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4年09月

美国癌症协会:四成癌症病例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美国癌症协会最近在《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发布了该协会主导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在30岁及以上的美国成年人中,约40%的癌症病例和一半的癌症死亡病例源于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如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这意味着通过调整这些习惯,可以预防以及显著降低罹患癌症和死亡的风险。这些致癌的风险因素包括吸烟、二手烟、体重超重、饮酒、缺乏体能活动、不健康饮食和病毒感染等,研究人员利用美国范围内的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和风险因素数据,估算这些风险因素致癌和致死的比例。该研究涵盖了30种癌症类型,但不包括非黑色素瘤的皮肤癌。

研究结果显示,吸烟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可导致19.3%的癌症病例和30%的癌症死亡,其次为体重超标(7.6%)、饮酒(5.4%)、紫外线暴晒(4.6%),以及缺乏体能活动(3.1%)。该研究还发现,在30种常见的癌症类型中,有19种的可预防比率超过50%。其中,子宫颈癌是可以100%预防的癌症,其他可改变风险因素引发的癌症包括肛门癌(94.2%)、黑色素瘤(92.2%)、喉癌(89.9%)、肺癌(88.2%)、食道癌(85.4%),以及口腔癌(83.7%)等。

这项研究显示了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癌症的治疗至今仍然是世界医学难题。虽然随着医学的进步,癌症早期筛查的普及,癌症患者的存活期和生活质量较前有所提升,但是癌症(尤其是中晚期癌症)仍然很难被治愈,而且治疗癌症也给癌症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预防癌症比治愈癌症更重要,也更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也能降低其他疾病的发病率。上述不良生活习惯同样与其他高致残和高致死性疾病有关,如吸烟不但是癌症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体重超重也会导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等疾病;长期饮酒会导致消化道损害、肝脏损害和神经损伤,甚至会导致精神障碍,影响工作、社交和正常的生活;紫外线暴晒不但导致近年来黑色素瘤发病率呈井喷式暴涨,还会造成皮肤损伤和老化。

总之,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代价是不容低估的,我们需要为那些不健康的快乐承受身体健康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许多患者的癌症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而他们在确诊癌症后还很难完全戒除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是因为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都有成瘾性,如吸烟和饮酒等。

习惯通常是在幼年形成的,要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从儿童抓起,我们在培养和教育下一代时,不但要重视他们的学习,也要重视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

治疗感染后自汗和盗汗不止的“清热固表汤”

清热固表汤是现代中医学者王季儒先生的一张经验方,出自其著作《温病刍言》。该方组成为:生石膏30g,地骨皮12g,浮小麦30g,糯稻根30g,知母10g。用法为水煎,去滓,温服,每日2次。煎药时,生石膏需先煎15-30分钟,以便其有效成分更好的析出。

本方的功效为清热固表止汗,主治内热而表不和,以致自汗和盗汗。方中生石膏、知母清气分热,地骨皮除骨蒸、退虚热,糯稻根和浮小麦均为中医止汗名药,是对症治疗之药。

王季儒先生的这张方剂是从张仲景的白虎汤演变而来的,白虎汤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白虎汤由生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组成,本方取白虎汤中的生石膏和知母,强力去除气分之热。

温病(传染病)中后期,有些病人虽然已经退烧,体温计无法测出体温异常,但患者自己却能感受到自己仍然有内热不去,迁延日久,还会出现口干口渴等现象,这时候就要用白虎汤的思路来清除气分之热。

热邪缠绵不去,往往还会从气分到血分,部分患者会感觉热就像从骨头里往外蒸蒸而出,中医认为这是热邪入里,需要用到地骨皮、牡丹皮、银柴胡、秦艽、鳖甲、青蒿等药已清虚热,本方中就用了地骨皮。

在里之热邪会迫汗外泄,所以患者最为显著的症状就是自汗或盗汗不止。仅以清热药,力度稍显不够,本方加止汗之药浮小麦、糯稻根,而且用量均大,就是兼顾治标。这样组方思路清晰,标本并治,值得学习。

使用本方时需要注意,如果患者不恶热而畏寒,则应慎用此方。

慢波睡眠可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新华社2024年9月10日报道,据立陶宛研究人员参加的一项国际研究显示,慢波睡眠有助于清除大脑代谢废物中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蛋白质,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能起到重要作用。该项研究论文日前已经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诊断、评估和疾病监测》上。

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和老年人口的增多,阿尔茨海默病正在成为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2020年阿尔茨海默病事实和数据报告》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终将死于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痴呆症,比乳腺癌和前列腺加起来还要多。该协会在2019年还根据现有数据作出过估计,全球有超过5000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痴呆症患者。到2050年,这一数字甚至会达到1.52亿,届时,仅我国就会有5000万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记忆像流沙一样,对他们而言,这个世界以及他们身边的亲人都变得陌生了,他们不再记得与自己有关的重要的人和事,甚至连回家的路都不记得,患者家属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去照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直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医疗方案。因此,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就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人的正常睡眠可以分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其中慢波睡眠是人体得到最充分休息的睡眠阶段,也被称为深度睡眠,其时间长短被认为是睡眠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儿童的慢波睡眠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帮助儿童更好的成长;成年人的慢波睡眠则可减少β淀粉样蛋白积累,而脑部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可能引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递质紊乱等系列反应,导致神经元受损。

立陶宛的研究人员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阶段,亦即患者尚未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症状,但病理水平已经增加并且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更高时,慢波睡眠质量较低与Tau蛋白异常积累及大脑皮层厚度降低有关,这是神经元受损的标志,这些变化在大脑的颞区尤其明显。

通过采取睡眠干预的措施,使用神经调节的方法增强慢波睡眠,可以逆转这一过程,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参与该研究的立陶宛神经学家劳拉·斯坦科维丘特还表示,慢波睡眠在记忆巩固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因此优质的夜间休息对于记忆功能尤其重要,他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最好睡7至9小时。

改善睡眠质量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通过减少睡前对大脑的刺激,让自己处于一种舒缓与放松的状态,大多数人都可以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但一些顽固的失眠症患者,则需要进行治疗。夜间的慢波睡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重视它,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就是在替家人减少麻烦和省钱,何乐而不为呢?

以考促学,效率很高,感觉很好

这段日子,我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当下的我自己的学习方法来了。因为开启了正式的教育计划,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参加一场又一场的考试,这种学习和以前自己随心所欲地阅读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已经二十多年没有为了考试而学习了,年过45岁,竟又回到了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状态之中。最初,我对这样的一种转变有抵触心理,我的一位叔父对我说,考试不是目的,要调整好心态,以考促学,把关注点放在自我提升上就不会再觉得这是一种应试教育,你会认识到这样学习的好处的。

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我是不能深刻理解他的这种说法的。但是经过了这段的调整,渐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后,如今我接受了他的这种说法。刚开始从一种生活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生活状态时,确实不大适应,多少有点慌乱和急躁,担心自己知识链断得太厉害,跟不上学习进度。但这样的日子持续的时间不是太久,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形成了新的学习习惯后,我的心也安静下来了。

我如今很喜欢眼前的这种生活,每天我都能学到一些知识,感觉很充实。我知道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无法一蹴而就,所以做好了长期的打算。这个年龄去学习,没有经济压力,也不必为未来的就业问题操心,内心竟比青年时期安静了许多。

我在青年时期是很吃了些苦的,我第一次上大学的时候,经常饿肚子。那时的我一天能吃两顿饭就算不错了,经常每顿只吃一个馒头,加上一碗食堂提供的免费的汤,这对一个青春期的男生来说,实在有点糟糕。经济上的困顿让我很难安心学习,我从十八岁开始,就不得不想尽办法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人在饿肚子的时候,学习是不如活下去那么重要的,所以我不得不辍学谋生。

我至今仍然非常感谢我大学时期同宿舍的三个同学,因为他们经常把他们在食堂打的饭分给我,或者带我一起去外面小摊吃饭,但是却从不肯让我掏钱,每次都是他们抢着付款。他们和我的感情很好,眼见我连饭都吃不饱,都发自内心地想帮助我。只是那时的我自尊心很强,更希望自力更生,但我与他们结下的这份兄弟情谊是终生都难忘的了。

往事不堪回首,每每念及,总是难免黯然神伤。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奋斗了二十多年后,我终于换回了后半生的自由。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我还能够重读一次大学,年轻时的未遂之志还可再续,只是我慈爱的母亲已经因病医治无效,长眠地底十二载了。

她的离去让我学医的志向比18岁时更坚定了,世上至贵者莫过于生命,医学不但能够延长他人的寿命,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所以能沉下来学医的人是有福气的。我希望年轻一辈的医学生们珍惜自己的这种福气,不要觉得学习累,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我也在渐渐地做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相信再过一个月左右,我就能够将这一切都理顺,既能保证自己的学习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又能把工作处理得很妥当,照顾好患者朋友们。

世卫组织:证据不支持手机与患脑癌有关系

肿瘤科医生经常会被身边的人问到,手机辐射是否会导致脑癌,过去也有许多声音表示,手机辐射致癌,使用手机、通信基站或通信发射器可能导致脑癌。但世卫组织在2024年9月3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这样的说法并无依据。

世卫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做了广泛的调查,这次调查涵盖了1994年到2022年的63项研究,由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11名研究人员进行评估,专门研究成年人和儿童患上脑癌、唾液腺癌和白血病等疾病的风险,评估这些疾病是否与使用手机、通信基站或发射器,以及职业暴露在电磁辐射下有关。

结果表明,手机、电视、婴儿监视器、雷达等辐射频率对人体的影响不像过去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并没有导致以上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尽管无线技术的使用大幅增加,但脑癌的发病率仍无相应上升。过去,世卫组织将手机辐射归类为“可能致癌”的因素,认为其2B类致癌物——无法确定亦无法排除关联时,就会被列为2B类致癌物。

科学是要用数据说话的,不能凭感觉。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手机辐射致癌,现在可能要改变这种理念。当然,长期使用手机会造成许多问题,如视觉疲劳、颈椎病、慢性劳损等,过度使用手机肯定不是好的生活习惯,但认为手机辐射致癌也是想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