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癌症百科

《医学入门》中治疗癥瘕刺痛(肝硬化、肝癌等)的“猪肝丸”

《医学入门》中有一张名为“猪肝丸”的偏方,专治癥瘕刺痛。该丸制法如下:取猪肝1具(即1整块),巴豆50粒,将巴豆扎入猪肝内,以醋1升,慢火熬令熟烂,去巴豆,捣烂,入三棱末(即将三棱研成粉末,原书未标注用量,但参照其巴豆的用量,笔者建议三棱的用量不少于200克)为丸,如梧桐子大(直径约七八毫米)。每次服用5丸,用热酒送服,每日3次。

猪肝丸有破气化痰、消积止痛之功,主治一切癥瘕刺痛,数年不愈者。这里的癥瘕刺痛多为现代医学中的肝硬化、肝癌、胃癌、胆管癌等疾病出现腹胀、腹痛、腹部可触及肿硬块状物等症状者。

本方所用的巴豆是最剧烈的泻药,属中医的峻下药,中医认为巴豆有通关开窍,峻下寒积的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巴豆可“消积滞,止泻痢(中医用巴豆这种泻药治疗痢疾,主要是遵循其“通因通用”的治则)”。巴豆虽然不常用,但是在治疗重大疾病时也会用到它。

巴豆的副作用很大,极少量的巴豆油即可引起皮肤黏膜、口腔黏膜和胃黏膜的烧灼感,过量使用巴豆会引起患者上吐下泻,长期使用巴豆还有致突变、致癌的副作用。故在临床上使用巴豆应小心评估患者的体质状况,严格控制用量和用药周期,取其利而避其害。

本方在用巴豆时,采用了特殊的炮制法,将巴豆扎入猪肝中,再用醋将猪肝煮至烂熟,然后去掉巴豆,将猪肝捣烂。这种炮制方法使得巴豆中的有效成分巴豆油能渗入到猪肝中,去掉巴豆后,可减轻副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炮制猪肝丸时不可以用已经去油的巴豆,而需要用未经炮制的生巴豆。因为去油的巴豆中的巴豆油含量已大幅减少,用去油巴豆达不到治疗效果。

本方中的三棱是一味活血化瘀的中药,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三棱是中医治疗癌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三棱可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但三棱也可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对已经有门静脉高压出血迹象的肝硬化、肝癌、肝脏转移癌患者,要慎用三棱。

本方用猪肝可以达到“以肝补肝”的作用,现代医学也在尝试用活的猪的肝细胞来制作人工肝脏,医治失去正常肝脏功能的患者。除猪肝外,笔者建议可同时取整块的鳖甲1-2个,与猪肝和巴豆同煮后去巴豆,将猪肝和鳖甲共捣烂入药。中医认为鳖甲有软坚散结、滋阴潜阳、退热除蒸的功效,现代医学证实鳖甲能抑制肝脏肿瘤的进展。此方中加入鳖甲,其效果会更显著。

癌症患者的饮食方案应因人和因阶段而异

癌症患者应该怎么吃?这个问题很多患者咨询过我,我今专门为此撰写一篇文章,说明一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所有的癌症患者应远离高致癌物和有可能诱发中毒、过敏等风险的食物,这些食品包括腌制食品、变质食品、烧烤和油炸食品、海鲜、来历不明的蘑菇等。

腌制食品包括我们常吃的咸菜、泡菜、腐乳、梅干菜、榨菜、酸菜、咸鱼、腊肉、腊鸡、腊肠、板鸭等,这些食品都属于含有亚硝酸盐的致癌物。我国是全世界食道癌、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这些消化道肿瘤之所以在我国有很高的发病率,与我们的传统饮食中含有太多的腌制食品有关。这类食物也可能有毒,癌症患者食用后可能会发生食物中毒,中晚期癌症患者身体免疫力差,如果吃这些中毒,就特别容易一次中毒即有生命危险。

变质食物很难保证里面不含毒素,比如,发霉的花生米、玉米、瓜子、地瓜、土豆等就有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一些包装好的腌制食品,也可能受到黄曲霉毒素等污染,比如梅干菜。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很强,容易导致患者上吐下泻,身体较弱的患者无法承受食物中毒的冲击,可能会死亡。

烧烤和油炸食品也属于高致癌物,其中较为有名的是致癌物苯并芘,除了苯并芘外,烧烤和油炸食品中还含有其他的致癌物。所以此类食物是癌症患者应该远离的。

癌症患者也应尽可能避免食用容易过敏的事物,比如海鲜等,有些患者属于过敏性特质,对许多食物过敏。如有的患者可能会对花生过敏,有的患者会对牛奶过敏,有的患者对面粉类食物过敏。这类患者应尽可能避免食用容易导致自己过敏的食物,癌症对人的免疫系统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破坏,食用过敏食物后,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曾经有一肉瘤患者,早上吃螃蟹,下午腿部肿瘤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大。

癌症患者应秉承所有食物都尽可能确保新鲜和安全的原则,有些患者贪图口舌之欢,结果吃完后就出现各种各样的措手不及的问题,医疗处置极为困难。因为饮食不慎而导致肝肾功能受损,甚至严重到危及生命者,我是经常见到的。

新鲜的蔬菜、蛋类、肉类、牛奶和酸奶(不过敏者可用)、豆浆、豆腐等,均可食用。所有蔬菜和肉类均应煮熟再吃,但不宜在食物烫嘴的情况下“趁热吃”。趁热吃这个习惯导致口腔、食道和胃粘膜均容易受损,时日久了,甚至可能诱发食道癌。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酸奶,它对人体的益处很大。今年美国FDA将酸奶列为可以预防糖尿病的食物,认为任何一种酸奶(哪怕是含糖的)都对预防糖尿病很有好处。我个人建议每个人每天摄入150-200ml左右的酸奶。酸奶中所含的微生物对改善我们肠道环境很有好处,确实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好食品。

这些是统一的规则,适合于所有的癌症患者。

对康复期癌症患者来说,除遵循以上原则外,还应注意荤素搭配的比例,最好是八素二荤。可以从肉、蛋、鱼、奶中补充优质蛋白质,但饮食中应尽可能地控制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量,之前我已经写文章介绍过,低脂肪、低糖、低蛋白质的生活对人体更有益。只是这个低有一个度,该补充的蛋白质还是要补充。

对身体因为放化疗或其他的原因导致的进行性消瘦的患者,则需要特殊对待。此类患者应该在补充消化酶的同时,多吃蛋白质和脂肪。否则的话,过度消瘦必会导致患者出现中医所说的大肉尽脱(即俗话所说的皮包骨),大肉尽脱属于不治之征兆。

素有贫血问题的患者,也应补充肉、蛋、鱼、奶等营养丰富的食品。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还应多食用木耳等含铁量较高的食物,缺锌的患者(多易口腔溃疡)则应多食用含锌的食物如香菇、动物肝脏、猪肚、牛肚等。

碱性食物是否对癌症患者更有益呢?答案是否定的,人体的酸碱度要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才能够生存下去,碱性食品抗癌是在交智商税。碱性食品抗癌的说法最初是由美国一个伪造学历的所谓的营养大师制造的谎言,他将这种偏执的观点搞成了一个庞氏骗局,他在美国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但他为了谋财而搞的这个庞氏骗局在全世界范围内为害甚广,直至今日,仍然有大量信众继续盲从。

生酮饮食抗癌、小麦汁抗癌、生土豆汁抗癌、森田疗法等均曾风靡一时,实际上未见多少人从中受益,反而是受害者不少。人从饮食中汲取营养,食材范围应广,不可以过度偏执地认定一种偏食性的饮食疗法可以治疗癌症。往往是,这些疗法非但不能治疗癌症,还会导致患者营养失衡。

总之,饮食没有统一的标准,要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切不可恪守成规,只有一个选择。

一例纤维瘤患者长达23年的中西医治疗纪录

患者张某,女,1986年生,陕西省汉中市人,2001年,患者15岁时,无意间发现右腿肿胀,去当地镇医院检查,被当地基层医生怀疑缺钙。服用了一个暑假的钙片无好转,于是去县医院检查,通过CT检查发现右腹股沟及右侧臀部有无名肿块,当时对右侧臀部做了病理,诊断为纤维瘤。

由于手术时间长,当时只做了腹股沟肿块切除手术,术后伤口感染一年多才好。2002年发现右足食趾又长了一个小肿块,但是后来慢慢自己消失了。

2008年患者发现右足中趾附近又长了一个肿块,并在秋季发现长大了些,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做了全面检查,病理诊断(病理号:200826141)为右髂窝、右臀部、右足时趾纤维瘤病。经过专家会诊,只给予右足中趾肿块切除手术,其他部位临床观察。为了把肿瘤切除干净,手术医生把右足中趾截肢,并对切下来的组织做了病理检测,仍为纤维瘤。

2010年患者右足手术处再度复发,肿瘤沿着刀口,脚底脚背到处长,患者感觉在不经意间肿瘤组织已经浸润整个脚部,找到当年的主治医生,医生建议截肢,但表示截肢也不一定保证不复发。

患者在复发前期身体已经有明显症状,畏寒,进行性消瘦,体重从约90斤迅速下降至70斤。后背有阶段性难受,后背一难受,胃也难受,米水不进。此时患者对继续用西医治疗已经不抱希望了,于是找中医寻求救治。

2010年底患者机缘巧合接触到阳和汤和西黄丸,在服用阳和汤和西黄丸一个星期后就看见疗效,被肿瘤撑的很薄的脚部皮肤看着没那么亮了,有些初起的小红肿块颜色也变淡了,于是坚持服用阳和汤和西黄丸。大概有一年三个月,脚部的肿块变小了很多。

但是由于患者需要回学校考试,住亲戚家熬药不太方便,将近一个月没有服药,且后续服药时所用药材质量存在问题,又出现家庭变故,情绪波动较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病情再次反复,出现多发转移,腘窝、脚踝部分都有新长出的小肿块。继续服用阳和汤和西黄丸,不再有效,后续也找过两三个大夫看,但是都没有突破。

2014年接触营养医学,通过饮食调理和服用营养素,大概有四年的时间,身体有好转,不再畏寒,后背难受有很大缓解,但是肿瘤几乎没大的变化,感觉没变大也没变小。

2019年患者病情进展,开始向笔者求助,笔者按照中医大复方多靶点广谱抗癌的思路,先后用药一百多味,后来甚至用药二百多味,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治疗,扶正固本、以毒攻毒、活血化瘀、消痰利水、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诸多治则并用。患者服药到2022年5月,发现右侧髂窝肿瘤缩小明显。

但是2022年9月份患者右脚难受,笔者加大清热解毒药物的力度,组方中,大多数药物为清热解毒和凉血消肿的中药。服用中药至2024年8月份,患者体重由70多斤,回升至90斤左右,脚部肿块缩小了许多,既往需要穿42码的拖鞋,现可穿38码的。

经历了23年的治疗,此患者最有效的方案最后被证实为中医扶正固本、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以毒攻毒相结合的综合性方案,亦即笔者在《我用中药复方多靶点广谱抗癌的实践经验介绍》(详情见链接)一文中所介绍的中药鸡尾酒抗癌法。

其最后稳定之组方含如下中药:黄芪、西洋参、黄精、薏苡仁、生地、赤芍、牡丹皮、地骨皮、生槐花、连翘、苦参、北豆根、山豆根、黄芩、玄参、浙贝母、川贝母、煅牡蛎、蒲公英根、侧柏炭、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铁树叶、老君须、生山楂、海藻、昆布、栀子、皂角刺、野菊花、天葵子、紫花地丁、金银花、丹参、重楼、乳香、没药、血竭、儿茶、藤黄、三棱、莪术、元胡、花蕊石、全瓜蒌、鹿角霜、太子参、玉竹、绞股蓝、荆芥穗、炒枳壳、夏枯草、大青叶、青黛、板蓝根、三尖杉、喜树果、蜈蚣、全蝎、壁虎、金荞麦、长春花、红豆杉根、茯苓、猪苓、姜黄、炒僵蚕、鳖甲、龟板、墨旱莲、女贞子、天花粉、石上柏、三七、马尾连、白头翁、地榆、虎杖、郁金、五味子、补骨脂、麦门冬、红根草、仙鹤草、小蓟、凤尾草、石见穿、山蛩虫、蟾酥、黑蚂蚁、地龙、白芨、麝香、牛黄、冰片等一百余味中药。药味虽多,但每味药用量不过零点零几克,所以患者服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一切如常。

同期,笔者采取同样方案治疗的一例淋巴瘤患者和一例黑色素瘤多发转移患者,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肿瘤明显缩小,身体状况改善。

从这一患者的治疗经过来看,其前期用阳和汤和西黄丸曾有效果,最近几年用清热解毒类的中药效果最好,可见对她而言,发挥作用的也许不是中医的阴阳寒热辩证思路,而是药物中所含有的抗肿瘤成分所引起的人体生化反应。我们学习中医抗癌,或许可以另外摸索新的出路,不一定要将思维禁锢在传统中医的八纲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的思路上,也可以尝试与现代药理学和现代医学思想相结合,探索新的组方思路。

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验方10则

验方一:蓝根败酱汤(出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年第6期第377页)

白花蛇舌草60g,夏枯草15g,生牡蛎30g,鳖甲12g,板蓝根21g,鲜半枝莲125g。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适应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验方二:仙茅龟板汤(出处《中医医癌80例》)

党参15g,制鳖甲9g,仙茅12g,生牡蛎15g,龟板9g,丹参15g,莪术12g,红花9g,赤芍9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山慈菇9g。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益气滋阴,活血化瘀。适应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验方三:三鲜汤(出处《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肿瘤》)

鲜生地黄60g,鲜小蓟25g,鲜蒲公英25g。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滋阴清热,凉血消肿。适应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验方四:化瘀消症汤(出处《名医治验良方》)

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赤芍10g,川芎12g,丹参20g,鸡血藤20g,三棱12g,莪术12g,青黛12g(包煎),香附12g,郁金10g,鳖甲2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用。

功效:活血化瘀,消症散结。

适应症:各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理性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各种血瘀证,但对非真骨髓增生性疾患的血瘀证不宜。

验方五:生生丹(出处《名医治验良方》)

青黛4份,天花粉3份,牛黄1份(可用人工牛黄),芦荟1份。

以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日服2次,每次1.5克。

功效:清髓热,解毒,开心窍,泻肝火。适应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验方六:二甲黄芪建中汤(出处《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

黄芪24g,当归尾6g,党参15g,苏木6g,生龟板、生鳖甲、石决明各15g(以上三味一起先煎),地骨皮9g,牡丹皮6g,干地黄12g,阿胶(烊化)12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适应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功效:益气补血,通络消瘀。

验方七:清化汤(出处《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

柴胡、黄芩、半夏各9g,黄连、知母、川贝、橘红各6g,厚朴8g

功效:清热泻火,化痰散结。适应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发作期。

验方七:猫爪苦参方(出处: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院张之南方)

猫爪草15g,苦参15g,黄芩15g,黄柏15g,雄黄15g,当归15g,诃子肉15g,青黛散15g,土鳖虫7.5g,水蛭7.5g。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将以上药研粉制成每片含主药0.25g的糖衣片,治疗剂量每日服5-7.5g,维持剂量每日服2.5-5g,分3-4次口服。先用马利兰(白消安)治疗使白细胞降到1-2万再换用本方,或白细胞正常后观察至白细胞持续在2万以上再用本方,如此长期交替使用。

张之南以本方与马利兰交替使用治疗3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单纯马利兰治疗的28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后本方组中位生存期61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40个月,差别显著。

验方八:龙葵薏苡仁汤(出处: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邓成珊方)

龙葵30g,生薏苡仁30g,黄药子15g,乌梅12g,白花蛇舌草30g,生甘草5g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用本方送服青黄片(青黛、雄黄按照7:3的比例制成)或大神丸,或当归龙荟丸、牛黄解毒片。气血两虚者选加当归补血汤;阴虚内热者选加青蒿鳖甲汤;脾胃不调者选加香砂枳术汤;身疼骨病者加丹参、延胡索、香附;肺热痰嗽者加金银花、黄芩、百部;便血者加生地榆、藕节;尿血者加白茅根、小蓟;恶心呕吐者加竹茹、陈皮、半夏。

邓成珊以本方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病变14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有效率为57.16%,未缓解6例,生存期1年以上者3例。

验方九:青黛鳖甲汤(出处:河南安阳地区医院刘秀文)

鳖甲62g,龟板31g,青黛62g,金银花15g,生牡蛎31g,太子参31g,生地黄32g,鸡内金13g,山药31g,地骨皮31g,当归15g,赤芍12g,红花9g,炮山甲15g(炮山甲现为禁用品,建议用水红花子代替),牡丹皮12g,甘草3g,广木香9g。

功效:破积消瘀,凉血解毒。

用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9g,每日4-6丸。气阴两虚者加黄芪、党参、生地黄、熟地黄、五味子、补骨脂、麦冬、阿胶、生牡蛎、鹿角胶。

刘秀文以本方配伍马利兰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6例(用马利兰每日6mg,分3次口服),治疗后生存10年以上3例,6-9年8例,5-6年14例,3-5年9例,不足3年2例。

验方十:雄黄胶囊(出处《陕西医学杂志》2002年31期152-153)

以雄黄制成口服胶囊剂,每日服用雄黄3.0-3.75g,分次口服。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十个验方中有部分方中所含的药物毒性较大,如雄黄,使用时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出现不良反应时也应及时联系主治医师。

活血、软坚、消肿的中成药“丹鳖胶囊”

丹鳖胶囊是当代中医界研发的一种中成药,成分含丹参、鳖甲、三七、三棱、莪术、桃仁、当归、杜仲、白术、半枝莲、桂枝等,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主治气滞血瘀所致的子宫肌瘤、盆腔炎性包块,症见小腹胀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肛门坠胀、舌暗有斑。

根据丹鳖胶囊药品说明书,本品在临床前药效学试验结果显示:本品可抑制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肌注诱发的豚鼠子宫平滑肌瘤样增生;降低大鼠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改善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及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家兔血液粘滞性;抑制正常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和活动力;缩短小鼠断尾出血时间;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抑制棉球所致大鼠肉芽肿;抑制异物所致大鼠子宫炎症。

从丹鳖胶囊的组方来看,本方主要使用了活血消肿类中药和软坚散结类中药。其中丹参、三七、桃仁、三棱、莪术、当归等均为活血消肿药,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此类药物有抗凝血、抗菌消肿、抗肿瘤作用。传统中医认为有形之块多由气滞血瘀引起,所以治疗首重活血化瘀。但是这些药同时也有加重出血的风险,所以有出血风险者应辨证使用,使用本品可能会改善出血症状,也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出血现象加重。患者如果在服药后出血加重,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本品中所含的鳖甲有软坚散结作用,是中医治疗有形之肿块常用的一种药,历史上有鳖甲煎丸这样的专治“疟母”(肝脾肿大)的方剂,当代研制的鳖甲软肝片也是治疗肝脾肿大的常用药,这些都是以鳖甲为主的方剂。现代药理实验证实鳖甲有抗肿瘤作用,对改善肝硬化和抑制肝脏肿瘤尤其有效。

本品中所含的半枝莲有清热解毒作用,也是当代中医治疗肿瘤的常用药之一,药理实验显示半枝莲也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而桂枝则为辛温类中药,桂枝有发汗解表、温通经脉等功效。本方中用桂枝,是取其温经通脉的功效,活血药中加入桂枝,能够增强活血药活血消肿的功效。经方桂枝茯苓丸中就用到桂枝,桂枝茯苓丸也是治疗妇科良恶性肿瘤的常用药之一。

白术是中医治疗带下病常用的药物,中医认为妇女带下多由脾虚湿盛所致,所以要用到健脾利湿药,白术即为健脾利湿第一药,也是中医治疗妇科病常用药。白术不但可止带,亦可安胎。

本品中所含的杜仲是中医治疗腰痛的常用药之一,用在本方中有辅助本方兼顾治标之功效。因为妇科肿瘤或妇科炎症常伴随有腰痛的症状,软坚散结、活血消肿药物要想消除肿块需要用药一段时间,但病人之腰痛则是刻不容缓之痛苦,故用杜仲兼顾治标,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丹鳖胶囊的说明书虽然介绍本品主治子宫肌瘤、盆腔炎性包块等,但在实践中,许多临床中医师也将本品用于包括妇科肿瘤在内的多种肿瘤的治疗。以本品与逍遥丸、西黄丸、小金丸、二至丸等合用,对雌孕激素依赖性的子宫内膜肿瘤、乳腺肿瘤、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中医的理论,本品重在祛邪,缺少扶正类药物,所以身体虚弱者不宜单独使用丹鳖胶囊,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与一些有扶正固本作用的药物(如人参养荣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同用,以防过度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