妹妹则特别乐观和开朗。这位患者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与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不相干,从她记事开始,她便不容易被取悦,而是更容易被激惹,从小就经常生闷气和发脾气,她的敏感完全是天生的。她为此而非常烦恼,但却无法摆脱自己的这种本能反应。

另一种说法认为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压力的减轻可以使得这些高敏感人士的压迫性情绪减轻,这与我自己接触到的实际情况也不完全相符。笔者接触到的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很好的高敏感人士,其压迫性情绪反而更严重。一些女士很容易沉湎在自己会被丈夫抛弃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之中,当其丈夫事业蒸蒸日上时,她们的这种恐惧非但不能减轻,反而日益加重,因为她们觉得自己越来越难与其丈夫旗鼓相当了。

部分高敏感人士随着年龄的增长,压迫性情绪的症状会减轻,但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高敏感人士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不再焦虑、抑郁、躁狂和恐惧。笔者前不久接触到一个高龄抑郁症患者的74岁的丈夫,他陪伴自己的妻子一生,到了晚年,他的妻子依然深受压迫性情绪影响,需要入住精神科治疗。她经常暴怒,无法自控地挖苦和攻击陪伴和照顾了她一辈子的丈夫。这位老年患属被自己的妻子折磨得非常痛苦,在与笔者交谈的过程中甚至几度痛哭失声。

高敏感人士处于压迫性情绪之下,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宣泄给家人,给他们造成很大的伤害。大多数高敏感人士自己能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的情绪宣泄完后,他们会处于极度羞愧与自责的状态之中,但是却又不敢表达,因为他们存在叙情障碍,拙于与人进行开诚布公的沟通。

那么所有的具备高敏感特质的人都是天生的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在这波新冠疫情中,许多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后,个性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些过去开朗乐观的人,变得敏感多疑、悲观消极,因为病毒攻击了他们的神经系统。另外,脑卒中患者被抢救过来后,有许多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也变得格外敏感,并深陷在压迫性情绪之中。实际上,这类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不但可以改善抑郁和焦虑的情绪,也能改善他们的躯体症状。

一些重大的人生变故也会将一个原本情绪稳定的人改变成一个过度敏感和神经质的人,比如一些在战场上见到了大量真实的血腥画面的退伍军人们会出现创伤综合征,他们高敏感且神经质,对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不再信任,日常生活中很有攻击性。经历过地震、海啸、恐怖袭击、强奸或多位重要亲人因意外(比如煤气中毒、车祸、刑事案件)离世的人,也会变得比过去敏感和脆弱很多,并且他们的后代也可能继承他们的这种高敏感特质。

这使得我们有理由推测,那些先天就存在高敏感基因的人的祖先极有可能遭遇过重大不幸,这种不幸导致他们发生了表观遗传改变,他们又把自己的这种高敏感特质遗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了。

迄今为止,人类在精神医学上的成就还是微不足道的,大多数精神疾病的疗效都不太好,具有高敏感特质并经常受压迫性情绪影响的人很难依靠医药彻底摆脱他们的痛苦——但也有许多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法能减轻他们的痛苦。训练他们承受痛苦的能力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关键,促进社会各界(尤其是他们的家人)加深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也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辩证行为疗法(正念疗法)是目前较为流行且有一定效果的疗法,这种疗法的源头是佛教禅宗的一些修行方法和理念。

我接触了许多这样的高敏感人士,越来越意识到,越早训练他们承受痛苦的技巧,对他们的一生越有利。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掌握这些承受痛苦的技巧且能对患者进行有效培训的治疗师非常少。高敏感且遭受压迫性情绪影响者的一生注定了无法像正常人一样顺利地度过,他们的痛苦总是比其他人更深切,他们对自己所爱之人的感情也比大多数人强烈很多并因此而迫切希望他们所爱之人给予同等浓度的爱,但经常不得不以失落告终,因为那样的爱对普通人来说太过夸张。当他们感到空虚时,他们也会比常人偶尔的百无聊赖的心情要强烈许多,所以他们大多缺乏价值感,经常了无生趣。

他们通常对人爱恨交加,且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影响而产生非黑即白的认知,一旦压迫性情绪让他们无法控制自己,他们便容易歇斯底里。这让他们很难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他们从记事开始,可能就在不断地感受到自己被排斥和嫌弃,这使得他们对任何一段关系都缺乏牢固的信心。

促进这类患者对自我的认知,训练他们承受痛苦的技巧,提高他们耐受痛苦的能力,同时促进社会对此类患者的包容、接纳和关爱,对改善他们和他们家人的生活都很有帮助。

治疗高龄患者感染后肠梗阻的经验

程某,男,84岁,2024年1月31日因为新冠感染和社区获得性肺炎后出现严重便秘在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住院号:02434411),患者既往存在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和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并做过心脏支架。住院5天,经灌肠导泻等治疗后,便秘日益严重,被该院诊断为肠梗阻。因医疗条件所限,患者转院至浙江省第一医院继续治疗,用西医常规的通便治疗,效果甚差。

2024年2月7日,患者家属远程求助于笔者,希望笔者从中医角度给予一些建议。患者当时已经有九天不能正常排便,腹部膨胀如鼓,偶尔能放屁,所以这应该属于不完全性肠梗阻,尚可用内服药治疗。但考虑到患者高龄,且基础疾病多,用药要特别谨慎,过与不及均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所以笔者建议患者家属先试用安全性较高的增液汤加味。

方如下:玄参30g,生地24g,麦冬24g,当归12g,白芍12g,肉苁蓉60g,火麻仁30g,芒硝20g(分二次冲服),厚朴15g,木香10g。3剂,另嘱患者家属单独购买生大黄50g,如果用上方无效,煎第二付药时可加入大黄10-20g。

先以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第一次服药后观察八小时,如无大便,则将剩下的药服用完。患者2月7日10点半开始服药,11点半左右患者家属反馈,患者开始出现难受的症状。笔者告诉患者家属这种有通便作用的药服用后是会难受一阵子的,继续观察就好。

13点半左右,患者排出大便,大便量不多,溏稀,但排气显著增多。患者腹部依然膨大如鼓,既有宿便,亦有肠积气。患者家属希望加大力度,治疗得更快一点。笔者遂嘱其在煎第二付药时,加入生大黄10g,枳实10g。加入上二味后,又服用了1剂,患者排出大量大便,排气也增多,腹胀显著减轻。因为便秘日久,排出的大便色黑,经查,存在消化道出血,遂予以止血治疗。

服用完第二剂药,患者家属请笔者给出进一步的治疗方案,笔者建议不要再服用汤方,改为用木香顺气丸善后。如果后续患者依然大便不易排出,可服用一些益生菌调理,不用再服用导泻药。患者家属遵照此方案给老人继续服药,老人肠积气进一步改善,基本恢复正常。

为什么对这种老年患者不能用峻猛的泻下药呢?因为老人身体弱,若用药力度过大,极容易过犹不及,导致老人腹泻不止,身体更虚弱。增液承气汤加减,正适合这样的老年人。老年人肠蠕动差,同时又气血不足,增液承气汤加白芍、当归、肉苁蓉等,既可帮助老人改善便秘的症状,又能起到补益作用。治疗这样的老人,要既有效又安全,就必须得攻补兼施,并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

柴胡陷胸汤的适应症

柴胡陷胸汤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组成为:柴胡1钱(3g),姜半夏3钱(9g),小川黄连4分(2.4g),苦桔梗1钱(3g),黄芩1钱5分(4.5g),瓜蒌仁5钱(15g),小枳实1钱5分(4.5g),生姜汁4滴(分2次冲服)。以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本方有和解清热,涤痰宽胸的作用,主治邪陷少阳,痰热结胸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痞满,按之疼痛,呕恶不食,口苦且黏,目眩,或咳嗽痰稠,苔黄腻,脉弦滑数。现多以此方治疗胸膜炎、胆结石、心绞痛、反流性食管炎、胸腔积液(胸水)等疾病。

柴胡陷胸汤是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合方的加减方,所以它既有小柴胡汤的功效,又有小陷胸汤的功效。小柴胡汤是治疗往外寒热、口苦目眩的少阳证的代表方,小陷胸汤是治疗心下痞满的结胸证的代表方,二者合用,就能治疗既有往来寒热、口苦目眩的少阳证,又有心下痞满的痰热结胸证。

上述症候是一种多发性的病理性现象,消化道疾病中的反流性食管炎、胃炎、胆囊炎、胆结石,呼吸道疾病的胸膜炎、胸间皮瘤、晚期肺癌,循环系统的心绞痛等均可能出现上述症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只要患者症状与柴胡陷胸汤证相符合,均可以柴胡陷胸汤治疗。

患者若兼见便秘,可在上方基础上加肉苁蓉、大黄、火麻仁等;胸腔积液患者,可酌加葶苈子、桑白皮、茯苓、猪苓、车前子、怀牛膝、冬瓜仁等;心绞痛患者,可加桂枝、薤白、丹参、檀香等;反流性食管炎或胃炎患者,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加竹茹、胆南星、橘红、代赭石、旋复花、枇杷叶等;心下疼痛严重者,可酌加元胡、五灵脂、蒲黄等。

治水肿的“疏风利水汤”

“疏风利水汤”出自《医方新解》,该方组成为:浮萍9g,紫苏9g,桑白皮12g,益母草30g,车前子12g,白茅根30g,金银花18g,连翘18g,甘草6g。用法为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疏风利水汤有疏风宣肺,清热利水的功效,主治风水病,症见畏寒、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自汗出、无大热者;或肺热咳嗽及有风团块。现代多以本方治疗肾炎水肿、胸膜炎、胸腔积液(胸水)、荨麻疹、肺炎。

本方既有疏风解表作用,又有利尿消肿作用,所以本方的适应症为既有表证,又有水肿问题的“风水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风水病”患者多存在感染问题,所以有畏寒、恶风、脉浮等症状。

本方中的紫苏、浮萍、金银花、连翘均为解表药,解决的就是患者的表证。浮萍、金银花、连翘、桑白皮、益母草、车前子、白茅根等又均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解决的是患者存在的水肿问题。甘草调和诸药。所以合而用之,就有解表和利尿作用,通过解表和利尿,能缓解患者的“风水病”。只要契合这一病机,不管患者的疾病在现代医学中属于何种疾病,均可用本方“异病同治”。

给各位读者、病友和亲友们拜年了

今天是龙年的大年初一,我在这里给多年来一直支持我的读者、病友和亲友们拜年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新的一年总是会给人带来许多新的希望,在希望的指引下,我们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常常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说,今年,我们一起努力,把今年度过去,明年我们再来规划如何把明年度过去。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又要在一起努力地把这新的一年度过去。不管过去我们遭遇过多少挫败和痛苦,我都希望大家能够坚强、乐观地去迎接这新的一年,把这一年过好。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人的身心健康问题的研究者,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帮助一些与疾病和死神作斗争的朋友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我也希望所有身心尚健康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保持健康的状态,珍惜您们拥有的这最珍贵的财富。

在新的一年里,我会努力坚持每天都学习和写作,继续在健康领域深耕细作,提高自己的水平,以对得住病友们对我的信托。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敢放纵自己,不敢懈怠,努力做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只是因为我深知人的惰性是多么的可怕,一旦纵容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形成了懒惰的不良习惯,这一生就可能会一事无成。我不是一个天分很高的人,只能以勤补拙,我知道以自己这样的天资,唯有坚持日拱一卒,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对得住大家对我的信赖。

我们的职责是缓解他人的身心之苦,为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这样的一份职责给我带来了许多愉快的人生体验,当我们让那些愁眉苦脸的病人的痛苦缓解时,我们从他们和他们的亲人的欣喜中得到了莫大的肯定和安慰。但有太多的身心之疾十分顽固,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所以也有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带着歉意,向人表达我们的无能为力。这是一份永无完美之日的事业,但“止于至善”却是我们追逐的目标,唯有勤于学习才能使我们无限地趋近于这个目标。

年过四旬之后,我越来越意识到,我从事的研究是重要的,因为它能给人带来福祉。所以如今我在继续深入且系统地学习和研究的同时,也在有意识的培养后继之人。要想培养出对身心健康问题感兴趣,有坚定的意志和平和的内心,没有门户之见,广学博究,能将人类身心健康领域的各个分支融于一炉的后继之人,需要花费很多心血。但不管花费多少心血,我都会努力去栽培这样的后继之人。

古人云,疾病常有,良医不常有。我们人类虽然能上天揽月,也能下到海底深处去探索,但在健康事业上,却还有太多的解决不了的医学难题。但医学总是在不断地进步,能够在医学进步的路上,做出一些贡献,无论是于人还是于己,都是一件善莫大焉的事情。新的一年,我愿与所有同仁和同号,继续在推动医学进步的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