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中医儿科

治疗小儿面黄肌瘦的“疳积散”

在周星驰的喜剧片《功夫之王》中有一个镜头,包租婆追赶周星驰时,经过一个巨大的广告牌,广告牌上推荐的产品名叫“疳积散”,广告介绍它可以治疗小儿疳积。疳积是一种中医病名,该病是指小儿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以致干枯羸瘦。疳积可能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临床以面黄肌瘦、毛发稀疏枯焦、腮缩鼻干,唇白,睑烂,脊耸体黄,咬甲磨牙,焦渴,异食癖、腹部膨隆、精神萎靡为特征。

“疳积散”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儿科方剂,但是不同文献中“疳积散”的配方不一定相同。如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中,“疳积散”的配方为:紫厚朴(去粗皮,切片,生姜自然汁炒熟,取净末)1两(30g),陈皮(去白,为末)、粉甘草(去节,取净末)、芦荟(净末)各7钱半(22.5g),白芜荑(去白衣壳,净末)5钱(15g),青黛(研,净末)3钱(9g),旋复花1钱5分(4.5g,净末)。

以上药和匀,研为细末,每1岁用药1分(0.3g),早上空腹用灯心汤送服,再用肥儿丸调理,如脾气未实,用启脾丸或大健脾丸。

《证治准绳》认为疳积散有健脾消食,杀虫行气的功效,主治小儿疳积,面黄腹大,小便色如米泔,大便泻酸黄臭,头昏干枯,毛发焦穗,甚至目涩羞明,睛生云翳,形体骨立,夜热昼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中的疳积散的组方为:石燕(煅)100g,石决明(煅)100g,使君子仁100g,炒鸡内金50g,谷精草50g,威灵仙50g,茯苓100g。

制法为将以上7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服用时用热米汤加少量糖调服,每次9g,每日3次;3岁以下小儿酌减。本方功效为消积治疳,主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腹部膨胀,消化不良,目翳夜盲。

我们国内现在的一些中成药厂家所生产的疳积散基本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配方所制,但也有万寿堂疳积散等产品配方与此不同,万寿堂疳积散的成分主要为:绵马贯众、木香、茯苓、雷丸、槟榔、百部、山药、牵牛子、石榴皮、使君子、甘草,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剂用到了不少有毒药,安全性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配方高。

香港和东南亚地区也有自己的疳积散出售,其配方与国内的又不大一样,香港曾经有报道爆料一些厂家生产的疳积散中存在水银超标的问题,这说明其中还含有汞。这类含有剧毒物的成药,要谨慎使用。常常有患者相信从海外购买的药的效果和安全性比国内的好,这种认知可能是错误的。

尽管存在这种不同,各种不同的疳积散的适应症却是相似的,都是小儿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腹部膨胀为主。一般来说,这是小儿体内存在寄生虫所致,但也可能与儿科的其他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有关。总有一些小孩怎么吃都吃不胖,而且还容易小小年纪就有大肚子,这类小儿可以试用疳积散。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疳积散对多种寄生虫和一些致病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这是疳积散能治疗消化不良或寄生虫导致的小儿消瘦的机理。疳积散也能有效的止痛,对慢性腹痛的小儿有一定的效果。但急性食物中毒造成的腹痛、腹胀、食欲不振,不应用疳积散治疗。

许多肿瘤患儿,同时也共病“疳积”这种常见病,它不一定与肿瘤有关,但是却会影响肿瘤患儿的生活质量,导致患儿面黄肌瘦,体力很差,缺乏足够的免疫力,癌细胞进展会加速。这类患儿如果有中医“疳积”的症状,亦可试用疳积散。

凉血泻火、消肿止痛的“化毒饮”

《丹台玉案》中有一张名为“化毒饮”的方剂,该方组成为:赤芍、当归、甘草、大黄各8分(2.4g),水煎,去滓,不拘时候温服,每日3次,每次用1剂。

本方有凉血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血分热毒,发为火丹,遍身红肿。火丹,又称丹毒,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主要因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该病主要入侵人体皮肤或粘膜内的网状淋巴管,临床表现为一种不化脓的急性感染。中医根据其发病位置,将其分为抱头火丹(发于头面)、内发丹毒(发于胸腹腰胯)、流火(发于下肢),新生儿患丹毒则称之为赤游丹毒。

本病起病急骤,患者发病前有轻微畏寒或身痛的症状,继之以发烧怕冷,皮肤灼热疼痛,肿胀发红,就像在皮肤上涂了一层赤色丹脂,所以被称为丹毒。丹毒病灶边缘清晰,多数不化脓,小儿因为不注意卫生,所以小儿为丹毒的高发人群,而且容易反复感染,患儿易便秘。春夏季节空气中的微生物活跃,故在这两个季节丹毒高发。

现代医学主要用抗感染药治疗丹毒,一般用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治疗,发热疼痛者还可口服解热止痛片。中医治疗丹毒则遵循清热凉血、消肿止痛的思路。

化毒饮中所用的赤芍、当归凉血活血止痛,甘草(要用生甘草,不能用炙甘草)清热解毒,大黄泻热凉血,故四药合用,能起到凉血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

丹毒通常进展迅速,病情看起来挺惊险,小儿患丹毒后疼痛呼号、口干舌燥,进食和睡眠均受影响,难以安抚。用药可以频次高一些,并可与外用的重楼解毒酊搭配使用。

治小儿虚热盗汗的柴胡黄连丸

柴胡黄连丸出自《小儿卫生总微论》,该方由柴胡、胡黄连各等份组成,制法为将上两味药研为极细末,以炼蜜和膏为丸,如芡实大小。每日2次,每次服用1-2丸。如果嫌做丸麻烦,可以在淘宝上网购空胶囊壳,将以上药打成粉末后,装入空胶囊中,给小儿喂药。散剂直接冲服小儿可能会抗拒。

本方有解肌清热的功效,可以治疗小儿潮热盗汗。小儿潮热盗汗为儿科常见病,治疗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是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但这两个成药并非对每个小儿都有效。

柴胡黄连丸中的柴胡疏散风热,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善治骨蒸盗汗。两味药组合,方子很简单,但是有的放失,治疗小儿感染后虚热不退,骨蒸盗汗确实对症。

三年疫情,大家戴着口罩,把常见的病原体隔绝在外,这导致大家很少有机会通过感染常规的危害性不大的病原体来训练自己的免疫系统,人群普遍出现免疫力下降的现象,这也是今年冬天的儿科感染很难对付的主要原因。一些患儿感染后,经治疗好转,但却有各种各样的后遗症,自汗盗汗多见,如有自汗盗汗现象,我近期介绍的这些止汗的方剂可以试用。

如小儿还存在口干和咳嗽等症状,可将此方与中成药麻杏止咳片同用。同时还可以用钩藤3-5根,薄荷0.5-1克泡茶,送服丸药。

顺便一提,我见许多人现在还戴着口罩,小孩更是被捂得严严实实,这在近期也许能够更好地保护小儿,但是从长远来看,对小儿并无好处。除非孩子体质特别虚弱,否则的话,不应经常戴着口罩。杜绝各种病原体并非理想的选择,我们人类的免疫系统是在感染常见的危害性不大的病毒和细菌中被训练出来的。如果一直戴着口罩,有碍孩子自身免疫力的提升。

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的健脾膏

小儿因为体质弱,胃肠虚弱,消化不良,食少体倦,发育不良,而且容易出现吐泻症状,很难长肉,这在中医属于脾虚,治疗应健脾为主。健脾膏健脾养胃,消食助运,对脾虚食少,消瘦的小儿有一定的作用。

健脾膏出自《全国中成药处方集》,是当代中医界研制的一张经验方。该方组成如下:党参90g,淮山药180g,芡实180g,云茯苓180g,扁豆180g,莲子180g,陈皮45g,使君子180g,糯米810g,粳米1890g,薏苡仁180g,白术60g。

将以上药一起微炒香,再共研成细末,另将糯米、粳米各蒸熟晒干后炒爆,磨成细粉,与各药和匀,加白糖7.5kg。用模印成块烘干,每次服用3-6克,每日2-3次。视儿童年龄和体重酌情使用。

儿童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先天性的消化能力差;有的是生了大病,比如癌症,经治疗后,消化系统受到影响,不能再像健康儿童一样吸收营养;有的是肠道有寄生虫。

本方中的党参、淮山药、茯苓、扁豆、糯米、粳米、薏苡仁、白术都是健脾药,使君子有杀虫健脾的作用,芡实、扁豆、莲子又有涩肠止泻的作用,陈皮理气消胀。所以合而用之,就能达到健脾、杀虫、止泻、理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