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止血

三个由两味药组成的止血方剂

一些小的方剂往往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介绍三个仅由两味药组成的止血方剂。

二草丹(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由旱莲草和车前草各等份组成,捣取汁,去滓。每次空腹服用200ml,每日服用2-3次,病愈即可停用。本方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效,主治小便尿血。

旱莲草亦名墨旱莲,属中医的补阴药,有滋阴益肾、凉血止血的功效,是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的常用药。新鲜的旱莲草榨汁,效果更好。使用旱莲草期间,大便颜色会变黑,这不是胃出血的症状,不必惊慌。

车前草有利水通淋、清肝明目、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水肿、淋病、目赤肿痛等,而且还能清热解毒。尿血患者多因泌尿系统结石或感染造成,用车前草配合旱莲草,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既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又能凉血止血。

二神散(出处《古今医统》)

由陈槐花(炒焦黑)2两(60g),百草霜5钱(15g)组成。

将以上两味药研为细末,每次取3钱(9g),用白茅根适量煎汤调服,每日2次。舌出血则掺患处。本方有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血分热甚所致的吐血、便血、雪崩,舌肿破出血。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为中医常用的止血药。槐花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常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以及肝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陈年槐花炒炭后,止血的效果更好。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槐花止血力强,能减少血管通透性、止血、降压、降血脂、抗炎、抗溃疡、抗辐射、缓泻。

百草霜是杂草经燃烧后附着于灶上或锅底的烟灰,也是中医常用的止血药,能治疗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泻痢、食积。除此之外,百草霜还有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能吸附肠道毒素。

槐花与百草霜合用,止血力度就会更强,虽然只有两味药,但是能治疗多种出血症。

二黄汤(出处《圣济总录》)

由生地黄、蒲黄各1两(30g)组成。

将上药为粗末,每次取2钱半(7.5g),以水一碗(约150ml),加竹叶7片,煎至三分之二碗(约100ml),去滓。待冷,饭后服用,每日2次。本方有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血分有热,呕血不止。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属于没有经过炮制的地黄。生地黄的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证,症见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也能治疗阴虚发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又名蒲花。有化瘀止血、活血利尿的作用,炒炭后收敛止血。常用于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血瘀心腹痛、痛经,产后瘀阻、尿痛尿血等。

生地黄与蒲黄合用,其功效就偏于凉血止血,所以本方重在治疗呕血,呕血是胃出血。但实际上本方也可以用于尿血、吐血、崩漏等多种血热妄行性的出血症。

没食子酸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没食子酸是一种有机酸,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是许多中药(如五倍子、没食子、山茱萸、石榴、大黄等)的主要成分,含有没食子酸的中药多有止渴生津、凉血止血等作用。

中国医药学家早在明代就掌握了提炼没食子酸的方法,如明代李挺的《医学入门》(1575年)就记载了用发酵法从五倍子中提炼没食子酸的过程,以“五倍子粗粉,并矾、曲和匀,如作酒曲样,入瓷器遮不见风,候生白取出”。李挺是用五倍子来提炼没食子酸,他所提炼的是没食子酸单水合物,又名五倍子酸。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这种提炼方法:“看药上长起长霜,则药已成矣”。西方直到1786年才由化学家舍勒首次提炼出没食子酸。

没食子酸的化学式为C6H2(OH)3COOH,它的别名又叫3,4,5-三羟基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燃料、食品、墨水、有机合成等方面。

没食子酸在生物制药方面的应用前景很好,没食子酸具有抗炎、抗突变、抗氧化、抗自由基等多种生物学活性。体外实验显示,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α-型键球菌、奈瑟氏球菌、绿脓杆菌、弗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Hd、副伤寒杆菌A等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浓度为5mg/ml,所以没食子酸可治疗菌痢。体外,在3%的浓度下对17种真菌有抑菌作用,对流感病毒亦有一定抑制作用。没食子酸还能杀锥虫,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抵抗四氯化碳诱导的肝脏生理和升华的转变。

没食子酸还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动物实验显示,没食子酸对马琳加亚硝钠所致的小鼠肺腺瘤有强抑制作用。没食子酸可以抑制肥大细胞瘤的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我们可以从常见的几种主含没食子酸的中药的药性来了解中国古人对没食子酸的功效的认识。

五倍子是古人提炼没食子酸的主要中药,五倍子并非植物的果实,它实际上一种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寄生在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树上的幼虫虫瘿。每年早春盐肤木树枝萌发幼芽时,蚜虫的春季迁移蚜会在盐肤木的叶芽上产生有性的雌雄无翅蚜虫,经交配后产生无翅单性雌虫,这种虫被称为“干母”。“干母”侵入树的幼嫩组织,刺激组织膨大而形成疣状虫瘿,这种虫瘿被称为“角倍”(即中药五倍子)。“干母”在成瘿期间,旺盛地营单性生殖,在虫瘿中产生许多幼虫,到9-10月份,这些幼虫逐渐形成有翅成虫,从虫瘿中飞出。市场上出售的中药五倍子多于每年9-10月间采摘的“角倍”,也有5-6月间采摘的比较小的虫瘿,这种五倍子被称为“肚倍”。

五倍子富含没食子酸,中医认为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有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的作用,主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鼻血、衄血、尿血、咯血、吐血、痈肿疮疖等。

《本草纲目》对五倍子功效的总结很全面:“(五倍子)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血、失血、久痢、黄病、心腹痛、小儿夜啼,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有意思的是,五倍子可能也是最早的染发剂,《本草备要》就记载了其染发作用:“其色黑,能染发”。五倍子也是治疗皮肤病的常用药,因为五倍子能抗多种真菌。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五倍子擅治呼吸道疾病,也能止血、止汗,还能抗菌、止泻和消肿,这与我们现在对没食子酸的药用价值的了解基本一致。

和五倍子一样,没食子也是一种虫瘿,它是没食子蜂科属昆虫没食子蜂的幼虫寄生于壳斗科植物没食子树幼枝上产生的虫瘿。其主要成分为土耳其没食子鞣质和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和树脂等。

没食子是一种从地中海进口到中国的药物,所以古代中医文献将之列为“海药”(即来自海外的药物的意思)。传统中医认为没食子味苦,性温,归肺、脾、肾经,有涩肠、固精、敛肺、止血的作用,主治久泻久痢、遗精、盗汗、咳嗽、咯血、便血、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敛口等。没食子的功效和主治与五倍子高度相似。

山茱萸是另一种富含没食子酸的中药,山茱萸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山茱萸的果肉,中医认为山茱萸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的功效,主治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滑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妇女崩漏(阴道出血)。山茱萸是著名的滋阴补肾药,六味地黄丸中就含有它,清末民初的中医名家张锡纯更是常将山茱萸作为急救药使用,山茱萸对汗出不止和大出血引起的阴血亏虚患者有固涩救脱的作用,但必须大剂量使用才能有效。

石榴是一种可以药食两用的水果,不过中医入药用的主要是石榴皮而非石榴籽。石榴皮中富含没食子酸,中医认为石榴皮味酸、涩,性温,有小毒,归大肠经,有涩肠、止血、驱虫的作用,主治泄泻、痢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虫积、痈疮、疥癣、烫伤等。

除了石榴皮,石榴叶也可以入药,功效和主治基本与石榴皮相似,石榴叶还可显著降低高血脂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及加强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不过石榴皮有一定的毒性,石榴皮含鞣制太多,对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石榴皮总生物碱对蛙、小鼠、豚鼠、兔和猫有致运动障碍和呼吸麻痹的作用。

从历代的中医药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上四种成分中含有大量没食子酸的中药的药性非常接近。止泻、止渴、止汗、止血、止咳、消肿是这些中药的主要作用,这些也是用现代方法制作出来的没食子酸主要的药用价值。

掌叶大黄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没食子酸,不过掌叶大黄的成分较为复杂,除了没食子酸外,它还含有大黄酸、大黄素等蒽醌。中医认为大黄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经。中医认为大黄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止血等作用,主治实积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等。由此可见,大黄的部分功效与其他的含有没食子酸的中药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