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破血逐瘀药

4例有出血倾向的肿瘤或组织增生患者的用药经验

几年前,笔者接触到福建省莆田市的一例卵巢癌患者,该患者出现血性腹水问题后,在本地的一村民的指点下,自采新鲜的中药小蓟,用小蓟炖汤喝。每次使用新鲜小蓟约半斤到一斤,用药半个月后,患者的CA125显著下降,继续用药后,腹水消失,CA125降到正常值。

今天(2023年4月26日),笔者接触到一山西籍卵巢癌患者,该患者家族存在BRCA基因突变,有卵巢癌与乳腺癌家族史,已有两名直系亲属因为恶性肿瘤去世。其外祖母67岁时因乳腺癌去世,其母亲48岁时因为卵巢癌去世。其大姨(母亲的姐姐)前几年乳腺增生(已处于良恶性临界状态),查出乳腺增生后,她的大姨听人说吃荠菜可以治疗乳腺增生,于是大量吃荠菜,结果乳腺增生真的消失了。

这个卵巢癌患者1988年出生,2019年(31岁时)确诊为卵巢癌,确诊后即采取了规范的手术加化疗和靶向药治疗,术后除使用细胞毒类药物奥沙利铂期间,CA125显著下降外,使用其他药物均无效。不但如此,她在使用抗血管生成类的广谱靶向药贝伐珠单抗时,还出现流鼻血的现象。

患者的母亲同为卵巢癌患者,确诊后存活三年余。临终前三个月在服用中成药复方斑蝥胶囊,复方斑蝥胶囊是一种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中成药。服药三个月后,她的母亲口鼻流血,最终因为脑卒中而意外死亡。因为患者母亲的这一惨痛的教训,所以此患者在使用贝伐珠单抗后鼻出血了,即很快停止使用贝伐珠单抗,避免了进一步的损害。

这个患者家族的三名成员的用药非常有警示意义,中医治疗癌症,大多离不开活血化瘀药或破血逐瘀药(如三棱、莪术、乳香、没药、水蛭、斑蝥等),这类药物抗癌的原理主要是抗肿瘤血管生成,与西医的许多靶向药的药理相似(如贝伐珠单抗)。事实证明,对部分患者来说,这类抗肿瘤血管生成药非但不能治病,反而可能是致命的。所以并非所有的肿瘤患者都适合用此类药物治疗。

这个患者的大姨所用的荠菜是一种野菜,是十字花科荠属草本植物,食用和药用的历史都很长。《名医别录》中记载荠菜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荠菜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月经过多。而莆田的那位卵巢癌患者所用的小蓟是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地上部分,小蓟是中医著名的止血药,中医止血名方小蓟饮子即以小蓟为方名。小蓟有三大功效:止血、利尿、消痈,莆田的那位卵巢癌患者单用小蓟炖汤,可以说达到了一举三得的疗效:腹水消退,出血问题解决,肿瘤标志物下降。

我们对比这四个患者的用药经验,不难发现,这类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在使用抗血管生成、抗凝血类中西药时,都很难达到理想的疗效,不但如此,此类药物的副作用还会危及他们的生命。而他们使用传统医学中既有止血,又有利尿作用的青草药后,病情意外地得到了缓解。

这四个患者的亲身经历提示我们,在治疗肿瘤患者时,应区别对待每个患者。此类患者为什么会有出血倾向?或许是因为部分肿瘤患者在基因上存在一些先天性的问题,所以他们在罹患肿瘤后容易出血。中医治疗向来是一种平衡思想,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采用止血药,正是根据中医“损有余,补不足”的思想,采取的对症治疗措施。

若我们一味地将肿瘤视为一种痰瘀互结类疾病,对所有的患者都采用活血化瘀或破血逐瘀的治疗,或用西医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治疗,势必会导致此类患者出现生命危险,而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由此可见,对肿瘤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非常重要。而个性化治疗的前提是医生对患者的病史、家族病史以及用药过敏史等有充分的掌握,而且医生本人也要避免形成偏见,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地根据患者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对疾病的认识。若陷入某种偏见,认为肿瘤必须用抗血管生成药,或从中医的角度,认为肿瘤的病机必定是痰瘀互结,必须采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就很容易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