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肝硬化

《医学入门》中治疗癥瘕刺痛(肝硬化、肝癌等)的“猪肝丸”

《医学入门》中有一张名为“猪肝丸”的偏方,专治癥瘕刺痛。该丸制法如下:取猪肝1具(即1整块),巴豆50粒,将巴豆扎入猪肝内,以醋1升,慢火熬令熟烂,去巴豆,捣烂,入三棱末(即将三棱研成粉末,原书未标注用量,但参照其巴豆的用量,笔者建议三棱的用量不少于200克)为丸,如梧桐子大(直径约七八毫米)。每次服用5丸,用热酒送服,每日3次。

猪肝丸有破气化痰、消积止痛之功,主治一切癥瘕刺痛,数年不愈者。这里的癥瘕刺痛多为现代医学中的肝硬化、肝癌、胃癌、胆管癌等疾病出现腹胀、腹痛、腹部可触及肿硬块状物等症状者。

本方所用的巴豆是最剧烈的泻药,属中医的峻下药,中医认为巴豆有通关开窍,峻下寒积的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巴豆可“消积滞,止泻痢(中医用巴豆这种泻药治疗痢疾,主要是遵循其“通因通用”的治则)”。巴豆虽然不常用,但是在治疗重大疾病时也会用到它。

巴豆的副作用很大,极少量的巴豆油即可引起皮肤黏膜、口腔黏膜和胃黏膜的烧灼感,过量使用巴豆会引起患者上吐下泻,长期使用巴豆还有致突变、致癌的副作用。故在临床上使用巴豆应小心评估患者的体质状况,严格控制用量和用药周期,取其利而避其害。

本方在用巴豆时,采用了特殊的炮制法,将巴豆扎入猪肝中,再用醋将猪肝煮至烂熟,然后去掉巴豆,将猪肝捣烂。这种炮制方法使得巴豆中的有效成分巴豆油能渗入到猪肝中,去掉巴豆后,可减轻副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炮制猪肝丸时不可以用已经去油的巴豆,而需要用未经炮制的生巴豆。因为去油的巴豆中的巴豆油含量已大幅减少,用去油巴豆达不到治疗效果。

本方中的三棱是一味活血化瘀的中药,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三棱是中医治疗癌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三棱可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但三棱也可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对已经有门静脉高压出血迹象的肝硬化、肝癌、肝脏转移癌患者,要慎用三棱。

本方用猪肝可以达到“以肝补肝”的作用,现代医学也在尝试用活的猪的肝细胞来制作人工肝脏,医治失去正常肝脏功能的患者。除猪肝外,笔者建议可同时取整块的鳖甲1-2个,与猪肝和巴豆同煮后去巴豆,将猪肝和鳖甲共捣烂入药。中医认为鳖甲有软坚散结、滋阴潜阳、退热除蒸的功效,现代医学证实鳖甲能抑制肝脏肿瘤的进展。此方中加入鳖甲,其效果会更显著。

赵心波老大夫治疗肝硬化的经验

已故老中医赵心波教授治疗肝硬化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经验方,兹转载如下。

赵老将肝硬化患者分成早期、腹水期和肝脾肿大期三种类型,各有治法。

早期肝硬化患者见肋下坠痛,肝胀肿硬,口苦,尿黄,少量腹水或无腹水者,用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方如下:当归10g,白芍6g,柴胡6g,茯苓12g,白术10g,炙甘草6g,牡丹皮6g,桃仁6g,广郁金10g,制鳖甲12g,香附10g,栀子3g。如有胁痛,加三棱、莪术、延胡索、姜黄;若有黄疸,加茵陈、木通、干姜。

注:赵老的这个方子是在丹栀逍遥散(由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等组成)的基础上加味制鳖甲、香附、桃仁和郁金组成,丹栀逍遥散有疏肝健脾的功效,主治胁肋胀痛、口苦咽干、尿黄尿少,其适应症与肝硬化的临床症状很相似。鳖甲可软肝,香附子疏肝理气,郁金活血化瘀且有疏肝解郁的作用,桃仁破血逐瘀,合而用之,既治标又治本。如患者不能耐受汤药,可遵循此思路,选用中成药加味逍遥丸、鳖甲软肝片代替,效果相当。

肝硬化进展至腹水明显,肝胀硬变,面色晦暗,唇淡,可改用济生肾气丸加味治疗。方如下:茯苓12g,熟地15g,淮山药10g,山萸肉10g,红花6g,车前子10g,牛膝10g,附子10g,肉桂3g,延胡索6g,干姜3g。

赵老治疗腹水时,还常用葱熨法,有一定的疗效。该法用大干葱500g(竖切),白酒120g共炒(不要炒焦),装于纱布袋内,热敷肚脐上,左升右降30分钟。如布袋内的葱凉了就再炒,每日2次。

注:赵老的这个方子是在济生肾气丸(由茯苓、熟地、山药、山茱萸、车前子、牛膝、附子、肉桂、泽泻等组成)的基础上,去泽泻,加红花、延胡索和干姜组成。济生肾气丸主治肾虚不能化气,小便不利,红花、延胡索化瘀散结,干姜温阳利尿,所以本方对肝硬化引起的气滞血瘀、小便不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肝脾肿大明显者,可采用下瘀血丸(该丸对小型良性肿瘤也有效)。下瘀血丸方如下:京三棱15g,莪术15g,藏红花12g,穿山甲30g(注:穿山甲现已禁用,可用等量的水红花子代替),陈皮12g,大黄15g,广木香10g。以上药共研成细粉,以炼蜜为丸,每丸重6g,空腹早晚白开水送服1-2丸,以大便下利为度。服用下瘀血丸一定时期后,用十全大补丸调理一段时间,再重复此轮回。

注:肝硬化为一种难治性疾病,多由肝炎迁延不愈,加上患者生活习惯不好,熬夜或饮酒过度引起,中西医治疗都不易。有肝炎(尤其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应以预防为主,日常作息规律,禁酒,不熬夜,不过度疲劳,定期体检查肝炎病毒载量和肝功能,若有异常,应早做抗病毒治疗。

常用的辅助治疗肝炎的西药有谷胱甘肽片、辅酶Q10、整肠生,中成药有逍遥丸、加味逍遥丸、舒肝和胃丸、茵栀黄颗粒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只要调理得当,大多数患者不会发展至肝硬化或肝癌。

一旦发展为肝硬化则应早做治疗,不可拖延。赵心波老大夫治疗肝硬化的这些思路,可以与西医的抗病毒药结合使用。对腹水患者,在选用中药的同时,也可以考虑与西药螺内酯片等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可辅助治疗腹水和糖尿病的胃苓汤

《世医得效方》中有一张名为胃苓汤的方子,该方是将五苓散和平胃散各取2-3钱(6-9g)组合而成,煎药时,取苏子(即紫苏子)、乌梅适量一起水煎后送服。如果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再加木香、缩砂仁、白术、丁香一起煎服。

本方有祛湿和胃,行气利水的功效,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如水,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胃苓汤现多用来治疗肝硬化或癌症引起的腹水、高脂蛋白血症、病毒性肠炎、糖尿病等。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猪苓十八铢(9g),泽泻一两六铢(15g),白术十八铢(9g),茯苓十八铢(9g),桂枝半两(6g)组成。用时将以上各药研磨成粉末,以白饮(白开水)送服方寸匕(约2-3g),每日三次,服药后多饮暖水,以辅助发汗,汗出即愈。

五苓散是中医治疗太阳蓄水证的代表方,该病主要是由太阳表邪不解所致,病邪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最后太阳经腑同病,小便不利。所以服用五苓散后,尚需像服用桂枝汤一样,喝些热水或热粥助阳化气,这样才能小便通畅。中成药五苓胶囊是根据五苓散的处方做的。

平胃散出自《简要济众方》,为中医祛湿剂,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的功效。主治湿滞脾胃证,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泄泻便溏,舌苔白腻而厚,脉缓。现多以其治疗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湿滞脾胃者。中成药平胃丸或香砂平胃丸是根据平胃散的处方制作的。

如果我们不想煎药,想直接服用中成药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同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服用五苓胶囊和香砂平胃丸,这实际上就相当于在服用胃苓汤。现在有许多医生有时候会给腹水患者开五苓胶囊,实际上将五苓胶囊配合香砂平胃丸使用,对肝硬化患者再配合鳖甲软肝片,对癌症患者再配合相应的抗癌成药(如西黄丸、复方斑蝥胶囊、华蟾素、复方红豆杉胶囊、威麦宁胶囊等),也是很好的用药组合。这样用药既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又可以降低患者服药的痛苦,而且成本还比服用汤药更低。

胃苓汤这个方子,现代研究发现它可以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也可以辅助治疗肝癌或其他晚期癌症患者的肝腹水。

同时它还能治疗糖尿病,《新疆中医药》曾报道过一项有42例患者参与的临床试验,该试验显示,糖尿病患者服用胃苓汤加味冬瓜皮、桑白皮、益母草等药后,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糖,有效率高达95.3%。

胃苓汤作为治疗腹泻的常用方,它对轮状病毒等病毒引起的肠炎和小儿秋季腹泻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中国实用方剂学杂志》2000年曾报道过一项有82例患者参与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胃苓汤治疗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有效率高达96.34%。《河北中医》杂志2001年曾报道一项有116例患儿参与的临床试验,该试验显示用胃苓汤加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效率可达96.55%。

此外,也有临床报道显示胃苓汤加味生姜和大枣,治疗高脂蛋白血症患者,总有效率也高达88%。

龚志贤治肝硬化腹水医案两则赏析

龚志贤老大夫生于1907年,13岁开始跟师学医,16岁开业行医。龚老生前曾治疗肝硬化患者,公布过两则医案。从其治疗医案中,我们可以学习到龚老治疗肝硬化的经验。

病例一:柴某,男,54岁。

1969年3月初诊,就诊时患者身体消瘦,神疲乏力,两胁疼痛,腹部膨胀绷急,伴有腹壁静脉曲张,腹水,气息稍促,纳差,得食则胀,小便短赤,大便稀溏等症状,面颈部各有蜘蛛痣1个,牙龈经常出血,下肢浮肿。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肝功能不正常。

龚老诊断为正气受损,肝郁脾虚,气血两亏,气、血、水互相博结,致成膨胀,证属大实大虚。

初诊处方:鱼腥草30g,茵陈15g,广木香10g,佛手片12g,通花根30g,水灯心30g,石菖蒲20g,炒茴香12g,茯苓20g,猪苓12g,泽泻25g,鱼鳅串(马兰)30g。30剂。

患者服用上方20剂左右,尿量增多,腹胀和腹水有所减轻,胃纳好转,每餐能进食一两。但继续服用后,症状无大好转,且肢体更软弱无力。龚老认为患者正气有伤,气虚两虚,正不胜邪,无力行水,利尿药用多了后,身体更虚弱。所以决定加大扶正固本的力度。

二诊处方:黄芪30g,党参25g,当归10g,焦白术12g,鱼腥草30g,通花根30g,茵陈15g,水灯心30g,石菖蒲20g,广木香10g,茯苓20g,泽泻25g,鱼鳅串30g。

此后在上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连续服药一年左右,患者各项情况显著改善。复查时已经恢复正常,后用补中益气丸和香砂六君丸调理3个月左右,巩固疗效。

案例二:曲某,男,47岁。

1960年6月因为被北京某医院确诊为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异常,而找龚老诊治。患者自述10多年来常有泛酸、嗳气、上腹部胀痛、肝区隐痛、神疲乏力、面红纳差等症状,每餐进食不足一两,入睡困难,入睡后噩梦纷纭,忧郁寡欢,经常鼻出血和牙龈出血等症状。在北京住院期间呕血二次,大便溏泄,小便黄。

龚老辩证为肝脏郁热,脾肾两虚之候,决定采取疏肝清热,健脾温肾的方法治疗。

初诊处方:吴茱萸1.5g,黄连3g,京半夏10g,丹参12g,南沙参12g,建曲12g,鸡内金12g,广藿香10g,苍术6g,炒川楝子10g,陈皮10g。

患者服药5剂后,嗳气吞酸减,胃口好转,但睡眠仍不安,神疲乏力,龚老考虑到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担心其再次出血,遂决定用益气活血之法治疗。

二诊处方:黄芪12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2g,陈皮6g,炒枣仁15g,川芎6g,当归10g,白芍10g,乌贼骨12g,茜草根10g,甘草3g。

上方连服10剂后,患者嗳气吞酸的症状大为好转,胃部舒适,睡眠亦有明显好转,左关脉弦而有力,舌质偏红。龚老认为患者肝尚有郁热,拟用散剂疏肝清热,用汤剂活血养肝,并培补脾肾。

散剂处方:人工牛黄0.15g,熊胆0.3g,枯白矾0.15g,共研细末,装入胶囊内,每晚1次,温开水送服。

汤剂处方:黄芪12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2g,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炒枣仁15g,陈皮10g,乌贼骨15g,益智仁10g。

以上方剂用了10天后,患者郁热得解,肝区痛减,精神转好,但睡眠仍欠安。龚老决定以扶正为主,佐以安神之剂,仍然散剂与汤剂并用。

散剂:琥珀粉0.6g,合欢花粉0.9g,晚睡前1次冲服。

汤剂:干地黄10g,肉桂3g,黄芪20g,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2g,京半夏10g,生牡蛎15g,当归10g,白芍10g。

上方继续服用14天后,患者情况进一步改善,但小便仍浅黄。龚老决定用柔肝益气、健脾补肾为主,辅以疏肝清热之剂,继续治疗。

处方:黄芪25g,党参15g,当归10g,焦白术10g,升麻3g,柴胡6g,陈皮10g,熟地12g,肉桂3g,麦冬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0g,茯苓12g,砂仁6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另配丸药方:五灵脂30g,蒲黄15g,黄连10g,木通10g,焦栀子15g,诃子25g,青皮15g,陈皮15g,当归15g,白芍15g,姜黄15g,郁金25g,广木香15g,红花15g。上药为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早晚各服1.5g,温开水送服。晚睡前仍服琥珀粉0.6g,合欢花粉0.9g,以安神助眠。

继续服药3个月后,西医复查显示食管静脉曲张已不明显,肝功恢复正常。龚老遂嘱患者每日早上服用补中益气丸6g,晚上服用麦味地黄丸6g,以巩固疗效。继续服用丸药4个月后,患者身体健康基本恢复正常,已能正常工作。

两例肝硬化,龚老采用的治法并不相同,但对两个患者治疗的原则是一致的,都是秉承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有是证,用是药”,采用对症支持治疗,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肝硬化是大病,预后不良,龚老以纯中医治疗,效果显著,确实很难得。

万文谟医生治疗肝癌和肝硬化医案赏析

万文谟主任医师出生于1923年,是湖北省武汉市人,曾在武汉市第九医院工作,擅长治疗肝癌和肝硬化,其治疗肝癌有其自己的特色方药“蟾蜍油”——活蟾蜍1只,去内脏,洗净,用麻油500g煎枯,去渣,留下油炒菜佐餐用。他在给患者按照辨证论治的思路开出处方的同时,多会要求患者用蟾蜍油食疗,效果较好。

万文谟医生认为,肝癌的病机大多为湿热毒邪蕴遏,痰凝血瘀,脾运失常,治疗应遵循清热利湿、解毒化癥、健脾益胃的原则。

万老曾公布过三份治疗肝癌的医案。

案例一,胡某,1974年5月24日找万老初诊,住院号:53500。患者系61岁的工人,在1974年3月30日因肝区不适及形体消瘦被武汉市第九医院收治入院。入院后B超检查显示患者肝脏右侧有直径约4cm的包块,范围为3.5cmx6cm,肝功能正常。此后又经过三次影像检查,均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开始时肝功能和甲胎蛋白均正常,但从5月24日开始,甲胎蛋白异常,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患者化疗1次后,反应较大,遂停药。从5月4日改用中药治疗,开始时找的医生疗效不显著,5月24日更换医生,找万老就诊。初诊时消瘦乏力,腹胀纳差,口苦尿黄,右肋偶尔隐隐作痛,便溏苔黄。万老诊断为湿热毒邪蕴遏,痰凝血瘀,脾运失常。

初诊处方如下:白花蛇舌草60g,垂盆草60g,虎杖30g,生牡蛎30g,夏枯草15g,藤梨根15g,丹参15g,麝香9g,郁金9g,白术9g,甘草9g。

服药15剂后,患者症状改善,病情稳定,但仍然有腹胀乏力等症状,于1974年6月8日二诊。二诊处方:虎杖30g,藤梨根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铁菱角30g,生鳖甲30g,女贞子30g,太子参30g,红枣30g,郁金9g,藿香9g,干蟾皮6g(后逐渐将干蟾皮加量至9g)。服药至9月11日,患者出院。出院后继续按照本方治疗,同时按照万老的蟾蜍油制作方法,自制蟾蜍油炒菜。

治疗至1975年3月30日,再次复查时,肝脏病灶已消失,甲胎蛋白正常,症状消失,精神体力均恢复正常。随访至1984年5月,未见复发,患者当时生存期已10年。

案例二:姚某,男,50岁,干部。1983年11月27日初诊。

患者既往有慢性肝炎、丹毒、高血压等病史,1983年11月17日突然牙龈大量出血,去口腔医院就诊,医生用糊剂止血,出血虽减少,但检查后发现患者为肝硬化继发血小板减少症引起的牙龈出血,口腔科无法治疗此病。

11月27日到武汉市第九医院就诊。检查显示患者腹部右肋下可触及肝大5cm,质硬,边缘尚齐,表面有结节状物,左肋下可及脾大3cm,质硬,边缘粗糙。肝功能不正常,血小板偏低。患者12月24日的B超显示,右肝有多发的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最大者范围为3.5cmx5.6cm,确诊为肝癌和肝硬化。万老认为此患者的中医辩证为毒邪久羁,阴虚火旺,痰阻血瘀,血热妄行。

初诊处方:墨旱莲30g,女贞子30g,白茅根30g,小蓟30g,生牡蛎30g,虎杖15g,茵陈15g,夏枯草15g,生地黄15g,鳖甲15g,阿胶10g,牡丹皮10g,陈皮10g,茯苓10g,三七末6g(冲服)。

服药6剂后,换着牙龈出血问题解决,口中干苦及腥臭问题也解决,大便通畅,精神好转。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去生地继续服用6剂。此后再将处方调整如下:

虎杖30g,生鳖甲30g,茵陈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龙葵30g,女贞子30g,太子参30g,藤梨根15g,天花粉15g,丹参15g,阿胶10g,白术10g,干蟾6g,三七末6g。每日再服用二次西黄丸,每次3g。同时嘱患者自制蟾蜍油炒菜吃。

服药45剂后,调整处方如下:太子参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白石英30g,龙葵3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龟板30g,生鳖甲30g,生牡蛎30g,陈皮10g,甘草10g,茯苓10g,阿胶10g。

患者治疗至1986年8月12日,复查显示肝脏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肝功能和血小板均正常。此后即以下方煎汁当茶饮,预防复发。方如下:龙葵30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15g,陈皮10g,甘草10g。

追访四年,未见复发,患者自觉一般情况尚好,偶有轻微胃痛,服用六君子汤合左金丸即缓解。

案例三:肖某,男,57岁,工人。1985年7月18日初次找万老求诊。患者此前在某医院住院期间,经B超及CT检查,均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剖腹探查证实肝左叶确实有肿瘤,未侵犯肝门,行左动脉结扎并化疗后出院,出院后患者寻求中医治疗。

患者自觉肋下隐痛,轻微腹胀,大便日二三次,小便黄,齿痕舌,脉弦细,有腹水。万老诊断为湿热毒邪蕴遏,肝脾功能失调,痰凝血瘀,结聚成症,水湿内停。遂决定以清热除湿,健脾利水,解毒化症等思路治疗。

初诊处方:太子参15g,虎杖15g,藤梨根15g,夏枯草15g,白石英15g,龙葵15g,龟板15g,生鳖甲15g,生牡蛎15g,白花蛇舌草30g,半边莲30g,陈葫芦30g,赤芍10g,白芍10g,当归10g,白术10g,大腹皮10g。并嘱患者按照万老的蟾蜍油制法,自制蟾蜍油炒菜吃。

患者服用上方60剂后,复查已无腹水,下肢亦不肿,遂在上方基础上去掉陈葫芦、薏苡仁等利水药,加女贞子、生黄芪养阴益气。再服用60剂。患者断断续续服药2年零10个月,体力恢复正常。

万老治疗的这几例患者,均具有肝癌的典型临床体征,万老基本都遵循同一治疗思路,重在清热除湿、解毒散结、健脾利水,并都叮嘱患者炼制蟾蜍油炒菜食疗,效果均较好。万老的这种治疗思路,颇有值得学习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