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治疗白虎风/历节风(痛风)的几张验方

白虎风是中医的一种病名,又名历节风、痛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有专门的《中风历节病脉并治》篇,此病以关节剧痛不可屈伸为主要症状。古人认为此病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痛甚有如虎啮”,故名之为白虎风,或历节风。

《金匮要略》原文:“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名历节”。

《圣济总录》卷十对历节的描述如下:“历节风者,由血气衰弱,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搏,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为历节风也。痛甚则使人短气汗出,肢节不可屈伸。”

《诸病源候论·风诸病下》对历节的描述如下:“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由饮酒腠理开,汗出当风所致也。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风历关节,与血气相搏交攻,故疼痛。血气虚,则汗也。风冷搏与筋,则不可屈伸,为历节风也。”

从这些记载来看,中医所说的白虎风(历节风)与现代医学中的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相似,尤其与痛风的临床症状高度相似。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痛风主要是由尿酸过高引起,此外,部分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放化疗后也会出现痛风的症状。

中医治疗白虎风(历节风)的验方有很多,《金匮要略》中是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桂枝芍药知母汤方如下:桂枝4两(12g),芍药三两(用白芍,9g),甘草二两(6g),麻黄二两(6g),生姜五两(15g),白术五两(15g),知母四两(12g),防风四两(12g),附子二枚(炮,现用制附片6-12g)。汉代的一两约合现在的15g,但是在实际用药时,不建议用这么大的剂量。此方中的麻黄用到30g极易出医疗事故,为确保用药安全,一两换算成3g比较合适。

《诸病源候论》中也有治疗历节风的处方:独活、羌活、松节各等份(各取10g),酒煮服。《太平圣惠方》中记载的治疗白虎风,疼痛不可忍者用地龙散:地龙末一两(30g),好茶末一两(30g),白僵蚕一两(30g,微炒),以上药共做成细散,每次取2钱(6g),以温酒调服,不拘时候,每日3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治疗痛风并不建议用酒煮服,可考虑用姜葱水煮服。

另有一张治疗历节的经验方出自于清代中期,该方组成为:牛膝、桃仁、黄芩、白术、当归各等份,研成细末,冲服。当代中医名家刘渡舟教授治疗此类疾病用过一张经验方是将芍药甘草汤与羚羊角钩藤汤合方使用:白芍30g,甘草15g,钩藤16g,羚羊角粉1.8g(冲服)。芍药甘草汤又名弃杖汤,是治疗拘挛疼痛的一张名方,钩藤、羚羊角息风止痉,刘老在临床中发现,二者合而用之,效果更好。

以上几张处方,可酌情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