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中草药

八角莲(鬼臼)的抗癌止痛作用

中药八角莲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六角莲和川八角莲的根及根茎。八角莲和川八角莲形状相似,叶片均分为八个部分,形似有八个角,故名八角莲。六角莲叶片分成六部分,形似有六个角,故名六角莲,因其极似一把伞打开的样子,所以又名一把伞。八角莲、川八角莲和六角莲中均含有鬼臼毒素,这是此药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成分,所以三者可以通用,市场上出售的八角莲主要是这三种植物。

中医应用八角莲的历史悠久,中医最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收录了八角莲。在《神农本草经》中,八角莲名鬼臼。《神农本草经》认为鬼臼“味辛,温。主杀蛊毒鬼注,辟恶气,逐邪气,解百毒。”

但其实八角莲本身是有毒性的,在动物实验中,从六角莲全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树脂会导致实验兔腹泻,也会导致实验猫呕吐、腹泻乃至死亡。《本草别录》注明鬼臼“微温,有毒”,《本草经集注》也提到鬼臼有毒。所以我们在应用此药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免中毒。

中医认为八角莲有化痰止咳之功,与黄芩、矮地茶、百部等清热化痰药合用,可缓解肺热引起的咳嗽和咳痰等症状。八角莲还有清热解毒和散结消肿之功,单独使用,或配伍相应的中药,可治疗咽喉肿痛、瘰疬、瘿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等。

现代常将八角莲用于治疗腮腺炎、乙型脑炎、恶性肿瘤等。除传统的中医煎剂之外,现代还有八角莲注射液,八角莲注射液对腮腺炎、乙型脑炎和出血热等传染病有一定的疗效,有较好的退热作用。

八角莲治疗肿瘤的历史悠久,许多古代文献都记载了八角莲消肿散结的功效。如《本草经疏》就记载八角莲能“散结辟邪”,《本草汇言》记载八角莲可以“攻湿积,散瘀血……..。能攻散结痰、结气、结血等疾。”该书治疗瘿瘤(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瘤)就用“鬼臼、海藻、昆布、海带、海粉、海螵蛸各二两,甘草一两,海螺一个,共制成蜜丸如梧子大,每晚噙化一丸。”《草药方》则记载八角莲能:“消一切毒,力能软坚透脓。”

现代的一些中草药类著作记载了八角莲的抗癌消肿作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收录了一张治疗乳腺癌的药酒方,以“八角莲、黄杜鹃各15g,紫背天葵30g,加白酒500g,浸泡7日后,内服外搽。每服9g,每日2-3次。”八角莲治疗乳腺癌,也可以与八月札、王不留行、枸橘李、荔枝核等疏肝活血药配伍。治疗淋巴肉瘤、鼻咽癌等,可与夏枯草、黄药子、昆布等泻火软坚化痰药配伍。

八角莲还可治疗腹水,《本草汇言》记载鬼臼可治“气血痰饮,积胀成蛊”,此即我们今日所说的腹水。该书记载:“用鬼臼一斤(切片),生姜二两,白矾五钱,泡汤浸二日,再用酒煮,捣烂成膏。巴豆肉三钱(去油),沉香、蟾酥各五钱。俱为末,和入为丸,如秫米大。每早晚各服二三十丸,白汤送下。”此方中的巴豆、蟾酥等也均有抗癌消肿的作用。

可见从古至今,八角莲就是肿瘤类疾病常用药之一。由于八角莲还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而肿瘤类疾病又多存在疼痛问题,所以八角莲是兼具消肿和止痛两种对症治疗功效的抗肿瘤药。八角莲入药,可以外用,也可以内服,内服既可以做成丸散,也可以煎汤内服(煎汤内服常用量为3-12g)。

八角莲外用,同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八角莲和烧酒合在一起,磨成汁后外敷在患处,可以治疗淋巴结炎、腮腺炎以及淋巴肿瘤和腮腺肿瘤引起的疼痛。另据《贵州草药》记载,用八角莲、野葵、蒲公英各等分,捣烂,敷患处,可治疗无名肿毒。八角莲磨成的粉末吹入喉内,可治疗咽喉肿痛。八角莲外用安全性比内服高多了,所以如果有外用的机会,应优先外用。

通脱木的根、茎髓、花蕾的药用价值

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通脱木的根、茎髓和花均能入药,其根入药名为通花根,其茎髓入药名为通草,其花入药名为通花花。通草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但通花根和通花花则较为少见。实际上通花根和通花花的功效与通草很相似,通花根与通花花采集起来比通草容易多了,所以价格便宜些。

通草又名白通草、通花、通脱木、葱草等,色白而中空。有清热利水、通乳的作用,主治淋证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也能治小便短赤、产后乳少、妇女经闭和带下等病。通草之所以得名通草,与其既能通小便,又能通乳汁有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通草有较强的利尿作用,通草能明显的增加大鼠尿中的钾离子的排出,但对尿钠、尿氯无明显影响,故认为通草利尿与排钾有关。通草也有解热、抗炎作用,通草中的总多糖提取物还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并能提高实验动物血清溶菌酶活力和单核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提高实验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抑制过敏反应。

在治疗各种小便不通的方剂中,通草出现的频率很高。《普济方》中有一张名为“通草饮子”的治疗“热气淋涩,小便赤如红花汁者”的方剂是以通草为名的,该方组成为:通草三两,葵子(冬葵子)一升,滑石四两(碎),石韦二两,水煎服。此病与肾炎相似,这个方剂的用量很大,利尿效果很强。《浙江药用植物志》记载了另一张专门治疗急性肾炎的方剂:通草9g,车前草9g,龙胆草9g,瞿麦9g。

古人常用通草炖猪蹄来催乳,用通草或用通草与王不留行一起炖猪蹄,均有催乳的作用。通草炖肉吃,也可以治疗白带过多。通草还能治疗妇女月经不调,《云南中药选》记载了一张治疗月经不调的民间验方:通草6g,当归尾3g,桃仁12g,红花6g,水煎服。

通脱木的根通花根的功效与通草相似,中医认为通花根有清热利水,行气消食,活血下乳的功效,主治水肿、淋证、腹胀、痞块、风湿痹痛、月经不调以及乳汁不下等。通花根还能治疗大叶性肺炎和老年人咳嗽痰多或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单用通花根6-30g煎水内服即可。通花根也能治疗便秘。

通花根是中医治疗腹水和各种水肿病的一种常用药,治疗腹水或水肿病时,通花根的用量最少要30g。此药不但能利水消肿,还可活血化瘀,所以对瘀血所致的水肿病有标本兼治的功效。

通花花煎汤内服也能治疗水肿病,《重庆草药》记载,通花花可治疗“阴囊下坠,经常不收”。

中药佛手的疏肝理气和抗肿瘤作用

佛手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佛手的果实,亦名佛手香橼、蜜罗柑、五指柑、福寿柑、佛手瓜等。成熟的佛手香甜可口且多汁,是一种很好吃的水果,在闽南、广西等地很受人欢迎。

中医很早就将佛手入药,关于佛手的作用,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叶桂)在《本草再新》中的描述是最全面的。《本草再新》记载佛手:“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癥瘕、瘰疬”。佛手能理气消胀,所以可以“治气舒肝”,闽南和广西人多以佛手辅助消化,亦以佛手治疗痰多咳嗽。佛手还能“破积”,这里的积是中医的积聚,多为消化道疾病,包括消化道肿瘤。噎膈反胃多为食管癌或胃癌引起的幽门梗阻的症状,至于癥瘕和瘰疬,亦多为肿瘤类疾病。可见叶桂已将佛手用于治疗肿瘤类疾病。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佛手中所含的橙皮苷、橙皮素、佛手多糖、佛手挥发油等均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

橙皮苷对实验小鼠的肺癌有显著的拮抗作用,橙皮苷既可促使人肺癌A549/DDP细胞出现早期凋亡,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橙皮苷还能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中乙醛诱导金属基质蛋白酶-9的表达和活化,可降低胃癌细胞SNU-668增殖速度,对人结肠癌细胞SUN-C4细胞也具有明显的作用。橙皮苷还可明显抑制舌癌细胞Tca-8113的增殖,且其抑制作用与橙皮苷的浓度显著相关。橙皮苷也可抑制人鼻咽癌CNE-2Z细胞的分裂增殖,诱导细胞周期特异性的细胞凋亡。橙皮素则可显著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和异常病灶的数目。

佛手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肝肿瘤HAC-22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毒性很小。佛手挥发油可有效的杀伤体外培养的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还能抑制MDA-MB-435癌细胞增殖。佛手的水煎剂能诱导白血病细胞RAW264.7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

这一系列的药理研究可以证实佛手确有抗肿瘤作用,这些说明叶桂的记载并非空穴来风。前人也用佛手来治疗腹胀腹水,如出版于民国时期的《岭南采药录》就特别提到佛手能“治膨胀发肿”,用“佛手(去瓤)四两,人中白三两。共为末,空腹白汤下。”膨胀发肿多为现代医学中的腹水或盆腔积液。

中医将佛手归为理气药,认为佛手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有疏肝理气、和胃化痰的功效,主治肝气郁结所致的肋痛、胸闷,肝胃不和、肝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嗳气、恶心,以及久咳痰多。同时也将阴虚火旺,无气滞者列为佛手的禁忌症。

对消化道疾病引起的疼痛,佛手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记载,可用“佛手6g,延胡索6g,水煎服”,治疗“肝胃气痛”。这里的肝胃气痛,多为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胆囊炎、肝脏疾病、胰腺疾病)等引起的临床症状,疼痛的部位不固定,但基本都与消化道有关。

佛手除了可以照常规的煎药方法煎了饮用外,还可以用来泡茶喝,佛手茶可以疏肝消胀,改善相关疾病引起的腹胀和腹痛等临床症状。佛手的蒸馏液又叫佛手露,佛手露的功效与佛手的水煎液一样。早在清代,就有人制佛手露治病。《纲目拾遗》记载佛手露:“能疏膈气,治气膈,解郁,大能宽胸”。

除了佛手的果实,佛手的花也能入药。佛手花的功效也是疏肝理气、和胃快膈。用佛手花泡茶,可以改善肝胃气痛,提振食欲。暑热季节,以佛手花泡茶,能防暑湿。若夏日中暑,湿阻中焦,导致胃口不好,可以用佛手花10g,扁豆花10g,厚朴花10g,石菖蒲3g,煎水喝。

四种苔藓类植物“地钱”,功效相似

我国民间有四种苔藓类植物药,均以地钱为名,它们分别是:石地钱、蛇地钱、毛地钱和地钱。这四种地钱,均为民间治疗疮疖肿毒、跌打肿痛和蛇虫咬伤的常用药。

石地钱为瘤冠苔科(石地钱科)植物石地钱的叶状体,因为其生长在岩石上,状如地钱,故名石地钱,它又有个名字叫石蛤蟆。它的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消肿止血,主治疮疖肿毒,烧烫伤,跌打肿痛,外伤出血。一般是煎汤内服,常用量为12-15g。石地钱晒干研末外敷,还能用于外伤止血。

蛇地钱为蛇苔科植物蛇苔、小蛇苔的叶状体,因为它的叶状体状似蛇皮,故名蛇地钱。蛇地钱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痈疽疮毒,烧烫伤,毒蛇咬伤,骨折损伤。蛇地钱炒炭研成细粉,用凡士林调抹,还能治疗小儿湿疹。捣烂外敷可治疗蛇咬伤。

毛地钱为地钱科植物毛地钱的叶状体,毛地钱多生于有流水或潮湿的岩石表面,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多雨之地。毛地钱有很多细长的假根,状似毛发,故名毛地钱。中医认为毛地钱有清热、拔毒、生肌的功效,主治热毒疮痈,溃后久不收口。

地钱为地钱科植物地钱的叶状体,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多生于阴湿之地。中医认为它有清热利湿,解毒敛疮的功效,与毛地钱很相似,可以用来清热、拔毒、生肌。《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地钱:“解毒,祛瘀,生肌。外用治烧烫伤、骨折、毒蛇咬伤、疮痈肿毒、臁疮、癣”。地钱也可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及肺结核,单味地钱9-15g煎水内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