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4年11月

敏感的神经,放大的情绪,失控的人生

鲁迅先生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他的这句话有独特的语境,结合上下文,我猜他想表达的大概是每个人因为当下的现状不相同,所以无法与其他人形成共情。但这句话本身还可以有其他的意思,其中之一就是每个人的神经系统不一样,经历相同的事情时,其情绪反应也不一样。

人和人之间有许多区别,但在意识层面上的区别可能是最大的。而决定人的意识的最重要的因素,或许不是教育,而是人的生物神经系统。医院输液室里儿童打针时的反应各不相同,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天生脆弱,还没开始打针,仅仅看到打针的护士,就吓得哇哇大哭;而另一些孩子则相对镇定许多,即便是针扎进他们的身体,他们依然能够镇定自若。儿童的反应有那么大的区别,让我们不得不相信,神经系统决定的一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先天的基因而非教育决定的。

神经系统对我们的一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人喜欢谈论情商,但对生物学家和医学家们来说,情商这样的词汇纯属伪科学产物。我们知道,人的情绪是人对环境刺激做出的若干反应之一,是由人类的神经系统决定的。我们的神经系统在我们认知外界时,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帮助我们接收来自外界的各种信号,并把这些信号传递给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大脑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研判,甄别环境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然后做出应该如何回应外界的决策。

这一系列的工作,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本能反应。我们一生中绝大多数反应和决定,其实都只是本能反应,即便我们成年了依然如此。而我们的本能反应,则是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在神经系统上的差异,甚至可能会比一个人与一只猫在神经系统上的差异还要大,猫敢于信任人,但好多人却不敢。正因为人的神经系统有如此之大的差异,所以人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这些差别会影响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当然,这种说法有些过于强调人的神经系统的差别了,实际上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神经系统基本保持在人类的均值水平区间,这让我们的社会能够基本正常的运转。但也有少数人的神经系统与社会均值水平差异很大,这些人的神经系统要么明显更敏锐,要么明显更迟钝,这决定了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呈现一种独特的状况。

更敏锐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往往比一般人更强烈,而更迟钝者对外界的刺激往往反应不足。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都会导致人呈现明显的不适感,前者会造成更多的人际冲突,后者则因为反应迟钝而可能遭受更多的危险。

神经系统过度敏锐者的一生会饱受情绪问题的困扰,他们就像被安装了情绪放大器一样,他们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悲、忧、恐均过于强烈,且其情绪变化的速度较一般人快许多,这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非常苦恼。他们的人际关系经常会因为过度情绪化而破裂,他们的人生因此也经常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他们会遭遇更多的财务危机和情感危机。

我们通常习惯地说这样的人的情商低或性格不合群,但其实他们无比希望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群体之中,能正常地与其他人建立稳定而长久的情感连接。只是他们过度灵敏的神经系统让他们从成为受精卵的那一刻开始,便注定了会与外界不断地磕磕碰碰。

最新的医学研究显示,他们在胎儿期就存在异常,他们在母胎之中就无法像正常胎儿一样,吸收到合适的营养。这导致部分此类胎儿可能会早产,长大后他们患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的概率显著高于普通胎儿。

医学界将这种较为严重的情况命名为精神疾病,但精神疾病这种说法正在精神医学专家中间产生纷争。正如珀斯卡所言,我们不能用将我们的邻人当成疯子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是正常人,我们将神经系统过度敏锐者视为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也是一种源自于社会大多数人心中的偏见。

地球生命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便不断地朝着多样化的方向上进化,人类神经系统的差异化也是这种自然演化的结果,这种演化不一定就是病态的。我们在为少数人群下定义时,应慎重行事,不应随便贴上污名化的标签,因为一旦社会形成了刻板的印象,就会导致少数群体的生存更为艰难。

我如今也甚为怀疑现在的医疗界对神经系统过度敏锐者的治疗是否恰当,我也在思考我们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来改进这类同胞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掌控自己的人生,同时改善他们的家属面临的经济和精神困境。

神经系统过度敏锐的确会造成一个人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许多神经系统过度敏锐者最终会出现社交退缩的现象,他们害怕与人接触,无法正常工作,唯有离群索居才能让他们稍感放松和舒适。一旦进入社交或工作状态,他们就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最终甚至可能会自残自杀。

社会大众有一种刻板的印象,我们可能会本能地认为这类神经过度敏锐者容易伤害其他人,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是把矛头指向自己而非外人,会伤害他人者只占5%左右。他们长期生活在抑郁、恐惧、焦虑与自责之中,超过90%的神经过度敏锐者能够意识到自己有着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感知,他们也为此而感到困惑,但却无法摆脱这样的困扰。

我们有另一种刻板的印象,我们可能认为这些人的认知错误。我近年来与此类人士接触颇多,当我静下心来验证和分析他们的认知时,我发现他们的那些认知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他们中有些人的听觉比一般人灵敏许多,他们能听到我们大多数人听不到的轻微的声音,我们如果仔细去验证,会发现他们听到的声音的确真实的存在。他们中的另一些人的嗅觉异常发达,能闻到其他人闻不到的味道。他们的观察能力也非常强,对环境中的一些细节的洞察力甚至可以达到电影中特工的水平。

这些人看起来似乎有着超人一等的天赋,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错觉。因为过度敏锐往往会让他们对外界的刺激产生与危险程度不相匹配的反应,他们的神经系统经常为他们吹响警告性的口哨,导致他们非常紧张。最为典型的就是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过度解读其他人的言行,使得他们自己在他人的眼中显得太过吹毛求疵。或在生活中,过度关注自己身体的不适反应,深陷疑病困扰之中。

他们很容易发现其他人言谈中的漏洞——如果普通人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的确能够意识到我们的言谈中的这些漏洞,只是这些漏洞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心之过,但这些言谈对神经过度敏感者却能产生强烈甚至致命的刺激。这种刺激会导致他们出现非常强烈的情绪反应,或悲伤,或绝望,或恐惧,他们也会用激烈的言行来回应,通常他们会用愤怒、逃避来表达自己的恐惧和绝望。

但在事后,他们又开始陷入反刍性思维之中,对他人的言行进行再分析和再认识,对自己的言行也进行再评估,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误解了他人的意思,意识到自己的反应过度激烈,对其他人(尤其是关系亲近之人)造成了伤害时,他们又陷入到自责、抑郁与羞耻感中。

这样的循环就像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轮回,大多数神经敏锐者绝不喜欢自己的过度敏锐,也不会把这当做一种天赋而津津乐道,他们在人间不断碰壁的经历让他们饱受痛苦的折磨。通常,他们不会认为自己是天赋异禀之人,而是把自己的这种敏锐当作一种缺陷,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人,这种认知让他们有根深蒂固的自卑心理和弥久不散的羞耻感。

绝大多数人(甚至包括那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都无法与这些人进行深入到灵魂的对话,因为这些人已经产生了一种独特且本能的防御机制,他们很难相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包容并接纳他们。通常他们对灵魂伴侣有着超越常人的渴求,内在的深切的孤独让他们迫切地希望有人能够成为拯救他们的一束光。但遗憾的是,一切感情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缺乏信任的情感纽带是不牢固的,而他们天然地难以信任他人,这导致他们就像陷入了死循环一样,无法与其他人建立起长久而深在的情感链接,他们的情感经常是短暂且易破裂的。

我把改善这些人的生活质量的希望寄托在社会的进步之上,只有当人道主义精神成为普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且社会对这些少数人群的刻板的认知被改变了的时候,他们的生存境况才有可能得到改善。我们应接受这样的观念,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就像是买彩票一样的全凭运气继承了各具特色的基因。我们中有些人继承了一些会导致他们的神经系统过度敏锐的基因,他们因此而显得比其他人更加的情绪化,这让他们的生活很容易失控,也让他们的内心很痛苦,我们理应帮助他们而不是歧视和排斥他们。只有当这样的信念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的时候,人间悲剧才会大幅度地减少。

遗憾的是,在当下,我们还不能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我在网络上看到大量的视频或文章,在对这些本应得到我们的同情和帮助的同胞进行口诛笔伐,许多人因为不能理解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而转向道德的角度去指责他人。

窃以为,能够接纳同道并不代表一个人修养很高,能够接纳异己的人才是真正胸怀宽广且道德高尚之人。一个文明发达的社会最大的特色应该是宽容而慈悲,大众对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应有深度的思考和讨论,而非动辄群情激愤。我们不能一直把无知当高尚,视愚昧为有趣。

中药玉竹的降血糖、降血脂和抗肿瘤、抗突变作用

中药玉竹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玉竹的根茎,在古代本草类著作中又常被称作葳蕤,因其有一定的补益作用,也有本草类著作称之为葳参。玉竹,顾名思义,它的形状像玉制的竹子,颜色多为黄白色,呈管状,一节一节的,所以它又有别名“笔管子”、“竹节黄”、“竹七根”等。我国华中和华南地区许多地方有玉竹分布,浙江、湖南、广东等地所产的玉竹质量最佳。

传统中医认为玉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将其列入补阴药,认为玉竹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主治燥咳、劳嗽,热病伤阴,咽干口渴,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等。

《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䵟,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日华子本草》谓其“除烦热,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损,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冯氏锦囊》用歌诀说明其功效“润肺而止嗽痰,补脾而祛湿热,养肝而理目伤泪出,益肾而除腰痛茎寒”,这些记载说明古人认为玉竹是一种抗衰老且有美颜作用的补益剂,有治疗“中风暴热”、“虚损”、“腰脚疼痛”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玉竹有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这说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玉竹有滋阴润燥和治疗“筋脉挛痛”的作用有科学依据。血糖高者多有咽干口燥的临床症状,中医认为这是阴虚所致,应“滋阴润燥”;血脂高者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四肢筋脉痉挛疼痛,玉竹能降血脂,故能治疗筋脉挛痛。玉竹治疗腰痛的作用屡被各类本草类著作提及,这与玉竹降血脂的功效有很大的关系,此应引起重视。有研究表明,玉竹、白术和黄芪同用,还能治疗小儿麻痹症,增强患者四肢肌力。亦有研究表明玉竹与生脉散合用可治疗心阴虚型心动过速。

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玉竹有抗肿瘤和抗突变作用,玉竹提取物能抑制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CEM增殖,促进CEM表面分子HLA-1分子、CD2和CD3的表达,提高CEM的分化程度。玉竹提取物也能抑制腹腔移植的荷瘤小鼠的存活期,能诱导人结肠癌CL187细胞凋亡。这些都说明玉竹有一定的抗肿瘤和抗突变作用,玉竹也能改善白血病患者咽干口燥的临床症状,玉竹与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还可降低白血病患者的体温。

玉竹入药,多为煎汤内服,入汤剂常用剂量为6-12g,治疗糖尿病和癌症时,可大剂量用至30-60g。亦可熬膏、泡酒或入丸散剂,鲜品甚至可以捣碎外敷,治疗瘙痒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宜服用玉竹,作为一种滋阴药,玉竹不可避免的会有滋腻碍膈等副作用,影响消化,也会导致便溏腹泻,所以中医认为痰湿气滞者和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玉竹。

治心脑疾病的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丹是中医的一张治疗神志病的名方,中医的神志病与现代医学中的精神科疾病和心脏疾病等有关,实际上这二者往往也存在共病现象。

历史上以天王补心丹为方名的方剂有多个,其中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的“天王补心丹”和明代繆希雍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的“天王补心丹”最为著名,二者组成区别不大。现代中成药厂所制天王补心丹基本上沿袭了古方,仅略作改动。

《世医得效方》中的天王补心丹的组成为:熟地黄(洗、焙)4两(120g),白茯苓、茯神(去木)、当归(洗,焙)、远志(去心)、石菖蒲、黑玄参、人参、麦门冬(去心)、天门冬(去心)、桔梗(去芦头)、百部、柏子仁、杜仲(姜汁炒)、甘草(炙)、丹参(洗)、酸枣仁(炒)、五味子各1两(30g)。

以上各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做10丸,用金箔包裹。世医得效方将此方的功效定为:宁心安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主治心神亏虚,怔忡不宁,失眠、惊悸、咽干口燥,以上症状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颇为相似。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的天王补心丹的组成为:人参、淮山药、麦门冬(去心)、当归身(酒洗)各1两(30g),怀生地黄、天门冬(去心)各一两三钱(40g),丹参8钱(24g),百部、白茯神(去粗皮,坚白者良)、石菖蒲(去毛)、柏子仁(去油者佳,另研)、甘草(长流水润,炙)、北五味子、杜仲各7钱(20g),远志3钱(10g),白茯苓1两6钱(47g)。

制法为将以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丸重3g,用朱砂30g研极细为衣。饭后或临卧前含化,含化后再饮用适量灯心草煮的汤。该书记载本方的功效为宁心安神、益气固精、壮力强志、清热化痰,主治素体虚弱,思虑过度,心血不足,怔忡健忘,这些症状与《世医得效方》中记载的大致相似。

当代制药厂生产的天王补心丹的组成成分为:党参、丹参、当归、石菖蒲、茯苓、五味子、天冬、麦冬、地黄、玄参、远志、酸枣仁、柏子仁、桔梗、甘草、朱砂。其功效为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主治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天王补心丹现多被用于治疗顽固性失眠、抑郁症、心绞痛、心动过速、顽固性窒性早搏等疾病,以笔者观察,以上症状常见于焦虑症、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些患者同时可能还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头痛、呕吐、敏感多疑、易激惹等症状。我们从天王补心丹的症状描述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医生已经观察到部分神经衰弱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尝试组方治疗。天王补心丹作为一张名方被历代医生所用,说明在临床中确实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

但本方无论是以朱砂还是以金箔为衣,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朱砂为硫化汞,即便微量,长期服用也会产生蓄积性汞中毒,导致患者神经系统受损,故此方实际上很有改良的必要。天麻、墨旱莲、女贞子等亦有安神作用,其副作用较硫化汞小很多,当代中医师无论是从患者的安全还是从自身的职业安全考虑,都有必要寻找此类药物代替金箔和朱砂,摸索出新的更有效也更安全的组方来。

退热止痛的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为荆芥(去梗)、贝母(去心)、天仙藤、前胡、青皮(去白)、柴胡、炙甘草、陈皮(去白)、秦艽、鳖甲(醋炙)各1两(30g),葛根2两(60g,焙),白芷、肉桂、羌活各5钱(15g)。

以上药共为细末,每次取2钱(6g),用水150ml左右,生姜3片,同煎至100ml左右,温服,也可用黄酒调服,不分饭前饭后。现亦可用饮片直接煎服,如果用饮片煎汤剂,可用如下量:荆芥6g,川贝母6g(也可用浙贝母),天仙藤6g,前胡6g,炙甘草6g,陈皮6g,秦艽6g,鳖甲6g,葛根12g,白芷3g,肉桂3g,羌活3g。

本方有滋阴疏风的功效,主治素体阴虚的患者,外感风邪后,迁延不愈,四肢倦怠,肌体消瘦,骨节烦痛,头昏颊赤,肢体枯槁,面色萎黄,唇焦口干,五心烦热,咳吐痰涎,腰背隐痛,乍起乍卧,梦迷不宁,神情恍惚,时有盗汗,口苦无味,不思饮食。过去本方主要用来治疗感冒后遗症,亦可用于治疗骨伤科患者内伤发热后出现的各种症状,现可将本方用于癌症骨转移的患者出现癌热和癌痛时服用,以缓解患者的痛苦。

但若用于癌症患者,汤方剂量亦加大2-3倍。若患者身体虚弱,尚可在本方基础上加味扶正药人参、西洋参、黄芪、党参之类;内热重者,可加味知母、天花粉、生石膏、黄芩、黄连、黄柏;便秘者,加味大黄、芒硝、肉苁蓉、火麻仁等;血瘀严重者,可加味水蛭、地鳖虫、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元胡、血竭、儿茶等。

晚期癌症患者发热和身痛等症状可能会反复出现,应随时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两张治疗偏头痛的散剂方

方一:偏风散(出自《良方集腋》)

组成:当归4两(120g,酒洗,晒干,炒),白芍4两(120g,炒黄),石膏4两(120g,煨),牛蒡子4两(炒)。

以上各药,共为粉末。每次取3钱(9g),加红糖1钱(3g),临睡前用黄酒冲服,量饮取汗。

本方功效为养血通络,清热祛风,主治半偏头痛。

方二:偏痛饮(出自《仙拈集》)

组成:白芷、天南星、半夏、川乌、甘草各等份。

以上各药,共为粉末。每次取2钱(6g),水调服。

本方功效为祛风止痛,主治半边头痛,及年久头风。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病,发病率极高,该病目前为全球疾病负担排名第三的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偏头痛以一侧或两侧的搏动性剧烈头痛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尚存在恶心、呕吐、对声光刺激过敏、焦虑、抑郁等症状。

本病好发于女性患者,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2-3倍,部分女性患者在例假或排卵期定期发作。该病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环境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上两方亦仅为对症治疗的方案,只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很难根治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