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中“痉病”的三种证型和治法

“痉病”是中医的专用名词,此病以患者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症状,临床上常以筋肉拘急挛缩为其共同的证候特征,可表现为卒然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亦可仅表现为某些或某个脏腑、经络的拘挛、强急。这些症状与现代医学中的破伤风或者感染性疾病诱发的高热抽搐等病的症状相似,但中医痉病包含的范围更广。

《金匮要略》是中医典籍中最早论述“痉病”的证型和治法的著作,在该书的《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篇中,张仲景详细地论述了痉病的症状、证型以及各种证型的痉病的治法。

《金匮要略》对痉病特征的描述如下:“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痉病有灸疮,难治。”

这里把痉病的几个类型分出来了,一为无汗恶寒的“刚痉”,一为有汗不恶寒的“柔痉”,一为发热,脉沉细的“痉”。并且也指出了痉病多因误汗和误下所致。痉的临床症状为:“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还指出疮家(有外伤史或疮疡类疾病者)或既往有艾灸史且有灸疮者预后不良。疮家发热疼痛,不可以发汗,发汗就容易导致痉病,这说明张仲景已经认识到发汗的治法可导致破伤风病情加重。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中毒性疾病,此病若治疗不当,死亡率可达到100%。张仲景已经认识到破伤风患者用中医治疗效果不佳,所以我们临床中遇到破伤风患者,不要尝试按照中医来治疗,要让患者紧急入院,采用综合的方法治疗,不要耽误了患者。

但若非破伤风,大多数的痉病还是可以用中医治疗,而且基本上是要采取发汗法或攻下法治疗的。不过对这类病人用发汗法要特别慎重,因为有些病人发汗后,表虚的症状会更严重,更加恶寒。病人发汗后如果脉搏像蛇行走一样,腹部胀满,说明病人的病情在减轻,马上就要缓解或自愈了。痉病的脉多为弦脉,如果发汗后仍为弦脉,或为沉弦脉,则预后不良。

《金匮要略》将痉病列为太阳病,所以治疗痉病的基本原则是按照太阳病来辨证施治的。

柔痉的治疗是用瓜蒌桂枝汤,《金匮要略》中如此说:“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瓜蒌桂枝汤主之。瓜蒌桂枝汤方:瓜蒌根(即天花粉)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这段文字就是指上面的柔痉,病人有发热汗出的症状,同时又有痉的症状,身体僵硬,这里的脉反沉迟,应理解为脉偏迟缓。迟缓之脉为典型的汗出之后的脉,如果病人的汗发不出来,则其脉就或紧或弦。瓜蒌桂枝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瓜蒌根而成,瓜蒌根性苦寒,滋阴润燥,口干舌燥者宜用之。瓜蒌桂枝汤的用法与桂枝汤也相似,服药后病人如果没有小汗出,就要喝热粥辅助发汗。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张仲景所说的柔痉是太阳中风病兼有身体僵硬等症状的一种病。

刚痉的治疗是用葛根汤。《金匮要略》原文如下:“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㕮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刚痉的特点是无汗而且小便少,也就是说人体的水液没法正常排泄,这样的患者,就要用发汗力度比桂枝汤发汗力度大的葛根汤治疗。葛根汤实际上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麻黄和葛根而成,单独的桂枝汤不足以发汗,就加麻黄发汗,而且麻黄也有利小便的作用,这样可以将人体水液排泄的功能恢复正常。葛根的功效和桂枝汤相似,均能“解肌”,能缓解项背僵硬拘紧的症状,是治疗痉病的专用药之一。所以对刚痉的患者,张仲景就采用发汗力度更大的葛根汤治疗。

刚痉和柔痉均为表证,还有一种痉为表证失治,转为里证的痉。已成里证的痉,就要用承气汤治疗。《金匮要略》中这样说:“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牙齿相磨有声),可与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

这个痉就是热邪入里,引起了阳明腑实证,所以张仲景说“可用大承气汤”,当然,这里是“可用”而非像前面的瓜蒌桂枝汤和葛根汤的“主之”,说明这种痉还可能呈现调胃承气汤或小承气汤甚至大柴胡汤证,这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用方。用药到患者大便通畅即应停止服药。怎么来区分痉病的表证和里证呢?这需要看患者有无齘齿、脚挛急、卧不着席的症状,如果有,就是里证,要用承气汤来治疗。

痉病的这一系列症状,在临床上是很多见的。除了破伤风的痉很危险,不宜用中医治疗外,其余的痉病可以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来进行治疗。而且这些症状,西医很难有特别有效的对症治疗的方案,可能还是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