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天命,敬畏天道,持戒而行

转眼间,我离半百之年已经不远了。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中都有已经离世的,也有几个经历了牢狱之灾。我的所闻所见和自己的亲身经历都很丰富了,大脑在这个年龄还没有明显地退化,所以我们这个年龄段是处在孔子所说的“不惑”和“知天命”的中间状态。“不惑”是指头脑清醒,“知天命”是明白了许多事情不是人力所能支配的,“天命”或曰“宿命”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年轻时,我们是不会相信天命的。那时的我们争强好胜,锐气不可挡,总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一切,所以我们总喜欢形容年轻人是朝气蓬勃的。确实,人的努力可以改变许多东西,整个世界一直都在改变,年轻人在推动世界的变化中发挥的作用最大。但还有很多东西是人的努力无法改变的,这些就是“天命”。

春节在家,我看到了我的一个刚刚出狱的小学同学,和他攀谈了几句。他多年前在外务工,因为我们同村的某个人在外和人产生纠纷,邀请他和我们村另外几个年轻人一起帮他出气,参与了一场斗殴。这场斗殴导致对方中的一个人死了,从此他们几个人或被捕入狱,或亡命天涯,人生都被改写了。

我的这位同学刑期还没满,但是在监狱里被查出肝脏有个巨大肿瘤,做了手术,被保外就医了。她的家中现在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他的父亲前两年因为淋巴瘤去世,他的妻子改嫁他人,母亲带着他的一双儿女在家艰难度日。他的病让这个本已陷入困境中的家庭雪上加霜,他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只是现在他的家人的境况真是很令人同情。

他当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所谓义气会造成另一个人的死亡,假如他知道会有这个结果,他是怎么都不会去为那个同村的村民助拳的,我知道他没有为人杀人的心。身为发小,看到他的母亲和孩子现在如此艰难,我到他家里拜年时给了他们一点钱。古人云,罪不及妻孥,他犯了错,应该伏法受罚,但他的家人是值得同情的。当然,被他们几个打死的那个人的家人更值得同情,更应该被社会救济。

这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这种事看似偶然,背后却也有必然规律。我和他在小学时是同学,知道他天性冲动急躁、易怒好斗,不够理性,很容易被人煽动,也很讲义气。这种性格决定了他这一生是要栽跟头的,他经历了这场人生劫难,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后,性情平和了许多。我在村里的几天,看到他大多数时候一个人默默地在家门口呆着,与以前判若两人。

性格中的任何一个致命的缺陷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就是天命。不到四五十岁,我们不知道冥冥之中,人的命运有定数。到了四五十岁,我们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身边人的经历,是会明白这一点的。我们身边那些早逝的或遭遇重大人生挫折的人,基本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根深蒂固,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就已存在。

我现在经常反思自己的性格中是否也存在致命的弱点,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给社会和他人造成重大危害或伤害,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是否对身体很不利。朝乾夕惕,日三省吾身,不敢活得太过随心所欲,我虽然崇尚自由,但却敬畏天道规则。一个不算太离谱的人,活到中年,内心会生出许多“戒律”来,会经常检讨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人在年轻时,都不免会有许多不够自律的行为,有些行为堪称荒唐和罪过。只要没有太过度,守住了人性的底线,倒也还不至于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小跟头是避免不了的。摔的跟头足够多了,才会生出真正的智慧来,知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性是不那么可靠的,不但别人不可靠,我们自己也不可靠。扪心自问,贪嗔痴慢疑,我们自己可能也都沾了点。若太放纵自己的人性恶,不懂得持戒的重要性,早晚要承受一些代价和痛苦。是否众善奉行姑且不论(毕竟行善也是需要能力的,没那个能力却讲这样的话有自欺欺人之嫌),但诸恶莫作,善待他人,善待世界却是很应该的。任何加之于人的痛苦,都有可能在某个时间点反弹到我们自身上,这个因果律虽不是百分百的成立,在大体上却是不错的。

治疗淋巴瘤患者新冠后因感冒诱发的严重并发症的经验

新冠后,很多人的体质变差,既往有高血压或低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癌症等免疫低下的慢性病患者更是如此。他们在多次感冒后(其中部分患者应该是反复感染新冠),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很多医生不具有处理此类患者的经验。

笔者兹以自己治疗的一例滤泡型淋巴瘤患者何某近期的一些经历为例,阐述一下笔者处置此类病情的思路。何某自2017年12月17日开始,一直由笔者治疗,由于何某个人的坚持,她这些年基本是纯中医治疗。期间笔者劝说其化疗了一两个疗程,但因患者对化疗副作用不耐受而告罢。这些年何某的生活质量较好,身体状况基本正常。

但自第一次感染新冠后,何某的身体状况也不如以前。今年春节,患者因过年和搬家劳累,同时不小心被其他感冒患者传染,出现了剧烈咳嗽的现象,体力迅速下降,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基本上很难正常起居。自行服用止咳药无效,患者住在广西南宁,遂在本地寻找中医治疗其感冒,服药后症状亦不能缓解。后寻求西医治疗,输头孢后,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遍身浮肿,面部肿胀得厉害。头痛、头晕、乏力、虚弱。2024年2月28日,患者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其有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CA125超标,但肝肾功能正常。

至此,患者意识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小感冒,遂远程向笔者求助。问诊得知患者气喘、呼吸困难,胸闷,睡觉只能左侧卧,不能平躺和右侧卧,体表肿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快速增大,尤其是脖子和耳朵后面的淋巴瘤增速更为明显。

患者大小便正常,燥热,盗汗,每天晚上睡觉到三四点钟都会出汗,但又不敢轻易掀被子。患者此前曾自行服用笔者撰文介绍的刘渡舟教授治疗夜咳不止的经验方,略有改善,但效果不明显。胃纳尚可,最难受的几天恶心反胃,近期不再有此现象。口不干,半夜醒来的时候偶尔会感觉眼睛干涩。

这正是许多癌症患者在新冠后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他们的免疫力本就比一般人差,新冠病毒又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免疫系统,他们在再次感冒后,就比以前难治很多。而且,只要未经妥善处置,拖延了几天,很多患者就会出现胸腔积液。去年11月份,笔者的堂兄也是因为出现胸腔积液猝死,笔者一直怀疑他是因为新冠后遗症加重了原有的慢阻肺,由感冒诱发的突发性心肺综合症导致猝死的。

治疗此类患者,不可掉以轻心,南宁本地医生给这位患者治疗时,遵循的是常规的治疗感冒的思路,但无效。西医输入抗生素后,非但无效,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导致患者遍身浮肿。新冠后,对这类免疫能力差的慢病患者的感冒,我们应该警惕一些,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必要时要建议患者做胸部CT检查,排查是否存在胸腔积液。

笔者在看完患者的检查报告,详细问诊后,决定对此患者多种思路并用,既用柴胡桂枝汤解表止汗,又用黄芪防己汤合泻白散加味车前子、怀牛膝、猪苓、益母草、薏苡仁等利水消肿,同时还用麻黄薏苡仁杏仁甘草汤治疗患者的“湿喘”,并用党参、黄精等扶正固本,提升患者的免疫力。

方如下:生黄芪30g,汉防己20g,炒白术20g,茯苓30g,猪苓10g,葶苈子15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牡丹皮10g,党参30g,黄精30g,柴胡10g,黄芩10g,桂枝10g,白芍10g,浮小麦30g,煅牡蛎30g,天花粉10g,炙甘草10g,车前子15g,怀牛膝15g,益母草30g,薏苡仁30g,炙麻黄6g,杏仁6g,紫苏子6g,生姜5片,大枣5个。

患者从2月29日服药至3月3日,咳喘症状有所减轻,不再像之前那样憋气,但盗汗改善不明显。笔者遂嘱其继续服用汤方,同时购买知柏地黄丸一起服用。再服药至3月5日,浮肿完全消失,体力明显恢复,憋喘减轻了许多,也不再盗汗了,但患者自感尚未完全痊愈,因为下蹬时还是感到有些胸闷,于是嘱其效不更方,继续服药数日,观察后续疗效。

新冠后许多人感冒了都不再像以前那么好治疗,感冒后出现胸腔积液是非常常见的情况,患者一旦有胸闷、憋喘、浮肿等现象时,切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再按照普通感冒治疗,否则很容易导致患者因为一场感冒诱发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

治疗此类患者,笔者建议扶正、利水、解表、止咳平喘等思路并用,有些医生以为此类患者较好治疗,喜欢用一些简单的方剂解决问题,结果往往解决不了患者的问题,拖延了数日后,患者的病情就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治了。实际上此类患者,从一开始就不能循常规治疗。

中医治疗白虎风/历节风(痛风)的几张验方

白虎风是中医的一种病名,又名历节风、痛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有专门的《中风历节病脉并治》篇,此病以关节剧痛不可屈伸为主要症状。古人认为此病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痛甚有如虎啮”,故名之为白虎风,或历节风。

《金匮要略》原文:“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名历节”。

《圣济总录》卷十对历节的描述如下:“历节风者,由血气衰弱,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搏,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为历节风也。痛甚则使人短气汗出,肢节不可屈伸。”

《诸病源候论·风诸病下》对历节的描述如下:“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由饮酒腠理开,汗出当风所致也。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风历关节,与血气相搏交攻,故疼痛。血气虚,则汗也。风冷搏与筋,则不可屈伸,为历节风也。”

从这些记载来看,中医所说的白虎风(历节风)与现代医学中的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相似,尤其与痛风的临床症状高度相似。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痛风主要是由尿酸过高引起,此外,部分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放化疗后也会出现痛风的症状。

中医治疗白虎风(历节风)的验方有很多,《金匮要略》中是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桂枝芍药知母汤方如下:桂枝4两(12g),芍药三两(用白芍,9g),甘草二两(6g),麻黄二两(6g),生姜五两(15g),白术五两(15g),知母四两(12g),防风四两(12g),附子二枚(炮,现用制附片6-12g)。汉代的一两约合现在的15g,但是在实际用药时,不建议用这么大的剂量。此方中的麻黄用到30g极易出医疗事故,为确保用药安全,一两换算成3g比较合适。

《诸病源候论》中也有治疗历节风的处方:独活、羌活、松节各等份(各取10g),酒煮服。《太平圣惠方》中记载的治疗白虎风,疼痛不可忍者用地龙散:地龙末一两(30g),好茶末一两(30g),白僵蚕一两(30g,微炒),以上药共做成细散,每次取2钱(6g),以温酒调服,不拘时候,每日3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治疗痛风并不建议用酒煮服,可考虑用姜葱水煮服。

另有一张治疗历节的经验方出自于清代中期,该方组成为:牛膝、桃仁、黄芩、白术、当归各等份,研成细末,冲服。当代中医名家刘渡舟教授治疗此类疾病用过一张经验方是将芍药甘草汤与羚羊角钩藤汤合方使用:白芍30g,甘草15g,钩藤16g,羚羊角粉1.8g(冲服)。芍药甘草汤又名弃杖汤,是治疗拘挛疼痛的一张名方,钩藤、羚羊角息风止痉,刘老在临床中发现,二者合而用之,效果更好。

以上几张处方,可酌情选用。

止咳平喘的麻黄甘草汤

麻黄甘草汤出自《伤寒总病论》,组成为:麻黄、杏仁、桑白皮、甘草各2钱半(7.5g),水煎服,以600ml水,煎出约200ml。每日一剂,每剂煎两次,分两次温服。

本方有宣肺泄热,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喘。如患者有咽痛,则加射干7.5g;如患者脉数发热,服用本方同时,再服用鲜竹沥口服液。本方现多用来治疗病毒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症见咳喘乏力,影像检查显示胸腔有积液者。若患者尚有口干、自汗或盗汗,可加地骨皮7.5g,知母6g,生石膏30g(生石膏需先煎),黄柏6g;胸腔积液严重者,可同时服用五苓胶囊。

本方中的麻黄、杏仁、桑白皮、甘草均有止咳平喘的作用,麻黄、桑白皮还有较强的利尿功效,对伴有胸腔积液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对症支持治疗效果。自新冠以后,许多患者感冒后出现顽固性咳嗽,较为难治,部分患者感冒后影像检查显示有胸腔积液,这类患者目前用常规的止咳平喘成药效果较差,需要用汤药治疗。

新冠后,很多人比以前更容易感冒,感冒后比以前难治,很容易出现心肺综合征,血压和血糖也较新冠前偏高,这可能与新冠病毒降低了人体免疫力有关。目前尚没有成熟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只能是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缓解病情,可能受到新冠影响的那部分人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新冠给身体带来的变化。同时,存在这一问题者应注意规律作息,少熬夜,不劳累,避免重感冒。

《杨氏家藏方》中治疗风湿痹痛的“牛膝丸”

牛膝丸出自《杨氏家藏方》,组成为:牛膝(酒浸1宿,焙干)、肉苁蓉(酒浸1宿,焙干)、川芎、羌活(去芦头)、当归(洗,焙)、杜仲(去粗皮,生姜汁浸,锉,炒)、麻黄(不去根、节)、赤芍药、木香、没药(另研)、乳香(另研)、木瓜、附子(炮,去皮、脐)、萆薢、大腹皮、五加皮、薏苡仁(炒)、续断各等份。若不便制丸,亦可改成汤方服用,每种药用量3-6g。

制法为将以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30丸,空腹用温酒送服,每日2次。牛膝丸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强筋壮骨的作用,主治风湿痹症,四肢拘挛、肢膝疼痛。现多以本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瘫痪,也可以治疗骨转移引起的癌痛。

本方中的羌活、麻黄、附子有散寒、祛风止痛的作用,川芎、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有活血止痛的作用,附子、牛膝、肉苁蓉、杜仲、五加皮、续断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的作用,木瓜、皮屑、大腹皮、薏苡仁有祛湿止痛的作用,所以合而用之,就有祛风散寒、强筋健骨、温阳祛湿、除痹止痛的作用。

本方中所用的大多数药物都有抗肿瘤作用,所以本方也可以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尤其适合治疗骨肿瘤或骨转移瘤。治疗肿瘤时,宜制成丸剂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