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汗出不止的“敛汗丸”

《活人心统》中有一张名为“敛汗丸”的方剂,该方组成为:黄芪1两(30g),煅牡蛎粉1两(30g),肉桂5钱(15g),知母1两(30g,炒),人参5钱(15g),白术1两(30g),芡实100粒。

以上各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若患者自制丸药,可选直径6mm左右的搓丸板)。每次服用70丸,用浮小麦适量煎汤送服,每日2次。本方有益气固表,敛阴止汗的功效,主治自汗无度,或常出冷汗。

本方可用于治疗多汗症,多汗症的病因不明确,因为汗出过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目前中西医均未有明确的治疗多汗症的方案,但自古至今,一直也有医生探索此病的对症治疗方案,本方即为其一。

本方所用的黄芪、白术在另一张治疗多汗症“玉屏风散”中也有用到,这两味药有健脾补气之功,中医认为健脾能固表祛湿,故以健脾补气之品治疗多汗。中医认为自汗无度属浮阳外越,知母与肉桂,一寒一热,肉桂温补肾阳,引火归元,知母滋补肾阴,降雷龙之火,共奏滋阴潜阳之效,有遏汗源之功。人参和芡实助黄芪和白术健脾,牡蛎和浮小麦属敛汗之专用药。诸药合用,可从多角度止汗。

治闭经痛经的两种丸药:理冲丸和得生丸

闭经为妇科常见病,闭经日久会诱发妇科肿瘤,笔者在临床中见到某些肿瘤患者的肿瘤在该来例假时却闭经的情况下,病情会迅速发展,这可能与患者体内激素失调有关。今特介绍两种治疗闭经的丸药,供读者朋友参考。

其一是清末民初的名医张锡纯的理冲丸,该方出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该方组成为:水蛭30g,生黄芪45g,生三棱15g,生莪术15g,当归18g,知母18g,生桃仁(带尖、皮)18g。制法为将以上药共制成细末,如梧桐子大。每次用温开水送服6g,早晚各1次。

本方功效为补气养血,化瘀消癥,主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发热恶寒,食欲不振,身体羸瘦者。

其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版)收录的“得生丸”,该方组成如下:益母草600g,当归200g,白芍200g,柴胡100g,木香50g,川芎50g。制法为将以上6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90-21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9g,即得。每日口服2次,每次1丸。

本方功效为养血化瘀,调经止痛,主治血瘀气滞,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癥瘕痞块。

以上两张方剂,治疗的思路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养血化瘀为主。所用各药,也都是妇科常用药,二者其实可以同用,以增强疗效。根据两方所用各药的药理,这两方对妇科的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有一定的疗效,也可以作为妇科恶性肿瘤如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辅助治疗用药。

女性患者罹患淋巴瘤、甲状腺等与生殖器官无关的肿瘤后,如发现自己的肿瘤的进展与闭经密切相关,亦可尝试用这两种丸药治疗。这种活血痛经的治疗思路对部分患者有一定的作用,但并非所有患者使用后均有效。我们在实践中确实发现部分女性的淋巴瘤和甲状腺肿瘤在例假期间,因为例假量少甚至闭经而快速进展,经治疗例假正常后,肿瘤也明显地缩小了,这种现象值得肿瘤学家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但这两种丸药都有活血作用,故孕妇和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

肥胖让00后在一些癌症上患病率高达其父辈的25倍

今年8月,《细胞》子刊《Med》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从2007年到2021年间,与肥胖相关的癌症正在以每年3.6%的增长率快速增长,这种增长趋势在年轻人中显得尤为明显。超重或肥胖导致13种癌症在年轻人群体中高发,这13种癌症分别是: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胆囊癌、肾癌、肝癌、脑膜瘤、多发性骨髓瘤、卵巢癌、胰腺癌、胃贲门癌和甲状腺癌等。

不同年龄段的人罹患与肥胖相关的癌症的比率有显著差异,与1962-1966年出生的人(1964年出生队列)相比,1997-2001年出生的人(1999年出生队列)的相对发病率指数增加到25.07。这也意味着,00后这一群体被诊断为与肥胖相关的癌症的可能性是爸爸(或爷爷)辈的25倍。

癌症已经成为影响全球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的最主要的病种,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遭遇癌症的困扰,我国农村地区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将会罹患癌症,城市地区更是有高达三分之一的人将会罹患癌症。

人类的生活在变得越来越舒适的同时,整体的健康状况却在呈现下降的趋势。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平均寿命有延长的趋势,但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人类延长的寿命质量堪忧,许多人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饱受病痛的折磨,延长的人生并不幸福。

现代生活方式并不健康,现代人的营养理念也很不健康,但是许多人已经接受了那些流行的营养理念,难以改变过来。或许,我们需要一二代人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渐渐地从这种错误的生活习惯中扭转过来吧!

肿瘤所致的完全性肠梗阻和尿潴留应慎用泻药与利尿药

肿瘤发展到晚期,常常会伴随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完全性肠梗阻和尿潴留即是其中的比较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两种。因为生长在关键位置的肿瘤过大,导致患者大小便不通畅或单一的大便或小便不通畅,此时,中医通常的治疗方法是利用承气汤、大柴胡汤、五苓散、猪苓汤、下瘀血汤等方剂通便和利尿,甚者会用到十枣汤、舟车丸、膨症丸等峻猛有毒之品,以达到使患者大小便通畅的效果。

但此类治疗方法对肿瘤已经大到了足以造成完全性或接近完全性肠梗阻和尿潴留的患者,弊大于利。泻下剂可能会造成这类患者不但无法大便通畅,还会新增肠积气等问题,患者服药后腹痛如绞,甚至大汗淋漓,虚脱乏力;利尿剂可能会导致患者小便更加艰难,肾脏积水加重,小腹急胀,腰痛。

因为这类患者的梗阻和尿潴留是由肿瘤过大引起,除了缩小肿瘤之外,别无其他的方法可以真正的缓解他们的症状,对症支持治疗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副作用。泻下药会促进肠蠕动,如果患者不能正常大便和排气,肠蠕动过速,就很容易肠积气,腹痛加重;利尿剂会促进患者产生尿液,肿瘤堵塞了泌尿系统,导致小便无法排出的时候,产生的尿液越多,肾脏承受的压力越大。

这些患者最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梗阻患者可以通过胃肠减压来减轻痛苦,尿潴留患者可以通过插上导尿管对尿液进行引流,减轻肾脏负担。与此同时,尚有治疗价值的患者,还需通过其他方法控制肿瘤,尽可能缩小肿瘤,延长寿命。终末期患者则只宜做临终关怀性质的对症支持治疗,减轻痛苦。

以上问题,是我在临床实践中亲证过的,希望引起​读者们的重视。

是我喜欢解难题,还是难题喜欢来找我?

孩儿妈和我是初中和高中时的同学,我们互相见证过对方的成长,用中国人的俗话说,我们算是青梅竹马,她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了解得最多的人,她见过我的过去、现在,也还会见证我的未来。她多次对我说,在她看来,我总是在选择最难的路去走,总是去做最难的题,活得很不轻松!

这似乎是我的宿命,我回顾自己的前半生,从学生时代到走出社会,一直都摆脱不了这种宿命。学生时代,我总容易卷入各种纷争,承担着最难的息纷止争的责任。也总是被各科老师寄予很高的期望,解他们出的最难的压轴题。从学校出来后,原生家庭、结婚后的大家庭和自己的小家庭,也总有各种各样的难题要我去解决。工作上,碰到最棘手的问题时,身旁的人也总喜欢把眼光投向我。

我记得高一秋季农忙假(这个假期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古老的传说)结束,我们返校时,教我们语文的杨老师收走了放假前布置给我们的作业——他让我们每个人在农忙假期间写一篇描述自己内心感受的文章。我洋洋洒洒的写了八千多字,其他同学没有写超过三千字的。我本以为老师会对我写的文章很满意,谁知他不假辞色的把我们全班同学都训斥了一顿。

他说你们写的东西都没法看,周志远写的虽然有那么点意思,但是文章像兔子尾巴那么短,感觉刚刚吃到萝卜的味道,萝卜就没了似的,总之也是一坨屎。十五六岁时的我多少也有点虚荣心,被老师这么一顿训,感觉很丢脸。

这就是那年代的湖北黄冈地区的教师的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对自己的学生的要求之高,不是现在的年轻老师们理解得了的。所以我们那个时代,我们老家黄冈的教育独步中国,出了很多怪咖式的学生。全国的中学生一听黄冈试卷,也都充满了敬畏心理,那些试题,好多人做到小腿肚子抽筋都做不出来。

我可能也算得上这批怪咖中的一个,虽然在我上学的时候,我被其他的比我水平高许多的怪咖们碾压得嗷嗷叫唤过。但在恒心、毅力、脸皮和胆略等方面,我也碾压过他们——他们好多人早已功成名就,成为行业翘楚,提前退休,颐养天年去了。我还有勇气厚着脸皮,苦哈哈地一次又一次地重头再来,继续在他们屁股后头追赶他们,单就这股子蛮劲,也足以位列怪咖仙班。

孩儿妈还说,我这种人在国内,大概也只适合呆在北京这样的地方,因为呆在其他地方都会显得太“各色”了,很难生存。“各色”是北京地区的土话,用来形容一个人太过独特。孩儿妈和我认识已经32年了,结婚也满了20年,我们的娃儿都成年了。在一起这么久,她还是认为我“各色”得太过显眼,以至于在她认识的所有的人中至今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可见我确实很“各色”。

北京是座万人如海一身藏的大都市,包容性极好——大家都无视你的存在,把你当空气,包容性当然好。所以北京这座城市的确适合另类人士生存,但可能也只适合早年来北京打拼过的另类人士生存。毕竟我刚来北京那会儿,在上地那一带租赁的小平房月租只用50-80元,漂在北京成本不算太高。

所以那会儿上地、树村和梅园一带经常可见各种各样奇装异扮的文艺青年,以及我这样的头脑发热、神经错乱、满腔热血,总想拯救世界的“精神小伙”。我记得二十年前国家图书馆门口,甚至经常有人在地上摆张写满了文字的布告——布告内容大多为自己写了多么“惊世骇俗”的著作或做出了多么伟大的发明,他们就这样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和他们比起来,我这种怪咖还算比较接近正常人。我的汹涌澎湃全部藏在自己的内心,外面表现出来的是一个面容和善,甚至略显腼腆的乡下来的土包子。

现在京城房价昂贵,北京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居不易”之地。众所周知,我们这类行为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的人大多缺乏谋生能力,所以在北京很难生存下来——在这方面,我自己算个另类中的另类,我居然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所以可以把另类坚持到底。这要感谢造物主,它对我的厚爱令我感激涕零。

现在的青年们似乎比我们那时候的青年们少了点躁动,也不像我们那会儿的青年们那么蠢萌和不可一世——我们那年代,很多人感染了一种不可救药、终身难愈的病,我们有种很难评判其是非对错的认知,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而且也总有一股舍我其谁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哪怕我们落魄到要铺张报纸,睡在桥洞底下,我们依然认为自己总有一天能够影响这个世界。

我在我的同龄人中,遇到过不少这样的人。我自己也曾在火车站候车厅、公园长椅、桥洞底下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漫漫长夜,一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喂蚊子,一边依然充满了幻想,相信自己有一天会具备影响和改变世界的能力。这一信念直到现在仍然在支撑着我前行,让我在做人生选择时,如孩儿妈所说的那样,总是选择最难走的路和最棘手的难题。

也许现在的青年中也有不少人像我年轻时一样身上冒着这股傻气,只是我没有机会接触到他们,毕竟精神小伙们永远只愿与同样的精神小伙或精神小妹们打交道,他们耻于与我这样的老卒为伍。

像我这种从内到外都在冒着傻气的人,在人群中辨识度极高,我们头角峥嵘,总是不自量力,撞到南墙也不见得会回头,而是继续去找新的南墙撞。我中学时代的恩师经常在我拍案而起时,给我打电话,苦口婆心地劝说我冷静点,不要太冒险,他怕我掉进坑里了。

他作为旁观者,能看到问题的另一面,那一面就是也许不是我选择了最棘手的难题,而是那些最棘手的难题选择了我。我身上也许有某种特质,导致我很容易成为被难题选择的人。而每个棘手的难题的背后都充满了风险,他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去冒太大的风险。

人世间确实有一些人继承了某些特殊的基因,这些基因让他们一辈子注定了要与难题共生。到最后,其实已经分不清是他们喜欢解难题,还是难题总喜欢找上他们。我如今与那些棘手的疾病打交道,总是感觉自己的水平实在是太差,无法做出令我自己满意的成绩来,时时有挫败感,但却又始终无法摆脱它们,一直和它们缠斗不休。

我似乎没有对自己满意的时候,从来不觉得自己水平高,即便有些病人自己已经很满意了,我依然不满意。我总在试图寻找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也总在寻找能把问题解决得更好的办法。这种感觉就像我高一时写文章被老师认为水平太低后的反应一样,我的心中既有沮丧,又有不甘,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击,又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继续往前行。这样的轮回何时是终点?只怕要至死方休!

难题已经成为我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一定要把它们从我的人生中切割出去,我的人生会怎样呢?真的会像孩妈想的那样轻松许多吗?还是我会因此而陷入“Who am I? Where am I? Where am I come from? Where am I going?”这样的无休无止地思考之中,内耗不已,不知所措呢?我不知道,也无暇去想这些问题,因为我的眼前总有很多棘手的难题尚未解决完,我还停不下来。

难题未必会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但却能让我们的人生具有某种凝聚力,不至于涣散成一堆散沙,也不至于百无聊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很感谢此生遇到的各种难题,它们战胜了过去的我,成就了现在的我,与此同时,又在不断地塑造未来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