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3年09月

治疗脚膝疼痛的“局方七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绍兴续添方中有一张名为七圣散的方子,该方由:续断、独活、防风、杜仲、萆薢、牛膝(酒浸1宿)、甘草各等份组成。制法为将以上各药焙干,研为细末。每次服用2钱(6g),用温酒调服,每日2次。

本方有祛风湿、止痛除痹的功效,主治风湿流注经络,四肢关节缓纵不遂;或脚膝疼痛,不能步履。本方可作为多种疾病引发的下肢痹痛的对症治疗方剂。

方中的续断亦名接骨草,中医认为其有补肝肾、强筋骨、行血脉、续折伤、止血安胎的功效,主要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腰痛脚弱、风湿痹痛。杜仲的功效也是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要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筋骨软弱,肾虚之阳痿、尿频等。杜仲常与续断相配伍,以治疗肝肾亏虚引起的腰膝酸痛、筋骨软弱。

独活则属于祛风湿药,且有解表退热,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痛、表证夹湿,以及少阴头痛,皮肤湿痒等。防风属于中医的解表药,有祛风解表、止痛、解痉和胜湿的功效,主治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湿、风寒湿痹、风湿疹痒。防风和独活配伍,是既解表又祛湿,且能止痛的一个药对。

萆薢是一味常用的祛湿止痛药,中医认为萆薢利湿浊,祛风湿,可用于治疗膏淋、白浊、白带、风寒痹痛、腰痛等病。牛膝则属于活血化瘀药,中医认为牛膝有化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可引血下行、利尿通淋。

以上药均有治疗腰痛、痹痛的作用。甘草是一味调和诸药的药性的中药,可缓解各药的不良作用,同时甘草本身也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所以综合来看,本方的功效重在解表祛湿、除痹止痛上。一般的坐骨神经痛、腰腿痛可以试用本方,小儿神经母细胞瘤引起的腿痛和癌热,也可以试用本方。但肿瘤患者服用本方时,不宜用酒送服,只宜用白开水送服。

幸福在于对当下的每一个瞬间都很知足

任何消极的事情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再积极的事情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因为世间一切,都包含着它的反面。

如果我们紧盯着事物消极的一面,那么即便我们富有四海,正在享受人间最美好的一切,我们也会乐极生悲。想到这一切终有失去的那一日,想到时间会让这一切都归于尘土,我们顿时便会陷入无尽的悲伤之中。

如果我们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那么即便我们穷困潦倒,近乎一无所有,遭受各种苦厄,我们也会苦中作乐。我们会抬头去欣赏天上的白云,会因为看见路边的茵茵绿草而欣悦不已。我们会发自内心地感叹,活着真好啊!即便身无分文也无所谓,因为这大好的自然风光是不需要花钱就能欣赏到的。

当一个人对生活的需求低到无法再低的时候,他最容易幸福。因为这样的人,即便只有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一点收获,他也会欣喜得很。他不会因为生活而忧虑,他会沉浸在自己喜好的事情上。

孔子的学生颜回就是这样的人。孔子由衷地对他发出赞叹:“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这样的人是生活简单,情绪超级稳定的人,他不受环境的影响,始终很快乐,所以孔子也很羡慕他。

我认为自己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颜回这样的人,虽然偶尔也曾因为遭遇生离死别而抑郁或烦恼过,但相对于数十年的人生来说,那种偶尔出现的不良情绪,实在微不足道。最近,我又开始恢复到以往的积极乐观的状态中了,读书、种菜、写作、备考、看病,生活很充实,也很美好。

菜园里的老大爷,依然认真地教我种菜。八月份的时候,我处在崩溃的状态,没有及时播种,我的白菜长得不咋的,种得也非常马虎。今天去菜园,隔壁大爷非常耐心地指导我如何整理菜畦,如何打理白菜。并安慰我,我的白菜种得虽然晚了一点,但是也不算太晚,还能长得很好。那一刻,我很享受这份美好。大爷弯着腰在我的菜地里,用我的小农具亲自向我示范操作方法,顺便帮我整理了两行白菜。多么热心的老人家啊!愿您健康长寿,愿我们一直做种菜的邻居。

我是受世俗社会影响最少的人之一,从19岁开始,我便头也不回的放弃大学,选择我自己要走的路,无论是父母、老师、亲友,还是恋人,都无法拉我回头。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是在为生存奋斗,而我个性鲜明,按照我哥哥的话说,魄力也非凡,执着的走自己选定的路,只听从于内心深处使命感和激情的感召,不屈从于现实。我敢说,中国的读书人中,像我这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凤毛麟角。

所以中年危机对我来说,就像夏日里的一场转瞬即逝的太阳雨,即便下着雨,艳阳也仍然高悬在天。而且这场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它除了给我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让我的生命比以前更轻松,更美好之外,不曾对我有任何真正的摧毁。

我该感激自己,拒绝了世俗社会绑架。也该感激我哥哥在我十岁的那一年就对我说,大人的话以及这世上的各种规则都不一定正确。这句话我记忆得是那么的深刻,我也反复跟我儿子说,你要走的路,一定要是来自于你内心深处的需求,不要听命于老师、父母,也不要为周边的环境所动摇。

我哥哥是我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之一,我上初一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就感叹自己的阅读量不如我。原因无他,我天性喜欢阅读,我哥哥也是如此。我小时候先是把我父亲和我四叔的藏书读完了,接着就读我哥哥省吃俭用买下的各种文学名著。每逢学校放假,我哥哥就用蛇皮袋装着一大袋子的文学名著回家,那些书滋养了我的心灵,也培养了我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让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

我们那个年代娱乐很少,阅读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得益于我父亲、四叔和我哥哥的那些藏书,我整个青少年时代,都在阅读的快乐中度过。我遭遇任何痛苦,都能在阅读中平静下来。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思考。当我们进行一次系统阅读和深度思考时,我们能收获很多智慧。

我不用像荣格一样,需要特意去找个地方,玩儿时喜欢玩的游戏来疗愈自己。我当下所过的生活,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所过的生活相差无几。阅读和农耕,是我从小到大就不曾离开过的生活,所以生活本身就足以疗愈我。我渐渐地明白,我只不过是一过性的抑郁发作,谈不上是抑郁症。这抑郁发作也不过是中年危机的飓风轻轻地从我身上掠过,掀起了一朵小浪花而已,未曾伤我分毫。

当然,它的好处是让我对中年危机也有所体会。雨果、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费曼,他们都曾经历过中年危机,然后在这危机中重新调整了自己人生的航向,我怎会有例外?

当我走出这危机时,我体会到了中国古人说的人要经历的三层境界。第一层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层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层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突然爆发的抑郁情绪,既真实又虚幻,它就像滤镜一样,让我看世界的视角发生了变化。经历一番洗礼后,我又把自己的视角调整为正常状态。不过这之后的正常与之前的正常,已经不完全一样了。下过一场太阳雨后,万象还是更新了一番。

我再度感受到生活是如此的幸福,我的幸福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我对一切都很满足。无求于人的幸福是最可靠的,知足之乐是最易得的,所有的需要借助他人来实现的,以及所有的需要满足太多条件才能实现的幸福,我都不去刻意追求。我在空谷吐芬芳,若有蝴蝶飞来与我相伴,那固然很好,若没有,何妨自我欣赏呢?

病人的烦恼已不足以让我烦恼,我从自己为他们缓解了病痛和烦恼的成就感中体会到了快乐与幸福,无法缓解的终末期患者,也只能深表遗憾,我能既同情又平静地倾听每一个患者的倾诉,不再受他们不良情绪的感染;亲人们的烦恼也不再能使我烦恼,能解决掉的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当这是他们成长的资粮吧!人生困苦何足道哉?我不也是在困苦中成长成今天的样子的吗?倘若没有那些困境,我又如何有今天的豁达?

读完一本好书,我有一股难以言说的欣悦感。那感觉就像与一位思想上旗鼓相当的好朋友,刚刚在国家图书馆的品诺咖啡馆里进行了一次既有趣又热烈的讨论,讨论完后,彼此都有不少的进益。

骑行在郊野路上,风驰电掣,那种对身体完全的掌控感,让我对自己的健康充满了信心。路两边的风光,让人心旷神怡,这就是美好的生活啊!虽然每一日我都在重复着过这样的生活,但我却毫不厌倦。

经常去菜地感受蔬菜的生长,心情也很好。蔬菜的生长同样让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我知道人只是自然之子,人间万事都渺小得微不足道。

有空时我还会鼓捣一下我的乐器,听众只有我一人。当我最初选择学习何种乐器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最能自娱自乐的乐器,而不是表演给大家看的那种。

快乐的人生是一场建立在自娱自乐的基础上的,与人友善而又良好的互动。这互动可有可无,有有的乐趣,无有无的乐趣。自足之人不再有匮乏之感,所以对他人也就没有太多的期待和太高的要求。这样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也不会很累,他们不必为使我们快乐而费尽心思。

这样的幸福既平凡又真实,它像静水一样,在深处不断流动,表面上却波澜不惊。

中年人的脱困之路:整理自我,返璞归真

黑暗会发光,寂静会说话,沉默胜过千言万语。

——题记

人到中年,我们会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时间会让我们的一切都归于尘土。我们的长辈一个接着一个的走了,我们同辈中也开始有人在陆陆续续地谢幕人生,我们的人生像一场宴会正在走向散场的阶段,离席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不但一再经历丧亡之痛,我们也还在同时遭遇家庭危机、情感危机和事业危机,自己也开始出现一些神经性症状,我们会阶段性地变得比以前脆弱了许多。尤其是在某一个重要的亲人去世,或与伴侣分手,或自己身染重疾,或家庭矛盾大爆发,或事业遭遇挫折,或感到自己的事业不是自己想做的事业时,我们开始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承担着这个社会上最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但他们能得到的情感支持却越来越少。年轻时对伴侣的期待正在现实生活中去泡沫化,年轻时的梦想也正在变得日渐遥远,很多人在为五斗米折腰。过去支撑自己的长辈和同辈陆续辞世,也导致我们有苦无处诉。

所以,中年危机也就不期而至。但失去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意味着得到。那个内在的自己,也在中年日渐觉醒。我们会在每个疲惫不堪的时刻叩问自己的内心:我是谁?我在追求什么?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想要什么样的陪伴?我的快乐去了哪里?

这些问题我们以前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我们从小到大,想到的是长辈们期待我们做什么,这个社会期待我们做什么。我们被一个个的理想模型束缚住了,我们曾经为让自己达到这样理想的状态而奋斗不已。

我们内心中其实还有一些另外的东西,那些东西是我们曾经的幻想,但是它们却感召着我们去追逐自己的人生之路。同时我们还有一些在现有的道德规范下见不得光的东西,比如对理想伴侣的渴求,对性的渴求,对放纵生活的渴求,乃至对自残与死亡的渴求,它们从另一面在吸引着我们,让我们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这时候我们开始感觉到,我们当下的生活不是我们最理想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有点儿糟糕。我们开始怀疑生活本身,也开始怀疑社会规范的合理性,怀疑道德对人性的扭曲作用,但是却又畏惧失去现有的一切。于是有的人开始焦虑,有的人抑郁,有的人借酒浇愁,有的人有了外遇,脆弱的甚至自杀。

中年人的生活不只是一地鸡毛,还有一脸疑惑和满心的伤痛。生活中有太多的负累和失望,我们被拖进生活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情绪化的家人让家庭不再是我们的避风港,我们希望躲到一个角落里安静一会儿,也渴望人生能重来一次。

回首来时路,我们觉得自己做过太多错误的决策,但我们也知道,许多决策已经无法更改。我们不情愿的背负着本不应该属于我们的包袱,步履维艰地前行,感觉自己随时都会因为无法承受而崩溃。从生理上来说,我们的性激素也正在下降,我们发现自己从性中也得不到过去能得到的欣悦感。

这时候我们便开始意识到,哦,我的生活是该进行一些整理了,我要放下一些没有必要背负的包袱,我要在这充满挑战性的人生中寻找一些可以让我好受一些的东西。我要抓住一些救命稻草,让我不至于那么失望。

绝大多数人的人生都难以避免这样的一个阶段。其本质其实是,人的一生无法倒着过,所有人都是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在不成熟的年龄,我们要做许多重大决定,这些决定会影响我们一生,我们所选择的伴侣和事业是我们很难更改的,我们不得已放弃的爱好让我们失去了许多快乐。

如何走出中年困境?心理学大师荣格在遭遇中年困境时,选择去了一个安静的地方,玩起了儿时的游戏。玩着玩着,他释然了,走出了自己的中年困境。他进一步提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自足圆满的,我们内心深处藏着足以支撑我们一生的力量。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因为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要满足父母、配偶和后代的期待,我们把相当一大块儿的自我丢失了。那些自我就藏在童年之中,如果我们按照自己童年时代完整的需求去发展自我,我们便不会在中年遭遇困境。

在所有的人中,我们首先得陪伴好自己,我们自己也是自己终极的伴侣。我们要重生,就要把自己缺失的部分补回来,补回来了我们就完整了。我们过去一直要求陪伴我们的人为我们弥补自己的缺失,其实那既不现实,也对我们的伴侣不公平,那意味着我们要他们牺牲自己,成全我们。

只有当我们重生,并完整的发展自我了的时候,我们在遭遇至亲丧亡、伴侣背叛、失恋、失业,乃至遭遇疾病等重大打击下,才不至于一击即溃。人首先要在孤单和独处的情况下也能非常快乐,然后才能从容地应对生活和社会。在我们已经很平静和快乐的前提下,有个良伴佳偶是锦上添花。再有三五知交好友,生活的乐趣会更多。这样我们的伴侣和好友也不至于因为我们对他们索取太多而疲劳,我们和他们的爱会更持久。

每个人生下来的需求少得可怜,而且实际上,一个人的生活越简单,越朴素,身体状况也会越好,寿命会越长,生活质量会越高。我祖母生了五个孩子,从我姑姑到我最小的叔叔,乃至我们这些孙辈,都在祖母的影响下,过得极为俭朴,我们的生活堪称苦行僧生活。

但从我祖母到我们这一代,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都很好,没有谁夭折,基本都高寿得很。我父亲现在快八十了,虽然也有一些老年常见病,记忆力不如以前好,但还能骑着自行车跨县旅行。而且头脑清醒,耳聪目明,逻辑思维发达得很多年轻人跟不上,分析问题鞭辟入里,看问题仍然能一针见血。而且他能进能退,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令我自愧不如。他的现状使我对自己的老年生活很有信心,我想可能我在八九十岁,也还能运笔如飞,写出比现在更有深度的文章来。

我自己已经四十多岁了,身体状况好过大多数三十岁的年轻人,容貌则让很多人怀疑我不到三十岁。这是简单生活最大的好处,我在学习癌症相关知识时知道,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是从小培养的。生活越是俭朴,饮食结构越偏向于素食者,患癌的概率越低。通常,对物质欲望不强者,也会更少焦虑,更能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业。

荣格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人要从中年困境中走出,须遵循自己的内心,接受使命感和激情的感召,全身心地投入到理想的事业和生活中去。这是中年人走出困境的根本之路,只有当我们在独处的情况下,仍然能从我们从事的事业和我们的生活中感受到快乐,自足圆满了,我们的快乐才是最可靠的。

因为只要我们活得足够久,我们终将发现,那些陪伴我们的人总会比我们先离开这个世界,他们走了,我们还是得学会独处。如果我们比他们先离开世界,那他们也要学会独处。所以依赖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来给我们带来终极的安全感与快乐是不现实的,我们得靠自己。

我们的理想和爱好不但能够让我们快乐起来,同样能够让我们成为一个有价值和魅力的人。我们的价值和魅力能让我们身边的人更加喜欢和我们相处,而且还会以尊重我们个性的方式来和我们相处。因为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出来的个性是如此的鲜明,大家一眼便能识别出来,知道我们的底线在哪里,这种相处才是令彼此最舒适的。

个体摆脱了集体主义,摆脱了社会理想模型的束缚,摆脱了父母的不符合人性的期待,返璞归真,一心去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后不但实现了自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而且也为人类集体创造了真正的价值。这是个人主义最大的闪光点,也是人性解放的标志。

那些被亲人们抛弃的癌症患者

十几年前,一个宫颈癌患者向我寻求帮助。她的病情已很危重,严重的肠梗阻导致她一周多没有大便,剧烈的疼痛折磨得她无法忍受。当时她正在某省的肿瘤医院里住院,住院医要求她做姑息手术以缓解痛苦,改善生活质量。但患者一来没有钱,二来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手术对她的作用很有限,而且手术后还会有一系列的问题,生活质量未必比不手术好。

我用中医的增液承气汤(斗胆将大黄用到30g)暂时性的解决了她的问题,用药后我一直心中忐忑不安,生怕她出现了意外。但幸运的是,用药10个小时后,这个患者大便通畅了,肠梗阻问题解决了,剧烈的疼痛也缓解了。

这个患者的命运很悲惨,当她确诊为宫颈癌时,她的母亲已去世,她的父亲送了一万块钱到她当时进行治疗的医院后,便彻底消失,手机号码也更换了。她的亲戚们也不肯在经济上帮助她,而她自己几乎毫无积蓄。所以她后续不但没有钱治病,也没有钱生活。

我当时为她组织了两次募捐,解决了她继续治疗的费用问题,也暂时性的解决了她的生活问题。当时,很多人指责她的家人们冷酷无情,我心中确实也对她的家人的做法感到不快,但却无可奈何。这个患者最后甚至希望我再为她募一次捐,把她后事的费用也筹备了。我没有同意,我认为那是她亲人们的责任,不是我们这些网友的责任,我们没有无限付出的义务。

十多年过去了,知道这个患者真实情况的人已经不多了,我认为现在可以来谈论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警醒,启迪其他癌症患者。她当时向我求助,提供了她完整的病历资料。我在她病历资料中看到她除了宫颈癌外,也感染了梅毒和其他二种性病。她的宫颈癌是由hpv病毒感染发展而来的。她有些难为情的告诉我,年轻时她遇人不淑,感染了性病。她希望我在她生前为她保密,但是也允许我在她去世后把她的故事写出来,警醒其他女性患者。

她从事的是正经职业,但是更换过多个性伴侣。某个性伴侣是个滥交的男性,在外感染了多种性病,并且把这些性病传染给她了,也把hpv病毒传染给她了。她的一系列行为得不到自己亲人的认可,她的亲人们也为她的各种任性行为感到头痛。同时她整个家庭环境不太好,家人间较冷漠,所以在她生病后,她得不到任何支持。如果不是我们为她募捐的话,她甚至连吃饭都困难。

我不太喜欢用道德的大棒去打任何人,因为我自己也不是道德上的完人,无权指责其他人。对这个患者以及她的家人我都表示理解和同情,我相信这个患者命运之所以如此艰难,必有她不得已的原因。也许她先天基因存在一些问题,也许她也患有某种心理疾病,这才导致她遭遇了这么多的不幸。在临终时刻,她也反思了自己一生的许多行为,并开始忏悔。

她的案例比较典型,这个患者心地善良,在她患癌后,她一直在鼓励其他患者积极抗癌,结下了很好的人缘,一些心理脆弱的癌症病友受益于她,对她很感激。我欣赏她所做的各种公益性事情,不但我,其他知道她的人也都欣赏她善良而又积极的一面,所以我们乐于救助她。

人是非常复杂的动物,用简单的方法去判断一个人,肯定得不出正确的答案。就是用非常综合的方法来判断一个人,也未必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个患者已经盖棺多年,但是我仍然不愿意去给她下任何定论。我不认为自己有资格去评判她,仅仅只能说她的命运不好,遭遇了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身心疾病问题。她也确实遇人不淑,在她生病将要离世时,她的历任男友,没有一个来看过她,或在经济上帮助她,他们都躲得远远的。

另一个患者和她患同样的疾病,这个患者向我求助时,正遭遇大出血问题。这种危重的患者,我一般都会密切随访,开方的第二天我去问她服药后的反应如何。患者告诉我,她在等待一个朋友还她钱,她没有钱去买药,同时她向我汇报了我追访的当天的出血情况,比头一天还要严重。

我问她,你的亲人们呢?不能从亲人们那里得到支持和帮助吗?她苦涩地说,她所有的亲人们都早在多年前就和她断绝了关系。我当即给她转了500块钱,让她先买药止血,再不止血她就有生命危险了。这个患者非常震惊地问我,为什么我会相信她并帮助她。她身边没有可信的人,她从来不相信别人,别人也不相信她,她认为这个世界是冰冷无情的。

我告诉她,从我的临床经验以及我在视频中所见她虚弱而惨白的面容,我知道她所言非虚,而且她被子上也血迹斑斑。在那种时候,如果我吝啬这500块钱而不给她及时的帮助,她若就此去世了,我将非常内疚,觉得自己是个见死不救的人。我告诉她不要担心钱的问题,我会用我个人的信誉去为她募捐。这个患者哭了,答应去买药。

当我准备为她募捐的时候,另一个和我一起组织这场募捐的医学硕士对我说,他从直觉上觉得这个患者是个性工作者,他问我有没有必要为这样的患者募捐。我对他说,我个人不会在乎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不会先进行道德审判,再决定是否救人。审判患者是法官的事情,与医务工作者无关。医生应遵循的是人道主义救援精神,在疾病面前,任何人都是可恕的。这个医学硕士同意了我的看法,开始和我一起积极为这个患者募捐。我们在她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给了她一些温暖。

这个患者临终前对我说,如果有来生,如果有任何人敢伤害我,她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保护我。她甚至向我承认了自己性工作者的身份,她一生的作为令她的亲人们远离了她,她向我忏悔她的一生。我告诉她,和我一起为她募捐的那个硕士早就知道了这一点,我也告诉她我们当时决定募捐时的那些谈话。我相信她走上这一条路必有她不得已的苦衷,她的命运已经足够悲惨,所以我希望她宽恕自己。

另一个患者在向我求助期间,偶然发现了她丈夫出轨了。而且她丈夫的情人在急不可待地问她的丈夫,这个患者什么时候能死,他们什么时候能在一起。这个患者看到丈夫手机上的这些信息时泪流满面,她无处倾诉,深夜给我发信息,希望能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启示和安慰。

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她的丈夫其实尚属有良心,一直守护着她,积极地为她寻找各种治疗的药物,有些药物甚至很昂贵。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孩子,感情基础还很深厚。我不能评判他在那个当口的婚外情行为,从道德上去谴责一个人非常容易,但事情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复杂的。这样的婚姻为什么会走到一方有外遇的地步,肯定不是她丈夫单方面的原因。

这个患者生命最后的这个阶段,一直在为疾病以及自己被背叛的命运而焦虑抑郁,她总觉得自己被抛弃了,痛苦得很。我只能偶尔的安慰她一下,无法为她做太多。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充满了挑战,婚姻也需要夫妻双方善于经营,才能不出问题。我希望她能够从这痛苦中走出来,不过遗憾的是,她始终难以释怀。

很多患者心灵成长得不够好,这是我在临床过程中得到的很深的体会。经常有患者找我就诊时哭哭啼啼,全程都是眼泪。他们倾诉自己的不幸,抱怨这个世界是如此地不公平,指责家人们对她们的伤害,指责他们抛弃了患者。

之前有个晚期肠癌患者向我求助时,诊疗完后,她又占用了我将近两个小时,向我倾诉她一生的不幸。讲述自己不幸的婚姻,她认为她的疾病全部是因为她丈夫和公公婆婆对她不好造成的。她说她在婚姻生活中非常不幸福,家中总是吵吵闹闹,没有宁日。

她愤怒地指责自己的公婆和丈夫,用词极为恶毒。我问她,你平时和自己丈夫和公婆也是这样谈话的吗?她说吵架的时候比这更厉害。我接着问她,如果你们一直都这样吵架,吵到一点感情都没有了,最后又如何能指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呢?

这次谈话极为艰难,但是到最后,患者开始意识到自己也需要忏悔。她终于明白了,过失不完全是别人的,自己也有过失。这是一个感性大于理性的患者,她总是在感性的驱动下做决定,包括治疗她的肠癌时的各种决定,也都做得非常的感性。她患癌之初,分期并不晚,但她因为笃信某个中医博士写的对手术副作用夸大其词的文章而放弃了手术,选择了在该中医博士那里治疗。

她患病之初也找过我,我当时极力主张她先手术,再做其他治疗,但是我的建议没有被她采纳。她再来找我的时候,已经是无药可救了。她很后悔当初没有听我的建议,那会儿她正在满世界的寻找当初误导她的那个中医博士,想报复他。那个博士也逃到了海外,她找不到他。

这是一个典型的存在情绪障碍的患者,要想治疗她的病,从一开始就应该有精神科医生共同参与,不过遗憾的是,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的医疗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一步。

我还见过一个男性癌症患者,临终前一直靠基督教会的教友们支持才能维持治疗与生活的开销。他有家人儿女,但是他们从不给予他任何支持,甚至仇恨他。我通过与他的接触,知道这个人即便别人给予他很大的帮助,他也从来不说一句谢谢。这让我知道为什么他的家人们抛弃他,他缺乏感恩之心,他人的付出被他认为是应该的,哪怕这个人和他仅有一面之缘。

我一直强调肿瘤科医生要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因为我们面临的患者,有许多在确诊癌症前就已经存在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另一些则在收到了癌症确诊报告后,产生了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我们管这种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叫继发性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

我们得帮他们识别出来,并给他们相关的专业建议,让他们在药物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轻微的则可以靠自己阅读书籍自救,摆脱这些与癌症同时存在的共病。这些疾病的存在,非常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加快了肿瘤的进展,大幅度地缩短了患者的生存期。

我也一直在提倡患者们学会拓展自己的心胸,忏悔自己的过失,宽恕他人的罪行,与自己,与外界达成和解。如果我们要进一步地从他人那里获取关爱和支持,我们必须首先付出我们的关爱和支持。如果我们要他人停止伤害,我们也应停止对他人的伤害。任何人都应知道,我们自己也是存在问题的,许多看似外界的问题,其实是我们自己的性格缺陷与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

心灵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一个人不能自省,总是一味的怪罪外界,那他(她)这辈子都很难与外界建立起可靠而紧密的联系。纪伯伦先生有句经典名言,他说他是不会和那种总是以为自己是对的人交朋友的。许多人在生命的重要关头失去支持,都有自己的原因。

当然,在忏悔和宽恕他人的同时,我们也应宽恕自己。可在宽恕自己之前,我们必须得首先忏悔自己的过失,建立起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律,得到其他人的宽恕。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互相理解和宽容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的关爱才能被人接受,人家才会回报我们以关爱。

我已经过了那个单方面指责的年龄了,所以我不大愿意就任何事情做道德评判。在我现在这个位置上,我被许多病人信赖,也被他们的家属信赖。他们遭遇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希望从我这里找到答案。我其实只能写写文章,启迪他们默而思之,自己去寻找答案。

失去社会支持,加上患者本人高度情绪化,这些毫无疑问会促进患者疾病的发展,加快他们的死亡。但痛苦通常也是心灵成长的契机,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个契机,实现了心灵成长,我们便升华了自己的人生。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包括我们的至亲骨肉和亲密伴侣)有义务无条件地为我们付出,甚至在我们不断伤害他们的情况下依旧无条件的付出。

经常内省和关爱他人是我们救赎自我的人际关系的两大关键,如果关系双方都能做到这一点,这种关系会发展得非常牢固。到了关键时刻,我们的亲人和爱人会不离不弃,给我们最大的支持。社会的人道主义救济固然重要,但是从我们的亲人那里得到的帮助和温暖更重要。

在绵绵秋雨中的忏悔

窗外,秋雨绵绵,凌晨醒来的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中的伤痛一阵阵的袭来,令我难以释怀。

我的前半生一直希望自己能做到“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不伤害一个众生。但事与愿违,因为自己内心的贪嗔痴慢疑,我也伤害过他人,有些人还被我伤害得很深。扪心自问,我很难说自己是个好人。

我在人间也受过伤害,但我不仇恨任何人,早已原谅了所有伤害过我的人。但我伤害过的人,却让我难以释怀。因为我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受过伤害,我能很快修复过来。而我伤害过的人,有一些是脆弱的,他们不像我那么容易修复自己的创伤。他们的伤痛,尤其令我感到愧疚。

任何一种宗教都是主张人是需要忏悔的,因为我们的过错伤害过众生,我们只有忏悔才能减轻受伤的众生的痛苦。

被我伤害得最深的人应是我的家人和亲密爱人,越是亲密无间,越是口不择言,对他们犯下的“妄言“与“恶口”之罪最多。当然,除了他们,我还在工作和生活中伤害过其他人。有一天,当我开始悔罪时,就意识到,佛经所说的“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是多么的有道理。己过如山,何来资格指责他人?

但佛经中也说“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人到中年,若还是不知道忏悔自己的过失,一味埋怨,是不会有真正的成长的。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希望自己一直都是个慈悲为怀的人,不犯“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恚、痴”这十大恶。但时光无法倒流,这十种恶我基本上都犯过,这一生愧对的生灵很多。

我不是一个求全责备的人,但从小就熟背过的佛经会经常在我耳边响起,一次次地唤醒我的良知,告诉我要去恶行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我如今从事的是人道主义事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这类人更不应该做任何增添他人痛苦的事情,只宜为人减轻痛苦。

很多我现在懂得的道理,年轻时并不懂得。无知者无畏, 那时肆意去犯过,留下许多遗憾。如今我只祈望被我伤害过的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生活幸福。并祈望他们能宽恕我过去的无知。

人生只能带着缺憾前行,完美的人生当然很理想,但却是那么的不现实,离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很遥远。有一些愧疚要伴随我一生,也只有在与佛对话时,常常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深深忏悔,才稍能缓解我的愧疚之情。

我感恩这个世界上每个给过我爱和关怀的人,同时也愧对每个被我伤害过的生灵。那些一生都问心无愧的人是多么令人羡慕,但我自己不是这样的人。

有些被我伤害过的人还在我身边,我希望我忏悔的声音能被他们听见。有些已消失在茫茫人海或去了另一个世界,再无机缘相见,这些就更令人遗憾,连个致歉的机会都没有。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伤害过你们,希望你们依旧保持对这个世界的信心。我也要悔改前非,弥补自己的过失。人内心深处要真正的自律,首先应有发自内心的忏悔。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有多方面的感情,活着活着,最后就活得百感交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