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癌症百科

外用消肿止痛的“安阳精制膏”

安阳精制膏是当代的一张外用膏剂方,收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中。该方组成为:生川乌24g,生草乌24g,乌药24g,白蔹24g,白及24g,木鳖子24g,木通24g,木瓜24g,三棱24g,莪术24g,当归24g,赤芍24g,肉桂24g,大黄48g,连翘48g,血竭10g,阿魏10g,乳香6g,没药6g,儿茶6g,薄荷脑8g,水杨酸甲酯8g,冰片8g。

制膏时,先将血竭、乳香、没药、阿魏、儿茶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制成相对密度为1.05的流浸膏,待冷后加入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冰片,混匀。其余的生川乌、生草乌等16味药,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3小时,第三次2小时,将三次煎液合在一起,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80摄氏度下)的清膏。与上述流浸膏合并,混匀,另外加8.5-9倍重的由橡胶、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盖衬,切成8×0.5cm的小块。用时取一块,贴敷患处。

安阳精制膏有许多药厂生产,有现成的中成药可买到,网购或在线下药店均能找到,所以患者使用本方时不用如此费事。本方的功效为消积化癥,逐瘀止痛,舒筋活血,追风散寒,主治癥瘕积聚,风寒湿痹,胃寒疼痛,手足麻木。在使用本膏时,患者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安阳精制膏中的川乌、草乌、乌药、肉桂等均为强效的温经散寒、消肿止痛药;白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白及止血消肿;木鳖子、三棱、莪术为常用的破血消肿之药,也是常用的抗肿瘤中药;当归、大黄、赤芍、血竭、乳香、没药、阿魏、儿茶均有活血消肿作用;冰片、薄荷脑、水杨酸甲酯透皮性很好,也均属速效止痛药;木通通经活络、利水消肿,木瓜舒筋止痛。所以这个方子组合起来,就是一种多靶点的消肿止痛外用膏药。

本方可用于缓解癌痛,本方在止痛的同时,也能适度抑制肿瘤的进展,可作为体表可触及的肿瘤的辅助用药。本方也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痛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肢体疼痛和麻木。

川乌、草乌和白芨、白蔹本为十八反中的药对,但一来中医的十八反本来就不科学,川乌、草乌、附子这些颜色黑的药与白及、白蔹这些药物之所以被认为药性相反,只是因为古人觉得白和黑是相反的,这种想法没有科学性;二来外用药很安全,即便属十八反中药对,也不用担心有太大的副作用。

晚期肿瘤患者多肌肉消瘦、皮肤松弛,贴膏药时容易伤及皮肤,如果患者用安阳精制膏时出现过敏或皮肤不耐受现象,不宜再用。膏药外贴时间过长不透气也容易导致皮肤破裂,所以本膏使用时每次贴2-4小时为宜,或夜里入睡时贴上,起床后揭下。如患者癌痛剧烈,需要持续贴,中间也应有间隔,间隔期应使用一些护肤品。

消肿除胀的“消胀丹”

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的《辨证录》中有一张名为“消胀丹”的方子,该方组成为:白术3钱(9g),茯苓1两(30g),麦门冬5钱(15g),熟地黄5钱(15g),淮山药1两(30g),芡实5钱(15g),苏子1钱(3g)。水煎,去滓,温服,每日1剂,早晚各一次。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本方有益肺健脾,补肾利水的功效,主治气喘、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一身俱肿。陈士铎认为当一个人肺、脾、肾都虚时,水液就无法正常疏泄,故会出现气喘、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的症状,所以治疗应对肺、脾、肾三脏一起补。本方中的白术、茯苓健脾利水;麦门冬补肺阴,苏子降肺气;熟地黄、淮山药、芡实滋肾阴。

所以诸药组合,可以滋补肾阴和肺阴,中医认为肺为华盖,主水之上源,肾主水之疏泄,肺肾同补,水液自然能疏泄。再适度健脾利水,则小便自然会增多。对这个方子的功效,陈士铎也有记载:“一剂喘少定,二剂胀消,十剂小便利,二十剂一身之肿尽退”。

这是一条较为全面的治疗水肿的思路,从本方中所描述的水肿会导致患者气喘来看,本方所针对的是有胸腔积液的患者。胸腔积液可由肺炎或肿瘤(如肺癌、胸间皮瘤等)引起,此类患者治疗时都较为棘手,因为一旦出现胸腔积液,患者体质都较为虚弱,利水力度大易加重患者正气的损伤。所以治疗应标本兼治,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从本方组方思路来看,陈士铎对此类患者是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方中除了苏子外,其他各药均有补益作用。

在实践中,对有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利水消肿药治疗时,如果利水速度太快,而不重视扶正,往往患者到后来会出现腿软无力的症状,不但不能治疗其水肿,反而会导致患者迅速死亡。所以一些患者在用过十枣汤、膨症丸、舟车丸之类的方剂后,病情迅速恶化。因为随着胸腔积液的排出,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钾也会流失较多,这会导致患者腿软无力。陈士铎重扶正,仅用少量的白术和茯苓健脾利水,应与其临床经历有关,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治疗肺热喘逆气急的“地骨皮汤”

《圣济总录》中有一张名为“地骨皮汤”的方剂,该方组成为:地骨皮5两(150g),白前2两(60g),生石膏(研末)6两(180g),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两(90g),桑白皮(锉)4两(120g)。

以上药,共研粗末,每次取6钱(18g),用水300ml,加竹叶10片,煎至一半,去滓,温服,每日2次。本方有清肺平喘的功效,主治肺有实热,喘逆胸满,仰息气急。以上症状,多见于肺部感染后出现胸腔积液的患者。

本方相当于麻杏石甘汤与泻白散合方,再加减药味而成。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组成,是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喘咳的代表方,本方所治疗的肺有实热,但却无表证(无畏寒发热等症状),故去麻黄不用。泻白散由地骨皮、桑白皮、粳米、甘草组成,也是治疗肺热喘咳的代表方剂,主治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胸满患者,去粳米和甘草这类有滋腻碍膈作用的药物,正所宜也。白前降气、止咳、平喘,方中加入白前后,止咳平喘降逆的力度也就更大了。竹叶清利湿热,引热下行。给邪气开一条出路。如此组合,治疗肺热咳喘的作用也就更强了。

本方用量偏小,如患者症状较急,宜用汤方治疗。成人单日用量如下:地骨皮15g,白前6g,生石膏18g(先煎),杏仁9g,桑白皮12g,竹叶6g。用2碗水煎成1碗,每日1剂,2次服。重症患者每日2-3剂,分4-6次服用。服用本方期间应尽量以熟食和素食为主,热退喘平后,方可逐渐加入肉食。

赵心波老大夫治疗肝硬化的经验

已故老中医赵心波教授治疗肝硬化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经验方,兹转载如下。

赵老将肝硬化患者分成早期、腹水期和肝脾肿大期三种类型,各有治法。

早期肝硬化患者见肋下坠痛,肝胀肿硬,口苦,尿黄,少量腹水或无腹水者,用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方如下:当归10g,白芍6g,柴胡6g,茯苓12g,白术10g,炙甘草6g,牡丹皮6g,桃仁6g,广郁金10g,制鳖甲12g,香附10g,栀子3g。如有胁痛,加三棱、莪术、延胡索、姜黄;若有黄疸,加茵陈、木通、干姜。

注:赵老的这个方子是在丹栀逍遥散(由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等组成)的基础上加味制鳖甲、香附、桃仁和郁金组成,丹栀逍遥散有疏肝健脾的功效,主治胁肋胀痛、口苦咽干、尿黄尿少,其适应症与肝硬化的临床症状很相似。鳖甲可软肝,香附子疏肝理气,郁金活血化瘀且有疏肝解郁的作用,桃仁破血逐瘀,合而用之,既治标又治本。如患者不能耐受汤药,可遵循此思路,选用中成药加味逍遥丸、鳖甲软肝片代替,效果相当。

肝硬化进展至腹水明显,肝胀硬变,面色晦暗,唇淡,可改用济生肾气丸加味治疗。方如下:茯苓12g,熟地15g,淮山药10g,山萸肉10g,红花6g,车前子10g,牛膝10g,附子10g,肉桂3g,延胡索6g,干姜3g。

赵老治疗腹水时,还常用葱熨法,有一定的疗效。该法用大干葱500g(竖切),白酒120g共炒(不要炒焦),装于纱布袋内,热敷肚脐上,左升右降30分钟。如布袋内的葱凉了就再炒,每日2次。

注:赵老的这个方子是在济生肾气丸(由茯苓、熟地、山药、山茱萸、车前子、牛膝、附子、肉桂、泽泻等组成)的基础上,去泽泻,加红花、延胡索和干姜组成。济生肾气丸主治肾虚不能化气,小便不利,红花、延胡索化瘀散结,干姜温阳利尿,所以本方对肝硬化引起的气滞血瘀、小便不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肝脾肿大明显者,可采用下瘀血丸(该丸对小型良性肿瘤也有效)。下瘀血丸方如下:京三棱15g,莪术15g,藏红花12g,穿山甲30g(注:穿山甲现已禁用,可用等量的水红花子代替),陈皮12g,大黄15g,广木香10g。以上药共研成细粉,以炼蜜为丸,每丸重6g,空腹早晚白开水送服1-2丸,以大便下利为度。服用下瘀血丸一定时期后,用十全大补丸调理一段时间,再重复此轮回。

注:肝硬化为一种难治性疾病,多由肝炎迁延不愈,加上患者生活习惯不好,熬夜或饮酒过度引起,中西医治疗都不易。有肝炎(尤其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应以预防为主,日常作息规律,禁酒,不熬夜,不过度疲劳,定期体检查肝炎病毒载量和肝功能,若有异常,应早做抗病毒治疗。

常用的辅助治疗肝炎的西药有谷胱甘肽片、辅酶Q10、整肠生,中成药有逍遥丸、加味逍遥丸、舒肝和胃丸、茵栀黄颗粒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只要调理得当,大多数患者不会发展至肝硬化或肝癌。

一旦发展为肝硬化则应早做治疗,不可拖延。赵心波老大夫治疗肝硬化的这些思路,可以与西医的抗病毒药结合使用。对腹水患者,在选用中药的同时,也可以考虑与西药螺内酯片等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治疗口渴不止的“断渴汤”

“断渴汤”出自《鸡峰普济方》,该方组成为:乌梅肉2两(60g),麦门冬、人参、甘草、茯苓、葛根各1两(30g),以上药供为细末,每次取3钱(9g),用水250ml,煮取150ml。

本方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的功效,主治消渴不止,气阴两伤者,本方现多用于治疗二型糖尿病患者见口干舌燥、多饮多尿者,也可用于缓解放疗后遗症所致的口干舌燥,还可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

本方中的乌梅止渴生津,麦门冬、人参养阴益气、生津止渴,甘草清热解毒,茯苓健脾利湿,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合而用之,就有养阴益气,止渴生津的功效。本方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但降血糖的效果因人而异,服药后需要监测患者血糖的变化。如血糖无法控制,尚需服用降糖药。

癌症患者放疗后遗症所致的口干舌燥较为严重,在服用本方时,尚可加绞股蓝、天花粉、芦根、知母、生石膏、竹叶、沙参等,放疗后遗症所致的口干舌燥疗程很长,且用药大多只能缓解症状,患者需长期服药,如汤方使用有效,可改汤方为丸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