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医案

用皮肤病血毒丸治疗阴道瘙痒和肛门瘙痒各一例

皮肤病血毒丸是皮肤科常用的一种中成药,价格很便宜,每瓶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患者可以直接从药店购买成药使用。同仁堂等厂家有生产,也有一些厂家生产的叫皮肤病血毒片。

皮肤病血毒丸的成分为茜草、桃仁、荆芥穗、蛇蜕、赤芍、当归、白茅根、地肤子、苍耳子、地黄、连翘、金银花、苦地丁、土茯苓、黄柏、皂角刺、桔梗、益母草、苦杏仁、防风、赤茯苓、白芍、蝉蜕、牛蒡子、牡丹皮、白鲜皮、熟地黄、大黄、忍冬藤、紫草、土贝母、川芎、甘草、白芷、天葵子、紫荆皮、鸡血藤、浮萍、红花等。

皮肤病血毒丸有清血解毒、消肿止痒的功效,主治经络不和,温热血燥引起的风疹、温疹、湿疹、皮肤刺痒、雀斑粉刺、面赤、酒槽鼻、疮疡肿毒、脚气疥癣、头目眩晕、大便燥结等。

笔者之前经常建议一些皮肤病患者用皮肤病血毒丸,有一定的效果,该药对湿疹效果较好,但对新冠后遗症引起的湿疹效果不明显。

去年笔者遇到一例阴到瘙痒,被西医诊断为阴道白斑的老年女性患者,该患者按照阴道白斑治疗,花费了数万元,经多种方法治疗均无疗效。笔者建议其用皮肤病血毒丸试试,患者用皮肤病血毒丸后,症状迅速改善,持续用药数月后,彻底痊愈,总花费不过二三百元而已。

另一位中年文职工作者,因为工作原因而习惯久坐,肛门瘙痒,遇热后更甚,被诊断为肛门湿疹。但用西医开的外用药无效,笔者根据其瘙痒遇热加重的特点,认为皮肤病血毒丸可能对其肛门瘙痒有效,遂建议其从药店买瓶皮肤病血毒丸试试。患者服药当日,肛门瘙痒即明显改善,夜间入睡后不再会因为肛门瘙痒而中途醒来。一瓶皮肤病血毒丸未服完,症状即完全消失。

笔者用皮肤病血毒丸治疗阴道瘙痒和肛门瘙痒成功的案例,仅有此二人。同类患者笔者遇到的不多,所以没有大量的临床数据证实皮肤病血毒丸对此类疾病有普适性。不过这个药在这种疾病上有这种疗效,有点出人意料。有类似问题的患者,或可尝试。

艾儒棣治疗肺癌的医案赏析

艾儒棣医生生于1944年,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他于1981年4月10日接诊的一位肺癌患者夏某,经艾儒棣用中医治疗二年多后,肿瘤基本消失,生活状况良好。

该患者1981年4月10日初诊,此前于1981年3月12日经X线检查显示右肺上叶前段,肺门上方有4.5x7cm的肿瘤,该肿瘤后来被确诊为支气管肺癌(中央型)。

患者决定用中医治疗,初诊时反馈已持续咳嗽、胸痛、低热2个多月,伴痰中带血,体温在37.3-38.4摄氏度,维持了两个月。晚上咳嗽严重,痰中带血,右胸疼痛且有压迫感,每日下午头昏,纳呆食少,口干欲饮,面色如常,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患者既往有陈旧性肺结核病史20余年。

艾儒棣认为该患者属气阴两虚、痰毒结块,应遵循益气养阴润肺、解毒化痰散结之法治疗。决定用生脉散合瓜蒌薤白汤合消瘰丸加减,进行治疗。

初诊处方:玄参30g,夏枯草30g,牡蛎30g,麦冬15g,白芥子15g,秦艽15g,五味子12g,知母12g,薤白12g,瓜蒌皮18g,郁金20g,谷芽20g,麦芽20g,杏仁10g,桔梗10g。水煎服,每日1剂。

这张处方是用瓜蒌薤白汤来治疗胸痛,瓜蒌薤白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瓜蒌、薤白和白酒组成,在这张方子中,用了瓜蒌和薤白,没用白酒。瓜蒌薤白汤是中医治胸痹、胸痛的经典名方,此患者持续胸痛二个月余,所以用瓜蒌薤白汤为主治胸痛,再加秦艽、郁金以加强止痛的效果。秦艽是中医治疗风湿痹痛常用药,郁金则是中医治疗胸痛常用药。如此组合,可以缓解胸痛。

生脉散由人参(或党参、沙参、玄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生脉散是中医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经典名方,主治体倦乏力、咽干口渴、气短懒言、舌干红、脉细数等证。本例患者有如上症状,所以用生脉散以生津益气,加知母以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以助生脉散益气生津之效。

消瘰丸由玄参、牡蛎、浙贝母组成,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经典方。本方中将消瘰丸中的浙贝母换成白芥子,因为白芥子和浙贝母的功效相似,但是白芥子又有止痛之效,这是浙贝母所不具备的。这样一改,就既能达到消肿瘤的目的,又能加强瓜蒌薤白汤治疗胸痛的效果。

杏仁、桔梗是止咳用药,谷芽、麦芽是改善患者胃口用药。艾儒棣的这个组方思路,是典型的辨证施治的思路,是在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该患者服用艾儒棣初诊处方14剂后,咳嗽胸痛均明显减轻,低热渐退。但喉中有痰,痰有脓腥味,不过痰中已经没有血丝了。舌尖仍红,舌苔薄黄,脉弦。于是在原方基础上,加冬瓜子、白花蛇舌草各30g,继续服用。

加冬瓜子是因为冬瓜子有排脓利水的作用,千金苇茎汤是治疗痰腥臭的经典名方,该方中主要药物就是冬瓜子。白花蛇舌草则是常用的清热解毒、抗癌消肿的药。这么一加,就能解决痰有脓腥味的问题,也能加强抗癌力度。

服用二诊处方1个多月后,患者右胸部压迫感减轻,低热退尽,仍然咳嗽痰多,其余皆正常。于是在上方的基础上去掉秦艽,加生黄芪24g,继续服用。去秦艽是因为患者胸痛减轻,没必要再用这种治疗风湿痹痛的药。加生黄芪是因为患者久病已虚,应加生黄芪以提升体力。

服用上方一段时间后,患者对自己的病知情了,此前其家人一直瞒着患者。患者知情后,精神紧张,再次复诊时,医生对患者进行了一些开导后,根据之前治疗的情况,认为患者大致的治疗思路见效了,于是在上方的基础上继续调整,以加强抗癌的力度。

四诊处方:生黄芪60g,鸡血藤30g,北沙参30g,仙鹤草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麦冬15g,夏枯草15g,白芥子15g,海藻15g,昆布15g,知母12g,瓜蒌皮18g,郁金20g,杏仁10g,桔梗10g,甘草3g。

四诊基本沿袭此前的思路,但扶正抗癌的力度均加大了,生黄芪用量增加至60g。加鸡血藤活血补血,加仙鹤草抗癌扶正,而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夏枯草、海藻、昆布均属抗癌消肿之品,生脉散的组方依然保留,加甘草既增强了止咳的力度,又有调和诸药的作用。

此患者继续按照这个方案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无任何不适。1981年11月24日X线胸部摄片显示,右肺上叶前段的病灶已经缩小至1cmx1cm左右,患者大喜过望。继续按照这一治疗思路治疗,到1982年下半年已经可以恢复一半的工作。1983年4月26日复查时,右上肺的肿块影基本消失。追访至1984年2月,患者已经存活了2年10个月,当时的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已经恢复正常工作。

可见中医辨证施治,有时患者运气好,也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屠揆先治甲状腺癌骨转移医案一则

屠揆先(1916-2003年)生前是常州市中医院内科主任,他曾经治疗过一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癌骨转移患者。该患者1981年8月25日初次找屠老治疗,初诊时左臀部疼痛,骨盆X片显示,骨盆两侧髂骨广泛转移灶,尤以左侧髂骨为显著。左髂骨、左股骨上端及骶骨左侧大片不规则的密度减低区及溶骨性破坏,被西医诊断为盆骨转移性癌。

该患者1961年曾行甲状腺瘤摘除术,1981年3月3日因为胸痛,在上海某医院行胸骨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胸骨转移性甲状腺滤泡型腺癌。此后共化疗8次,但到1981年7月上旬,患者左侧臀部再次出现疼痛症状,复查发现新的骨转移病灶,遂放弃西医治疗,寻求中医治疗。

初次就诊时,患者已经不能正常行走,左右臀部均疼痛,左侧更为显著,骶部也有牵痛感。胸闷口干,有粘痰不易咳出,眠差,情绪烦躁,精神不振。舌黄腻,脉滑。屠老辩证为脾气不足,痰浊阻络,血络瘀滞。治宜健脾益气、祛痰化络、利络消瘀。

初诊处方:土贝母10g,制天南星10g,络石藤10g,三七片10g,人中白10g,桃仁10g,汉防己10g,玄参15g,木灵芝15g,茯苓15g,威灵仙15g,猪苓30g,黄芪20g。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服用上方20余剂,左侧臀部减轻,身体活动度及精神状态有改善。于是继续服用此方至1981年11月,前后共服用3个月,左侧臀部疼痛已止,仅右侧臀部尚有隐痛。到1982年4月,患者病情波动,骶部剧痛,牵及臀部,食欲减退,大便干稀不一,胸部不适,脉象弦细,舌苔微腻。屠老认为此时应该继续健脾利络,扶正化浊。遂处方如下:

黄芪20g,苍术12g,白术12g,土鳖虫12g,宣木瓜12g,三七片10g,茯苓10g,川黄连4g,干姜4g,公丁香5g,川芎8g,肉桂6g(后下),猪苓30g。水煎服,每日1剂。

此后患者服用此方三个月,疼痛显著减轻,食欲增加,大便正常。继续服用至1983年2月,疼痛基本消除。至1983年6月,患者的精神、体力、食欲均显著改善,已能独立行走,生活亦能自理。1985年春,患者因为感染肺炎死亡。

癌症发生骨转移后,治疗非常困难。屠老的这份医案记录详实,其所用的方法看似平淡无奇,初诊处方和复诊处方主要都是对症处理,采用的是中医治疗风湿痹痛的常见思路。屠老对病人的治疗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为主,但却有很不错的效果。患者服药后临床症状改善,生存期延长,疗效令人意外。

迄今为止,我们在中医方面,没有特别好的解决癌症患者骨转移的特效方案,但中医的辨证施治思想是一种很好的对症治疗方法。屠老方中所用的络石藤、汉防己、威灵仙、桃仁、三七片、土鳖虫、苍术、木瓜、川芎、茯苓、猪苓等均是常用的治疗风湿痹痛和淤血所致疼痛的中药。

方中的其他药要么是扶正固本的药,如黄芪、灵芝等;要么是针对患者当下的症状所用的对症处理的药,如初诊处方中的土贝母和制天南星即是针对患者粘痰不易咳出而开的,二诊中的丁香、肉桂、黄连和干姜是根据患者大便失调开的。

这样的一种组方思路,稍有中医功底者均能看懂。但正是这种看似普通的处方,却能达到缓解骨转移患者疼痛,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效果。癌症骨转移导致的疼痛,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用三阶止痛法也只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很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所以屠老的这一疗效令人鼓舞,这种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郭子光治包裹性胸腔积液医案赏析

郭子光教授曾经治疗一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该患者于1994年7月20日找郭教授初诊,初诊前两个月曾在成都市结核病院做肺结核球手术,术后发现右下胸腔包裹性积液。

就诊时,患者自诉右侧胸胁疼痛胀满,咳嗽、喷嚏时加剧,呼吸气短,身无寒热,轻微咳嗽有少许稀薄白痰,饮食佳,二便如常。体质偏瘦,面色苍白,右侧胸廓隆起,语颤消失,呼吸音极弱,舌质淡苔白厚滑,脉沉滑。

郭老认为这是水饮结滞于胸胁,引起升降不利,本虚而标实之证,属悬饮,应予行气逐饮的治疗以调整病人气机,使其能正常升降。以香附旋复花汤、小陷胸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化裁治之。

方如下:香附、旋复花(布包煎)、紫苏子、陈皮、茯苓、法半夏、瓜蒌皮、葶苈子各15g,薏苡仁20g,黄连、大枣、降香各10g。水浓煎,温服,1日1剂。

患者服用上方共30余剂后,症状逐渐缓解,于9月6日去结核病院X线检查显示,胸腔积液消失,增生性粘连存在,遂改用柴芍六君子汤善后。

香附旋复花汤出自《温病条辨》,有运脾除湿,疏肝通络的功效,主治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香附旋复花汤由生香附、旋复花(绢包)、苏子霜、茯苓块各三钱,半夏、薏仁各五钱,广皮(陈皮)二钱组成,此方有泻热、理气和利水之效,是治疗湿温证的代表方剂之一。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半夏、瓜蒌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功效,主治痰热互结心下的胸痹证。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金匮要略》,由葶苈子和大枣组成,是中医治疗肺痈的方子。葶苈子泻肺消肿,有很强的泻水作用。

郭老基本上就是把这三个方子组合在一起,然后加降香,组合成一个大的复方,这种治疗方法遵循的是方证学派的“有是证,用是药”的治病思路,同时郭老又将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相结合,小陷胸汤和香附旋复花汤是针对患者的“证”,大枣葶苈泻肺汤则是针对患者的“病”,二者结合,效果更好。这种治疗思路很值得借鉴。

用中医治疗新冠后心律失常医案两则

新冠后遗症很难治,笔者水平有限,治疗新冠后遗症有效率极低。前几个月治疗的新冠后遗症甚至无一例有效,最近方有两例患者取得了一些疗效,兹将治疗经过整理成医案,供其他患者参考。

病例一:王某,老年男性患者,78岁,此患者为找笔者治疗过的一个卵巢癌患者的父亲。

患者年轻时在海军服役,经常剧烈呕吐,留下胃痛的病根。30年前开始服用治疗胃痛的药,用过丽珠得乐、吗丁啉等。2005年病情逐步加重,2016年重到每天只能喝小米粥,两三年时间一直如此。2019年,在烟台硫磺顶医院检查确诊为严重房颤,因胃病严重不能吃西药,需要手术,但年龄原因导致他没能手术,改成口服益安宁丸。一两个月后心脏功能改善,胃病症状也有所改善,饮食恢复正常,后一直服用益安宁丸。

2023年1月2日患者感染新冠,在家休息一周左右,即到室外活动,一周后自感胸闷、憋气,活动后出虚汗,遂加大益安宁丸用量。在家休息一周后,感觉身体舒服些再次外出活动,活动后身体又不适,如此反反复复四次,一直到今年3月13日初次找笔者问诊。当下症状为:心动过速,胸闷憋气,全身虚汗,嗳气胃胀,只能吃软烂食物,头晕恶心,不敢躺卧,只能坐着睡觉。

笔者建议其服用笔者所拟的治疗新冠后遗症的方剂“柴桂解毒汤”试试,患者服药第一天反应较好,晚上能入睡。但到次日下午胃又有点不舒服,于是嘱其将药量减半,一剂药分成两日服完,观察副作用能否消除。再服药后,胃胀胃痛不能缓解。于是请笔者调方,笔者嘱其停用汤药,改服中成药舒肝和胃丸(同仁堂生产的小水丸)。服用舒肝和胃丸后,胃不适改善,但心脏还是不适,每天晚上睡觉前需要吸氧两小时左右,不吸氧则不能入睡。加用生脉饮口服液(党参方),服药后胃痛又加剧,再次出现胸闷、憋气、恶心、胃痛、头晕、无法躺卧,只能坐着休息的症状。

此后再调方几次,时好时坏,始终无法达到有效的缓解。5月4日再找笔者调方时,笔者决定用中医治疗“脏躁”的淡竹茹汤尝试,方如下:麦冬15g,淮小麦30g,浮小麦30g,炙甘草10g,党参15g,茯苓15g,法半夏10g,竹茹10g,生姜7片。

服药至5月6日,患者的症状显著改善,胃已经没有不适,之前自感上热下寒的症状缓解,睡眠改善明显,胸闷、憋气等症状均改善。遂嘱其效不更方,继续服用。5月8日,患者女婿希望加些提升老人体力的药,于是在淡竹茹汤的基础上略作加味,调方如下:麦冬15g,淮小麦30g,浮小麦30g,炙甘草10g,党参15g,黄精15g,人参3g,茯苓15g,竹茹10g,生姜7片。

淡竹茹汤最初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原方是治疗“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的,《千金方》中的淡竹茹汤由麦冬、小麦、甘草、竹茹、生姜、大枣组成。后来,宋代的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中将此方的组成改为:麦门冬(去心)、小麦各二两半,甘草(炙)一两,人参、竹茹、白茯苓各一两半,半夏(汤洗七次)二两。修改后的淡竹茹汤有养心安神,清心除烦的功效,主治心虚烦闷,头疼短气,内热不解,心中闷乱,及产后心虚惊悸,烦闷欲绝。脏躁,悲伤不止。现代则常用本方治疗心动过速、心脏神经官能症、妇人脏燥等病见心虚惊悸之证。

笔者所用的是陈言改良后的淡竹茹汤,因为此患者汗多,故加上了浮小麦以敛阴止汗,未曾想到竟然有效。这个患者先后调方近十次,效果均不明显,但其家人对笔者很信任,所以能够忍耐多次调方无效,坚持了一个多月才找到缓解他的办法。

病例二:崔某,女,74岁,新冠后出现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西医建议其尽快安装起搏器,以防心脏突然停止搏动。此患者的女儿为笔者的一个胃癌患者女儿的朋友,经其介绍找到笔者。因患者年龄较大,患者女儿对安装心脏起搏器有顾虑,希望先用中医尝试一下,无法改善再安装心脏起搏器。2023年4月26日,患者初诊。

患者在2023年春节前(大概在1月份)感染过新冠,春节过后头晕逐渐严重,患者感染新冠时就像普通的感冒,没有发烧,症状较轻。一个月前在镇上小诊所输液,症状加重。

患者右半边身体、胳膊和腿均麻木,晚上睡觉会感觉燥热,一燥热就会出汗,新冠前也会有这种现象,但没有新冠后严重。患者又有怕冷的症状,口干口苦。晚上口干得嘴巴张不开,需要喝点水润润喉。以前口苦,最近口苦不明显。以前大便规律,一日两次,现在不是特别规律,每日最少有一次。这两天才大便一次。平时无咳嗽现象。怕风,容易出汗。着急时也容易出汗,肩关节和颈部疼痛,其他关节偶尔也有疼痛现象。眼睛略干涩,见风流泪,有白内障,总感觉眼前飘雪花。喜热饮,不喜欢喝凉水,特别不能吃凉东西,容易腹泻。

病人自述目前最难受的症状是头晕和右半边身体麻木。昨天在路上有胸闷的感觉,近一个月左右有胸闷的现象,但是未关注。每天上午犯困,总在床上躺着。大概三年前在老家住院,当时医生说有轻微脑梗。右侧头部麻木,走路容易摔跤。早起感觉手指僵硬,睡觉起来感觉整个右侧胳膊和手都是麻木的。变天时情况没有更严重,胃口尚可,以前脾气比较倔强,现稍微柔和一些。在老家时血压正常,但最近没有量过,目前在服用降糖和降压药。

患者找笔者就诊前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过(住院号:202316637),本地医生做心电图后认为患者存在重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尽快安装心脏起搏器。初诊时,笔者试图先用一些小处方看看能否改善患者部分症状,遂开出二张处方。

处方一:

生黄芪15g,桂枝15g,白芍15g,葛根30g,天花粉10g,生姜30g,大枣7个

3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

处方二:

柴胡10g,黄芩10g,桂枝10g,白芍10g,天花粉10g,西洋参6g,葛根30g,生姜30g,大枣7个

3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如处方一无效则改为处方二。

2023年5月6日,二次问诊,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此时患者已到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就诊过,该院心内科医生认为患者心动过缓,虽未检测到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但情况还是很危险,建议患者尽快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女儿希望笔者再试试,治疗一段时间后无效再去安装心脏起搏器。

二诊处方:生黄芪30g,西洋参6g,五味子10g,麦冬10g,浮小麦30g,桂枝10g,瓜蒌10g,薤白10g,丹参15g,川芎10g,当归10g,赤芍10g,地龙10g,桃仁6g,红花3g,怀牛膝6g,蔓荆子15g,白芷6g,牡丹皮10g,葛根30g,墨旱莲10g,女贞子10g,桑叶10g,升麻6g,天麻10g,钩藤15g,珍珠母10g(先煎半小时),生牡蛎15g(先煎半小时)。并嘱患者女儿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如有异常,尽快入院安装心脏起搏器。

二诊处方是黄芪生脉饮、桂枝瓜蒌薤白汤、桃红四物汤、二至丸四方合而为一后的加减方。黄芪生脉饮有强心作用,桂枝瓜蒌薤白汤为中医治疗胸痹的名方,桃红四物汤为活血化瘀的名方,二至丸滋阴润燥、安神助眠、抗焦虑。再加钩藤、天麻、珍珠母、生牡蛎等平肝熄风药,共同组合而成一张益气化瘀、强心安神、平肝熄风的方剂。

患者服用后身体状况有改善,但5月12日,患者突然胃部不舒服,且头部发热出汗,双脚冰凉,腿麻,尿频,口干,血压186/101,心悸恐慌。后患者家属照顾患者,让患者多喝水,并以语言安抚,还帮助患者按摩脚底。患者双足热了,身体也热了,恐慌减轻,血压下降到144/88,心率70左右。

因担心是中药活血化瘀药造成的副作用胃出血,笔者嘱其暂时停药观察,停药后无异常。为安全起见,笔者将上述处方中的活血化瘀药大幅减少。调方如下:生黄芪30g,西洋参6g,五味子10g,麦冬10g,浮小麦30g,桂枝10g,瓜蒌10g,薤白10g,蔓荆子15g,牡丹皮10g,墨旱莲10g,女贞子10g,桑叶10g,天麻10g,钩藤15g,珍珠母10g(先煎半小时),生牡蛎15g(先煎半小时)

此后患者一直服用此处方,症状显著改善,已感觉明显比以前有力。2023年5月23日去医院复查心电图,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已显著改善,心内科医生认为暂无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超声显示患者颈动脉分叉部分有一混合回声斑块,大小约2.4×1.4cm。

2023年5月25日患者女儿再次带患者复诊,反馈患者服用上方后改善明显,但服药后有便溏的现象,另外患者的盗汗现象仍然存在。方中的瓜蒌与薤白都可能会导致腹泻便溏的副作用,宜用黄连缓解盗汗的同时,治疗腹泻便溏,再在上方基础上加味一些药物治疗盗汗。

修改处方如下:生黄芪30g,西洋参6g,五味子10g,麦冬10g,浮小麦30g,地骨皮15g,桑白皮10g,黄连10g,葛根30g,川芎10g,桂枝10g,瓜蒌10g,薤白10g,蔓荆子15g,牡丹皮10g,墨旱莲10g,女贞子10g,桑叶10g,天麻10g,钩藤15g,珍珠母10g(先煎半小时),生牡蛎15g(先煎半小时)。

3剂,水煎服。嘱患者若服药后效果尚可,则再用此方的三倍量,委托药店加工成丸药,每丸重10g,每日早中晚饭后各服用一丸,不必再用汤剂。因为这个患者是慢性病患者,不宜长期服用汤药,后期应以丸剂善后。

新冠后遗症(长新冠)比感染新冠初期出现的症状均更为难治,笔者今年接触到的新冠后遗症都很棘手,除了这两个患者治疗有效外,其他找过笔者的患者很多,无一有效。一方面是因为笔者水平不够,对新冠后遗症研究较少,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冠后遗症的确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