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腹水

一套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方案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第5期324页曾刊登过一张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方,该方有一定的疗效,治疗52例患者,经6-12月治疗后,临床治愈14例,好转37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高达96.84%。

今转载如下:

先用加减胃苓汤:炒苍术、炒白术各12g,云茯苓12g,炙黄芪30g,青皮、陈皮各9g,泽泻9g,猪苓9g,淮山药15g,焦山楂12g,焦麦芽12g,五味子5g,丹参12g,红花5g,三棱5g,莪术5g,炙甘草5g,丁香2g,大枣10g。阳虚者,加巴戟天10g,菟丝子12g;阴虚者,去苍术,并改炒白术为生白术10g,同时加制鳖甲(先煎)12g,枸杞子10g,麦门冬10g,太子参15g。以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一次。用二周后改用加减十枣汤。

加减十枣汤:芫花15g,炒车前子10g,大枣15g。不论阳虚阴虚均可用。先将芫花和车前子研成细末,再纳入已去核的大枣中,文火慢煎,取浓汁服。配少许米汤以顾护胃气。

这套方案是这样使用的,开始的时候先用第一方服用2周,匡扶正气,再用第二方,并用米汤护胃,服用至患者泻下,再改成第一方服用1-2周,匡扶正气,如此周而复始,一直到腹水完全消失。

腹水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危重症,处理不善,患者容易死亡。本方案用两方交替使用,兼顾扶正与祛邪。正气恢复时大胆使用一些祛邪力度大的药物,祛邪至患者出现泻下症状再改成扶正为主。这种治疗方法与常见的一张方剂用到底的治疗方法不同,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治疗思路。

这套方案中的第一方加减胃苓汤组方很合理。苍术、白术、黄芪、淮山药等健脾;青皮、陈皮、丁香等理气;泽泻、猪苓、云茯苓等利水消肿;焦山楂、焦麦芽健胃消食;丹参、红花、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五味子、炙甘草扶正固本,滋阴敛阴,以防伤正。加制鳖甲则有软肝散结的作用,加麦门冬、太子参、枸杞子养阴;加巴戟天、菟丝子扶阳。这个组方思路周全可靠。

加减十枣汤用芫花和车前子利水消肿,加大枣护正气,正是去腹水的重要用药。但芫花是非常峻猛的泻下药,使用不当,可致患者死亡。所以不可多用,用到患者出现泻下的反应便应停止。

两方交替使用,是考虑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身体状况随时有变化。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此处可灵活运用,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还好,第一方不一定需要用满2周才可用第二方。如果患者身体一直较弱,则第二方亦可不必操之过急的使用,甚至可以不用,缓缓图之。

肝硬化的疗程较长,肝硬化患者服用本方一个月后,病情有所缓解,后续的治疗可以改汤方为丸方。按照此方配药,研成粉末,制成丸剂,早晚各一次或早中晚各一次,每次各10克,缓缓治疗。

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忌饮酒、动怒,亦忌辛辣、油腻、腌制食品。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做好忌口,同时保证良好作息规律。肝癌患者或其他癌症患者出现肝腹水时,亦可借鉴以上思路,只是需要同时搭配一些抗癌药物一起使用。

治疗胸水和腹水的“臌症神效散”

臌症神效散出自清代张朝震所撰的《揣摩有得集》,该方组成为:炒麦芽、槟榔、甘遂各1钱(3g),将上药研为细末,每次取5分(1.5g),用黄酒冲服,每日2次。臌症神效散的功效为消积逐水,主治臌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腹水。

本方所用的药味少,组方简单。

方中的炒麦芽具有行气消积,健脾开胃的功效,可治疗食积腹胀,脘腹胀痛,也能疏肝解郁,是中医常用的辅助消化的一味药。

槟榔有逐水消肿的功效,《名医别录》记载槟榔“主消谷逐水”,《药性本草》记载槟榔“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脚气论》记载槟榔“治脚气壅毒,水气浮肿”,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槟榔在古代是被作为一种利水消肿药,可以治疗水肿类疾病。

甘遂属中药中的峻下逐水药,它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大小便不通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遂有抗病毒、抗肿瘤、利尿的作用,但甘遂是一种有毒的药物,临床使用时不能用量过大,而且最好是炮制后使用,醋甘遂较为安全。

以上三种药组合成方,就既能行气消积,又能逐水消肿,而且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因甘遂的毒性较大,所以使用时剂量不宜过大。此方是用散剂,每次只用1.5g,每次甘遂的用量为0.5g,其毒性尚可控,服用时副作用不至于太大,用炮制后的醋甘遂,则副作用更小。

如果患者在服用本方后出现腹泻或上吐下泻现象,那主要是因甘遂引起,这时候就不要继续使用本方了,要及时的服用黄连素片或四神丸止泻。身体特别虚弱、骨瘦如柴的患者也要慎用本方。

腹水患者多由肝病或肿瘤类疾病引起,此类患者用药时最好不要用黄酒调服,因为一切酒类都对肿瘤患者和肝病患者不利。可改为姜葱水调服,姜葱水是将适量的生姜和葱加水后煮成的,用黄酒调服是为了促进药物更快地发挥功效,姜葱水也能达到黄酒同样的辅助效果,但却没有黄酒的副作用。

腹水的四种脐疗法

脐疗法是将药物置于肚脐之上,或加热,或不加热,通过肚脐部位的透皮给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的方法。不能服用药物的腹水患者,可以尝试脐疗法,但脐疗法也不一定对所有患者都有效。所以在尝试无效时,应及时停止,向专业医生求助。

脐疗需要准备一些空膏药贴,这种空膏药贴在淘宝上很容易买到,一般可以选购那种内径为10公分的膏药贴。使用时将药物置入空膏药贴中放药的部位,直接贴在肚脐上即可。

方法一:用田螺(或蜗牛,需砸碎)1-3只、大蒜1瓣和车前子15g熬成膏,将此膏放入空膏药贴中,直接外敷肚脐即可。大蒜有一定的刺激性,部分患者不耐受,不耐受的患者也可以去掉大蒜不用。

方法二:用葱(连根带土,不洗)1茎,生姜1块,淡豆豉21粒,盐30g,一起研烂,捏成饼状,烘热。趁热将此饼掩盖于肚脐上,也可以将以上药饼放入空膏药贴内,贴在肚脐上。此方法有通阳利窍作用,主治大小便不通。

方法三:用控涎丹3-6g研成粉末,用蜂蜜调和成糊状,然后放入空膏药贴内,贴在肚脐上。控涎丹的组成成分为: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份。一般药店里没有甘遂和大戟卖,所以患者可网购现成的控涎丹,研成细末入药用。控涎丹亦可内服,但内服的副作用较大,身体虚弱者建议改为脐疗。

方法三:用新鲜蒲公英根1-2两,加入20-30克芒硝,一起砸碎成泥状,用较大的空膏药贴,或直接将所有药一起放入肚脐内,再用纱布固定。因为此法用药量较大,所以可以买那种内径更大的空膏药贴备用。芒硝会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如果患者用此法后腹泻严重,则后续再用时可去掉芒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