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中治疗溃烂的“腐尽生肌散”

《医宗金鉴》中有一张名为“腐尽生肌散”的外用方,该方组成为:儿茶、乳香、没药、血竭、旱三七各3钱(9g),冰片1钱(3g),麝香2分(0.6g)。以上药,共研为末,撒于患处,每日2次。

如溃烂处有渗液,加煅龙骨1钱(3g);欲加速溃疡口的收敛速度,加珍珠1两(30g),蟹黄(用螃蟹蒸熟取出蟹黄,晒干备用)2钱(6g),或用猪脂油(去渣)250g,加黄蜡30g,溶化后倒入碗内,待其变为温热时,加前7味调成膏,摊贴于患处;如果是因为外伤所致的溃烂,则将旱三七加倍使用。此方中的旱三七为景天三七,非田三七。

腐尽生肌散有去腐生肌的功效,主治一切痈疽等诸毒,破烂不能敛口者。本方中的儿茶、乳香、没药、血竭均为活血化瘀药,有活血化瘀,去腐生肌的功效;旱三七有止血消肿的功效;冰片清热解毒兼消肿止痛;麝香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珍珠有生肌的功效;蟹黄有清热解毒和活血消肿的功效;黄蜡和猪油均属油脂性物质,有润肤生肌的功效,现可用凡士林代替黄蜡和猪油。

本方是各种敛疮收口的中医复方中,所用药物安全性最高的方剂之一,方中基本没有用任何有毒的药物,中医的许多类似方剂中都会用到汞化物或砷化物,容易中毒,但本方中所用的各药很安全。

很多疾病存在溃疡不能敛口的问题,比如外伤后感染、褥疮、臁疮(深脓包病)、脱疽(脉管炎)、糖尿病足,乃至长在体表处的恶性肿瘤等。“腐尽生肌散”对这类溃烂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轻微的可以用此药痊愈,但严重者(尤其是癌症溃烂,比如乳腺癌、黑色素瘤已经溃烂者)单用本方效果不佳,这类患者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治疗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中成药肝脾康胶囊

肝脾康胶囊是一种中成药,该药的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芪、白芍、青皮、白术、茯苓、鸡内金(炒)、三七、姜黄、郁金、水蛭、板蓝根、熊胆粉、水牛角浓缩粉等。

肝脾康的功能为疏肝健脾,活血解毒,主治肝郁脾虚、毒瘀内蕴所致的胁肋胀痛,胸脘痞闷,食少纳呆,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胁下硬块,现多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见上述证候者,亦可作为肝胆肿瘤见上述症状者的辅助用药使用。

以之治疗病毒性肝炎时,可与抗病毒药同用;以之治疗肝硬化时,可与鳖甲软肝片或人参鳖甲煎丸等同用;以之治疗肝脏肿瘤或转移瘤时,可与西黄丸、华蟾素、复方斑蝥胶囊、肝复乐等中成药同用。但本品有活血破血的作用,所以上述疾病患者出现潜在的出血风险时,不宜服用,孕妇禁用。

肝脾康胶囊是在疏肝散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方中的柴胡、郁金疏肝解郁,青皮理气破积,白芍柔肝止痛,白术、茯苓健脾利湿,鸡内金健胃消食且能破积除症,三七、姜黄、水蛭、郁金皆为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之药,板蓝根、熊胆粉、水牛角浓缩粉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可针对性的缓解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或肝脏肿瘤的一些临床症状。

但这些中成药大多只有辅助治疗作用,单纯用这类药治疗肝炎、肝硬化或肝胆肿瘤,有效率很有限,应该采用综合的治疗手段治疗。

治风痰头痛(血管性头痛)的“地龙散”

“地龙散”出自《圣济总录》,该方组成为:地龙(炒),半夏(生姜汁捣作饼,焙令干,再捣为末)、茯苓各15g。上三味共为散,每次取5分至1钱(1.5-3g),用生姜和荆芥各适量煎汤调服,每日2次。本方功效为祛痰活络,主治风痰所致的头痛。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此处所说的风痰所致的头痛,实际为脑血管疾病引发的头痛,因为脑血管病变引发的头痛通常还会有恶心、呕吐等兼见症,所以古人认为这是患者中风后,颅内有痰涎所致。实际上由现代神经内科诊断的脑血栓、脑溢血、脑溢血后遗症等疾病均可引起头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除此之外,颅内存在的原发或继发性肿瘤,也会引起此类症状,这些都可以用本方治疗。这种恶心和呕吐并非痰涎所致,而是神经受到压迫所致,我们要结合现代医学的病理学知识来理解这种疾病。

地龙散正是针对这些症状组方的,方中的地龙即蚯蚓,有活血化瘀兼利尿的作用,还有降血压和抗肿瘤作用。颅内肿瘤和脑血管疾病患者都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溶栓治疗,地龙是中药中的溶栓剂,而且脑血管疾病患者通常伴随有高血压,用地龙不但可以溶栓,亦可以降压。同时,地龙还有利尿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的颅内水肿的消退,故自古至今,地龙都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用药。

方中的半夏和生姜都有很强的止呕作用,可缓解血管性头痛患者的恶心和呕吐症状,半夏和生姜也都有利尿作用。茯苓的主要作用为健脾利水,所以它也是一种利尿剂。荆芥则有发汗解表和止痛作用,可以促进人体水液从皮肤向外疏泄,缓解血管性头痛。这些药合用,就可以达到溶栓、利尿、降压、消肿、止吐、止痛的功效,所以本方的组方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也是很科学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生半夏未经妥善炮制直接入散剂,会有剧毒,0.1克的生半夏即可造成致死性的医疗事故。所以普通患者在用本方时,最好用药店里炮制好的姜半夏、法半夏或制半夏,不要用生半夏或清半夏,或者亦可用功效相似的鲜竹沥、竹茹、天竺黄等代替半夏,以确保用药安全。

治疗心悸气短的中成药“养心定悸膏”

养心定悸膏是一种进补用的膏滋,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该方组成为:生地黄120g,麦门冬60g,红参20g,大枣60g,阿胶20g,黑芝麻50g,桂枝30g,生姜30g,炙甘草40g。

该膏制法如下:将红参切片,每用温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将生姜榨汁,桂枝提取挥发油,其余甘草等味与上述红参、生姜、桂枝的药渣一起,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往此滤液加入红参提取液,浓缩成稠膏;再取黄酒30g,烊化阿胶;另取蔗糖120g,制成糖浆,加入上述稠膏、烊化阿胶及炼蜜20g,继续浓缩至适量。放冷后,加入生姜汁及桂枝挥发油,搅拌均匀,制成共300g左右的膏,即成。

本方可以自己按照如上方法熬制膏滋,也可以直接购买中成药养心定悸膏,有多家药厂生产。不喜欢服用膏滋者,也可以购买养心定悸胶囊、养心定悸颗粒等服用,功效均相同。

本方的功效为养血益气,复脉定悸,主治气虚血少,心悸气短,心律失常,盗汗失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因进补类膏滋有滋腻碍膈的副作用,故腹胀便溏、食少苔腻者忌服。

养心定悸膏是一种纯粹的进补药,只适合身体虚弱者服用。方中红参大补元气,阿胶补血,地黄滋阴补肾,均属大补之药,所以非身体虚弱者服用后会有不良反应,身体壮实者服用此类方剂,容易出现人参滥用综合症。若患者服用本方后心跳加速,口干面赤,烦躁便秘,即为出现人参滥用综合症,此时不宜再用。

癌症患者放化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低下,且出现心悸气短,心律失常,盗汗失眠等症状者,可以服用本方。本方有改善患者基本血象的作用,亦能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和体力。

本方亦可用于治疗心衰和病毒性心肌炎,对出现气短心悸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产后体虚,女子崩漏,也可以用本方治疗。胃出血后,身体虚弱者,可用本方与云南白药胶囊联合使用,补血止血并行。

敏感的神经,放大的情绪,失控的人生

鲁迅先生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他的这句话有独特的语境,结合上下文,我猜他想表达的大概是每个人因为当下的现状不相同,所以无法与其他人形成共情。但这句话本身还可以有其他的意思,其中之一就是每个人的神经系统不一样,经历相同的事情时,其情绪反应也不一样。

人和人之间有许多区别,但在意识层面上的区别可能是最大的。而决定人的意识的最重要的因素,或许不是教育,而是人的生物神经系统。医院输液室里儿童打针时的反应各不相同,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天生脆弱,还没开始打针,仅仅看到打针的护士,就吓得哇哇大哭;而另一些孩子则相对镇定许多,即便是针扎进他们的身体,他们依然能够镇定自若。儿童的反应有那么大的区别,让我们不得不相信,神经系统决定的一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先天的基因而非教育决定的。

神经系统对我们的一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人喜欢谈论情商,但对生物学家和医学家们来说,情商这样的词汇纯属伪科学产物。我们知道,人的情绪是人对环境刺激做出的若干反应之一,是由人类的神经系统决定的。我们的神经系统在我们认知外界时,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帮助我们接收来自外界的各种信号,并把这些信号传递给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大脑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研判,甄别环境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然后做出应该如何回应外界的决策。

这一系列的工作,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本能反应。我们一生中绝大多数反应和决定,其实都只是本能反应,即便我们成年了依然如此。而我们的本能反应,则是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在神经系统上的差异,甚至可能会比一个人与一只猫在神经系统上的差异还要大,猫敢于信任人,但好多人却不敢。正因为人的神经系统有如此之大的差异,所以人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这些差别会影响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当然,这种说法有些过于强调人的神经系统的差别了,实际上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神经系统基本保持在人类的均值水平区间,这让我们的社会能够基本正常的运转。但也有少数人的神经系统与社会均值水平差异很大,这些人的神经系统要么明显更敏锐,要么明显更迟钝,这决定了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呈现一种独特的状况。

更敏锐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往往比一般人更强烈,而更迟钝者对外界的刺激往往反应不足。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都会导致人呈现明显的不适感,前者会造成更多的人际冲突,后者则因为反应迟钝而可能遭受更多的危险。

神经系统过度敏锐者的一生会饱受情绪问题的困扰,他们就像被安装了情绪放大器一样,他们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悲、忧、恐均过于强烈,且其情绪变化的速度较一般人快许多,这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非常苦恼。他们的人际关系经常会因为过度情绪化而破裂,他们的人生因此也经常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他们会遭遇更多的财务危机和情感危机。

我们通常习惯地说这样的人的情商低或性格不合群,但其实他们无比希望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群体之中,能正常地与其他人建立稳定而长久的情感连接。只是他们过度灵敏的神经系统让他们从成为受精卵的那一刻开始,便注定了会与外界不断地磕磕碰碰。

最新的医学研究显示,他们在胎儿期就存在异常,他们在母胎之中就无法像正常胎儿一样,吸收到合适的营养。这导致部分此类胎儿可能会早产,长大后他们患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的概率显著高于普通胎儿。

医学界将这种较为严重的情况命名为精神疾病,但精神疾病这种说法正在精神医学专家中间产生纷争。正如珀斯卡所言,我们不能用将我们的邻人当成疯子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是正常人,我们将神经系统过度敏锐者视为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也是一种源自于社会大多数人心中的偏见。

地球生命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便不断地朝着多样化的方向上进化,人类神经系统的差异化也是这种自然演化的结果,这种演化不一定就是病态的。我们在为少数人群下定义时,应慎重行事,不应随便贴上污名化的标签,因为一旦社会形成了刻板的印象,就会导致少数群体的生存更为艰难。

我如今也甚为怀疑现在的医疗界对神经系统过度敏锐者的治疗是否恰当,我也在思考我们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来改进这类同胞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掌控自己的人生,同时改善他们的家属面临的经济和精神困境。

神经系统过度敏锐的确会造成一个人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许多神经系统过度敏锐者最终会出现社交退缩的现象,他们害怕与人接触,无法正常工作,唯有离群索居才能让他们稍感放松和舒适。一旦进入社交或工作状态,他们就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最终甚至可能会自残自杀。

社会大众有一种刻板的印象,我们可能会本能地认为这类神经过度敏锐者容易伤害其他人,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是把矛头指向自己而非外人,会伤害他人者只占5%左右。他们长期生活在抑郁、恐惧、焦虑与自责之中,超过90%的神经过度敏锐者能够意识到自己有着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感知,他们也为此而感到困惑,但却无法摆脱这样的困扰。

我们有另一种刻板的印象,我们可能认为这些人的认知错误。我近年来与此类人士接触颇多,当我静下心来验证和分析他们的认知时,我发现他们的那些认知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他们中有些人的听觉比一般人灵敏许多,他们能听到我们大多数人听不到的轻微的声音,我们如果仔细去验证,会发现他们听到的声音的确真实的存在。他们中的另一些人的嗅觉异常发达,能闻到其他人闻不到的味道。他们的观察能力也非常强,对环境中的一些细节的洞察力甚至可以达到电影中特工的水平。

这些人看起来似乎有着超人一等的天赋,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错觉。因为过度敏锐往往会让他们对外界的刺激产生与危险程度不相匹配的反应,他们的神经系统经常为他们吹响警告性的口哨,导致他们非常紧张。最为典型的就是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过度解读其他人的言行,使得他们自己在他人的眼中显得太过吹毛求疵。或在生活中,过度关注自己身体的不适反应,深陷疑病困扰之中。

他们很容易发现其他人言谈中的漏洞——如果普通人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的确能够意识到我们的言谈中的这些漏洞,只是这些漏洞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心之过,但这些言谈对神经过度敏感者却能产生强烈甚至致命的刺激。这种刺激会导致他们出现非常强烈的情绪反应,或悲伤,或绝望,或恐惧,他们也会用激烈的言行来回应,通常他们会用愤怒、逃避来表达自己的恐惧和绝望。

但在事后,他们又开始陷入反刍性思维之中,对他人的言行进行再分析和再认识,对自己的言行也进行再评估,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误解了他人的意思,意识到自己的反应过度激烈,对其他人(尤其是关系亲近之人)造成了伤害时,他们又陷入到自责、抑郁与羞耻感中。

这样的循环就像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轮回,大多数神经敏锐者绝不喜欢自己的过度敏锐,也不会把这当做一种天赋而津津乐道,他们在人间不断碰壁的经历让他们饱受痛苦的折磨。通常,他们不会认为自己是天赋异禀之人,而是把自己的这种敏锐当作一种缺陷,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人,这种认知让他们有根深蒂固的自卑心理和弥久不散的羞耻感。

绝大多数人(甚至包括那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都无法与这些人进行深入到灵魂的对话,因为这些人已经产生了一种独特且本能的防御机制,他们很难相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包容并接纳他们。通常他们对灵魂伴侣有着超越常人的渴求,内在的深切的孤独让他们迫切地希望有人能够成为拯救他们的一束光。但遗憾的是,一切感情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缺乏信任的情感纽带是不牢固的,而他们天然地难以信任他人,这导致他们就像陷入了死循环一样,无法与其他人建立起长久而深在的情感链接,他们的情感经常是短暂且易破裂的。

我把改善这些人的生活质量的希望寄托在社会的进步之上,只有当人道主义精神成为普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且社会对这些少数人群的刻板的认知被改变了的时候,他们的生存境况才有可能得到改善。我们应接受这样的观念,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就像是买彩票一样的全凭运气继承了各具特色的基因。我们中有些人继承了一些会导致他们的神经系统过度敏锐的基因,他们因此而显得比其他人更加的情绪化,这让他们的生活很容易失控,也让他们的内心很痛苦,我们理应帮助他们而不是歧视和排斥他们。只有当这样的信念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的时候,人间悲剧才会大幅度地减少。

遗憾的是,在当下,我们还不能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我在网络上看到大量的视频或文章,在对这些本应得到我们的同情和帮助的同胞进行口诛笔伐,许多人因为不能理解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而转向道德的角度去指责他人。

窃以为,能够接纳同道并不代表一个人修养很高,能够接纳异己的人才是真正胸怀宽广且道德高尚之人。一个文明发达的社会最大的特色应该是宽容而慈悲,大众对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应有深度的思考和讨论,而非动辄群情激愤。我们不能一直把无知当高尚,视愚昧为有趣。