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
——《贞观政要》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
——《佛说四十二章经》
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实现了自我解脱的修行人叫阿罗汉,但大乘佛教在阿罗汉上还有两个果位,曰菩萨,曰佛。修行人在证得阿罗汉果后,到人世间去度化世人,经历世事,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认知,这就叫行菩萨道。走完这段菩萨道,一个人不但实现了自我解脱,还能理解和同情众生,他的心灵会进一步地成长,最终成长到再无任何窒碍的境界,这时他就成了佛。
佛是终极的觉悟者,他能理解一切,宽恕一切——人世间最大的慈悲其实是理解与宽恕。人心中之所以还有痛苦和怨恨,只是因为不能理解一切。如果能够理解一切,他就能够接受并宽恕一切,所有的痛苦和怨恨都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悲悯众生的不易。在佛教,这叫生起了大悲心,人有了大悲心,就会自然而然地愿意去持戒,去忍辱,去布施,自然而然地进入到禅定的状态。
观照是理解的基础,观照既是一个佛学词汇,又是一个美学词汇。作为佛教用语,它是指静观世界,以智慧去照见万物背后的事理,形成正见。作为美学用语,它是指人在超功利的状态下对事物特性进行观察、体验、判断、审视等特有的心理活动。二者基本是相通的。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观照自己的内心,也观照整个世界,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心灵,我们就会加深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达致内心的和谐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获取更多的幸福感。年轻时候我们会迫切地需要被理解,但是人过中年,我们最应该做的是理解他人,因为我们已经观照这个世界多年,应该明白一些事理,心智也该成熟些了。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早在幼儿期就已经形成。中国也有句老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许多到中年才爆发的人际关系危机,其根源都在0-6岁和青春期这两个阶段。
如果父母在幼儿期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为孩子提供了一条坚固的情感纽带,孩子就会有很充足的安全感。父母再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懂得向孩子让步,给孩子拓展自由成长的空间,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个幸运儿,一辈子不会缺乏自信和进取的精神。人世间再怎么艰难,他都不会有畏惧之心。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一项全方位的心理测试中,我的安全感得分是65.5(满分为66),容忍度得分则为满分。这说明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父母给了我足够的爱和保护,也给了我足够的宽容和让步。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有些人非常缺乏安全感。原因在于他们在0-6岁期间,没有受到父母恰当的关爱。
特别喜欢训斥和否定孩子的父母,会在孩子内心留下很深的烙印,使得他们一生都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去与其他人沟通。他们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是对抗和逃避,因为他在六岁之前内心所受的创伤让他们畏惧与人沟通,尤其是对批评性的意见会产生生理性的反应。他们会认为任何指出他们错误的人,都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是来否定和训斥他们的。这会导致他们在正常的人际沟通中存在障碍。
拒绝与孩子亲昵的父母则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另一种阴影,他们的孩子会感到自己不被爱,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他们也总是怀疑自己的伴侣不够爱他们。所以他们需要伴侣不断的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意,需要伴侣不断地强调自己是爱他们的,他们才能稍稍心安。伴侣稍有疏忽,他们便会认为自己失去了伴侣的爱。他们一生都深受抑郁与焦虑折磨,难以对伴侣建立信任,难以建立长期关系。
在青春期被父母否定和打压过的孩子,一辈子都在不断地自责中度过,他们努力讨好别人,以求得到关爱和宽恕。其余的伤害还有很多,相应的都会形成某种人格障碍。
心理学将这些视为人格障碍,佛教则将这称为意识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管如何命名,这些人都不可避免地在认知上出现了一些偏差,有些偏差很难被改过来,这会影响人一生的幸福。除非他们和一个深爱他们的心灵大师结婚,否则他们很难被理解。
那些被正确抚养的孩子,进入青春后期后,就开始在事业上不断进取。但是那些存在人格障碍的人,则一辈子都受困于自己的各种障碍,饱受挫折,在情感和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
这与许多癌症形成的原理颇为相似,其实际都属于表观遗传变异。大多数癌症是在生命早期,体细胞受到了环境影响,发生了系列变异,久而久之,那些变异后的细胞就永生化并不断分裂增殖,形成肿瘤。心理上的障碍和肉体上的肿瘤在本质上是没什么区别的,心理障碍也有物质基础,也会引起系列的生化反应。而且肿瘤细胞的永生化现象似乎在心理障碍患者身上也存在,导致心理障碍患者迁延不愈的一些神经递质,很难消退。
在荷兰脑科学家迪克·斯瓦伯(其代表作为《我即我脑》)看来,杀人犯都是无罪的,应该被释放。他们杀人是因为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大脑发生了某些不可逆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外界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并非他们本意如此。他认为杀人犯基本上都是一些人格障碍患者。
迪克·斯瓦伯因为发现了同性恋是基因变异导致的,提出宽容同性恋的主张后,他家门外站满了抗议者,许多人希望他闭嘴。当他提出杀人可被宽恕时,更是难以得到社会大众的谅解。不过单从科学的角度来上来说,他也许是对的——当然,我们永远都反对任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一个人如果不断地在探索,不断实现自我成长,那么他不应该再希冀其他人能够完全理解他,而应该尝试着去理解其他人。因为他的认知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他不可能再被人全面的理解。但他有能力继续学习和探索,去理解并帮助其他人。
脑科学家、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们一个共同的责任便是为促进人们的互相理解而在心灵世界进行深入地探索,一个和平的世界只能建基于理解和宽容的基础上。两个人之间高度默契的爱,也只能是建立在理解和宽容的基础之上。
我们的一生都不会停止成长,因为我们的心灵世界还有太多未知的奥秘。我还在继续探索,也许直到临终前,我的探索也未能画上句号。在我看来,通过观照和探索来认识自我,理解他人,是一件既有趣,又很能促进我们内心的平和的事情。
作者网站:www.zhiyuanzhai.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