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中医内科

止咳平喘的麻黄甘草汤

麻黄甘草汤出自《伤寒总病论》,组成为:麻黄、杏仁、桑白皮、甘草各2钱半(7.5g),水煎服,以600ml水,煎出约200ml。每日一剂,每剂煎两次,分两次温服。

本方有宣肺泄热,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喘。如患者有咽痛,则加射干7.5g;如患者脉数发热,服用本方同时,再服用鲜竹沥口服液。本方现多用来治疗病毒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症见咳喘乏力,影像检查显示胸腔有积液者。若患者尚有口干、自汗或盗汗,可加地骨皮7.5g,知母6g,生石膏30g(生石膏需先煎),黄柏6g;胸腔积液严重者,可同时服用五苓胶囊。

本方中的麻黄、杏仁、桑白皮、甘草均有止咳平喘的作用,麻黄、桑白皮还有较强的利尿功效,对伴有胸腔积液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对症支持治疗效果。自新冠以后,许多患者感冒后出现顽固性咳嗽,较为难治,部分患者感冒后影像检查显示有胸腔积液,这类患者目前用常规的止咳平喘成药效果较差,需要用汤药治疗。

新冠后,很多人比以前更容易感冒,感冒后比以前难治,很容易出现心肺综合征,血压和血糖也较新冠前偏高,这可能与新冠病毒降低了人体免疫力有关。目前尚没有成熟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只能是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缓解病情,可能受到新冠影响的那部分人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新冠给身体带来的变化。同时,存在这一问题者应注意规律作息,少熬夜,不劳累,避免重感冒。

刘渡舟治疗夜晚咳嗽难以入睡的经验方

刘渡舟治疗一妇女,咳嗽、气喘,倚息不得卧(无法平躺着睡觉,躺着就会咳嗽得厉害),咳嗽频繁,痰多胸满,漉漉作声,舌苔白腻,周身疲惫不堪,西医按肺炎治疗无效,脉浮濡。

刘老面诊患者后,判断患者属于湿咳,应考虑用甘露消毒丹治疗。但患者又出现了喘息不得卧的症状,刘老认为单靠甘露消毒丹效果有限,于是将甘露消毒丹和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合方治疗。患者服用一剂,当日即喘定能入睡,熟睡一夜。效不更方,继续用此方治疗了数日,患者的咳喘痊愈。

刘老的这段文字中并没有甘露消毒丹和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合方的具体用药,笔者近日根据刘老的这一经验,治疗多例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肺部感染后出现类似症状,夜咳严重,甚至不得入睡的患者,均有一定的效果。以下为笔者所拟之方:

炙麻黄3g,杏仁6g,薏苡仁9g,炒栀子6g,淡豆豉6g,滑石9g(包煎),黄芩6g,茵陈6g,石菖蒲4g,川贝母3g,木通3g,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炙甘草各2g。

甘露消毒丹出自《医效秘传》,由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组成,是治疗湿温时疫(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传染病)的一张验方。本方中的滑石、茵陈、木通为利水化湿药,黄芩、连翘、薄荷为解表清热药,川贝母、射干利咽止咳,石菖蒲、藿香、白蔻仁芳香化湿。

这些组合起来就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之症。症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现多以之治疗肠胃性感冒、肠伤寒、急性胃肠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胆囊炎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由炙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组成,本方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止咳平喘的功效。方中的麻黄有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作用,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薏苡仁健脾利湿,炙甘草既能调和药味,又能止咳。

所以这张方子是一张发汗解表,祛风除湿的方子,主治汗出当风或久居湿地,导致水湿之邪郁滞于皮肤肌肉所致的各种疾病。现多以之治疗呼吸道感染、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布氏杆菌病,肋间神经痛、跖疣、角化型湿疹、汗疱疹、手足皴裂、冻伤、脂溢性脱发等。症见因冷而发热,周身肌肉关节酸痛,皮肤出汗或伴有水肿。

这两张方子切中的共同病机为“湿咳”,刘老将它们合二为一,其化湿止咳的功效就更为明显。笔者在阅读到刘渡舟教授的著作时,看到他的这一用药经验,深觉有理,参考他的思路用药,果然有效。近期因为各种感染所致的夜间咳嗽的患者较多,如用其他方法无特效,可以此方一试。

治疗阴虚不眠的“安神丹”

清代医家陈士铎的《辨证录》中有一张名为“安神丹”的方剂,该方组成为:白芍、生地黄、当归各5钱(15g),甘草1钱(3g),熟地黄1两(30g),山茱萸、枸杞子各2钱(6g),甘菊花3钱(9g)。用法为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去滓,分三次温服。

按照传统中医的理论,本方有补肝血,益肾水的功效,主治肝肾阴虚,肝气太燥,忧愁之后,终日困倦,至夜则双目不闭,欲求一闭目而不可得。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这是抑郁症或焦虑症的一些症状。病人终日郁郁寡欢,焦虑抑郁,倦怠无力,又整夜失眠。既有精神症状,又有躯体症状。

安神丹的组成与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很相似,杞菊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组成,安神丹是在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去牡丹皮、山药、茯苓和泽泻,加白芍、当归、生地、甘草。

牡丹皮凉血泻热,泽泻和茯苓有利尿作用,古人认为牡丹皮、泽泻、茯苓组合可以清肾火、泻肾浊,陈士铎将此类患者的病因归结为阴血亏虚,而非阴虚内热,所以他不用清肾火、泻肾浊的药,而加白芍、当归、生地,这些都是补血药,是补血名方四物汤去掉了温燥的川芎。

这样一调整后,本方就成了一张纯粹的滋阴补益方,适合素来体弱多病,又过度操劳的抑郁症或焦虑症患者服用。本方能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也能改善患者的睡眠。

本方中各药,未有一味是安神助眠的药,但却能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这样组方,体现的正是中医治病求本的思维特色。

以笔者的经验,本方加墨旱莲12g,女贞子12g,抗焦虑和安神助眠的效果会更好。另外,本方有可能会导致患者便溏,所以肠胃不好,便溏腹泻者慎用。

化痰润肺、止咳平喘的“调肺汤”

“调肺汤”出自《普济方》,该方组成为: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30g),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干)2两(60g),炙甘草1两(30g),紫苏子(炒)1分(0.3g),贝母(炒)1两(去心)。以上各药,共为细末,每次取3钱(9g),用水一碗(约150ml),加入干柿子1个(切碎),煎至六分碗(约90ml),去滓,温服。日三次,早起空腹、日中、临卧前各一次。

本方有化痰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肺气喘息,四肢乏力,饮食无味,现多以此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癌等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喘。本方可以改制为丸药,将上述药共打成细粉,并加入柿霜120g,再以炼蜜为赋形剂,制作成直径为6mm的丸药,每日三次,每次服用20-30丸。亦可制成6克重的大蜜丸,每日三次,每次1丸。

调肺汤中的杏仁、麻黄、贝母、甘草、紫苏子均为最常用的止咳平喘的中药,杏仁和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麻黄宣肺平喘止咳,贝母润肺化痰止咳,甘草止痉平喘止咳,合而用之,就是一张功效显著的止咳平喘的方剂。柿子也有润肺化痰和降气的功效,以干柿子或柿霜入药,能辅助杏仁和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咳喘日久,身体虚弱者,可在本方的基础上加西洋参15-30g、蛤蚧1-2只;痰多者,可加法半夏15g,胆南星15g,竹茹15g,茯苓30g,橘红15g;口干舌红脉数者,可加黄芩30g,麦冬30g,天冬30g,五味子30g,北沙参15g,南沙参15g;有胸腔积液者,可加葶苈子30-60g,桑白皮30g。

本方中的麻黄有升血压和兴奋心脏的副作用,患者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心悸、血压升高等副作用,既往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应慎用。另外,服用本方后严禁饮酒。

治疗脑卒中的“大醒风汤”

大醒风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组成为:生天南星8两(240g),生防风4两(120g),生独活、生附子(去皮、脐)、全蝎(微炒)、生甘草各2两(60g)。以上药共为粗末,每次取4钱(12g),加生姜20片,水一大碗(约600ml),煎至八分碗(约480ml),去渣,温服,每日2次,不拘时候。

大醒风汤的功效为祛风化痰,主治中风痰厥,涎潮昏运,手足抽搐,半身不遂,历节痛风,筋脉挛急。这种疾病属于现代医学的脑卒中(脑出血或脑梗),属神经系统疾病。

中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经验很悠久,其中有颇多的经验可供我们现代人借鉴,用来治疗顽固性的神经系统疾病。

本方中所用的天南星和生附子均有毒,致死量很低,但是本方的剂量小,又经过水煎煮,所以它的副作用是可控的。不过此类药毕竟还是毒性较大,所以患者病情缓解后,应及时减少用量甚至停药。

本方也可以用来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或其他的神经系统疾病出现上述症状者。但若患者属于慢性病程,如阿尔兹海默症之类的脑部疾病,则应考虑用副作用较小的天麻、钩藤、远志之类药物治疗,以防慢性蓄积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