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家藏方》中治疗尿频的“双白丸”

“双白丸”本为一位名叫朱叔通的人的一张经验方,《魏氏家藏方》将其收录其中。该方组成很简单:白茯苓和鹿角霜各等份,共研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因为白茯苓和鹿角霜均为白色,故名“双白丸”。

本方的功效为补肾助阳,固精缩尿,主治下焦真气虚弱,致患白浊,小便频多,日夜无度。每次服用30-50丸,空腹用盐汤送服,每日2次。

双白丸的组方就像一对简单的药对。鹿角霜是鹿角熬膏后的渣,有温阳补肾的功效,也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双白丸用鹿角霜,是兼顾了鹿角霜的这二种功能。鹿角霜的药性较鹿茸和鹿角胶更温和,中医认为尿频为肾阳虚衰,要用温阳补肾的药,鹿茸和鹿角胶往往用于肾阳虚较重的患者,且其价格昂贵,用鹿角霜代替,既经济实惠,又可避免温补过度。

茯苓健脾利水,常常用于泄肾浊。鹿角和熟地等补品,如果不用茯苓、泽泻等泄肾浊之品辅助,病人服用后,可能会出现“油耳朵”现象,耳朵里会有湿润的分泌物,同时耳痒,加入适量的茯苓、泽泻后,可以消除这一副作用。且茯苓可以双相调节人的小便,尿频者用之可以治疗尿频;尿少者用之可以治疗尿少。

所以这两味药合用,可以治疗肾阳虚所致的尿频。本方对前列腺增生有一定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鹿角霜可调节男性的雄激素,且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故能改善前列腺增生的症状。

生津止渴的“水葫芦丸”

《鸡峰普济方》中有一张名为“水葫芦丸”的治疗口干烦渴的方剂,该方组成为:百药煎3两(90g),甘草1两(30g),乌梅肉、白梅肉各5钱(15g),人参、干葛、麦门冬各1两5钱(45g),紫苏叶5钱(15g)。以上药共为细末,以炼蜜为赋形剂,制成丸剂,每丸如樱桃大小。每次含服1丸,不拘时候,不拘次数。如无百药煎,可以用余甘子代替。

本方有解烦渴,生津液的功效,主治冒暑伏热,渴欲引饮,口干无味。现多以本方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口渴或癌症患者放疗后遗症引起的口渴,本方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也有一定的抗癌作用,除了止渴,也能止咳,对肺阴虚所致的干咳有一定的疗效。

百药煎是用中药五倍子和茶叶一起,经过发酵制作而成的一种中药材。本方重用百药煎,是取其敛阴降火之功,中医认为五倍子能敛阴降火,止咳止汗,收涩止血,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五倍子对肺癌有一定的疗效,五倍子有一定的副作用,但中国古人发明了发酵法,减轻了其副作用。

口渴经多种方法治疗无效者,可以试试本方。水葫芦丸无现成的中成药出售,需要自己按照方剂炮制,不过此方并不难制作,将药材粉碎成细粉,用炼蜜拌匀后,如揉搓汤圆一样搓好后,晾干即可。

宋代《太平圣惠方》中祛疤美颜的“易容膏”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经常有一些易容高手,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膏药和面粉之类,将自己易容成另一个人,比如《天龙八部》中的阿朱就是这么一个精灵古怪的人。那么古代有没有易容膏这类东西呢?还真有,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就记载了一张名为“易容膏”的方剂。

该方组成为:麻油250g,乳香30g(细研),松节30g(锉),松香60g,黄蜡60g,白及30g(锉),川升麻30g,白蔹15g。将升麻和白蔹研为细末,先以油煎松节和白芨,煎至黄赤色后,过滤掉药渣。再入松香和黄蜡,再煎至二者融化后,加入乳香、升麻、白蔹的粉末,熬成膏,倒入瓷瓶密封备用。用时就像我们现在涂抹化妆品或面膜一样,搽在脸上。

不过这个易容膏不是用来易容的,而是古人用来治疗脸部的伤疤和色素沉着的,当然它也可以用来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伤疤和色素沉着。从这个方子所用的各药的药性来看,易容膏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会特别神奇,尤其是对年深月久的伤疤和色素沉着,可能效果不会太理想。

治疗泛酸呕吐的食疗方“快脾散”

“快脾散”出自《杨氏家藏方》,该方组成为:炙甘草600g,草果子300g(不去皮),生姜1200g,食盐450g,以上剂量均为笔者转化而成的现代剂量,原书所用的是南宋时期的度量衡。

快脾散的制法很特别,《杨氏家藏方》中记载的是先将生姜切成生姜片,将草果子和炙甘草切碎,用盐将以上三种腌一晚上,再将上述药烘焙至干燥,然后将其粉碎成细末。我们现代人可以借助烤箱或微波炉来烘焙,用家用的小型中药粉碎机或破壁机粉碎药材。用时每次取6克,以沸腾的开水冲泡后,直接饮用,不拘时候,也不拘次数。

这个快脾散与普通的中药散剂的制法不一样,它的做法有点像我们制作泡菜的方法,而且它的成分也都是一些药食两用之品。甘草是食品中常见的甜味剂,草果子在很多地方都是食物中的佐料,生姜更是我们日常所用的食材,食盐是我们每日必不可少的佐料。所以这个方子基本没有什么副作用。

快脾散有温脾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主治脾胃不和,呕吐酸水,饮食减少,这些症状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多由反流性食管炎、胃炎、胃酸过多、胃癌等原因引起,癌症患者化疗或用靶向药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不良反应。这类疾病大多病程长,易复发,《杨氏家藏方》中的快脾散药食两用,易被患者接受,治疗副作用小,费用低,很适合日常使用。

有此类疾病的患者可以如法炮制一料,放在家中,用密封罐收藏,随时取用。

活血攻毒、消肿散结的“异效散”

《圣济总录》中有一张名为“异效散”的治疗瘰疬结核(淋巴结核、肿瘤等疾病)的方子,该方组成很简单:芫青49枚,麒麟血竭1两。制法为将上2味,烧存性,再发地上去尽火毒后,研细末,以米汤调服,每次5分(1.5g),渐加至1钱,每日3次。

本方有活血攻毒之功效,主治瘰疬结核久不愈者,中医中的瘰疬结合久不愈者,可能是淋巴结核或恶性肿瘤。此方只用到两味药,方中两味药均有抗肿瘤作用。

本方中的芫青为芫青科动物绿芫青Lytta caragana Pallas的全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芫青又名青娘子、青娘虫,中国古代医生很早就将其作为药用,历代医书记载芫青具有攻毒,破瘀,逐水之功效,用于瘰疬,狂犬咬伤,血瘀经闭,水肿尿少,从这些记载来看,古人用芫青治疗过淋巴结核、淋巴瘤、腹水、狂犬病、妇女闭经等病。

芫青有剧毒,内服风险很大,芫青属于以毒攻毒药,经常与另一种以毒攻毒虫类药斑蝥同用。按照我国现行的有毒药物管理条例,绝大多数的药店是不出售芫青的。我国最早的外科著作《刘涓子鬼遗方》就有二者共用,治疗肿疡类疾病的记载:“治瘘肿病:斑螯四十枚(去头、足、翅、煞),桂心四分,芫青十枚(去足,翅,煞),葛上亭长三十枚(煞)。上四味捣下筛,酒服半钱匕,日一。忌生葱。”此方和异效散一样,的确有一定的疗效,但二者也都极易出医疗事故,使用时应慎之又慎。

在民间,依然有少数人用芫青和斑蝥治疗疾病,但也偶尔也有中毒死亡的报道,使用此类方剂的患者,应特别注意用药量不可过大,用药时间不可过长,以防中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