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经验方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气爽丹”

气爽丹是清代医家陈士铎《石室秘录》中收录的一张经验方,该方组成为:白芍5钱(15g),柴胡2钱(6g),炒栀子1钱(3g),苍术1钱(3g),茯苓1钱(3g),六神曲5分(1.5g),半夏1钱(3g),甘草1钱(3g),牡丹皮3钱(9g)。以上共为1剂,水煎,去滓,饭后温服,日2次。

本方功效为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主治肝经之病,两胁胀满,吞酸吐酸。这是一张很好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炎、浅表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的经验方,适应症为泛酸烧心、腹胀、消化不良、口气重、大便不调、小便黄赤、大便臭秽。亦治妇女月经不调,经期抑郁、痛经。

本方以气爽丹命名,寓意本方有疏肝解郁之功效,本方的确对多种原因引起的情绪抑郁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抑郁情绪较重者,尚可在本方基础上加香附子、郁金、玫瑰花、合欢皮等;闭经或月经延迟者,酌加桃仁、红花、益母草、当归等;烧心严重者,可加乌贼骨、白及、瓦楞子以制酸。

治疗肺热痰盛型咳喘的“前胡饮”

《圣济总录》中有名为前胡饮的方剂,该方组成为:前胡45g,贝母(去心)、白前各30g,麦门冬(去心,焙)45g,枳壳(去瓤,麦麸炒)30g,赤芍、麻黄(去根、节)各45g,大黄(蒸)30g。以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次取9g,用水150ml,煎取100ml,去滓,饭后温服,每日2次。

本方功效为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主治肺热咳嗽痰壅,气喘不安。痰多而咳嗽,且气喘,多为各种原因引起患者氧合功能差所致,常见的病因有急性感染、急性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此外,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时,也会出现上述症状。晚期癌症患者,出现肺部转移或肺部感染时,亦会有上述症状。上述患者,皆可用本方做对症支持治疗。

传统中医认为此类疾病由肺热壅盛所致,故应清肺热、祛痰止咳相结合,方中的前胡、麦门冬、白前、贝母、麻黄、赤芍等有清肺热、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肺热亦会引起大肠滞热难去,治疗时应表里同治,故又以枳壳理气化滞,以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如此组方,才可以达到对症治疗之目的。患者的症状减轻后,免疫系统可帮助患者进一步康复。

以白芍为主的10张止痛方剂

方一:芍药丸(出自《外台秘要》)

组成:白芍、当归、白术、炙鳖甲各60g,诃子10颗(去核),干姜、人参各45g,白豆蔻、雄雀屎各30g,郁李仁75g(去皮)。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20丸,渐加至30丸,空腹时以酒送服,每日2次。

功效:温中健脾、软坚散结;主治脾胃虚寒、血瘀气滞、心腹胀痛,脐下坚硬如石,疼痛不已。

方二:芍药汤(出自《千金要方》)

组成:白芍、生地、牡蛎各15g,桂心3g。水煎,去滓,温服,每日三次。

功效:滋阴潜阳、活血止痛;主治:产后阴亏,虚热上扰,致患头痛,亦治腹中拘急痛者。

方三:芍药汤(出自《千金翼方》)

组成:白芍、桂心各9g,当归、半夏(洗去滑)、茯苓各6g,蜀椒6g,上药水煎去滓后,加入生姜汁30ml,蜜10ml,再煎。每次取约100ml服用,每隔一时辰(2小时)服药一次。

功效:温中散寒,缓急止痛;主治:产后心痛,因寒冷所致者。忌一切生冷。

方四:芍药汤(出自《千金翼方》)

组成:白芍12g,茯苓9g,人参、生地、甘草各6g。以上药用清酒兑水共约500ml煎至250ml,分成三次服用。

功效:益气养血、缓急止痛;主治:产后气血两虚,腹中疼痛。

方五:芍药汤(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白芍30g,当归、黄连各15g,槟榔6g,木香6g,炙甘草6g,大黄9g,黄芩15g,官桂7.5g。上药共为粗末,每次取15g,以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饭后温服,每日2次。

功效: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主治:湿热痢,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现常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放射性直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

方六:芍药散(出自《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组成:香附子120g,肉桂30g,延胡索(炒)30g,白芍30g。上药为细末,每次取6g,沸汤调服,每日2次,不拘时候。

功效:行气化瘀,温经止痛;主治:妇女血瘀气滞,腰胁疼痛。

方七: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

白芍、炙甘草各12g。上药以水400ml,煎至200ml,每日分2次温服。

功效:缓急止痛;主治:脚挛急或腹中疼痛。

方八:芍药黄芪汤(出自《千金要方》)

组成:白芍12g,黄芪、白芷、桂心、生姜、人参、川芎、当归、生地、炙甘草各6g,茯苓9g,大枣10枚(掰碎)。以酒水各350ml合煮取300ml,去滓,温服,每次100ml,每日3次。

功效:益气养血、温中止痛;主治:产后气血俱虚,外受寒邪,心腹疼痛。

方九:芍药黄连汤(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白芍、当归、黄连各15g,大黄3g,桂枝1.5g,炙甘草3g。以上药共研粗末,每次取15g,以水150ml,煎至100ml,去滓,饭后温服,每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和血止痛;主治:热毒内蕴,大便后下血,腹中痛者。

方十:芍药甘草附子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白芍、炙甘草各9g,炮附子6g。以上共以水1L,煮至300ml,去滓,温服,每日3次。

功效:扶阳益阴;主治:伤寒发汗后阴阳俱虚,反恶寒;疮家发汗成痉病。现多用此方治疗急性坐骨神经痛、偏头痛等。

从以上10方中,我们可以看出,白芍有止痛的特效,以白芍与相应药物组合,可以缓解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

治小儿积食、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的“替针丸”

《普济方》中有一张名为“替针丸”的方剂,该方组成为:青皮、陈皮、京三棱、枳壳、厚朴、诃子、白豆蔻各一两(30g),肉豆蔻、槟榔各5钱(15g),干姜3分(0.9g)。制法为将以上药共研为细末,水煮面糊味丸,如麻子大。日二次,每次服用20丸,饭前用生姜、橘皮各适量煮汤送服。

这里的麻子是指火麻仁或蓖麻子,其大小约与绿豆相当。本方的功效为温中散寒,理气消滞,主治小儿因冷伤脾,心腹痛胀,胁肋疼痛,不思饮食,脏腑不调。本方重用理气破积之品,青皮、陈皮、枳壳、厚朴、三棱、白豆蔻、肉豆蔻、槟榔等均有理气破积、消滞的功效;稍佐以少许干姜以温中散寒,以生姜和橘皮煎汤送服,亦有温中散寒和理气消滞之功;诃子有涩肠止泻之功,方中用诃子,是因为这样的消化不良常伴随有腹泻或便溏的症状。

故本方的主要适应症是因饮食生冷或感寒造成的气滞腹胀,消化不良,胃脘疼痛,疼痛牵引至胁肋甚至背部,现代医学中的胃肠炎、胆囊炎等可出现上述症状。因小儿饮食无节,亦不会照顾自己,容易感寒伤风,故此类消化不良为儿科常见病,但本方并不局限于儿科用药,成人出现上述症状,亦可用本方治疗。

替针丸无中成药厂商生产,如需使用本方治疗相关疾病,需要自己按照配方制丸服用。

《普济方》中有一张名为“替针丸”的方剂,该方组成为:青皮、陈皮、京三棱、枳壳、厚朴、诃子、白豆蔻各一两(30g),肉豆蔻、槟榔各5钱(15g),干姜3分(0.9g)。制法为将以上药共研为细末,水煮面糊味丸,如麻子大。日二次,每次服用20丸,饭前用生姜、橘皮各适量煮汤送服。

这里的麻子是指火麻仁或蓖麻子,其大小约与绿豆相当。本方的功效为温中散寒,理气消滞,主治小儿因冷伤脾,心腹痛胀,胁肋疼痛,不思饮食,脏腑不调。本方重用理气破积之品,青皮、陈皮、枳壳、厚朴、三棱、白豆蔻、肉豆蔻、槟榔等均有理气破积、消滞的功效;稍佐以少许干姜以温中散寒,以生姜和橘皮煎汤送服,亦有温中散寒和理气消滞之功;诃子有涩肠止泻之功,方中用诃子,是因为这样的消化不良常伴随有腹泻或便溏的症状。

故本方的主要适应症是因饮食生冷或感寒造成的气滞腹胀,消化不良,胃脘疼痛,疼痛牵引至胁肋甚至背部,现代医学中的胃肠炎、胆囊炎等可出现上述症状。因小儿饮食无节,亦不会照顾自己,容易感寒伤风,故此类消化不良为儿科常见病,但本方并不局限于儿科用药,成人出现上述症状,亦可用本方治疗。

替针丸无中成药厂商生产,如需使用本方治疗相关疾病,需要自己按照配方制丸服用。

化痰止咳的“贝母瓜蒌散”

《医学心悟》中有一张名为“贝母瓜蒌散”的小方剂,该方组成为:贝母1钱5分(4.5g),瓜蒌1钱(3g),天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8分(2.4g)。水煎,去滓,温服,每日2次。

这张小单方的主要功效为润肺化痰,主治燥热伤阴,咳嗽痰黄,咯吐不爽,咽喉干痛,现多以之治疗哮喘、胸膜炎、气管炎、肺癌等见证属肺热阴伤证者。

本方中的各药均为常用的化痰止咳药物,本方中的贝母多用川贝母,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本方中的瓜蒌取瓜蒌皮,瓜蒌皮清热涤痰,宽胸散结,若兼见便秘者,则可用瓜蒌仁,瓜蒌仁不但有瓜蒌皮的功效,还能润肠通便;方中的天花粉为瓜蒌的根茎,其功效与瓜蒌皮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茯苓健脾利湿,宁心安神;橘红消痰利气,宽中散结;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诸药合用,对燥热伤阴所致的咳嗽痰黄,咯吐不爽之肺燥型咳喘有一定的对症治疗作用。

本方中的各药均有一定程度的抗肿瘤作用,故这一用药组合亦常用于治疗肺癌或肺转移瘤,但单纯这几种药治疗肺癌的效果有限,应与其他抗肿瘤药配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